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643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文格式:明飞龙.“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 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2 3,4 4(4):6 9-7 3.“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 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明飞龙(赣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摘 要:抗战时期的昆明茶馆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是日常交往的公共舞台、休闲娱乐的“游戏空间”、阅读写作的“文化空间”、文化沙龙与议论时政的“话语空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这个“公共空间”里,首要的不是表达自治、理性和反抗的政治诉求,而是呈现一种个体的日常状态与人生情思而进行的话语实践。在这种话语实践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茶馆文化”,这种文化不是西方

2、理论所阐释的“政治性文化”,而是一种“诗性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西南联大师生的精神气质及西南联大文学特质的生成。关键词:西南联大;昆明茶馆;公共空间;文化生产中图分类号:I 2 0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6-7 6 5 9(2 0 2 3)0 4-0 0 6 9-0 5 在学术界,较早对茶馆进行深入系统考察的是王笛,他通过对二十世纪初成都茶馆的考察,认为茶馆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舞台、娱乐休闲和商业交往的场所,还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空间,在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在王笛的研究中,茶馆具有如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特点,与西方的咖啡馆、沙龙有类似的特

3、点。日本学者铃木智夫通过对清末江浙一带茶馆的考察,认为茶馆是人们生活中集社交、集会、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场地及民间进行公平审判的重要场所。在革命之际茶馆又成为各种消息的传播中心。2这些研究都集中考察茶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中的日常内涵与政治意义。抗战时期昆明的茶馆有怎样的独特之处?作为西南联大师生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它与联大师生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公共空间”生产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对西南联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一 有许多关于抗战时期昆明茶馆的文字:“你就在这样可爱的茶馆里静静地喝茶。你身边极平和地吹着清凉的风;你脚边就极文雅地流着翠湖的碧绿的水 水面水下一盏

4、清茶,一支香烟,闲闲地剥着花生或瓜子 你还能不悠闲自得吗?晚上,这些茶馆还请了几个人清唱滇戏,也有锣鼓,也有胡琴”3“从文林街经府甬道或先生坡去翠湖公园很近,有时我也去那里的茶馆读书。不用门票,楼上沏杯茶,一坐就是半天,伏案时间长了,凭栏远眺,满园苍翠欲滴,花枝不断四时春,心境顿时净化。穷学生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廉价书斋!”4“在联大附近的几条街巷上林立着不少茶馆。它们可以说是联大的 沙龙,但其作用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茶馆还可以作临时的阅览室。如果在图书馆找不到座位,你可以借 泡茶 为名,在那里看书,作习题或者写文章。记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同学常在饭后躺在沙发上,嘴里衔着一支烟卷,徐徐地吐出无数

5、的烟圈,然后在烟云的缭绕中去寻找灵感。相仿地,你也可以从茶叶中去寻找灵感,然后把大时代带来的可歌可泣的事体写下来。5“昆明的茶馆可以找到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穿西服的那些新来的教授,大学生则借这里当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6战时昆明茶馆有什么作用?有人这样写道:“茶馆的顾客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有长衫商人之流,有短衣工人之类,有公务员,有大中学生,当你步进茶馆,触耳的是人声,扑鼻的是烟气,有的高谈阔论,有的附耳静听,有的伏桌作书,有的默坐思索,有的在吸烟,有的在喝茶,有的在嗑松子,有的刚来,有的才去,形形式式,无奇不有。这人声、灯光,大众聚

6、焦的所在,你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大舞2 0 2 3年 赣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4第四期 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l.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1 1-2 1 D O I:1 0.1 3 6 9 8/j.c n k i.c n 3 6-1 3 4 6/c.2 0 2 3.0 4.0 1 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Z GW 1 7 1 0 2)作者简介:明飞龙(1 9 7 6-),男,江西南康人,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西南联大文学与

7、文化。台,你可以说是一个“看客”,也可以当作一个“演员”7“茶馆里一坐,干什么的都有:或读书或看报;或演习题或做文章;或打桥牌或谈恋爱,会客的,聊天的,以至独坐发呆的,闭目养神的,自言自语的,面对面,背靠背,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在茶馆召开校友会、同乡会、某系迎新会、某社团讨论会,有的甚至课外兼差,给人授课地点也在茶馆里。当时茶馆之用可谓大。”8“茶馆为民众普遍之聚会场所,不期而会者,往往在数十人或者百数人以上,此来彼去,交换轮流,不断离开,不断加入。于是茶馆与民众实际生活,时时发生密切关系,需用至广,要求极多,举凡通都大邑,县城重镇,穷乡僻壤,莫不竹几横陈,桌凳罗列。上自政府官吏,下至走卒贩夫

