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遗传学实验三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1.学习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学习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2.2.了解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了解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3.3.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分析相对性状在杂交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分析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分离情况,从而验证和深入理解后代中的分离情况,从而验证和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遗传学规律。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1.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
2、性状伴随性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性状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别而遗传的现象。2.2.基因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基因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3.3.我们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我们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X X染色体),控制果蝇体色(灰身、黑染色体),控制果蝇体色(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4.我们用野生型果蝇我们用野生型果蝇红眼、灰身红眼、灰身 突变型果蝇突变型果蝇白眼、白眼、黑身黑身作为正交组合,用突变型果蝇作为正交组合,用突变型果蝇白眼、黑身白眼、黑身 野生型果蝇野生型果蝇红眼、
3、灰身红眼、灰身作为反交组合。作为反交组合。5.5.通过通过F1F1代和代和F2F2代的观察统计分析,验证和深入理解遗代的观察统计分析,验证和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传学规律。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野生型果蝇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突变型果蝇突变型果蝇白眼、黑身白眼、黑身四、实验用品四、实验用品1.1.试剂:果蝇培养基、麻醉剂试剂:果蝇培养基、麻醉剂2.2.仪器及器具:解剖镜、毛笔刷、培养箱等仪器及器具:解剖镜、毛笔刷、培养箱等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1.观察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观察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观察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观察区别雌雄果
4、蝇的主要性状特征2.2.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特特 征征雄雄 蝇蝇雌雌 蝇蝇个个 体体小小大大腹部条纹腹部条纹3 35 5腹部末端腹部末端圆圆尖尖性性 梳梳有有无无性梳性梳3.果蝇杂交正交组合:正交组合:红眼、灰身红眼、灰身 白眼、黑身白眼、黑身反交组合:反交组合:白眼、黑身白眼、黑身 红眼、灰身红眼、灰身果蝇麻醉:用麻醉剂果蝇麻醉:用麻醉剂6-76-7滴,滴加到棉塞上,麻醉滴,滴加到棉
5、塞上,麻醉7min7min后,在解剖镜下将后,在解剖镜下将雌雄果蝇分开雌雄果蝇分开。根据杂交组合,选取适当亲蝇根据杂交组合,选取适当亲蝇3-53-5对,放置到果蝇对,放置到果蝇饲养瓶中,注意先将饲养瓶倒置,待果蝇苏醒后饲养瓶中,注意先将饲养瓶倒置,待果蝇苏醒后再将饲养瓶竖起,置再将饲养瓶竖起,置2525培养箱中饲养。培养箱中饲养。一周后放飞亲蝇,二周后观察统计一周后放飞亲蝇,二周后观察统计F1F1代并做近亲交代并做近亲交配,三周后放飞配,三周后放飞F1F1代,四周后观察统计代,四周后观察统计F2F2代。代。六、实验结果六、实验结果1.1.观察F1代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并解释为什么?2.2.观察
6、统计分析F2代,判断红白眼和灰黑身性状与性别间的遗传方式,并做卡方测验。F1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正交:正交:正交:正交: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反交:反交:反交:反交:白眼(白眼(白眼(白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合计合计合计合计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合计合计合计合计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F2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统计日期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红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白眼(白眼()合计合计合计合计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正交反交X2测验测验灰身(正反交合并)灰身(正反交合并)灰身(正反交合并)灰身(正反交合并)黑身(正反交合并)黑身(正反交合并)黑身(正反交合并)黑身(正反交合并)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实验观察数实验观察数(O)(O)预期数预期数(3:1,C)(3:1,C)偏差(偏差(O-C)O-C)X X22=(O-C)O-C)2 2/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