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836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李梓豪李兴军(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摘要齐民要术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公元六世纪及之前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史料,还蕴含着优秀的农学思想、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以齐民思想、敬民思想、律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德思想是齐民要术精神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政德观思想维、实践维和认同度、自觉度与自律度“两维三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结合“为政以德”“敬德保民”“克明峻德”的核心旨归,探讨了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治国理政

2、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贾思;齐民要术;农圣文化;政德;治国理政烟台264005;东潍坊262700)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古农书作为承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指导劳动人民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国家赋税收人,以及教化人民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现实作用,挖掘、研究和传承其蕴含的优秀文化思想理念,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文化支持和历史镜鉴作用。根据中国农业古籍目录统计,流传至今的古农书有2 0 8 4种,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3、,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万国鼎先生认为“这部书,不但对于考证祖国农业史是不可缺的,对于现代农业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在提供资料,启发思绪,以及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上,也会是极有用的。”齐民要术不仅记载了公元六世纪及之前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史料,还蕴含着丰富的政德思想内容。本文通过简要梳理中国传统政德观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探讨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参考。一、中国传统政德观的形成与发展(一)传统政德观的形成与核心旨归“德者,得也”(礼记乐记),这是周代之前乃至周初时期人们对“德”的内涵理解上的主流观点。据有关文献和甲骨卜辞材料,中国商代时期已出现

4、“德”的观念,但其义多为视天命、先祖的赐予为“德(得)”。至西周康王姬钊时,大孟鼎“今我隹(唯)即(训为就)井(通型,效法),(通,领受)于玫王正(通政)德”的铭文,是“政德”一词最早出现于青铜礼器的重要佐证,其核心要义在于说明文王惠保13古今农业小民、勤政节俭、与民同乐、孝敬、恭祭先祖的高尚德操,也即周王因“德”隆而“得”上天之命以为王,诚如周惠王时内史过所言“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之,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语周语上)。此时的“政德”,虽然尚未完全突破“敬天”有“德(得)”的宗教性泛神论,但已经显示出个人道

5、德修养之“德”与治国理政之“礼”(德)交融的伦理性意涵萌芽。鲁襄公二十四年(前5 49),文献中已有将人之“德”与治国以“礼”(德)融为一体的记载,形成“德,国家之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政治论断。春秋后期的鲁昭公四年(前5 38),文献记载司马侯以殷纣淫虐灭国、文王惠和兴周之史谏于晋侯,“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左传昭公四年),成为“政德”一词最早见诸典籍的文本记载,此时,“政德”的旨归已由殷商时单一的泛神论,转向对个人德操与治国理政之“德”的相提并论,政德观更加清晰化。春秋末年,随着儒家学派的创立,以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德性政治”思想的确

6、立为标志,传统政德观得以正式形成,并在孔子及其后学孟子、荀子等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者和其他诸子与思想家的发展下,“政德”思想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和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与重要指导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社会的政治走向,也因此奠定了中国以德治国的政治基调。综上所述,结合文献和学界观点,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和凝练出中国传统政德观的基本内在逻辑:坚持政治本体,即“德142023年第2 期性政治”(德政)治国理政原则基础上,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自觉和从政之德。其核心旨归可概括为“两维三度”,“两维”即思想维和实践维,“三度”即思想维上

7、的认同度、政治实践中的自觉度和自律度,包括从政者对“为政以德”(德政)传统的思想认同度,践行“敬德保民”政德主旨的政治实践的自觉度和提高“克明峻德”(人德)涵养政德的道德自律度。本文基于此逻辑观点,就齐民要术在传统政德观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作浅要探讨,以求教方家。(二)齐民要术之前古农书及相关文献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丰富据万国鼎先生考证,“齐民要术引用了将近二百种古书这些古书,大部分早已散失了,现存的不到四分之一。不但失传的古书,由于齐民要术的引用而部分地保存下来;即使现在仍有传本的,由齐民要术引自古本,也往往可以用来订正今本的伪字脱文。”对于齐民要术之前的古农书,万国鼎先生研究认为“秦之前已有