8、,各以其需要之不同,环境之各别,盘踞一席,高谈阔论于其间,会人者,议事者,交易者,消闲者,解渴者,种种行色,不一而足。于是茶馆无形中有吸引群众,使以此为活动中心之趋势,其适应能力至强,无人不思利用之也。”9等。在关于战时昆明茶馆的描述与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王笛、铃木智夫等学者所考察的那种特点,是一种“公共空间”,茶馆里有“各阶层人物”,里面有“高谈阔论者”“会人者”“议事者”“交易者”“消闲者”等,是“活动中心”“其适应能力至强,无人不思利用之”。它既是各类人群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各种人物的活动舞台。它是昆明生活习惯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社会基层组织、经济往来、人际沟通与权

9、力结构的重要场所,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休闲场所和最初的商业功能,具有了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大舞台,你可以说是一个 看客,也可以当作一个 演员”,这时,茶馆已经作为一种“表演空间”,人们与其说在这里喝茶,不如说在观看茶馆中上演的各类社会戏剧。在这里,茶馆的交际范畴逐渐延伸到茶馆以外的人群之中,这个“公共空间”对于强化个体与社会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战时昆明茶馆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对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来说它还承担一种“廉价书斋”“沙龙”的功能,它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抗战爆发致使大量人口内迁,昆明的茶馆“由三十几家增加到一百多家”,

10、1 0不但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之间的文林街布满了茶馆,就连环境很差的凤翥街也茶馆林立。茶馆作为联大学生的一个“活动中心”的是逐渐形成的。刚开始“联大初从长沙迁到昆明,新校舍尚未建筑,除了上课,坐立都没有地方,图书馆要抢位置,一些同学发明了 坐茶馆。花一点钱(现在是二毛钱一杯),泡上一杯茶,一面喝茶一面看书,但喝茶并非主要目的。”1 1一开始“坐茶馆”带有临时性,因为“新校舍尚未建筑”“图书馆要抢位置”,也就只好去茶馆,把它当作“图书馆”使用。但没想到茶馆却一直成了他们“图书馆”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新盖的宿舍没有桌椅、没有电灯,只能白天看书,后来虽然安装了公用灯泡,但却掉在半空中,像萤火虫光那样暗淡

11、。学校的自修室也只有图书馆,教室里也同样没有电灯,这是联大艰难的办学条件所导致。除了联大办学条件的艰难,由于物价飞涨导致联大师生尤其是学生生活的艰辛,也是他们把茶馆当作“图书馆”的重要原因。二 这是当时联大学生生活状况的具体描述:“家在战区的同学,经济来源断绝亲朋无可告之门,不得已在缴费同学吃过饭后到膳堂去吃一点残汤剩饭,来维持生活。天热是破制服一袭,天冷还是破制服一袭,鞋子前后张嘴,袜子左右开花,冷得受不了操场上打一回球。”1 2“昆明的米价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由二十多元暴涨到七十元的最高峰。在今年暑假,就因为教育部的贷金和学生救济会的救济金的暂停发放而发生了三个穷大学生断炊的 惨事。开饭时

12、间到了,米还没有凑得够,结果常是:午饭弄到午后一两点钟,晚饭弄到晚间七八点钟,才勉强开成。有几次有几位女生因为等不到饭吃而又没有钱外面去吃,悲愤 之余,只好跑回房间去关起门来抱头痛哭一番!”1 3“褪了色的黄制服、黄制帽,天气冷了,加上一件黑色的棉大衣,这至少是十分之八的学生一年四季唯一的服装。其次是大褂;西服就少了,那都是自平津上海或香港带过来的。皮鞋要占半数以上,最多是本地制造,价值三元的货品;胶皮底鞋也不少;四角一双的土布鞋也大有人在。真丝袜或许会有一两双,露着脚跟的破线袜比较要占优势些,甚至缀着一层层的各色补丁1 4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一角钱对他们来说都是“财富”,如果晚上在教室

