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6182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理论的最大魅力在于指导实践,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完善和升华,进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这一点,在我国大力倡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在广大的教育战线也正如火如荼的实践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当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确实,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

2、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层出不穷地运用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也使用了一些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概念,如“建构主义”、“整合”是我们最常见、使用频率极高、也是卓有成效的思想武器。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运用这些理念,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其基本含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它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从

3、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皮亚杰等思想的发展,他们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并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他们提出了情境性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随机通达教学等教学进程设计思想;在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另外,他们重视通过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而实现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当今的教学改革很有启发。整合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

4、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整合是一种和谐,需要被整合的个体对象的主动调节和适应这种和谐,整合也是一种互动,促使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适应。但是具体的整合途径或者从实现层面上看,要做到完美的整合,是根本不可能的,真正的整合模型,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整合只是人们的美丽的理想而已,或者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实

5、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曾指出:“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种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所以,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或者说,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

6、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要实现上述教改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我们可以让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从而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结合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他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的实效性。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框题。由于

7、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寒流”时期,而我国国内通货紧缩状况在短缺内不会改变,因此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家必须继续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这一情形,这一课对于学生的成长、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学生日常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接触到的主要环境是学校,距离社会较远,因而对宏观经济政策又不易理解。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及其不易理解、远离学生生活,给整个教学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加以调整,使学生易于接受。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我决定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体操作如下:1、课前

8、,多媒体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生活很紧张,而传统的政治课又使人感觉很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到了音乐和鲜花,于是我找来一组花的图片并和上美妙的音乐;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于是,我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伴着图片欣赏音乐。轻松中陶冶着情操,又可以全新的状态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2、课中,运用电脑三维动画,辅助教学,提高效率。过去一堂课,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粉笔,就可以解决教学任务;而今天信息爆炸时代,学生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而有了电脑多媒体演示,就会使许多问题直观、醒目,便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

9、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前面我提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不易理解,而其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明确国家的宏观调控到底调节什么,我采用了五组电脑动画,用三维跷跷板来表示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否的状况。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第一组动画,当“总供给总需求”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第二组动画,当“总供给总需求”时,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而第三组动画,当“总供给总需求”时,又会出现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良现象,反映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问题,其实质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

10、都是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的经济现象。而此时也恰恰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出手,运用具体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便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新平衡;第四组动画,当“总供给总需求”但内部结构不平衡时,仍需要宏观调控来调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是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改善低档、老化、质量差、成本高的产品,避免重复建设,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第五组动画,用来揭示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体现出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通过上述边看动画、边讲解,学生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既学到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又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体会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经过思考、加工寻求到捷径,提高学习效率,

11、更新观念。3、课后,反馈交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管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是教师为主导,而且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这就有必要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实践加以深化。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使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然后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进行反馈交流,促进互相进步,进而增强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思想认识的基础和知识的储备。经过实践与反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

12、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这里,必须加以说明的是,一定不要为了刻意使用信息技术而牵强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有的课,比较容易理解,却配套应用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师忙个不亦乐乎,而学生却眼花缭乱、兴奋点在多媒体而不是知识点上,最后适得其反,画蛇添足。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中,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切勿形式化、表面化,带有功利主义的成分,必须注重应用性、实效性,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

13、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克东经过研究指出:“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

14、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为了实现这种“融合”,要求各地的中小学不仅要积极建设硬件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更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融合”。这就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也就是说,对信息技术不要只作为一种手段,而应是一种教师教育思想、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

15、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对此,何克抗讲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更加要求我们注重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更

16、好的运用工具为学生思维的启迪、综合能力的提高服务,从而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并且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国的教育改革向前迈了很大一步,尝试和探索了一系列崭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广大师生耳目一新。但其中不乏与当地具体实际相脱节、短期夭折的情况,更有甚者轰轰烈烈走形式、摆过场、做表面文章,这些都给正常的教学以极大的冲击,带来了负面效应,使一些教师、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十分不利。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端正思想,只有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验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深入的研究和不懈地探索新情况、新问题。问题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诞生。多多深入学生实际,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只有如此,我们的改革、教学质量才会收到实效,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 创新观念才会真正向良性趋势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