8、农书。汉书艺文志农家类有神农野老等书不过这些都已失传了。现在只能从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任地、辨土、审时诸篇,及礼记月令等,看到秦以前农家言的一些鳞爪。西汉农书有几种,也早已失传。而保存下来的胜之书旧文,也几乎全靠齐民要术的引用。东汉崔的四民月令,公元二世纪作品,已失传晋初郭义恭的广志,三世纪作品,已失传,保存下来的也主要依靠齐民要术的引用。”惠富平教授也认为,“先秦专门农书悉已亡,只可在现存战国末期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农学论文和其他先秦文献中略见一斑。”就此而言,齐民要术之前保留下来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或辑轶所成、属于古农书者,只有汇胜之面又从人的勤、惰“德”性角度说明人

9、书。中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只是“德”在勤的必要性,这一农事总则充分体农书的萌芽状态,并未完全成形。现了先秦“敬天”有“德(得)”思想在农夏小正礼记月令四民月令业生产领域的继承应用。“神农之教,虽有均是以时系事的农事历书,虽非真正严格意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义上的农书,但其农事与政事内容相杂并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卫尉前上蚕法,今陈,具有典型的政典特点,因而成为传统农上农事,人所忽略,卫尉勤之,可谓忠国忧本思想与治国理政交融一体的事实佐证。作民之至。”(汇胜之书)“谷帛实天下之命”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强调治国理政之本在于重视农桑,而“忠国对商周时期的农时农事活动

10、有具体、系统的忧民”(为政之德)的最好实践也在重农桑。记载,而礼记月令关于“天子亲载末其核心旨归除继承了传统农本和民本思想之,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外,还有力地例证了农业生产与国家治理密侯、大夫,耕帝藉籍。”“布德和令,行庆施切相关,指导好“农事”是践行为政之惠,下及兆民”的记载,四民月令关于“德”的重要体现。充分证明,以“敬天有“布农事”“以教道民”“命农勉作”“以祈谷德(得)”“为政以德”“敬德保民”“克明俊实”的描述,都体现出农本思想和民本思想德”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政德思想在汉代的自的特点。研究发现,此时人们已经把天觉坚持、继承和发展。“德”、人“德”与统治者从政之“德”,也至

11、于管子吕氏春秋,虽非农书,即将观(天)象授时、物候指时与农事活但因其内容在于阐述治国理政之大法,又较动,乃至统治(从政)者的活动紧密融为一全面地整理、继承了先秦各家的优秀学术文体,成为统治者督管农业生产的依据,在化思想,其观点也多为贾思佐证引用于思想与实践上形成天“德”(得)、人“德”齐民要术,构成贾思政德思想的理论与政德三者交融相属的事实,进一步拓展和元素。丰富了传统政德思想内涵,也为后世农家和农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从政者政治实践提供了文献依据和行动参考。历经秦末暴政和战争影响,社会经济凋,民不聊生,为稳定政权,汉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把恢复和推动农业生产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国策,为“文景

12、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汇胜之在西汉成帝时曾为议郎,知农事,后以轻车使者身份“致用三辅”指导农业生产,其汇胜之书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农事活动总原则。“趣时和土”强调农事应当遵循天地自然之道,蕴含着深深的敬天“德(得)”之意;“务粪泽,早锄早获”则一方面说明稼稽之关键所在,另一方二、齐民要术对“为政以德”德政传统的继承齐民要术对“为政以德”(德政)传统的继承,可以从贾思对“仕”“农”同理性的深刻辨析和思想认同,以及体现传统“德政”思维之著书目的两个方面得到证实。北魏官制承旧制,据“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上”),“凡郡国,皆掌治

13、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冬遣吏上计。并举孝廉”(后汉书志第二十八)可知,15古今农业管理和教化区域内的民众,赈济灾荒,春天巡察所辖县域,劝农桑,整齐风俗,举办文化教育等是“太守”的重要职责内容,贾思官至“后魏高阳太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地方官吏。在“耕田第一”,贾思从万物皆是一理视角出发,援引孟子滕文公下“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把为仕从“政”与农夫事“耕”同理视之,这既是贾思的职业观,也是其从政观。为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贾思还引用淮南子主训术:“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