13、看书,那就需要买蜡烛(因为教室没装电气灯,只有图书馆才有),而“蜡烛一毛一支,最多只能用一个钟头”1 5,联大图书馆则是:“图书馆抢座位比难民施粥场里抢粥还要挤,自修室七点开门,六点半已拥挤得不堪设想,一开门便拼命地挤,有的掉了书,有的掉了笔,有的被挤得怪叫起来。可是到了自修室里也同样徘徊起来,因为桌子上已放满了书,位置早被下午来自修的人占了”。1 6有人用“五抢”来概括西南联大的生活:“早起抢面水,抢图书馆位置,三餐抢粥饭,因之学生自命为 强盗。有一学生每天则大哼其 木兰从军:太阳一起抢到夜,快把功夫练好他,强盗贼来都不怕”1 7联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异07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 0 2

14、3年常艰难。在这样的情境下,茶馆也就广受西南联大学生欢迎。因为,茶馆“只要五分钱就能坐一晚(这还是吃茶,若是吃开水,只要三分)。既省得到图书馆去挤,而光线又好得多 因为是电灯。”“如果再求写意,买上五分钱瓜子,或花生吃着,恐怕就是目下在昆明最使人安乐的事了吧!”1 5“联大附近的茶馆区,是从凤翥街,到龙翔街,以至钱局街一带,大小五十余家。这是一些变相的图书馆(我们三千多人的学校,却只有容下一千多人的图书馆)每家茶馆的电灯特别多,特别亮,阔气一点的还陈列得几份大报和英文杂志,客人坐上七八个钟头,绝不另眼看待,出出进进的人们,都挟着一堆要做的功课,等天色完全昏暗,笑谈渐渐终止,一种习惯法管制了大家

15、的行动,不是看书,便是写作,跟在图书馆一样,如果陌生人不懂规矩闯了进去,那末 咝!咝!的声音会警告他得知趣些。因此,附近的居民都不大肯来泡茶,让青一色的学生给包办着。”1 8战时昆明茶馆在许多联大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细节:“黄昏偷偷地走过了凤翥街,留下一层烟霜,街灯吐着暗红的光,一切显得很模糊。街旁有落着门板的声音:喂!格有茶?有人走过来,胁下挟着书,向一片小茶店内伸着头探问着。没有得,请等五几分钟,茶店内走出来女人的声音。于是,第二个人走过来,胁下挟着书,立在茶店的门口,向里面探探,又走了。两旁渐渐有了笑声,几家茶店内的座位上,有了茶客我摊开日记本,安静地坐下,这才吐了口气,开始写作。白天逃

16、警报,太疲倦;晚上图书馆挤不得进去,只得上茶馆,我们在茶馆内读书或写信,也便宜,一毛钱,坐它两个钟头 1 9“邻近联大的文林街和青云街店铺买卖不多,独有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常客多是联大学生。茶楼上窗明几净,泡碗茶可以坐上半天。茶馆还可以当着会场。我们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自有“茶博士”来添水续茶。离新校舍不远的翠湖公园也是我们常去读书的地方。有时看书时间长了,眼涩脑胀,从茶楼上凭窗远眺,但见一湖碧水,满园青翠,顿觉心旷神怡,困意全消。”2 0 茶馆是联大师生读书写作的地方,也是他们沟通交流的地方,关于文学与学术,也关于日常与生活。“那时,学校附近如文林街、凤翥街、龙翔街等有许多本地人或外来人

17、开的茶馆,除喝茶外,还可以吃些糕饼、地瓜、花生米、小点心之类的东西。许多同学经常坐在里边泡杯茶,主要是看书、聊天、讨论问题、写东西,写读书报告甚至论文等。自由自在,舒畅随意,没有什么拘束;也可以在那里面跟老师们辩论什么,争得面红耳赤”2 1“不少同学喜欢上了泡茶馆,如中文系的汪曾祺就专门泡 文林茶楼和钱局街口的小酒店,老师也有上茶馆的,如物理学家叶企孙教授就常去 文林茶楼 马蹄常去的则是风翥街北口的一家小茶馆。那条街撒满了牛溲马渤,又肮脏又湫隘,他不以为然。他很少一个人去,伙伴是米士教授,那位留着短髭、穿着一套半旧西服、架着副玳瑁框眼镜的洋教授,竟也不嫌弃,成为不速之客。我经常在这儿碰见他们,

