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更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毕业生学业成绩尤为重要。现我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复习时要抓好“全、辨、重、准、练”这五个字。“全”指全面系统的进行复习,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因为有的知识占分少或该知识点比较简单,就放弃复习或一带而过。“辨”是辨析、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对一些容易出错或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例如,
2、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判断“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又如:比50吨多14是( )吨,比50吨多14吨是( )吨。这些都是学生易错的。“重”是重点复习。在保证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必须有所侧重,如: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重点,而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又是计算的重点。对于重点内容、疑点内容,多花时间重点复习。“准”计算的准确性。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意识地选择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同学板演。老师提示,做后评讲,并对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强化训练。“练”指多练习。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表面,学过的
3、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必须通过多形式、多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练习。这样,学生见过和做过不同类型的题,见多识广、开阔眼界,不至于考试慌张、盲从。二、要精心设计复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整合知识,设计练习远比新授课耗时废神,难备课难教学。若不精心设计,就很难达到复习应有的效果。课堂结构有:先理后练;边练边理;先练后理。1、精心设计例题。 例题设计要有利于抓准基础知识。例 1:4860000900.78 读作( )不能让学生填出答案就结束,而应引导学生去思考:“看到这题你想到了什么?” A、数位的相关知识:即数位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分为三级,每级分别是什么数位,小数部
4、分有哪些数位。 B、这些数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每个数字在每个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如何读?等等,使学生对这类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梳理。 C、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你会吗?如果四舍五入到亿位你会吗?,这样,学生就有了整体把握。无需一个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对知识整体梳理)例 2:“能被 2、3、5 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很多老师一般都是引导学生根据 2、3、5整除的特征探究出本题的结果就结束了,这样学生的印象不是那么深刻,还是容易发生错误。其实,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寻找符合这个特征的最小四位数、五位数等等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最小的三位数是 120;最小的四位数是 10
5、20;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20 等等,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探寻解题规律) 例 3:水果店有苹果 24 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3 倍,梨有多少千克?复习这样的题目时,教师不能停留在学生是否会解此题的层面上,一定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根据条件展开联想,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水果店有苹果 24 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展开联想,让学生思考:谁是 1 倍数,谁是 3 倍数,并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继续追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还能想到:两种水果一共可以看作4份;梨有苹果的3
6、份多,如果已知苹果的重量,就可以 根据“苹果3”求出梨的重量, 根据“苹果(31)”求出两种水果的重量; 根据“苹果(31)”求出两种水果相差的重量。 根据“梨3”求出苹果的重量。 根据“水果的和(31)”求出苹果的重量。 继而根据苹果的重量求出梨的重量和两种水果相差的重量等等。即只要已知这 4 个量中的一个量,就能求得其它 3 个量。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已有信息,促使他们把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这时候再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那学生就很轻松了,即使条件问题再变化,他们都能应对自如。2、精心设计练习。 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的重要
7、一环。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A、重视基础性。复习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进行基本练习。如复习分数时,可出示下面练习。 2/3 小时=()分,2/5 千克=()克。一根绳子长 2 米,平均截成 5 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它是 1 米的() /()。2 千米是 5 千米的()/(),20 千米的 2/5 是(),20 千米是()千米的 2/5。当 a=()时,4/a 是最大的真分数;当 a =( )时,4/a 是假分数;当 a=()时,4/a 等于 1;当 a=() 时,4/a 无意义;当 a( ) 时,4/a 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B、突出针对性,对一些易混、易
8、错的知识应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如:“数的整除” 中的一些易混概念,数的改写与省略,周长和面积,时间和时刻,体积和容积,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等。 C、强调综合性。通过复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方法灵活,能力增强,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如:某榨油厂,用 5 台榨油机每天榨油 40 吨,如果用 8 台榨油机,每天可榨油多少吨? 将上题改:如果再增加 8 台这样的榨油机,每天可榨油多少吨? 将问题句改:每天可多榨油多少吨?又怎样求呢? D、体现灵活性。复习中设计一些
9、具有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解答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 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如:去年试卷题:王刚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 10 本;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 15 枝。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枝铅笔? 3、精心设计试卷的讲评过程。首先要做到:先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再找出错的原因、知识掌握的漏洞,接着根据情况进行重点问题重点讲,少数问题个别讲,没问题不讲。最后还要归纳试题考查目标,涉及知识范围、试题特点,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审题能力、解题方法和技巧得以升华。第二,讲评时还要从一题出发,带动相关知识点、能力点达到触类旁通的
10、效果。第三,讲评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指导分析题意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如何挖掘隐含条件。三、教师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巧妙运用。复习时,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并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例如:1、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很多学生不会找,就归纳出找单位“1”的方法:(1)、找“的”字。如:“修了全长的14”“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在这两句关键句中,出现了“的”字那单位“1”就是“的”前面的量。“修了全长的14”中14的单位“1”就是全长,“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中60的单
11、位“1”就是女生人数。但也有要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的”字前面的量都是单位“1”这个“的”字既要在关键句中,又得满足紧挨在分数、百分数前面,否则就会找错单位“1”了;(2)、找“比”字。先要去找出题目中间的关键句,然后再去找出关键句中的“比”字,单位“1”就是“比”字后面的量。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25”,在这个关键句中就出现了“比”字,单位“1” 就是它后面的“女生人数”。(3)、先补后找。像有些关键句:“节约了10”,句子中既没有出现“的”,又没有出现“比”,那怎么来找单位“1”呢?这就需要先把这些关键句补充完整,然后再找单位“1”。如:“节约了10”,结合题意,可能是“实际比计划节约10
12、”,然后就可以按照方法2去找单位“1”了。(4)、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像“用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0”,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比”,那怎么办?这就要特殊处理了,当“比”和“的”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这句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总量,而不是剩下的量。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列式为:(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3、求半圆周长归纳为:C半=d2+d或C半=2r2+2r;求半圆面积S半r22四、复习中要注意“抓两头,促中间”。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常会出现后进生觉得太难了,优等生觉得太简单而无心听课,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建立帮扶对子,让优生带学困生,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确立三类学生的主要目标。优等生: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后进生: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五、让学生用“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六、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以方便学生在考前几天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