14、。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物之若耕织,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引淮南子说林训“不能耕而欲黍梁,不能织而喜缝(采)裳,无其事而求其功,难矣”,说明从政虽有扰劳之累,但只要“不舍”不放弃,仕者有“德”(得),最终老百姓也必能惠泽到仕者为政以德之“利”。同时,贾思还在齐民要术自序中从远古时期的神农氏、仓颉、尧、舜、禹、孔子,到秦汉以来的李、商鞅、显错、陈思王、赵过、耿寿昌、桑弘羊、任延、王景、皇甫隆、茨充、黄霸、龚遂、召信臣等,或是往圣或是“仕”于中央或“仕”于地方的2 4位先贤、“仕”者,及其“保民”有“德(得)”的史实,援引管子论语尚书左传淮南子汉书等10 余部经籍原典内容,进一

15、步说明“食为政首”即“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的重要性,以及“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的现实意义,深刻例证和辨析了“仕”“农”的同理性,表明自己对“为政以德”的思想认同,反应出齐民要术对传统“德政”传统的有益继承。162023年第2 期关于“齐”字,现代汉语词典有“同样、一致”的解释,辞海有“整治”和“同、并、比”等12 种解释,学界对齐民要术“齐”字也有多种理解,曾雄生研究员概括为五说,认为“齐”作动词,有整治、整理、治理和管理,乃至安定之意,与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中的“齐”同意。笔者基于贾思“高阳太守”的身份特点,支持曾的“治理和管理人民”说。同时,笔者认为“齐”字还应当与见贤思齐之“齐”同义,有同样、一致之意。根据贾思所处时代,结合“太守”职责和其对“德政”传统的思想认同,及其著书目的,也即在序中所明确的“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观点,通过“政德”实践让老百姓都能同样致“富”,从而实现“全民”一致(富裕)的思想,应当是齐民要术题中之意,如此,“齐民”则有“使民齐”之意,这对正确理解贾思何以“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齐民要术序),而倾其一生著述齐民要术,具有事理判断的合理性和逻

17、辑推理上的严密性与可信度。由是观之,可推知贾思无论在思想认知、思维方式,还是实际行动上,都自觉继承了“为政以德”的“德政”传统。三、齐民要术对“敬德保民”传统政德观的创新发展(一)“齐民”思想具象化了“为政以德”(德政)政治实践的内涵论语子路第十三所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又何加焉?日: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政德思想对民本思想的形象表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述,至汉代已发展为“食足货通,然后国实率之又不笃;加以政令失所,水旱为灾,一民富,而教化成。聚人守位,养成群谷不登,齿腐相继:古今同患,所不能止生,奉顺天德,治国安

18、民之本也”的普识性也,嵯乎!”,对自古以来的天灾人祸与为政论断。贾思以此为核心论点引用于齐民积弊、用之无节等造成的严重后果作了深刻要术,在序中提出“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分析,为实现其为政一方的“齐民”理想,“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家家丰实”等观发出振聋发的呐喊:“家犹国,国犹家,点,概括之就是安民、富民、智民的“齐是以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在传民”思想,本质上是农本思想与民本思想在统农耕文化面临颠覆的危机时刻,以家国同“生民之本”即农业生产上的转化落实。仓构、胸怀天下的情怀,兴灭继绝、承前启实、天下安。自古以来,粮食生产就是安后,创新性将游牧文化与传统农耕文化融为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在贾思看来,一体,著成“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创造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是从政的基本性地丰富和续了传统农耕文化,充分体现职责和主要任务,是从政者实施德政、拥有了一位有良知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德操和作为政德的必然取向,更是实现民安致富,以至地方官吏勇于担当的为政之德。民智的“齐民”理想的关键。同时,贾思贾思实践其“齐民”思想,不是妄自还主张老百姓既要会种田还应该明白事理,尊大的盲目自信,而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敬接受必要的教育教化,引四民月令“农畏精神。围绕“富民”理想,贾思一方面事未起,命成童以上人太学,学五经。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寻求富民的方法和砚冰释,命幼童人小学,学篇章”,强调学途径,一

