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内容摘要: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人文性、审美性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开展创新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词:语文,创新教学,教师,课堂教学,第二课堂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科学,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着常理的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日常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正确
2、把握教材,为创新打好基础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则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是离不开课文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无法引导儿童去感受、领略、体验祖国语言的美感、诗意和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就应该先把我作者语言特色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教材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从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出发,深入钻研教材中的语言现象,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如月光曲一课,课文中对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内容的描写,不就描绘出乐曲的美妙,更折射出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大自然的爱。穷人一课中的穷人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你身边的穷
3、人都有什么特征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拓展。二、 创新宽松环境、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教学中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引导学社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先是设问“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到底迷人在什么地方呢?”然后,我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心趣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各有所好,自由的把学习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心趣的句
4、子,在充裕的时间中,让他们自读自悟,各有所得。在交流是学生自由发言,读了那句就交流、讨论那句。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利于激发特闷进一步的创造热情。三、 还学生主体地位、点燃创新火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是不争的定论。特别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一点尤为迫切。还学生主体地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传统的教育是一种“顺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控制方式基本上是封
5、闭的、规限的。学生无法按其所需进行学习,而缺乏一种“行动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其主题性的体现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选择的说,有选择的读,有选择的背。例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可以这样设计,问:“同归浏览,谁愿意说说,课文重点写了趵突泉的哪?”对学生的回答肯定与鼓励,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落实。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美国作家杜威曾提出“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课堂以学生的思想为主,不能遏制学生创新思维,如“0”学生会认为像“零”像“鸡蛋”像“英语字母”像“音乐空拍”而老师在教会学生认识“0”时如数学老师不能说它只像“零”等。 (三)课堂
6、教学,提倡“小组协作”。学生的选择过分自由,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给予限制,又不会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而“小组协作”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和行为,自由性地探索学习的结果。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特别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的多向交流,建立了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从的“交往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互相讨论,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作练
7、习,增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参与面和训练量,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有益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四、 鼓励质疑解疑,扬起创新的风帆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确只搞满堂灌,不中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况,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扭转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会问”。让学生“会问”,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从三个方面
8、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不要为问而提问。避免使学生形成“提问使课堂发言的必须”的错误观念。二是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查阅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不必在课堂上提出。三是问题的表达尽可能清楚明白。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让学生“会问”是一门艺术,它也需要指导学生有效的质疑方法,因为“如何问”,“问什么”标志着提问的质量;它还需要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疑”和“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真正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他们才可能自觉主动质疑,并从中获得发展。我认为,解疑可以从“读”“议”“用”三方面入手。读,即感知课文寻求答案依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组内、班内的进行交流
9、;用,即指学生能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用于实践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让创新的风帆在潜移默化中起航。五、 利用教材特点、丰富创新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在听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哪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丛林中那可爱的画眉鸟,
10、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通过讲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严重性,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因此,只要把握楔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六、 教学方法要常新 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是传播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学习、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使学生适应。长年教学使我明白了:如果教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法,会出现一批不适应教师的学生;如果教师如适应学生,教师会淘汰一批不适应学生的教法。 1、 多项选择:咨询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上课 2、优化组合:结合实际
11、情况,根据现有的组合,看看具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找到能弥补这些不足的新的教学方法。七、 挖掘活动素材、鼓励创新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表演,更深层次的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语句含义,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去表演,使再现课文情节。小学生天生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而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在第七自然段中,“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去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质;还有的能从海中吸水,气扑灭森林的大
12、火。”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去理解一步步的探索,括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结合课后练习出示要求(1)想:如果让你制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他发挥哪些作用(2)做:试着按照你的想法,制作一架你的水上飞机。(3)说:“以水上飞机的作用最大”为开头,介绍你的水上飞机,把名字、作用讲出来,为自己的飞机作个广告。让学生想到亲自去做一做,说一说,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启发想象,实现想象,再进行创造性的说话。使“想、做、说”统一,让手脑一块干。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参考文献】1、 妮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年05期。2、 张勇:创新教学浅探,陕西教育;2005年05期。3、 朱守山:创新教学浅尝,安徽教育;2005年04期。4、 王碧海:创新教学点滴体会,山西教育,2003年03期。5、 许晓玲:对创新教学的认识,教育信息报;2004年7月5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