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短评》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3941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短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闻短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短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短评的内涵、特点和写作要求; 2.学习写作新闻短评。 教学内容: 一、新闻短评 (一)何为“新闻短评”? 对新闻发表的言论称新闻评论。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 1.引述新闻事件就是“叙事”。 2.就新闻展开议论就是“评论”。 3.相对社论、新闻述评、新闻专论、杂感等而言有精短的特点,称为“短评”。 (二)写作“新闻短评”的要点: 1.概述新闻事实精要 2.论点论证直击要害 3.传情达意笔含春秋 (三)新闻短评写作示例: (2012年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2年4月20日 第4 版“要闻版”,有删节)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伦敦书展有意义 伦敦书展台上展出了中国近3000种各类英文图书。此次书展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总之,书展对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产生了重大的推动意义。 答题要求:体裁应该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答题角度: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 【解析】 1.彰显主旨的标题 2.简要适用的叙事 3.精到深刻的评论 4.融情于理的小结 【小结】 写作要求与技巧: ①提取要素,概述事实。 ②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③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④注意格式,表达简练。 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材料。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x x报小记者、x 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敷的35%以上。 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 ★先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后 “重组” 材料: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如上文材料1、2的“物”分别是名片和名片交换热,“事”分别是中学生分发名片和交换名片成风。重组信息拟成答案: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 (二)选取写作角度。 对于名片热的兴起,你持何种态度? 反对 赞成 (三)拟定标题。 标题:彰显主旨,牵引短文。 (四)结合材料叙事。 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 (五)精到深刻的评论。 主体部分(“评论”)的写作要领 为下面的新闻写短评: 新快报7月11日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表示,他所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国国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科学素质排位最高的是青少年和学生,其次是企业领导者,而政府官员及公务员只排在了第三位。 析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几千年重人文道德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文革耽误了一批人,有不少是走上工作岗位乃至领导岗位的人。二是现实原因,急功近利的世俗致使一些人忽略科学素质的培养。 谈后果: 国民科学素质偏低,直接导致国家的科技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偏低,将成为国家科学发展的瓶颈。 作小结: 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刻不容缓,吸纳一批科技人才进入政府职能部门更是当务之急。 (六)收束全文、融情于理。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120字左右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 “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参考示例一】 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参考示例二】 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示例三】 善意提示牌的隐喻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四、温馨提示: (一)“读懂新闻”是“评说”的铺垫,因而考生应先吃准现象才能更好地评说。 (二)一般地说,新闻事实重客观陈述,报道者情感重“零度”投入。此时考生观点把握完全靠自己。有时,报道者情感还是有所流露的,如材料1中“刮目相看”、“印象深刻”,材料2中“旋风”、“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居然”等意味着报道者对新闻现象评价有褒有贬,这无形给考生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不管如何出题,考生都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面、反面、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三)理论上,短论总体结构展开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但从出卷及阅卷实际说,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关系。 (四)受答题时间限制,考生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铺排语法层次以句群和复句中的并列、递进等关系为主。 五、结构图示 六、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则新闻短评。150字左右 山西省繁峙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和反贪局长穆新成被纪检部门实施“双规”后,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其资产肯定超过1亿元。与5辆各价值100万元以上的汽车一起被查扣的,还有穆新成曾经救助过的贫困者赠送的多面锦旗。这就是真实的穆新成——通过“江湖规则”,从政商两界获得巨额灰色收入;而后扶危济困,修庙种树,乐此不疲。记者还发现,在繁峙,甚至有很多人力挺穆新成——有人发帖道:“如果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穆就该枪毙!在这个贪官屡见不鲜的时代,像穆这样起码还能做一点事的人,你得竖拇指!他就是个大侠,劫官济贫的侠客!” 【参考示例一】 权力出笼后的可怕 一个县的副检察长居然资产过亿,这是令人惊讶的。而他获得资产的途径就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就是通过“江湖规则”获得巨额灰色收入。作为一个党的干部,能够变现手中的权力,说明权力已经失去了监督。权钱交易是可怕的,如果这种行为再贴上“侠客”之类的标签,还能得到一部分群众的认可,那是更可怕的。 【参考示例二】 “行善”岂能成为“作恶”的保护伞!穆新成善事或许做了不少,但这只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将“行善”当做“作恶”的保护伞。他救助一些贫困者,是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 扶危济困、为民办事的官员形象,以此来掩盖自己通过“江湖规则”获取巨额灰色收入的可耻行为,还真有一部分人被他迷惑住了,甚至事发后还有人为他辩护,可见把行善当做作恶的保护伞的行为更具欺骗性,更可怕。 【参考示例三】 “好官标准”的沦落是当今社会的悲哀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被双规后,有很多人却力挺他为“劫官济贫的侠客”。这体现出在当地真正为民的好官太少了,以至于百姓对如此可疑、如此成色不足的善举表现出了饥不择食的欢迎。“侠贪”之走红折射了一些人心目中“好官标准”的沦落。这对于一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法制建设的国家来说,是一种令人揪心的悲哀! 【参考示例四】法治社会要依法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因为做了一些“扶危济困”的善事而被人称之为“大侠”,这是法制社会的悲哀。我们不能说做了一点实事、好事的贪官就不是贪官,因为善行并不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恶,也不能改变他利用公权谋取私利是违反了法律的行为这一实质,如果称他为大侠,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法制意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