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太阳·土地篇》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408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太阳·土地篇》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太阳·土地篇》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太阳·土地篇》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4,2023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董迎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 要:太阳土地篇 是海子晚期“太阳七部书”中最为秩序、整体的一部“大诗”。海子笔下的“太阳”与“土地”产生了某种宇宙感应的思想联结,形成一种异质、互文的文本效果。海子以探天地宇宙、感身心超验的心灵触角与原型意识,不断进行跨文化、跨文体的沟通与对话,最终创造出海德格尔所体认的“天地神人”的思想融留与生命感召。

2、关键词:土地;母体;书写;互文;沟通;对话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23)04-0016-12诗歌的写作常常在瞬间完成,依凭直觉、灵感,诗的运思则变成诗的思维和通感。它形成了不同于理性思维,也同不于绝对精神实体的宗教思维,它是一种悟性与直观,“悟性认识因果关系就比在抽象中思维所得的要更完整、更深入、更详尽;唯有悟性能通过直观既直接又完全地认识一个杠杆,一组滑车,一个齿轮,一个拱顶的安稳等,有些什么样作用”a。这就决定了诗歌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的理解与展示,诗的特点是播散性、差异性,对诗的解读与理解,既是诗的意义也是诗的体裁悖论。因而,对诗的翻译、

3、鉴赏等,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工作,它需要时代和环境等背景因素的“知人论世”,但诗也如“谜宫”拒读者千里之外,成为艺术殿堂中最为精英的部分。对诗的理解,除了需要基本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表现出来的智力结构,也极需属于个体本身的直觉和悟性所形成的超验之心与审美态度。诗必须经过“接受”而完成,只有经由参与性的阅读与想象,才能实现诗的最终完成。诗这个巨大的精神光晕,就是从可能抵达,以诗性、超验的体验之心去理解诗歌,为“诗”的有用性、理解性找到一种文体、文本存在的合法依据。以诗心会通和理解诗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诗歌解读方式。而海子晚期的“太阳七部书”的确需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

4、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董迎春,男,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文论、当代诗歌研究。a 德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 95 页。17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要这种审美化、哲理性的诗性解读,以期理解极具宏大精神气场与文化抱负的“大诗”a。一、土地:秩序的生长在犬儒之风盛行的年代,海子已经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能指”,他的精英情结与文化抱负激励着许多后来者的精神认同与担当意识。海子通过隐喻与超验的象征主义写作,为人类找寻失落的文化原型与积淀意

5、识,找寻陌生的熟悉心灵。“神秘与奇特、秘密或怪异相关。尤其是它涉及心灵中熟悉的东西陌生化的感觉,或者别的心灵中陌生的东西熟悉化的感觉。”b极具史诗意识与文化担当的“大诗”,正是对衰微的人类心灵的重新认知与价值重构。在无序混乱的世界中,太阳土地篇 试图为这个漂泊的“灵魂”找到文化出路。海子写道:“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c 太阳土地篇 写了十二个月份的思考。此部“大诗”结构较为完整,在海子诗篇中属于思考比较成熟深入的一部。它在“太阳

6、七部书”系列中着重于“土地”意象展开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推助了海子“大诗”的又一次行动与可能。“他死之前将他的全部长诗列在一起,总的取名为 太阳,太阳 在他的体系中,一方面意味着自我拯救,意味着他所呼唤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光明与黑暗既互相对抗又互相转化的总的象征,它暗示这种拯救是徒劳的。”d这种“拯救”必须要在人类的心灵中找到文化原型与精神结构,以此构建民族史诗与人类大诗的思想图景。此部“大诗”如其他几部晚期“太阳”系列“大诗”一样,充斥着大量的“身体”意象,身体的在场,让神话的隐喻和超验与象征主义写作走向了身心感应,形成一种个体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交汇而成的精神史诗。“土地

7、”意味着母体、孕育、诞生和情结,相对于“太阳”这个文化意象在海子“大诗”的作用,“土地”更代表了一种东方生命的本体回归,海子将“土地”长卷统一于太阳这个大生命、大宇宙的文化呼吸与生命召唤之中,繁殖成幻象、偶然、精神事件、弥塞亚。“太阳七部书”中充满的冲突、矛盾、撕裂、对立,成就了海子“大诗”话语的丰富性和可勘探性,形成了结构、语言的内在张力与强烈的不谐性、异质性。“可以将这种费解与迷人的并列称为一种不和谐音(Dissonanz)。因为它制造的是一种追求不a “大诗”,一般指印度古代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比如伽梨陀娑的 罗古世系 和婆罗维的 野人和阿周那 等几部较早的作品,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长篇

