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梦溪笔谈》二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62341 上传时间:2024-1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溪笔谈》二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梦溪笔谈》二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索普初中 七年级语文学科讲学稿(二备稿) 主备: 行政审核: 编号( )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梵天寺木塔》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3.学习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堂学习】 一、 导入。 二、 检查交流课前自学情况。 三、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理解文意。 方法:1.自己结合书下注释,逐字逐句地理解。 2.讨论解决有疑问的字词句意。 3.强调重要词语的理解。 如:钱氏据两浙时(统治) 患其塔动(担心) 未布瓦(铺,盖) 故 如此(所以)(这样) 乃以瓦布之(于是,就) 密 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暗中;派) 贻以金钗(赠送) 便实钉之(使坚实) 匠师如其言(遵照) 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 精熟) 4.自己找一找本文中有几个“之”、“其”、“以”,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五、 朗读课文,巩固对文意的理解。 六、体会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全文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不稳定的原因。 【达标检测】 1.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只填序号)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 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⑴代词,代物:B、E、F ⑵相当于结构助词“的”:A、D ⑶语气词,无实在意思:C 2.翻译句子(特别注意划线的字词)。 ⑴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⑵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⑶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⑷人皆服其精练。 【归纳总结】 1.课文的内容 2.重要词句的翻译 3. 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作业布置】 一、课后巩固。 1.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启示: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其他分析只要恰当也可。) 二、课前自学。(《〈论语〉八则》) 1.朗读《〈论语〉八则》三遍,读准字音。 2.给加线字注音。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 思而不学则殆 ( ) 诲 女知之乎( )( ) 默而识之( ) 必有我师焉(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3.我发现本文中有成语,如(至少写出三个): 4.我有疑问的词句。 家长签字 日期 等第 【学教反思】 2 -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