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之我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不陌生,备课的时候要学习课标,写教案的时候要体现课标,上课的时候要落实课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也是要检验我们上课的时候执行了多少课标,完成了多少课标那么课标倒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课标?一、课标的概念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纲要中的这段话概括了课标的概念。它是
2、我们教师落实国家教育指导思想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我们在研读课标的时候往往更多地关注课标的第二、三、四部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掉前言这一部分,而实际上,前言部分的文字虽少,却具有纲领性作用,对我们更好地把脉国家的教育思想,明确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学生要达到的标准等内容都有着具体而清晰的要求。只有读懂它,我们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二、如何读懂课标1、读懂课标,正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课标前言部分有这样的阐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
3、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句话就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它告诉了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对我们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教育通过哪些途径与方法来实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引了教育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了,我们的教育行为才是正确的。2、结合课标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观点最初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4、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在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中出现的,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政治的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政治理论,都很难讲明白。这些理论虽然抽象很空洞,但是老师们也不要有压力,实际上它就融在我们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浓浓乡土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我们讲黑龙江、讲哈尔滨就得让学生知道冰雪、服装、饮食等文化。还得让学生明白形
5、成这些文化的因素有两个: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东北人喜欢打雪仗、抽冰尜、滑冰、制作冰雕、雪雕等冰雪游戏,最终形成东北特有的冰雪文化。像我们东北人都很喜欢的二人转这种曲艺,以及北方人喜欢走街串巷的习惯,都是和地理因素有关的。另外,我们东北森林多,形成了人们以打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女人为了骑马方便,穿两边开气的服装,就有了后来的旗袍。又因为满族人建立了清代,在我国的历史中曾占有一席之地,也使旗袍一越成为我们的国服。我们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中东城市,外国侵略者不断涌入这里。但也因为他们的入侵使还是个人烟稀少的渔村迅速发展成一个具有着异域风格的都市。欧洲人的文化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
6、们吃的面包、红肠都是当年俄国人的食物,现在也成了我们哈尔滨的一大特色食品。这些生活习俗和服装、饮食文化的形成又都和历史有关。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让学生知道我们爱吃什么就是的饮食文化、穿什么就是服装文化,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这就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在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再比如:三年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让他们懂得尊重和感谢劳动者,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懂得人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要学会尊重
7、劳动者,以及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以民为本的理念。像我每年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这就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充分体现,这些内容都是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三条和第四条,它相对前两条就比较具体了,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这两条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我们大力弘扬和提倡,让学生必须具备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五年级上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
8、华儿女五年下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等单元的内容都可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落脚点。3、根据课标清晰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课标中提出:“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良好的公民素质应该指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在当今这样一个公民道德滑坡的时代,我们每天接受到的负面信息量很大。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甚至学生背后的家庭都有可能对学生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坏影响。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必须要给学生定好位,尽量传递给他们带有正能量的信息,一定要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有向善、尚善之心
9、。即使是要给他们负面信息,也一定是慎重选择,信息的内容必须要有启发性、思考性与教育性。另外,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还应该落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上,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主体意识,即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公民,而不是一臣民;是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体,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客体。在过去,中国人是很少把“我”放在第一位的。但是现在我们开始强调“我”,这种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使得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都有一定的变化。比如:我们教育学生没有把握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帮。在没有能力去救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救。但是我们教育学生虽然不帮助别人,但不能落井下石;不救他人,至少要打个电话报警,绝
10、对不能无动于衷。在培养权利意识方面,我们的教育其实做得不够到位。举个例子,去年我们校长到美国访问,回来后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正值美国大选前夕。我们校长到了一所小学参观。当时,这个就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大选的投票活动。学校印制了“公民选票”,让学生认真填写。每个座位都用夹子挡好,互相不得偷看。之后,孩子们要庄严地把自己的选票放进投票箱。最后还要有监票和唱票人,统计出“结果”。整个模拟选举的过程,全部按照大举的程序进行,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到这种教育,自己的选举权是相当神圣的,将来当他成人,有了自己真正的一张选票的时候,他也会非常重视和珍惜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学校里也开展一个这样的模拟活动呢
11、?让学生真正感受一下民主权利。关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这一内容,让我想到了我是谁一课。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别人的社会角色和他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体会自己的社会角色,如儿女,学生,乘客,观众要他们知道每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就要多承担一份责任和义务。在未来,他们还要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身上担起的社会责任就更多。当然,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让学生马上转变的。而是要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强化与不断地践行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要求,都不能期待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我们要学会