8、叙事诗。它们内容多取材于史诗传说,词藻和描写颇为讲究,在梵文文学中影响很大。“大诗”,既体现为诗歌对世界观照的精神高度,也指偏重于叙事性质的长篇叙事诗。海子在 动作 太阳断头篇 代后记 写道:“诗有两种:纯诗(小诗)和唯一的真诗(大诗),还有一些诗意状态。”(见西川编:海子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年,第 888 页。)我们统一称海子的“长诗”写作为“大诗”,一是区别于传统或同期的长诗写作,它渗透更多的文化与思想意蕴。二是海子自称“大诗”是一种创造性的、更具世界眼光的写作,其理念代表着一种诗歌精神,渗透着诗人的历史担当与文化理想。b 美 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

9、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4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年,第 889 页。d 金肽频主编:海子诗纪念文集(评论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13 页。18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安而非宁静的张力。不和谐音的张力是整个现代艺术的目标之一。”a海子在 太阳土地篇 的序中写道:“用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b“土地”是根源、母体、孕育、诞生、希望、收成是肉身与欲望的存在之体与安身之命,同时也是形而上学的文化体验与终极之思,“埋葬尸体的天空/光明陌生而有

10、奇迹”c,“大诗”是海子“他”的自我生命写照,亦是一次深刻而独立的精神探险。海子根据季节变化,在自然与内心的彼此感应中探寻一条隐秘的精神之途,既有虚无、缥缈的心灵幻象,也有神秘、有力的文化撞击与灵魂裂变,“心灵感应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思想可能不是你的,无论你认为这些思想多么隐秘。文学中流行心灵感应”d。一次次苦苦感应与追寻的过程,便是一次次实在且果决的心灵事件,通过身体的在场和语言的导引,在自我的灵魂深处勘探、确认生命的印迹、奇迹,以及大诗化、艺术化的审美幻境。海子走向“大诗”途中最为艰辛与困境重重的是哲思,他遭遇心灵的审美幻境,承担着身体的入魔与因狂热而生成的幻象化呓语,其中一部分

11、转换为极具诗艺价值的积极建构,另一部分却在撕裂与挣扎的丰富痛苦中化为无效幻景。他扎根“土地”的时代写作与文化抱负,也感到其复杂与矛盾,“以前精神便是上帝,接着变成了人,现在他变成了群众”e,他必然勇敢地面对这个“群众”为先的时代语境,也含有内心对“死亡”痛苦的逼真体验。他时常把“大诗”比作“少女”,用“大地”隐喻诗人自我,他必须成为自我,又同时分裂自我,“我就是死亡和永生的少女”f,他遭遇着“情欲老人,死亡老人”g,自我不得不作着某种撕裂与抗争,他希冀的是“诗中伴侣”,在一片幻象涅槃与无序挣扎中,“我”这位诗中的“青年王子”,在“黄昏和夜晚”中找到灵魂亲切的陪伴与认同,“总有人从黄昏趋向于火焰

12、,或曰:落日脚下到火焰顶端是他们的道路和旅程,是文艺复兴和歌德一生,他们这些巨匠和人类孤单的个体意识之手,经典之手,在茫茫黑夜来临之前,已经预兆般提前感受到夜晚的黑暗和空虚,于是逃循于火焰,逃向火焰,飞向火焰的中心(经验与个体成就的外壳火焰)以期自保。这也是人类抵抗死亡的本能之一”h。现实肉身的无奈感与文化层面巨大的精神价值,对“死亡”导向攀登式的思想思索与宿命式的心灵质询,迎难向上的心理动力,这种无序、混沌的身体幻象,压缩与激荡着无助的内心挣扎与文化裂变,“自从人类摆脱了集体回忆的创作(如印度史诗、旧约、荷马史诗)之后,就一直由自由的个体为诗的王位而进行血的角逐。可惜的是,这场角逐并不仅仅以