20、方面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引习要从小孩子开始做起,一以贯之就能形成史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的说法,提良性循环,有利于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百姓出“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的观与政府同频共振,最终实现“甘其食,美其点,同时还援引谚语“以时,及泽,为上服,安其居,乐其俗”的“齐民”理想。应策”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据此而论,当说,这是贾思著述齐民要术的目的贾思不仅强调对自然天地之“时”的和源动力,是其执政理想和政德观的具体体“道”(德)要有敬畏之情,要实事求是尊重现,更是对传统政德思想在政治实践内涵上自然规律,更强调发挥人“及泽”之勤的具象化表现。“德”,努力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达到“天人合贾思“齐

21、民”思想源于其政德思想中一”境界,形成了富有哲理性的“顺天时,尚和图强的家国情怀。南北朝是中国政权分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裂、民族融合的大变革时期,战乱频仍、社无获”的优秀农学思想,奠定了齐民要会动荡,而奢糜之风、佛教和玄学清谈之风术的历史和学术地位,在农业生产上创新盛行,汉民族传统农耕文明受到少数民族游发展了传统政德思想。当然,齐民要术牧文化的严重冲击。贾思不仅亲历亲目,引用古代典籍近2 0 0 种,其中不乏一些虚妄还有着清醒的判断,他以“李为魏文侯作玄幻,甚至荒唐不稽的纬书内容,这是受汉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晋以来玄学思想影响的很次要的内容,也不战之赏,倾夺

22、邻国而雄诸侯”为榜样昭示自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正如著名农史学家石已的胸怀与担当,认为“夫财货之生,既艰声汉教授所言,虽然齐民要术引用了一难矣,用之又无节;凡人之性,好懒惰矣,些“专门撒谎的荒唐书”,但“作伪的责任17古今农业不该由要术作者负”。(二)“敬民”思想增强了“敬德保民”(政德)政治实践的可操作性敬,有慎重地对待、不慢不苟且和敬谨之意。“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儒家“德性政治”(德政)主张的重要观点。敬民,即敬德保民,也即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现代话语体系中的“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德政”传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德”实践实现德政“保民”的必要条件。受时代和社会发展

23、局限,“齐民”作为贾思“为政以德”的德政理想,虽然不能排除“治”民(治理、管理人民)的因素在内,但贾思并没有与旧“仕”者同流合污,通过研究齐民要术关于勤政为民、学习于民、服务于民、忧患于民的系统表述,可察见贾思践行“敬民”思想的实际行动。齐民要术序中,贾思引淮南子修务训“田者不强,困仓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首先对耕者、仕者“德”性发挥的不同效果作了形象化类比分析,进一步强调“敬德”重在实践:民以食为天,耕者之“德”不彰,不自强勤力,就不会有充足的粮食,家庭就难以富裕;同理,从政者之“德”不彰,不竭力尽职,事业就不会有成,于已于国都是不利的,这其中劝田者力其田,从政者敬德保民之意不言而喻,

24、体现了贾思“勤政为民”的思想主张与自觉。其次,通过齐民要术“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著述方法与途径,明确政治实践的基本操作要点。“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孔子家语卷第三“弟子行第十二”)是儒家“德性政治”有关“德教”的重要观点,籍文析理,“采据经传”即对传统经籍原典的学习传承,体现的是个人修为之“德”(人德),是继承儒182023年第2 期家“好学则智”德教思想,善于学习的实际行动;“爱及歌谣,询之老成”其实质都是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体现了从政者政治实践中的“敬民”之“德”(政德),发展了儒家“恭则近礼”的德教思想,是“学习于民”的实际行动

