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5464091 上传时间:2024-11-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 付金衡南昌大学 中德联合研究院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组成。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胚胎期血细胞生成场所最早在卵黄囊,后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后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发生在胸骨、脊椎、骼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红髓。血细胞的祖先是多能干细胞,继而增殖分化为

2、淋巴系和髓系干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单能干细胞或前体细胞进入血流。禽类的前体B细胞进入法氏囊成熟,哺乳类包括人类的前体B细胞仍继续留在骨髓内直至成熟。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体细胞(前体T细胞)经血循环进入胸腺后,也称胸腺细胞。它们在胸腺激素影响下,最终分化为成熟T细胞,随后释放入血液循环中。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成熟T细胞和B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组织或器官,它们分别定居在固定的部位,成为机体的常驻警卫部队。若遇到病原体等抗原物质入侵,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免疫物质与之对抗。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创伤

3、炎症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便会肿大,这就是这些部位增加了“警卫部队”并在和病原体作战。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病原体。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

4、片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作屏障 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

5、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细菌的致病机制细 菌 能 引 起 感 染 的 能 力 称 为 致 病 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质)致 病 菌 的 致 病 性 强 弱 程 度 称 为 毒 力(virulence),即致病性的强度(量)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细菌的致病机

6、制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主要与三方面有关:细菌的毒力强弱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侵入部位是否合适 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素(物质基础)侵袭力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毒素毒素 (toxin)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 在 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

7、裂解后释出化 学 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 30分钟破坏好、160 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ETEC不耐热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外毒素种类神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ETEC

8、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内毒素毒性作用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屏障结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3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 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 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各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过程接触

9、吞入杀灭吞噬后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体液因素补体 是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质溶菌酶(lysozyme)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 防御素体液免疫由特异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IgG、IgM、IgA、IgD、IgE 抗菌抗体(调理素)抗外毒素抗体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CTL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和胞内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 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破伤

10、风梭菌等胞内菌 兼性(facultative)和专性(obligate)专性胞内菌 立克次体、衣原体兼性胞内菌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嗜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免疫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产生抗体IgG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调理素)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激活补体经典途径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胞内菌感染的免疫: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CD4Th1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CTL、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CD8CTL 穿孔素、粒酶破坏感染

11、细胞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 带菌者 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 人畜共患病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 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感染感染的类型(结局)不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特点:机体获

12、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 传染源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结核分枝杆菌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传染病传染病)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1 局部感染(local inf

13、ection)2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systemic infection)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

14、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带菌状态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宿主-带菌者(carrier),重要的传染源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 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

15、平细胞组成,能阻挡病原体的穿越,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

16、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生长等。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不是一个特殊的解剖学上专有的结构,一般认为由软脑膜、脉络丝、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它的功能是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够完善,所以容易发生脑膜炎、脑炎等疾患。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难于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若在妊娠3个月内,此时胎盘结构发育尚不完善,则母体中的病原体等有可能经胎盘侵犯胎儿,干扰其正常发育,造成畸形甚

17、至死亡。药物也和病原体一样有可能通过母体侵犯胎儿。因此,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早期,应尽量防止发生感染,并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副作用较大的各类药物。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淋巴结的这种过滤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

18、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结果根据病菌类型、毒力和人体免疫

19、力不同而不同。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经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被破坏,这是完全吞噬。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军团菌等,则是已经适应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的胞内菌。在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体中,它们虽然也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入,但不被杀死,这是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这些病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机体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或抗菌药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反使吞噬细胞死亡;有的可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流扩散到人体其它部位,造成广泛病变。此外,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多种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对人体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损

20、伤。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菌的溶菌反应。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我们从小就有打预防针的经验。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对某些疾病具有获得性免疫的能力。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有时也称免疫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

21、防御功能。这种免疫功能是在出生后才形成,并且只对接触过的病原体有作用,故也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不能遗传给后代。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体液免疫是以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抗体存在于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所以叫体液免疫。当人体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受到某些病原体和它们的代谢产物,或者其中之一刺激后,一般在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2(CD4 Th2细胞)协同下,细胞进行分化、增殖为浆细胞。随着病原体类型、进入机体途径、免疫应答过程等不同,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具有不同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的五类免疫球蛋白抗体:它们被命名为IgG、IgM、

22、IgA、IgE和IgD。抗体的主要功能是调理病原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中和细菌外毒素或病毒等。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是以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应答反应。当T细胞与某些病原体接触后,一般在巨噬细胞参与下,T细胞进行分化、增殖为免疫T细胞,其中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I(CD4 ThI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CD4 ThI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激活CTL细胞等,将入侵的病原体,尤其是胞内寄居的病原体杀灭。抗细菌免疫抗细菌免疫 根据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关系,病原菌分为胞外菌和胞内菌两类。胞外菌是指可以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胞间隙、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

23、中生长繁殖的细菌,它们在体外可以在没有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胞内菌又分两种,即兼性胞内菌和专性胞内菌。兼性胞内菌是指在宿主体内,主要寄居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在体外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亦可生长。专性胞内菌则不论在体内体外,都必须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抗胞外菌免疫抗胞外菌免疫 人类的多数病原菌是胞外菌,其中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当胞外菌突破人体的皮肤和粘膜第一道防线后,在组织中首先遇到据守第二道防线的中性粒细胞对它们吞噬。若病菌毒力不强、数量不多,则会被消灭,不会形成感染。组织中的补体等体液因素对病菌也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如果第