13、才华为尺度。命运它加手其中。正如悲剧言中,最优秀最高贵最有才华的王子往往最先身亡。我所敬佩的王子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i。海子再次将“自我”添为“经典之手”与“人类之子”,他在天才的痛苦中看到生命征伐的丰富和高贵的文a 德 胡戈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的抒情诗,李双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年,第 1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55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95 页。d 美 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第

14、38 页。e 德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年,第 34 页。f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0 页。g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58 页。h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905 页。i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6 页。19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化价值与情感确认。“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a“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b他的写作不仅是一种思想抱负,也有效地掌握心

15、灵的诗艺,他在“文化”这把“烈火”中看到人类的愿景与可能。太阳土地篇 第二章“神秘的合唱队”的序中写道“沉郁与宿命。一出古悲剧残剩的断片”c,海子以生命与诗的献祭而克服与消解了与外部世界的紧张和对立。这种“献祭”不过是诗人与现世的一种决裂而走向了更丰赡高远的生命俯瞰与神性注视。在“大诗”中前行半步,都倍感艰难,窘迫与痛苦无所不在。“我愿意魔鬼围绕着我,因为我是勇敢的。勇敢驱赶了鬼魅而自制许多魔鬼勇敢需要笑。”d海子通过与“魔鬼”的对话来消解生命的对立、紧张关系。“身体的活动不是别的,只是客体化了的,亦即进入了直观的意志活动。”e这些外部的自然现象也无不汇聚成诗情与感应,这种“意志活动”成为一种

16、诗艺路径与精神象征。“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f“土地”作为“母体”,象征着阴性和吸引,对其“土地”的形而上学的沉思,丰富了海子“太阳七部书”的精神实体与哲理观照。他写道:“岩石 不准求食和繁殖/只准死亡 只准死亡的焚烧 岩石!回答我!/岩石吼叫 岩石歌唱/歌唱然后死亡”,“岩石!回答我!”g“岩石”是“土地”另一强度反应,正是它构筑宇宙与土地,它虽然坚硬又冰冷,但是,此时却充当另一情感对象,完成了心灵对话与精神诉说,“岩石”的坚硬性、歌

17、唱性,吻合了这种母体文化的包容与繁殖特征,实现了海子的精神求解与灵魂相伴。“大诗”话语中的个人风格,显然源于海子受难式的献祭,也源于他对文化内核的清醒认知,以及天才式的直觉与超验的悲悯情怀,这些综合的元素完成了诗之“歌唱”与“歌唱性”。海子的“大诗”一方面是反思与沉思性的现代之维,另一方面也是“母体”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之维,是一种“内歌唱”的审美情怀与文化担当。“土地”是自然“诸神”威武林立的心灵居所,亦是诗人为自我对话而预设的思想对象。“站在最高山上的人,笑看着戏台上生命里一切真假悲剧。”h“诸神”是海子诗写途中深情诉求的引领者和同道人,他们在意识深处推动诗人走向超验的神奇诗语与神性的苦难体验

18、,并获得深邃的文化能量。海子写道:“现代主义精神(世纪精神)的合唱队中圣徒有两类:一类用抽象理智、用智性对自我的流放,来造建理智的沙漠之城,这些深渊或小国寡民之极的土地测量员(卡夫卡、梭罗、乔伊斯);这些抽象和脆弱的语言或视觉的桥的建筑师(维特根斯坦、塞尚);这些近视的数据科学家或临床大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917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916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1 页。d 德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第 34 页。e 德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杨一之校,第 151 页。f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917 页。

19、g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00 页。h 德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第 34 页。20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夫(达尔文、卡尔、弗洛伊德),他们合在一起,对 抽象之道 和 深层阴影 的向往,对大同和深渊的摸索,象征 主体与壮丽人格建筑 的完全贫乏,应该承认,我们是一个贫乏的时代主体贫乏的时代。他们逆天而行,是一群奇特的众神,他们活在我们的近旁,困惑着我们。另一类深渊圣徒和一些早夭的浪漫主义王子一起,他们符合 大地的支配 这些人像是我们的血肉兄弟,甚至就是我的血。”a 海子“太阳七部书”这一系列的每个长卷情感与主题均有所区分。“土地”长卷,相对于