18、在旁边听他们用英语、德语或者汉语讨论地质问题,我则不仅通过此获得点地质构造的知识,也学会些德语词句。”2 2在他们经常光顾的茶馆里,清华性情乖张的哲学家沈有鼎和北大放荡不羁的化学家曾昭抡展开学术辩论,与语言学家罗常培闲谈,这种场景并不罕见。尤其是沈有鼎,他在文林街的某个茶馆,入座后还没等伙计前来招呼,便用两只袖子擦桌子,接着用手再擦一遍,然后便坐下看书。2 3朱自清经常与友人或学生在茶馆讨论文学,2 4郑天挺去茶馆听“说书”等。茶馆能使西南联大师生留下美好记忆,也与茶馆老板有关,虽然有些茶馆老板以生意人的眼光对待那些年轻人,认为让他们“泡”会亏本而采取拒绝的方式:“每个茶馆也不过几十个座位。若

19、是联大学生去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晚上,至多买六七毛钱,又怎样不赔本?虽然不张口,却将灯光弄得暗暗的取消极抵抗的趋势。”1 5但大多数茶馆老板还是以自己的热情表达一种对联大师生的善意,对艰难人生的同情,给那些远离家园的联大学子一种人性的温暖:“至于在茶馆坐多久,好像是没有限制的,一杯茶喝一下午,晚饭时间到了,嘱咐老板娘,茶留着,饭后还要来喝,老板娘也会欣然同意,从来没有甩闲话、给脸子看的事。一次旧历除夕,我和几位无家可归的好友曾经在一家茶馆怀乡念亲、慷慨悲歌坐了一夜,却得到了老板娘的理谅解甚至同情。”8“有一位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不但喝茶可以赊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

20、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2 5“有一个姓陆的同学,。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17第4期 明飞龙“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如:“程千帆、刘君惠、高石垒下午来访。一同去望江楼茶座。千帆携已故黄侃之女婿潘石禅同往,谈论文学的一些问题。千帆讲述寅恪对 长恨歌 汉皇与成都道士之解释。彼认为此二处系指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千帆从此解释推论曰,圆圆曲 中西施与吴宫故事系从 长恨歌 中得到启发的。这些谈话颇有见解,余甚感兴趣。”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

21、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挟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2 5没有这些茶馆老板的善意,没有他们对西南联大这些外来知识分子的尊重,昆明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之间也就不可能发生这么紧密而美好的联系。三 在这里,茶馆已经不再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的空间”,而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日常空间”,它不仅为联大师生远离战乱年代繁琐并艰难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精神的避风港,使他们能够在这样充满人性温暖的空间中闲适而诗意地生活,在一个紧张而慌乱的时代养成一种难得的从容与自由的心态,从而生成着西南联大师生的整体性的精神面貌。还为他们在相对狭小的物质空间里提供了一个广阔话语空间生成的可能,这种话语空间影响着昆明知识分子尤其是

22、西南联大师生的社会人生思考与文学文化书写。“坐茶馆不但是一种经济的消遣,而且在茶馆里面可以得到许多学问和见识。这个边城的茶馆,不但是整个社会小市民生活的缩影,它简直是人生的剧场。在那里,人生的戏剧是这样一天天不断地在扮演着,生命苦痛,生活的艰难,人类求生的迫切,在那小贩们的叫卖声中,在江湖流浪人的歌喉里,在小乞丐的乞怜声中显示得多么深刻。在这种不同的求生方式之下,它启示着:人类生存的延诞,是寄托在不断挣扎、不断苦斗之中,只有不断挣扎不断苦斗,才能支持生命的延续。”2 6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有关昆明茶馆的诗:“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样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暄腾声一片/各种的姿态,

23、生活/刻划着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老的,慈祥的面纹/年轻的,灵活的眼睛/这是立体的构画/设色在小生活旁边/荫凉南瓜棚下茶铺/热闹照样的又过了一天!”2 7也可以听到流传甚广的 茶馆小调:诸位先生,生意承关照,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谈起国事容易发牢骚啊,引起麻烦,你我都糟糕!说不定,一个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这小小的茶馆,贴上大封条。撤了你的差来不要紧,还要请你坐监牢。最好是啊,今天天气哈哈哈喝完了茶来回家,去睡一个闷头觉,睡一个闷头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满座大笑,老板说话太蹊跷!闷头觉,睡够了,越睡越糊涂啊,越睡越苦恼!倒不如干脆,大家痛痛快快的谈清楚,把

