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崔杼弑其君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页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2.了解本文故事情节,体会叙事有条不紊特点。3.学习晏子智慧,了解我国史官秉笔直书精神。【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2页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第3页预读先学第4页一、给以下加颜色字注音(1)间伐晋()(2)且于()(3)干掫()(4)反队()(5)中股()(6)歃血()语言知识强化jinjhn zuzhuzhnsh(7)叔孙还()(8)弑君()(9)莒子()(10)大史()(11)擗踊()xunshjtib第5页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以下加解释以下加颜色颜色词含义词含义(1)骤如崔氏:_(2)乃
2、为崔子间公:_(3)公逾墙:_(4)三踊而出:_到窥伺翻过顿足第6页2.写出以下通假字及意义写出以下通假字及意义(1)遂取之:_(2)反队,遂弑之:_(3)陪臣干掫有淫者:_“队”通“坠”,掉下来“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干”通“捍”,捍卫第7页3.写出以下加颜色写出以下加颜色词词古义古义(1)君之臣杼疾病古义:_今义:病(总称)。(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古义:_今义:假托理由;能够利用借口。病重。疾,病。病,病得很厉害。吃喝。第8页4.解释以下加颜色词意义解释以下加颜色词意义偃御武子以吊焉:_庄公通焉:_吾焉得死之:_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1)焉代词,代“齐棠公”代词,代“棠姜”见
3、棠姜而美之:_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_公拊楹而歌:_(2)而连词,表顺承连词,却,表转折表反问,怎能兼词,相当于“于此”连词,表修饰第9页以崔子之冠赐人:_欲以客往赴秦军:_执简以往:_(4)以介词,用动词,率领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其无冠乎:_吾其还也:_齐国其庶几乎:_(3)其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语气副词,表示猜测语气,相当于“大约,差不多”第10页5.掌握以下加颜色词语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掌握以下加颜色词语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东郭偃臣崔武子:_(2)见棠姜而美之:_(3)公鞭侍人贾举:_(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
4、闭门:_(5)死乎:_名词用作动词,做家臣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美名词用作动词,鞭打使动使用方法,使止,阻止为动使用方法,为而死第11页6.翻译以下文中句子翻译以下文中句子(1)庄公通焉,骤如崔氏。译文:_(2)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译文:_齐庄公和棠姜私通,一再去崔杼家。君主死了,我到哪里去呢?作为百姓君主,莫非是借以高居于百姓之上吗?第12页三、名言警句左传名句左传名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2)修己而不责人。(3)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4)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第13页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介绍
5、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纪略长些。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开山鼻祖。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现存最早一部国别史国语。第14页二、背景展示这起弑君事件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大臣崔杼拥立太子姜光当了齐国君主(称为齐庄公),使他掌握了齐国政权,但齐庄公只是崔杼手中一个傀儡。庄公即位后,崔杼即杀了齐大夫高厚且吞并其家产,崔杼夺取已死棠公妻子
6、棠姜为妻,齐庄公又和棠姜淫乱,崔杼怨恨在心,公然杀了齐庄公,而且接连杀了三个秉笔直书太史。第15页三、文学常识左传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编年体史书。全书共60卷,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相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内容包含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主要文件。第16页品读研析第17页“不虚美,不隐恶”一直是史官们恪守标准。秉笔直书,坚守真理,他们用自己鲜血和生命在捍卫史册尊严。发黄历史中,有他们无声呐喊和坚持,今天我们要学习崔杼弑其君就是史官们以生命为代价
7、记载下来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史官们是怎样秉笔直书。课堂导语第18页 通读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依据图中提醒,将文中人物行为概括出来,填在图中横线处。崔杼弑其君庄公无道,崔杼残忍晏子不畏强暴太史、南史氏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答案前 弑君 崔杼庄公与棠姜私通崔杼_晏子_崔杼立景公崔杼_后娶棠姜设计弑君不死君难杀太史第19页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分析崔杼含有怎样性格特征。答答案案(1)忍辱含羞,渐生弑心。以“称疾不视事”引诱,暗中布局;时机一到,心狠手毒。虽弑君有理,但在当初行之不义(弑君被视为犯上作乱),所以,他唯恐真相败露,亮了家丑,担了罪名。当太史记下真相,崔杼把他杀了,