20、海子早期(19841985 年)的三部大诗与晚期(19861989 年)的 太阳断头篇,“土地”长卷更为关注宇宙内部,关注大地作为万物的母体性及母语文化中的“土地”情绪与情感依赖对海子“大诗”的意义,它们指向了远方的理想诉求,既是此岸诗意的探索,也是彼岸的攀登之途与苦苦追寻。“远方就是你一无所有的家乡”b,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终其一生的行走不过是对生命乌托邦不断追寻的过程,是雷电、幻影,肉身也意味着短暂与偶然,正如瞬间,是呈现与融留,也是速朽和过渡。“土地”提供了收留的居所,使生命旅程留下美好印迹。作为诗人,对形而上学的命运的质询与反思,使得海子更接近了生命内核与思想启示,内部包容着黑暗与深渊,

21、也折射出广袤与无限,“你为什么惊怕呢?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c。永远无法超越与抵达生命的内部与秘密,对“黑暗”的不断“质询”与“反思”,使海子走向了受难激情与悲悯智慧,完成了对焦虑过渡肉身之维的克服与消解,“远方就是你一无所有的家乡”,这种最初与最终的返乡冲动(“土地”情结)与超验之心建筑了“大诗”的话语均衡与写作纯粹。二、大诗:走出“土地”“太阳七部书”关于“太阳”主题的精神长卷成为海子大诗追寻的情感依据与哲理认同,也是身体与内心的秘密对话、诗与生命的同一本体与灵魂福祉,在独立而恍惚的幻象、幻想、幻镜中,识别人类的自我与大

22、我。他写道:“我总是拖带着具体的 黑暗的内脏飞行/我总是拖带着晦涩的 无法表白无以言说的元素飞行/直到这些伟大的材料成为诗歌/直到这些诗歌成为我的光荣或罪行”,“我那暴力的循环的诗 秘密的诗 阴暗的元素/我体内的巨兽 我的锁链/土地对于我是一种束缚/也是阴郁的狂喜 秘密的暴力和暴行”d,“我的诗 追随敦煌 大地的艺术我的诗,有原始的黑夜生长其中”e。“诗歌”变成“土地”的智力元素,同时兼作缪斯之神,导引着海子在“太阳”仰望的方向,专注于焚烧的性灵与哲理,直至这幅生命的思想图景越来越清晰可见。在 太阳土地篇 中,“诗歌”与“盲人”“巨人”“岩石”“众神”一般同样极具神性。它既是命运的推助者,也是

23、信仰的追问者。“诗歌”,不再只是一种体裁与文体,也不是独立差异的自由文本,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2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09 页。c 德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第 36 页。d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29 页。e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30 页。21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成了极具灵性与神性的精神攀登者和引领者,它也成为推助身体在场体验的话语媒介,构成自我与世界的对话关系与路径,召唤思想的形式与存在本体。“大诗”的抵达无疑是这种精神抱负与哲思语境相互推动、生理欲望与文化动力相互平衡的结果。“诗歌”成为身体献祭的文化居所

24、,也是诗人自我净化与暗示的形式诱因,所有的关于“命运”与“信仰”追求的生死是在“诗歌”中完成的。作为生命哲学与诗性话语的“诗歌”,完成了极具存在本论意义的自我塑造与思想践行,除了“诗歌”的美好之外,海子也认识到,“诗歌罪恶深重/构成内心财富”a,唯有对“诗歌”进行心灵省思与哲理思辨,才有生命的突围与心灵跨越的文化可能,“诗歌”之罪,也意味着对诗歌写作误区的规避,同时直指同时代写作表现出的精神缺失,在诗人看来,这无疑与生命的“大诗”相背离。“从夏娃到亚当的转变和挣扎在我们祖国的当代尤其应值得重视是从心情和感性到意志,从抒发情感到力量的显示,无尽混沌中人类和神浑厚质朴、气魄巨大的姿势、飞腾和舞蹈。

25、亚当:之一,荷马的行动力和质朴未凿、他的黎明;之二,但丁的深刻与光辉;之三,莎士比亚的丰厚的人性和力量;之四,歌德,他的从不间断的人生学习和努力造型;之五,米开朗琪罗的上帝般的创造力和巨人奴隶的体力;之六,埃斯库罗斯的人类对命运的巨大挣扎和努力当然,这仅仅是一些典型。”b 当然,“诗歌”应该是多元丰富的,离散差异的,它像块茎,在诗之田园四处疯长,以此来形容海子的“大诗”,形象地展示出他的疯狂与矛盾的联结,丰富多彩、斑驳陆离,他以献祭、殉道的撕裂话语与情怀践行他的大诗理念与神性写作,成就大诗写作的大呼吸、大生命,“创造亚当是人本的具体的,造型的,是一种劳作,是一次性诗歌行动。创造夏娃是神本的、母