24、那些剥削我们、压迫我们、不让我们自由讲话的混蛋,通通除掉!8这些文字来自对昆明茶馆的观察、思考与想象,茶馆已经超越了物质空间的层面,它已经演绎成一种精神空间与话语实践,同时还影响着作家的文学题材与文学风格。“假如你是一个小说作家,你就非常常到茶馆里去不可,因为茶馆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使你很容易发掘出各种不同的典型;茶馆里有各种曲折的故事,使你增加不少写作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是非常现实的,是整个社会的缩影。”2 8“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的穷困,并不颓废灰心,这跟泡茶馆是

25、有些关系的。”2 5在汪曾祺看来,他小说中那种“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的艺术特质是与“泡茶馆”有关的,汪曾祺小说的散淡、悠闲与从容,与其在茶馆中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而其在茶馆中养成的“不颓废灰心”则影响着汪曾祺艺术人生的生成。西南联大诗人王佐良认为抗战时期的昆明茶馆作为一种生活空间及“泡茶馆”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为昆明现代诗歌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2 9张同道则认为:“西南联大校园诗诞生于一个跑警报、泡茶馆和思想自由、学术开放的特殊文化语境,其生成背景与发育过程极为复杂。促使中国新诗现代化,创造了中国现代诗的一个高峰。”3 0西南联大师生在“泡茶馆”过程中的随意、自由、放松的风气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气

26、质。正如有人说:“这种风气如今也代表联大附近区域的一种精神,你见了这种夹着书本往来于茶馆的风味,你也许会体验到牛津剑桥这些小地方 在英国人民 脑 海 里 代 表 着 的 意义。”1 1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物质条件的匮乏使他们不得不远离华衣美食,但是精神上的那点尊严、独立和骄傲是绝对不能放弃的,那已成了最后的根据地。而茶馆,恰好为西南联大师生提供了护卫内心的安身立命场所。”3 1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这些漂泊异乡的人们在昆明这所相对宁静自由的城市,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守护着各自的“尊严、独立和骄傲”。其中,昆明茶馆为他们提供了守护这种生活的一个难得的日常空间,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抒展自己的个性,表

27、达自己的情怀,或者是文艺学术的或者是社会人生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茶馆是昆27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 0 2 3年作者为当时联大学生。茶馆小调,联大学生费克谱曲、樊赓稣作词(费克后又修改、补充),现在很多研究者认为 茶馆小调 是闻一多创作的(连以研究“茶馆”著称的美籍华人学者王笛都认为 茶馆小调 是闻一多的作品),那是不正确的。1 9 4 5年5月2 7日,在昆华女中礼堂举行的昆明五周刊欢迎新中国剧社晚会上首次演出。后 茶馆小调 几成家喻户晓,从昆明到重庆,新华日报 很快把它介绍到延安,连周恩来都唱过。明迅速崛起的文艺中心”,3 2这个“中心”是西南联大文人的“文化空间”之一,也影响着西南

28、联大文学“沉潜”特质的生成。同时昆明茶馆也成为观察西南联大文学生态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中可以发现西南联大文学生成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结语 战时昆明茶馆作为一种“公共空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有社会政治权力角逐,有人生戏剧的上演。它是各类社会信息的传播空间,也是世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孕育空间与地方政治经济事务的道德评估空间,生产具有鲜明“政治性”的“公共文化”,这是昆明茶馆一般性的地方。但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昆明茶馆有其独特之处,它是联大师生日常交往的公共舞台、休闲娱乐的“游戏空间”、阅读写作的“文化空间”、文化沙龙与议论时政的“话语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他

29、们首要的不是表达自治、理性和反抗的政治诉求,而是呈现一种个体的日常状态与人生情思而进行的话语实践。这种话语实践生成的是一种“诗性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西南联大师生精神特质的养成,也影响着西南联大文学特质的形成。这是一种在特殊情景下“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而通过对西南联大师生与战时昆明茶馆关系的考察,启发我们:具体的生活有着无限的复杂性,只有从具体的经验出发,对其进行细致观察与学术提炼,才有可能“回到事物本身”。如果仅仅依靠概念的推演或西方理论的移植而忽视本土鲜活的经验,那么我们的研究将难以抵达问题的真相。参考文献:1 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J.历史研究,2 0 0 1(5):

30、4 1-5 3.2 铃木智夫.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J.中国近代史,2 0 0 2(6):1 4 2-1 4 7.3 班公.昆明的茶馆J.旅行杂志,1 9 3 9,1 3(7):2 4-2 7.4 方举.情系茶馆J.西南联大北京校友 会简讯,2 0 0 2(3 2):3 8-4 0.5 叶方恬.西南联大生活拾零J.现代周刊,1 9 4 5,2(1):5 1-5 3.6 师如.翠湖边的记忆J.风云,1 9 4 1,1(5):4 5-4 7.7 济人.茶馆素描 漫谈昆明之一N.朝报,1 9 3 8-1 2-0 5(0 2).8 王竟山.西南联大和 茶馆小调 J.炎黄春秋,2 0 0 3(1 0):7