25、;“验之行事”即通过实验验证事情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体现的是政治实践中以身作责的“保民”之“德”(政德),是践行儒家“勤则有继”德教思想的实际行动。贾思又以“恤孤则惠”的思想情怀,高度重视传统精耕细作技术,如齐民要术卷第一“种谷第三”引用语“顷不比亩善”,强调“多恶不如少善也”的精耕细作思想,引用犯胜之书对历史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技术一一“区种法”作了详细介绍和推广,是“服务于民”的实际行动。“种谷第三”还援引汉书食货志“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卷第三“杂说第三十”引史记货殖传“且风、虫、水、旱,饥谨荐臻,十年之内,俭居四五,安可不预备凶灾也”。以良吏的忧患之心倡导荒政,教育人民不可不“预

26、备凶灾”,以“防岁道有所宜”,并在齐民要术多篇录人大量可备荒救急作物的种植与食用方法,如麻地套种芜菁,桑下种绿豆、小豆,褚与大麻合种,阴下、禾豆处种芜荽等,认为“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梁米。大俭可磨食之”“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等等,皆为“忧患于民”的实际行动。贾思还从政德实践的总体要求上,提出了四条可操作性建议。序末,贾思的自谦之辞:“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从传统“德政”视角分析,完全可以类比理解为贾思为“仕”者政治实践提出的可操性建议,即工作态度谦逊、用心精微、语言朴实、作风简洁、务实。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

27、的继承与发展(三)“律已”思想提供了涵养“克明峻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德”(人德)政治实践的保障物。”贾思支持孔子的观点,认为“家犹涵养“克明峻德”(人德)的道德自律,国,国犹家其义一也。”如果“齐家”是传统政德观“两维三度”基本内涵之一,有方,做到了家庭和睦条理有序,完全可以具体到齐民要术来讲,主要体现在勤谨把“齐家”之理(经验)移用于政。而家庭观、朴素节约观、家风家教观,以及生活圈不和、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不仅难以“齐与交友观等方面的思想表达和自律。家”,更无力治国。齐民要术序中,贾思援引左传除了在家庭方面的自律,贾思还在“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和古语“力能胜贫,齐民要术中论及

28、生活圈和交友观。“种椒谨能胜祸”作为勤劳谨慎思想的论点,佐引第四十三”通过四川花椒偶然在山东青州种仲长子“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植成功的故事,以人观物又由物及人,提出得而取之”,强调说明,即使条件具备了,“习以性成”(尚书太甲上)和“观邻识作为主体的人如果思想上不谨慎、实践上不士,见友知人”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遗勤力,也不会取得成功,从而告诫从政者,传与生长习惯有保守和变异两面性,而其变工作既要勤奋,又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异性是后天形成的,贾思“习以性成”度和清醒冷静的头脑。应当说,这是贾思观点符合科学发展观,“观邻识士,见友知严格自律的明确立场,也是对从政者应该具人”也符合人类伦理

29、观。从政德观视角分有的基本素养和修为(人德)的思想表达。析,蕴含着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齐民要术特别强调朴素节约。作为即个人私生活和交往人群的重视。形而上一名地方官吏,贾思不仅有改善北魏奢靡之,就是提醒从政者既要在其位谋其政,又社会风气的担当抱负,更是从人的“用之无应当止欲贪,禁营私,不人非常之所,不搞节”、仕者“率之不笃”、政府“政令失所”个人小圈子,谨慎人的“变异”性,防备和自然界“水旱为灾”等多个层面,对“古“习以性成”而不自知的危险。今同患,所不能止也”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分析和清醒认知。“谨身节用”“用之以节”“穷窘之来,所由有渐”等观点的提出,对从政者注意节俭自律,切不可“既

30、饱而后轻食,既暖而后轻衣。或由年谷丰,而忽于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于施与”的劝诚之意昭然若示,从传统德政视角分析,也是其家国情怀的体现。家风家教观是齐民要术政德实践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于序中对孔子“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章)观点的引用,阐明家庭家风家教与政风的关系。儒家典籍礼记大学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四、结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中办国