26、本的、抽象的、元素的和多种可能性同时存在的这是一种疯狂与疲倦至极的泥土呻吟和抒情。是文明末端必然的流放和耻辱,是一种受难。集体受难导致宗教。神。从亚当到夏娃也就是从众神向一神的进程”c。海子追求这种“劳作”“诗歌行动”,以及“一种疯狂与疲倦至极的泥土呻吟和抒情”d,他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受难”,更深刻地认识到“集体受难导致宗教”e,“从众神向一神的进程”f,他以“全能叙事”的上帝语调,导引人类的希望图景与神性话语,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的超验之心与象征感应的写作,带来了诸多的心灵感应与话语启示。海子追求与体认的“死亡”,是一种极具存在价值的哲学范式,他的这种死亡话语,不是肉身遭遇精神创伤的生理

27、危机,而是采取了一种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而成的审美态度,他执着于理想与矛盾并行的诗歌事业,奔走在人类命运与未来景观的大绳索上,对自己的生死命运仿佛早有了清晰深刻的洞悉,并以悲剧意蕴的神话思维超越现实与肉身的“自我”,以“大诗”建构他的普遍性的伦理追求。海子写道:“坟墓中站起身裹尸布的马匹和猪/拉着一辆车子/在鼓点如火之夜/扑向乡间刑场/车上站立着盲目的巨人/车上囚禁着盲目的巨人/在厨娘酣然入睡之时/在女巫用橡实喂养众人酣然入睡之时/马匹和猪告诉我/我的名字上了敌人的第一份名单”g。这份“名单”预示着海子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4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

28、。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d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e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f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g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3 页。22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式的献祭告别与文化决裂,他站在时间与幻象的“战车”上,悲悯地追问人心、人性的前景与未来,这位“盲目的巨人”在奔赴“死亡”的途中,一步步沉思个体与文化的终极价值和超验之心所能抵达的象征与可能。“死亡比诞生/更为简单/我们人类一共三个人/我们彼此杀害/在最后的地上/倒着四具尸首/使诸神面面相觑/他是谁/为什么来

29、到人的村庄/他是谁”a,“死亡”是“谁”?“死亡”,既是一个他者,也是一种立场,更是海子理解“虚无”、洞悉“绝望”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生命手段与思想路径,“死亡”是世俗肉身的完结,它导向海子“大诗”有关“死亡”的存在之思与可能之诗。尽管这种“死亡”极度混乱、无序,幻象死亡更接近了诗语的魔幻与超验,也毗邻哲学范式的终极行走。人类的情感本身肯定自由,过程本是诗意且令人眷恋,但是“大诗”话语追求的行走却是另一思想旅途。从某种意义讲,诗人除了凡俗意义上“志业”认同之外,更是人类心灵的精神喻指与象征,侧重于对充满否定情感与价值的内部勘探,以及黑暗心灵的秘密质询与沉思,“生存是人类随身携带的无用的行李 无法展

30、开的行李/行李片刻消散于现象之中”b,正是这“无用的行李”却蕴藏了绵延亘古的秘密与人类归宿,“一片寂静/代代延续”c,在孤独、沉寂的虚无体验与形而上学的追问中(否定性情感与价值),海子探寻现实肉身的本体回归与价值认同,把身体的在场体验融注于精神“现象”的解读,通过“大诗”写作的话语实践与终极行动,汇聚了人类心灵的秘密矛盾的沉思与道说。“土地”既是诗人自我,同时也是他者(人民),海子的“土地”成为这两者亲近与对话的思想场所。“诗歌”成为情感纽带,维系着诗人的担当与热爱情怀。而“土地”的经验融注了西方现代哲学与世界视野,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母体”的文化裂变与心灵质询。在 太阳土地篇 中,“歌队长”唱

