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设计理念】 转化
2、法是数学解决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技巧,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有迎刃而解的妙处。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形式体会策略的实际价值。(2)合理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转化,既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便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3)形成积极的策略体验。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策略”一词的理解,不能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目标,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曹冲称象
3、引入教学,使学生感受策略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初步体会“转化”的策略。其次,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彼此互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中间插入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使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新的认知结
4、构。最后,以爱迪生要助手计算灯泡的体积的故事收尾,再掀学习高潮。通过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转化”策略的理解,进一步体验“转化”策略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电脑出示曹冲称象的动画画面。2、师:你想说什么?(生答。)3、师:曹冲把大象的体重转化成了什么?4、师:曹冲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掌握转化策略。1、讨论交流,确定转化策略。课件出示例1:师:你能直接比较
5、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下图)例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师:你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尝试将原来的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交流转化方法并在课件上演示转化的过程。(左图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五格,右图把左右半圆分别旋转180度)师:现在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师生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运用了什么策略(转化)?怎样转化呢?(平移和旋转)【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确定 要运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
6、进一步 学习数学的热情。】2、回顾知识,感受转化价值。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1、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数乘除法整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形的转化” 计算中 “数”的转化 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电脑闪动课件。师生小结: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特点?(都是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转化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陌生熟悉)【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充分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体验转化 是一种
7、常见的、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1、练一练: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出示题目后,学生同桌讨论完成)2、试一试:计算12+ 14+18 +11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尝试用图形把算术表示出来(生回答,课件出示图)师:你能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来计算?(1-116 ) 师生总结:(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板书:复杂简单)师:由上面的题老师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情况下,人落水后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当时的策略是让水离开人.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把难
8、题转化成容易的题。(板书:繁难 容易)3、比一比观察下面的两个图形,想一想,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课件演示平移的过程)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先解答,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解题方法。学生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4、算一算,计算图形的面积(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5、玩一玩。10个人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出示题目后,学生分小组试一试) 先让同学三人一组,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同学四人一组呢?五人一组呢?(请五位同学上台演示,演示完之后,老师即兴加入五位同学当中,从而使五人一组变成六人一组。师提问
9、:每两人握一次手,十人应该握多少次呢?)学生发现规律。(转化成数线段的方法。即9+8+7+6+5+4+3+2+1=45次)6、拓展提升【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从多角度、多 方位地探求和思考问题,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新的认知结构。】四、故事收尾,再掀学习高潮。师:出示一个电灯泡,知道这是谁发明的吗?(课件出示)(爱迪生!)生答。师:关于爱迪生发明灯泡,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一天,爱迪生要他的助手帮忙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这个助手不简单,他是爱迪生在大学里千挑万选的,助手观察了一下这个灯泡
10、,把它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球形的体积和一个近似圆柱形的体积。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爱迪生的助手,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方法一:先在一个量筒里装水,再把灯泡全部按进去,看量筒此时的刻度是多少,减去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方法二:可以把灯泡底座切开,再往里面灌满水,倒入量筒,即可求出灯泡的容积。近似于体积。等等)生回答。师提问:你觉得我们同学的方法和爱迪生助手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师总结: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很有创意,而且简便易行,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21世纪的小爱迪生的。师生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板书:新的问题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设计意图
11、: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运用这种打破常规的解法,别具 一格,与常规解法相比,思路清晰、方法灵活、步骤简捷,训练学生 的联想创新能力。】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新问题 已经解决的问题(陌生) (熟悉)(复杂) (简单)(繁难) (容易)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内容比较抽象。抽象的课堂往往带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呢?因此我采用了故事曹冲称象开头,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探究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教学中注
12、重了以下几点:1、教学例题时,我将枯燥的例题巧妙地转化成了小红和妈妈到商场买挂饰, 将直接比图形的大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要将繁杂的事物转化为简单的,要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2、中间插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学生眼前为之一亮,司马光的这种打破常规、别具一格的思维方法,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3、练习设计丰富多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探求和思考问题,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特别是“握手问题”的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课堂中的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的关键,运用计算机技术,把抽 象的
13、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飞跃发展架桥铺路。例如:第74页上第三题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占几分之几时(如下:左图)学生往往容易把涂色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然后下意识地把涂色部分往左上角旋转(即摆正)认为涂色部分有9格,即占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会认为不是9格,而是比9格要多。这时利用课件出示动画的整体移动的过程。(如上:右图)使学生明白了其实涂色部分的边与正方形的边是不一样长的(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简单明了的图示演示,有时比起语言的叙述更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
14、繁琐为简捷、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讲解多种方法,并且把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整体旋转对比,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5、故事结尾,再掀学习高潮。引用爱迪生助手计算灯泡的体积的故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不足:1、课堂中的“精彩”来源于对预设之外的灵活处理,来源于教师动态式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处理课堂上预设之外的问题中语言艺术不够。给学生的交流讨论的时候过少,有时会不经意的扼杀了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这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多数时间里在想、在说,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如何能把学生动口、动手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待进一步的完善。3、处理教材方面还可以灵活一
15、点,转化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如果稍稍预习一下,便能理解例题1的转化方法,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把两个图形的大小稍作改动,以免学生受教科书本的影响,就是不转化也知道两个图形一样大了。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4、在学生“握手问题”上,虽然把“握手问题”转化成了线段问题,但在计算上可以稍带简便方法,比如:9+8+7+6+5+4+3+2+1=45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简便的凑十法。为后面的“全班学生和老师互相握手时,应该握多少次”作好辅垫,使学生明白58+57+56+55+54+2+1在计算时也可转化成简单的方法。即58+2,57+3,凑六十整。使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无处不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兴庆区第十七小学孙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