12、耐心等待,去给学生一个思想与行为对接的过程。 4、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层层递进的。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方式必然会随之改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更新教育观念。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共有三句话:“(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浓缩这三句话,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不是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未来社会的人。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我们就要用前瞻性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眼光,来培养我们现在的学生。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现在很多的年轻父母
13、在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的时候就当了父母,在根本不懂怎么养育孩子的时候就要抚养一个孩子,在根本不懂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时候就开始做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们小的时候,从国家到老师到父母都在回避这样的问题,没有人正面教过他们未来要怎样当父母,所以他们在做了父母之后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使得我们做老师的才会感到学校教育这么累。那么现在,我们作为一名老师真的有责任把现在的学生当成一个未来的父母,一个未来社会的人,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教育。假如我们能怀着这样的心去教学,那么我们的理念就始终都是新的,我们的教育行为也一定是正确的。而我们还是只把他们当成一个学习机器的话,那就注定我们这种对未
14、来的教育是要失败的。当然,把学生当成未来社会的人的教育理念会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我们也应该做到准确把脉。比如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记得2010年,我还和美术组的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时。一位年轻的新美术老师要准备上一节公开课,当时她请我帮忙给她导课。对于美术课我并不太懂,但是因为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我校的特色,所以有些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当时我曾经看到过微机老师有一台电脑手绘板,所以我来了灵感,就帮她设计用手绘板做范画。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怎么注意。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已经进了一个班的手绘板,也开始有美术老师在上这样的课了。我当时的一个小
15、小的想法在三年之后成了现实。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所在的学校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平时上课用的,可以在教学中实施的。还有一种叫理想教学设计。即抛开一切技术水平,仅凭我们想象的,可以达到的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的设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后,相关的技术部门会为我们的设计做好技术保障。我们千万不要怕自己有想法,也许您的想法今天不能实现,谁能说以后就永远不会实现呢?而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不怕想法太天马行空实现不了,最可怕的是没有想法。这让我又想起曾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先有理想家,后有实践者。三、给教师的建议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心得
16、体会,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情感体验,而不偏重知识讲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分别设定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与方法(三)知识。它和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正好是相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说品德学科与其他工具学科不同,它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备课的时候,经常有老师抱怨四五年级的课教学任务太重,尤其是五年级每一个话题要
17、是往深挖,讲一个月都没问题。这么多的教学内容,一周只有两节课,如果再遇上班主任要课,这教学任务是怎么都完不成的。说实话,以前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现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课堂中,更多的侧重情感体验,而不是偏重知识传授,是不是就会迎刃而解了呢?所以我们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走进这个误区,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记得09年首届风采杯教学大赛,我上了一节走进魅力汉字。当时参加综合场比赛的五位老师当中,有四位老师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这一课。当时我是第四节,前三位老师在执教汉字这节课时都因为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被扣了分,我是这四节课中唯一一个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
18、因,我很幸运的得到了特等奖的成绩。后来有一次,南岗进修的杨晓惠老师曾经还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她们都没有讲完,你怎么就讲完课了呢?我当时回答说可能是因为设计的环节相对好一点吧?当时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研员张喜芬老师帮我研究定下了这个课题,我每天就在琢磨,这节课我怎么能让汉字体现出它的“魅力”呢?当时我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绞尽脑汁,用了无数个方案,最终在张老师和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下,遴选出最后和大家见面的那几个教学环节。现在想来,正是由于“魅力”二字,让我抓住了本节课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感主线,从而没有纠结于本应属于语文课堂上了解的知识性的内容,才能够摆脱教学内容过多,讲不完课的束
19、缚。2、正确看待教材的作用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但是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能够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们教什么,怎么教,不是硬性规定的。当然,没有硬性规定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随便教,国家编写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知识发展的方向,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教材。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范例,是一个样本。我们有权利对教材进行大胆地改革,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我们一定要把教材、学生实际、当地教育资源、生活实际等方面的情
20、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1996年,我第一次参加哈尔滨市社会学科组织的教学大赛时就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修改。那时上课,老师们一般是相当尊重教材的,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教学任务的目标是把书上的内容讲明白、讲透,甚至那时知识的拓展都是很少见的。我当时讲了一节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内容包括是货币的种类和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大概就是这样两部分。我当时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就把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这部分自作主张给挪到后面去了。没想到讲完了,效果还不错。现在想想,用一个时髦一点的词来说,我这也算是大胆改革了。那时不懂什么是改革,只是觉得这样上课可能会更好些,就这样尝试了。后来,我在这
21、方面的尝试就更多了。尤其是走进魅力汉字这一课,几乎是重新又编了一课新教材。我没有在汉字的故事这里入手,而是设计了一些汉字游戏,让学生进行活动和感悟。我始终笃信那句俗语:条条道路通罗马。所以,我们对教材一定要有大胆取舍之心。全世界各国平均每隔八年或十年就要对教材进行一次改版。专家在理论方面强悍,但是别忘了,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称得上是专家,我们是教材实践方面的专家。教材好不好用,我们最懂。我们何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当个研究者,深入地思考一下,教材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可以删掉。我们也当个课改的先驱者,多好?3、尽量寻求“外力”的支持因为我们学科的实践性的特点,经常要开展实践活动。那么如果我们得到了学校德育部门的支持,无论是从经费还是人员调配或是后勤安全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德育工作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工作,它应该是全学校、全社会共同担负起的责任,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孤军奋战。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吃透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才能真正地落实和贯彻国家的教育纲领。相信,在它的指导下,我们的品德课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魅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健康、更快乐的美好人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