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66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UANGDONGJIAOYU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路径研究文/华南理工大学王功敏广州华立学院城建学院刘苑一、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的基本内涵“内生”即从内部产生。与外源型发展主要依靠外力驱动不同,内生发展理论更关注内部主体的参与和推动,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外因关系等论述论证内生发展的合理性。与环境等外因相比,内因更重要。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就是从高校内部着手寻求变革,激发师生主体性,利用自身力量和资源,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思政工作面临平衡对国内外开放与坚守

2、关系难题。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对高校项目国际合作、学术交流活动、人员跨境交流等产生冲击。但全球化是大势,我国提出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面对这种国际处境,思政教育必须走内生发展路径。其次,思政教育呕需提高效率与公平意识。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统筹效率和公平是关键。高校虽非物质生产部门,但高等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思政教育涉及“生产要素”(国家财政投入等)、资源在各校间流通、学生对思政教育“消费”评价等,需考虑“生产要素”投人与劳动成果(教育成效产出)之间的比例、教育公平、学生认同度等。优化思政教育资源配置,使投人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使用,应充分考量公平性原则,通

3、过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收益。再次,对思政教育的供给内容、方式和质量提出新要求。国内经济循环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精神生产领域同样存在供求关系,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如惯用老思路老办法,创新不足,导致效果式微甚至无效、反效;内容滞后,脱离实际导致学生获得感不强,甚至抵触反感;重管理(四)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目前,航空维修技术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笔试形式考查学生的专业词汇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但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航空维修技术英语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技术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检索英文技术资料、英文

4、场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维修工作的英语沟通等。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航空维修技术英语教学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考核内容要全面,避免只考词汇的掌握和文章的理解,增加听说写等语言技能的考查;(2)考核模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纸质测试外,增加口语表达、听力测试、场景实现等方式,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考核不局限于课堂;(3)考核标准要科学,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收集到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可系统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多级评价指标,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得到最终的评价。参考文献:1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

5、国交通运输部令2 0 2 0 年第 10 号)EB/OL.https:/ .http:/ EB/OL.http:/ J.广东教育(职教),2 0 18(1):53-55.5赵东平,郭温.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2 0 19(45):158-159.基金项目:2 0 2 1年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基于CCAR-66R3下的航空维修技术英语教学探究”(立项编号:2 0 2 1KQNCX160),主持人:李璐瑶。责任编辑朱守锂广东教育职教2 0 2 3年第8 期51B高教专论轻服务,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回应不足等,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三、高校思政教育内生发展的具体路

6、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循环的作用愈发重要,高校思政教育须重视内部要素发挥主导作用,外部因素参与。资源、参与、认同是内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源是基础,主体深度参与是关键,认同是动力。高校思政教育需整合这三要素,形成内生式的良性循环。1.首要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虽受到国际形势冲击,仍应坚持开放合作态度,探索国际交流合作的务实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全国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统筹,优化资源布局结构,加大对中西部思政教育资源的支持。聚合全国高校优质思政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开展思政研讨会、课题研究等资源合作共享模式,纤解单一高校思政资源供给有限的困境。其次,高校统筹思政资源建设,促进长期资

7、源与短期活动、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区域与学校人文资源、线上与线下资源等链接协调。促进本地本校资源整合,增进学工部门、教务部门等主体协同,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突破校内资源瓶颈,通过避选企业家、先进人物、优秀校友等加人思政兼职队伍、拓展校外实践育人平台等,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再次,文化具有惯力,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开发本地文物古迹、红色文化资源等思政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校史、学科历史等融人课程内容、人文景观、校园文化活动。紧抓教育数字化契机,打造智慧化思政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共享思政课程资源、建设思政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组织线上跨校集体备课等,探索数字思政资源共享机制,

8、减少同质化输出。2.激发师生深度参与是关键人力资本是内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师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解决主体52广东教育职教2 0 2 3年第8 期性不足问题,应从“现实的人”出发。首先,需要是个体参与积极性的源泉。内生发展应了解和满足师生的需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以能动者身份介人到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管理者解构不利于师生参与治理的限制性制度,重构鼓励性制度,构建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优化师生多元化利益诉求表达体系,除传统校长信箱、领导接待日等之外,建立师生诉求首问责任制、牵头负责制等。其次,调动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9、。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中,对参与思政教育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工作量认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修订教学大纲,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育人与专业建设融合。再次,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从奖学金等物质利益相关事务、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服务等学生成才服务保障、课程教学等方面加强,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制定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思想、学习等动态,为其答疑解惑。拓展学生参与治理的方式,通过参与团学组织或学生社团、评教等为大学治理贡献智慧。3.增进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认同是持久性参与的动力。师生对思政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等认同度越高,越能形成共同规则或行为

10、标准,越会产生参与学校决策等积极行为。首先,课程教学是促进认知认同的主渠道。学校引导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促进显隐性教育协同。思政课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及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廓清思想迷雾。挖掘专业技能、专业规范等中可转化为引导学生认知的育人元素,将课程伦理、课程相关重大事件哲理、人物精神品质等正确价值观渗透于教学。其次,采取生活化策略增进情感认同。教师寻找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点,巧用身边榜样、热点事件等,创设问题情境、事件情境、文化情境等接近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形而上的道理转化为生活话语,促进理论教化和生活感化统一。

11、再次,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增进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认同过程具有反复性,认知、情感、实践等反复碰撞才能形成稳固认同。教师聚焦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深研课程建设改革,采取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者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学生大数据管理系统,利用生活习性、学习状况等数据精准关爱,开展干预矫治。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推进实践育人,实现大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向日常行为体系、终身信仰体系的转变。参考文献:1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7(2).2方芳,钟秉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 0 2 2(1).3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J.社会科学,2 0 18(11).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0 2 0 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广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2 0 2 0 JKDY00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 0 2 2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理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研究(2 2 LK0310)的成果。责任编辑魏家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