31、1-7 3.9 博行.茶馆宣传的理论与实际J.服务月刊,1 9 4 1(6):2 7-2 9.1 0 麦浪.昆明画像J.半月文萃,1 9 4 3,1(9-1 0):2 4-2 5.1 1 李白雁.抗战中的西南联大J.新青年,1 9 4 2,6(8):1 5-1 9.1 2 近.联大学生生活的透视J.新时代,1 9 3 9,1(6):2 9-3 0.1 3 高山君.抗战的大后 方福地 昆 明 J.抗 战 周 刊,1 9 4 0(2 7):9-1 0.1 4 何期明.西南联大的学生生活J.战时知识,1 9 3 8(1 2):1 4-1 5.1 5 慕文俊.联大在今日J.学生之友,1 9 4 0,1

32、(4):9-1 0.1 6 吴铭绩.给联中的同学们J.华东联中期刊,1 9 4 0(1):2 2-2 3.1 7 王育清.联大生活屑J.学生生活,1 9 4 0,1(4):3 1-3 2.1 8 郑临川.怀念中的西南联大J.中国青年,1 9 4 3,8(6):1 4-1 5.1 9 草涓.茶店速写N.朝报,1 9 4 0-1 2-2 9(0 2).2 0 王俊鹏.别梦依稀话联大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8:1 5 1-1 5 2.2 1 赵瑞蕻.离乱弦歌忆旧游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8:2 6.2 2 傅举晋.一枝红杏出墙来J.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2 0 0 2(

33、3 1):1 4-1 5.2 3 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M.饶佳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1 2:2 7 0-2 7 6.2 4 朱自清.朱自清日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社,2 0 1 9:2 7 6.2 5 汪曾祺.泡茶馆J.滇池,1 9 8 4(9):1 2-1 5.2 6 陈斯英.在茶馆里半小时J.翻译与评论,1 9 3 8(2):1 1-1 2.2 7 林徽因.林徽因诗J.经世日报文艺周刊,1 9 4 8(5 8):1 6-1 7.2 8 谢谭.昆明的茶馆J.西南,1 9 3 8,2(1):1 3-1 4.2 9 王佐良.一个中国新诗人J.文学杂志,1 9 4 7,2

34、(2):2 6-2 8.3 0 张同道.西南联大现代诗钞M.北京:中国文学 出版社,1 9 9 7:5 9 7.3 1 姚丹.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1 0 4.3 2 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M.饶佳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1 2:2 7 0-2 7 6.责任编辑:李琼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S p a c e T e a H o u s e s a n d t h e D a i l y L i v e s o f T e a c h e r s

35、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M I N G F e i l o n g(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a n z h o u 3 4 1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D u r i n g t h e A n t i J a p a n e s e W a r,

36、t h e K u n m i n g T e a H o u s e w a s a p u b l i c s t a g e f o r d a i l y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g a m e s p a c e f o r l e i s u r e a n d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a 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 f o r r e a d i n g a n d w r i t i n g,a n d a d i s c o u r s e s p a c e f o r c u l t u r

37、 a l s a l o n s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d i s c u s s i o n s f o r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T h e p r i m a r y f o c u s o f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i

38、 n t h i s p u b l i c s p a c e i s n o t t o e x p r e s s p o l i t i c a l d e m a n d s f o r a u t o n o m y,r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 r e s i s t-a n c e,b u t t o p r e s e n t a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d a i l y s t a t e a n d l i f e e m o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d i s c o u r s e p r a

39、 c t i c e.I n t h i s d i s c o u r s e p r a c t i c e,a u n i q u e t e a h o u s e c u l t u r e i s f o r m e d,w h i c h i s n o t a 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e e x p l a i n e d b y W e s t e r n t h e o r y,b u t a p o e t i c c u l t u r e.T h i s c u l-t u r e a f f e c t s t h e s p i

40、 r i t u a l t e m p e r a m e n t o f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i t s l i t-e r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K e y w o r d s: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K u n m i n g t e a h o u s e;p u b l i c s p a c e;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37第4期 明飞龙“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