31、道,“我的人民坐在水边 看着大海死去天才死去/我的人民身边只剩下玉米和柴刀”,“我用我的全身寻找一条河 尤其是陌生的河/我用全身寻找那一个灵魂”d。海子歌唱的既有不朽的“诗人”,也有他的“人民”,“大地”成为两者之间联结的命运居所,两者在这里获得了交融、沟通。他以“王”的身份在诗中与“人民”对话,“存在/水上我的人民/泪珠盈盈或丰收满筐/我的人民/这割下众多头颅的果园理应让她繁荣!/新鲜 锐利 痛楚 我的人民”e。通过歌唱与对话来抒发他在诗歌道路上坚定的艺术观念、思想决心与文化情怀。他要突破封闭的“土地”观念,在坚实的“土地”中践行“大诗”理念。这个诗途,既是思途,也是灵性感应之途,更是认知与

32、哲理路径。“林乃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外。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人各奔前程,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在林中路上。”f对“天才”的幻象确认,是对海子“大诗”的价值认同与坚定信念。“天才”在历史事件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真正的文化动力,推助着海子对人类的理想担当与行动实践,特别在追求理想家园的精神书写中,这类伟大、璀璨的心灵往往会推动文化与历史的真正转型。“海子”作为象征符号的文化价值与思想意义就在于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6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

33、编,第 569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9 页。d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72 页。e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8 页。f 德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题言。23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重续了屈原、李白等先哲的精神情怀与精英传统,将先知智力与个体超验感知同一于“心”与“行动”,创造出辽阔、宏大的生命诗篇和原型意识。“人类没有罪过只有痛苦/太阳火光照见大地两岸的门窗/痛苦疲倦的泥土中有天才飞去”a,但是“天才”,海子肯定也会遭遇“愤怒”“疲倦”,遭遇现实压力与被忽视,自然少不了痛楚与失败,唯有“故乡”“大

34、地”能够融留这些“忧伤”与献祭的“身体”,化作“土地”的一种品质与灵魂,“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b,以此实现新生与复活。“土地”既是孕育大诗的故土,也是心灵苏醒的家园。海德格尔讲,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土地,不仅是孕育、繁衍生气的居所,也是最终的人类归宿,大诗的现代之维与生命之思均由此生成,一种与生存相关的初心与终极的形而上学的沉思与可能。海子写道:“芳香而死亡的泥土/对称于原始的水/在落日殷红如血的河流上/是丰收或腐败的景色”c,“泥土”是二元的,既指向“芳香”,也指向“死亡”,其思辨丰赡的内心包容了这种对立和紧张,作为一种文化意象与情感符号,诗人以否定性的情感与价值建构实现了对“泥土”的文化

35、穿越与哲理观照。“泥土”最终孕育着希望,是灵魂诞生的土壤与归宿。“泥土”是歌唱,也是希望之火、丰收之火,“火”是道说,亦是默默燃烧,而那源于“内心的黑暗”的召唤变成一种文化省思与哲理观照,对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作出回应,诗人的沉默变成执着与向往,在隆重、寂寥的夜色中栖居于“大地”。土地,是大地的母体,大地,是土地的哲学。“作品不是对那些时时现存手边的个别存在者的再现,恰恰相反,它是对物的普遍本质的再现。”d“大地”是母体的文化象征,是生命的真实召唤与归宿;“大地”,是掷地有力的绝响与知己,是生命道说的勇气与希冀,“大地 你为何唱歌和怀孕”e,“大地”,成为诗人与世界关系的思想纽带;“大地”的歌唱是

36、诗人的内心歌唱,是心灵溢散出的赞颂与喜悦之情,她孕育着果实与品质,诗人诞生于“万物”,但又冲决万物,成为独立的歌者、思者。“你为何因万物和谐而痛哭/叫内心的黑暗抓住了火种”f,这种痛苦的心灵质询变成了对“土地”的感应与致敬,而黑暗“内心”则打通了另一秘密通道,他在强烈的“不和谐”中保护着对内部心灵的秘密探索与热情,借“大地”完成了生命内部某种关系的转换,打通了对生命勘探的另一路径,塑造着深刻/独立、深沉/清醒的心灵勘探与神秘召唤。除了肉身与凡俗的行走,还有梦想与理想的行走,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马”的意象完成了这多重行走,直逼现代之思、幻想之诗。“小诗”以梦为马 因此成为海子最具代表的抒情诗经典