8、太史弟兄再记时,他又连杀两人。直到太史三弟不惧生死依然直书时,他才意识到正义是压不住,只好作罢。这说明他弑君理直却心虚,一样不得人心。(2)知人善用,深谋远虑。对晏子“不死”“不行”“不归”,既“舍之”,又用之。他留用晏子,是因为晏子“民之望也”,能够其“得民”,稳固自己地位。深读重点探究答案第20页2.这段历史,是历史上有名“晏子不死君难”,它表现了晏子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仔细品读晏子言行,说说晏子是怎样一个人。答答案案“枕尸股而哭”“三踊而出”,可见他对庄公之死哀之痛之,但并不敬之颂之,护之效之,因为庄公不是“为社稷死”,而是“为己死”。他信守为国家谋利,为百姓造福标准,而不唯国君,所
9、以他成为“民之望”。他对崔杼弑君是不满,但又“乃歃”为其所用,更多考虑是以社稷大局为重。这些都表明晏子是一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贤臣。当然,晏子在崔杼弑君之后言行,也不无勉从虎穴机变,这是晏子一贯智慧。答案第21页3.崔杼为何杀死太史?又为何对第四位太史“舍之”?南史氏“执简以往”,用意何在?答答案案崔杼不愿在历史上留下弑君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史官是杀不绝,故“舍之”。南史氏唯恐没有些人再敢直书其事,故“执简以往”。答案第22页牺牲了三条人命,而且在还有若干个人待死情况下,才保住了一段真实历史。有些人说这不值得,有些人说历史尊严不能亵渎,这么做是值得。对此,你观点是什么?延读思维拓展
10、答答案案(示例)作为史官,一家三口被杀却毫不动摇,甚至感动了南史氏一干人等,这种精神能够说是史家传统。中国史官向来重视秉笔直书,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学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历史真实。本文最终一段文字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字字千钧,即使不足50个字,却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职业道德涵养和操守写了出来,足见我国古代史官伟大与高尚。答案第23页多读厚积第24页描绘人物穷形尽相描绘人物穷形尽相崔杼弑其君这篇文章所包括人物,大都刻画得形象逼真,个性突出,如齐庄公荒淫、昏聩,崔杼专横跋扈、好色,晏子机敏忠正、善于辞令,太史耿直,贾举卖主求荣、挟怨报私,都得以充分地展现。读技法 勤练笔第25页【
11、技巧点拨】【技巧点拨】写作中描写人物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性格品质,如课文经过君臣矛盾、主仆矛盾、臣子间矛盾等,来展现人物形象。(2)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详写与略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等,多角度多侧面地写出立体、丰满人物形象。第26页(3)同一情境,筛选经典。描述在同一情境下多个人物不一样反应。单一情境其实很多,比如:考试试卷发下来时候,人们在站台上等车时候,上课时老师离开时候,等等。多个人物反应重在“不一样”,选取不一样经典人物,选取能够表达人物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反应,是在一篇作文中成功描写多个人物关键。第27页【迁移利用】【迁移利用
12、】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个人物,注意突出人物个性,100字左右。答答案案(示例)下一节课是体育课,我们检测50米跑。满脸生气她被分在了女生实力最强一组。只听见枪声一响,这个横蛮姑娘就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身子向前倾斜着,脚步很有弹性,双臂前后摆动,步子越迈越快,到了终点线,她头一抬,胸一挺,取得了第一名。我用力鼓掌,她冲我一笑,早已忘记了早读挨老师批评烦恼。答案第28页一、一、书本素材书本素材【点点击击文文本本】齐庄公与大臣崔杼妻通奸,不但公然“骤如崔氏”(经常到崔杼家里去幽会),而且还公开污辱崔杼,将崔杼帽子随意赐给他人。崔杼趁庄公入室幽会之机,“闭门”“甲兴”,拒绝“请盟”(饶命),令卫兵箭
13、射爬墙欲逃庄公,使其坠地摔死。崔杼随即立景公为君,自立为相,操揽大权。不料史官如实记下了“崔杼弑其君”这一大逆不道史实,崔杼大怒,杀之。史官两个弟弟继续这么记载,接连被杀。史官三弟再记,慑于正义与英勇,崔杼只好作罢。三条生命,四个人前赴后继(还有一位“南史氏”“执简以往”),才保住了这段历史真实。读素材 善积累第29页【利利用用示示例例】你可曾看到山阴道上虽脚步踉跄却仍埋首前行探索者?你可曾看到汪洋海上虽船身起伏却仍劈波斩浪航海家?他们虽历尽险阻却仍坚守自我,纵沧海桑田,花落燕归,却不忘自己心中那盏灯火。面对崔杼淫威,史官和他弟弟们秉笔直书,用生命捍卫历史尊严,这是坚守自我、恪尽职守、宁死不屈
14、民族脊梁代表,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精神财富。第30页二、二、课外素材课外素材国家与玫瑰国家与玫瑰尽管历史充满残酷,但它又是那么多情。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当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种子抵达位于高卢博讷(今法国博讷)时,发觉这里充沛阳光与肥沃砾石土地尤其适合种植葡萄,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3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士兵留了下来,因为这里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芳心”。为此,查理曼大帝以后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在临终时,他还说:“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兴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第31页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巴黎玫瑰”。1942年5月,当德军进驻巴黎时,卖花姑娘洛希亚看到平