31、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也提出,系统整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文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在当时最完整、最全面、最系统化、最丰富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19古今农业也是全世界最古的农业科学专著之一它不仅是我们祖国最珍贵的遗产,也是全人类光荣伟大的成就。”其中所蕴含的以“齐民”为从政大德,以“敬民”为履职公德,以“律已”为尽责私德的政德思想,是中国先秦至南北朝千余年传统农耕社会文化思想的集大成,是作为地方官吏的贾思以农养政、以政惠农的“训农裕国之术”,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政德思想,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治国理政提供了有

32、益借鉴和参考。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2023年第2 期曾雄生研究员将学界对齐民要术“齐民”解释概括为平民、农民、全民、齐地之民和治理人民五说,而其更倾向于“治理人民”说。参见曾雄生贾思的富民思想及其启示,中国农史2 0 0 6 年增刊,第2 5 一2 6 页。缪启愉教授认为,生物的遗传保守性就是生物在长期生长发育中逐渐同化外界条件所形成的稳定性。变异性是生物体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是后天形成的。参见缪启愉,缪桂龙译注,齐民要术译注“种椒第四十三”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9 年,第2 6 8 页。参考文献:注释:古农书主要包括官颁和

33、私著两种类型,中国农业古籍目录由张芳、王思明合著,2 0 0 3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显福林教授认为,先秦时期“德”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天德、祖宗之德,制度之德和精神品行之德三个阶段,西周时期人们始释殷人天命神意束缚,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家们的努力下,才形成深入人的心灵和思想上的“伦理道德”观。关于文王的德操,福林通过先秦文献总结为五项。参见显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 0 0 5 年第4期,第19 2一19 6 页。孔新峰教授认为,儒家德性政治观念构成中国本位政治理论构建的枢轴环节,并从先秦儒家原典及近人论著中,提炼出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的七条原理性认知观点。参见孔

34、新峰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的初步重构,孔子研究2 0 2 2 年第3期,第39 一42 页。俞鹿年先生研究认为,北魏太守的职权包括辟除本府属隶之权、控制属县行政权、自设调教之权等七个方面,参见俞鹿年北魏职官制度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8 年第1版,第18 4一185页。1万国鼎论“齐民要术”一完整农书J历史研究,19 5 6,(1):8 3一84、10 2.2石声汉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续)J:西北农学院学报,19 5 7,(1).3惠富平试论中国农书的起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 9 4,2 2(0 3):9 8、9 9.4 王福昌中国古代农书的乡村社会史料价值以齐民

35、要术和四时纂要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7.5【北魏贾思著,缪启愉、缪桂龙译注齐民要术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9.6【汉】班固著,赵一生校点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2.7 俞鹿年著北魏职官制度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8.8 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9 7.9 崔钟雷主编老子庄子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 0 10.10 李兴军著农圣文化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9.我国现存最早的20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36、 ofTraditional Political Morality Thought in Qimin YaoshuLi Zihao,Li Xingju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Yantai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5;Agricultural Saint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Weifa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Weifang,Shandong 262700)Abstract:As an“encyclopedia of a

37、ncient China,Qimin Yaoshu not only records the histori-cal data of China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sixth century and be-fore,but also contains excellent agronomic ideas,business ideas and rich humanistic spirit.The political and moral thought with the respect for the pe

38、ople and law as the core content is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value system of Qimin Yaoshu.By combing the formationand development of the“two dimensions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ics,including ideological dimension,practical dimension,identification degree,self

39、-consciousness and self-discipline degree,and combining the core purpose of“serving the gov-ernment with morality,“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the people,and“strengthe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peopl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Qimin Yaoshuto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th

40、ic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Key words:Jia Sixie,Qimin Yaoshu,Agricultural Sage culture,Political virtue,Governingthe country作者简介李梓豪(2 0 0 2 一),女,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李兴军(19 7 2 一),男,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历史与文化研究。(上接第5 6 页)

41、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sons,characteristics and results of Zhuang Dings escape accordingto the Manchu and Chinese materials in Heitu File,hoping to outlin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Zhuang Dings group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grain farms in the Jiaqing Dynasty.Key words:Qing Dynasty,Shengjing Interior Office,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flight作者简介何倩倩(19 9 3一),女,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清史。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