24、二道防线不够坚固,不能完全阻挡病菌,则由病菌诱发的第三道防线,即获得性免疫防御功能投入战斗。对付胞外菌,主要是特异性体液免疫防御功能。抗体是体液免疫的产物,它们具有多种功能。IgG类抗体有调理病菌减小其毒力,促进和加强中性粒细胞对病菌的吞噬、杀灭作用;IgM、IgG类抗体与病菌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产生攻膜复合体,有杀死或溶解病菌作用;分泌型IgA类抗体存在于肠道、呼吸道等粘膜表面,可以阻止病菌在这些部位的停留定殖,有预防作用;分泌型IgA类抗体也可在初乳中出现,所以也有将母体的免疫力传递给婴儿的作用;抗毒素是针对细菌外毒素的抗体,这种抗体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参与胞外菌特异性细胞免疫的T

25、细胞主要是CD4-Th2细胞。它们除协同B细胞产生抗体外,尚能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炎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作用,指引和活化中性粒细胞等。胞外菌侵入人体后,要通过上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受到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免疫系统的防御,大多数不形成感染,或形成后最终消失,患者康复;但有些胞外菌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来逃避机体的防御功能。例如肺炎链球菌等在胞壁外形成抗吞噬的荚膜;淋病奈瑟氏菌的菌毛不断发生突变,使原有的抗菌毛抗体无效;流感嗜血杆菌等产生IgA蛋白酶,降解宿主粘膜表面的分泌型IgA抗体;福氏志贺氏菌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等,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胞内菌免疫抗胞内菌免疫 对人类重要的兼性胞内菌有结核

26、分枝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嗜肺军团菌等,它们主要寄居在人体单核吞噬细胞中。专性胞内菌有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的立克次体,引起Q热的柯克斯体,引起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衣原体等。它们主要寄居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内,有时亦可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发现。胞内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在组织中首先遇到巨噬细胞的抵抗。巨噬细胞虽能吞噬胞内菌,但不能杀死它们,而胞内菌反而能在细胞内生存甚至繁殖。只有当第二道防线建立,亦即人体对某种胞内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后才能真正对胞内菌发动攻击。抗胞内菌免疫抗胞内菌免疫抗胞内菌的获得性免疫机制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因特异性抗体分子量大,不能进入胞内菌寄居的宿

27、主细胞内与之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包括两种类型。一为CD4 ThI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另一为CD8 CTL细胞。CD4 ThI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中,有一种称为干扰素的,是巨噬细胞的强力激活剂,它可以使其吞噬胞内菌的强度增大,尤其重要的是赋予巨噬细胞对胞内菌的杀伤力,这就有利于清除寄居在细胞内的病原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生物技术大量生产这种干扰素,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增强宿主免疫力的作用。CD8 CTL细胞能直接将穿孔素和粒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入被胞内菌感染的细胞,破坏其完整性,病菌释出后,再经过抗体调理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抗胞内菌免疫抗胞内菌免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胞内菌也有多种逃避人体的

28、免疫杀伤的性能。例如嗜胶军团菌进入宿主细胞的途径与一般菌不同,它可以避免受吞噬过程产生的强氧化物质的杀伤;结核分枝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等能阻止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和有大量杀菌物质的溶酶体融合;有的病菌能逃逸到吞噬细胞的细胞质内,因为那里没有杀伤物质而得以幸存;麻风分枝杆菌寄居到没有杀伤力的神经鞘细胞等中,也能逃避杀伤。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 病毒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干扰素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占重要地位。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能诱生抗病毒白蛋白来阻断新病毒的产生,故有阻止病毒增殖和扩散作用。NK细胞是淋巴细

29、胞中除T细胞、B细胞外的另一类细胞,它们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一刻不停地在血循环中承担着“巡逻”任务。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细胞,立即能释放穿孔素等将它们杀死。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属不正常细胞,因此亦在NK细胞攻击范围之内。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病毒逃脱了第二道防线抵御后,就面临第三道防线。这就是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各有特定作用。特异性抗体可以中和存在于宿主细胞外的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后,病毒就不能与易感染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并且随后这些抗体和病毒的结合物就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对已进入易感染细胞的细胞内病毒,像胞内菌一样,抗体进不去,需要细胞免疫中的CD

30、8 CTL细胞完成清除任务。CTL细胞破坏“藏”有病毒的感染细胞的过程是,首先CTL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靠近并相互接触,然后CTL细胞放出穿孔素、粒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再后CTL细胞离开,最后病毒感染细胞破裂死亡,释出的病毒则可被特异性抗体中和消灭。攻击被病毒感染细胞的CTL细胞离开后,还能以同样方式多次攻击其他感染细胞。微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微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免疫是我们抵抗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武器,但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重性一样,免疫本身也会造成危险。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发生了紊乱,使宿主的免疫反应超越了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对宿主身体有害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过敏反应。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引发生物体内免疫反应过度,这些物质叫做过敏源。当我们被蚊虫叮咬、蜜蜂蜇咬或接触某些有毒植物后,皮肤会出现肿胀、发炎、发热,这是身体对接触时由这些昆虫或植物注入的物质产生局部免疫反应,这就是过敏反应。人体或其它宿主对微生物也会产生过敏反应,一些病不是由外来侵染物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而是自身在抵抗这种物质时过度免疫所致。例如链球菌可以引起肾炎,放线菌或霉菌的孢子进入血液或肺部会引起肺炎。在英国曾经出现过一个妇女使用的卫生巾的事故,就是由于卫生巾消毒不彻底而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引发了症状较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微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微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