15、时生意兴隆花店竟然没有一个人来买花,心里十分难受。她不是担心凋敝生意,而是担心大家沦落生活。于是,她将店里全部玫瑰花和她从他人店里买来玫瑰花一起打包,送给左邻右舍。洛希亚行为感动了大家。第二天早晨,驻扎在香榭丽舍大街德军发觉,几乎全部巴黎女人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神情。第32页当初法新社记者以“玫瑰花早晨”为题报道此事,给了远在伦敦戴高乐将军和战士们极大鼓舞。10年后,戴高乐还专门找到了洛希亚,而且将她称为“巴黎玫瑰”。【选材感言】【选材感言】全部帝国终会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这是两个意味深长故事。前者告诉我们,平民生活愿望征服了政治野心。后者则表明,即使枪炮压倒了玫
16、瑰,生活仍是能够选择,人们一样能够选择站在玫瑰那边。战争能够摧毁我们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们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回望人类历史,千百年来,我们守望不只是爱,还有幸福。当政治野心横行无忌,夺走我们之所爱,夺走我们之幸福,那些被人高歌伟大事业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与价值。第33页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特征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特征先秦典籍左传中辞令极具时代特色,其中用了很多委婉语,这种委婉含蓄语言格调表达出了中华民族重礼传统和特征。读美文 会赏析第34页卑己尊人卑己尊人左传中表达卑己尊人特点地方很多。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用特定称谓。左传辞令当中,敬称和谦称名目繁多,伴随谈话者身份地位和交际场所改变而不停
17、变换。敬称如“君”“吾子”“执事”等;谦称如“寡君”“小人”“下臣”等。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辞令中出现了多处“君”,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君”较早涵义为发号者、治人者,称对方为“君”突出是他含有权力。“执事”“从者”和“执政”是外交场所中下级对上级称谓,如左传昭公二十年卫侯对齐公孙青曰:“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执政”是以所掌政务转喻掌政务之人,突出也是他权力。敬称还惯用“子”或“吾子”,第35页是古代对有学问男子美称,如左传僖公十五年记有“二三子何其戚也!”称呼对方用敬称,称呼自己则用谦称,比如诸侯使者与他国国君对话,自称用“孤、寡、不穀
18、”,“孤”意思是不得众,“寡”指是寡德,“不穀”指不善,都是一个谦称。左传庄公十一年记有“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认为君忧,拜命之辱”;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不穀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惯用谦称还有“臣”“下臣”等,甲骨文、金文“臣”似竖目之形,本义指奴隶。下级对上级自称臣,是用其俯首听命象征意义以示谦。比如左传哀公十五年:“且臣闻之曰:事死如事生,礼也。”“下臣”,则是比“臣”更谦卑说法。第36页留有余地留有余地左传辞令惯用弦外之音来表示请求、假设等语气,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
19、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以粮资缺乏为由遣逐对方来暗示已经知道对方将要来袭企图。再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周昭王南征楚国时在汉水被当地人设计淹死,多年后再提这事,只能回答“您还是到水边问问吧”,言外之意是与我们无关。第37页之所以用弦外之音,是为了防止直接说出尴尬之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认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这里“拜君赐”意思是回来报仇,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留有一定余地。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中:“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
20、,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双方用“戏”“观之”“寓目”等极为含蓄说法来谈战争。(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第38页【读读后后启启悟悟】左传辞令中委婉语诞生于春秋特定时代,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委婉谦恭、锋藏不露组成了辞令中委婉语主基调,尽显其措辞据礼、从容儒雅君子风范。在此之外,也有些委婉语显得温婉柔顺,但又不卑不亢,是一个最富有时代精神而又最符合实际斗争需要辞令艺术,而大量赋诗引诗这类颇有文化意蕴委婉语中又表达出辞令典美博奥、寓意深刻语言特色。本文从“卑己尊人”“留有余地”两个方面揭示委婉语所表达出来中华民族重礼传统和特征。第39页1.名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译文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2.名句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文人假如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3.名句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文聪明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4.名句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文学问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目标。读国学 厚素养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