1、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佛山市第二十七小学 李雪芬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排除困难。 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每次我在班上一提起作文。大多学生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后来在教学中,我就注意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和爸爸妈妈聊天一样。习作都来自你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怕写错。 兴趣
2、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自我介绍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特征鲜明的同学的片断,如:“他不到1.3米的个子,特别瘦小。白白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有神,仿佛夜空里的两颗星星。因为瘦所以他也显得特别机灵,经常老师叫他话还没说完,他便一溜烟的跑了。同学也经常评价他像泥鳅一样,怎么都抓不着”让学生猜是谁,同学们一下就猜出了是班上的曾杨德,也觉得特别的有趣,于是我便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猜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了四十多双小手。也正是因为此次兴趣的调动
3、,所以同学们本单元的作文都是滔滔不绝。 二、 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我学会了作文时,回家我让学生回家专门学习一样东西,注意几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又如他们对科学课的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充满了好奇和怀疑,于是我也让他们回家亲手做一做,然后向大家汇报,再点明当中的原理,然后布置他们写成文章,个个都写得兴致勃勃的。 三、 运用动态
4、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我多借助多媒体,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学写一处景物时,学生年纪小,大多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离大家较近的各个景区,比如佛山祖庙、中山公园、西樵山等,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或参加征文比赛获奖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和家长们欣赏,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我们班的同学每个单元作文写完后,写得好的学生都是有奖励的,比如加星等。因此我们班的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习作了。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2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