37、。在 太阳土地篇 中,海子同样写到这种最具想象与诗性的飞翔之“马”。“马”是“大地”的腾飞与流动的展示,“土地”养育物种与自然。海子以梦为“马”,为诗入梦,“马”成为形式与途径,支配着诗人驰骋与幻想,奔走于“土地”与愿景,最终完成形而上学之诗与诗的哲学,在一片空境、幻象中抵达生命的可能,而这“可能”正是“马”的隐喻与一生,也是“向死而生”的生命道说与途中的哲学洞悉与诗意呈现。“从泪水中生长出来的马,和别的马一样/死亡之马啊,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96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96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77 页。d 德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

38、兴译,第 22 页。e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61 页。f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70 页。24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永生之马,马低垂着耳朵/像是用嘴在喊在喊着我那传遍天堂的名字”a。“马”是海子诗中代表性意象之一,它意味着驰骋,意味着天马行空,同时也是宿命与献祭,它是想象力的飞翔,也是灵魂的诗性探险,“竖起耳朵 听见了/秋天的腐败和丰收/月亮的内心站着一匹忧伤的马”b,这匹“忧伤的马”“站在内心”,仰望纯粹的天空,在飞翔想象完成内心赞美与歌唱。以梦为马的“诗人”是灵性载体与精神圣徒,亦是生活诗意的播撒者与道说者。“马”是精神加速器,也是思

39、想运思的情感媒介,其奔驰、想象的精神世界把海子导向对高度、难度的体验之诗、哲学之诗与神性之诗的探索与实践。三、土地:异质的大地“土地”代表母体文化,与东方性灵和情怀紧密联系,她自觉游离于东方文化和农业文明,极具世界视野与现代省思,即农业文明见长的性灵文化遭遇现代之维的文明忧思,体现出“金属”对于农业文明的重要意义。同样,“金属”被现代技术与城市文明所取代,成为物质符号的标志,海子导向的必然是土地遭遇多种文明所产生的文化省思与痛苦纠结,这个“土地”极具矜持与纠结、守旧与新生相交缠的异质特征。太阳土地篇 让海子不断走向精神殉道与文化复活的信仰探索,最终走向“人类”的大我行动与自我圣化。晚期(198

40、61989 年)“太阳七部书”很难像早期(19841985 年)那么清晰地看出某种文化与文明的精神架构,而是处于一种撕裂与痛苦挣扎的混沌之诗与异质体验当中。当然这种幻象、幻想的写作一方面克服了凡俗精神现象的还原与复活行动,一方面又不得不遭遇肉身之思的痛苦质询与身体创痛。用一个弱小之躯抵抗一个时代心灵与世界文化的衰弱的写作,这个悲剧已经埋下,我们一方面认识了天才式的燃烧与宿命,也看到人类自我的渺小与局限。太阳土地篇“第六歌咏”献诗是“种豆南山给梭罗和陶渊明”,海子向这两位人类伟大的心灵学习,参悟与体验着孤独、虚无,以简朴、恬静思维去应验生命的自在与精神的富有,“我忘记了 只有他 追随贫穷的师傅学

41、习了一生/灯中囚禁的奴隶 孤独星辰上孤独的手/在你的宫殿镌刻我模糊的诗歌,想起这些/石头的财富言语的财富使我至今辛酸”c。显然,这两个中外不同时期的诗人对土地、宇宙都有近似的体验与认知,他们的超验之心与心灵感应无形中影响了海子对宇宙的深度体验与生命领会。“白色帝子”“安睡的水”“月亮”“敦煌”“村庄”“秋天果园”,这一类文化意象更趋近东方诗人对自然与生命体悟及背后所寄托的文化情怀,它们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旨趣与意境,也代表了东方美学与审美态度。当然,对于 太阳土地篇 而言,最终追求的是“民族与人类”交汇的“大诗”,因而,在 太阳土地篇 中,从母体文化孕育的大地之诗,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思维,

42、呈现出文化的思辨与现代性的醒觉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子最终抵达的仍然是“人类”这个大我,带着悲剧情结、冲突色彩的献祭与精神复活,走向存在之思、哲理之诗。当然,这些都深深扎根于母语文化传统,也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a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576 页。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07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31 页。25从母体孕育内省海子 太阳土地篇 论海子沉浸于“土地”的写作与心灵召唤。他这些具有“元诗”意义的写作倾向,是关于诗歌的诗歌,他以“诗歌”这个精神实体与性灵母体隐喻着生命的行走与诗意的可能,他的诗歌事业象征着人的精神归宿与心灵拷问。海子以诗歌作为

43、诗人志业,以生命本体展开艺术的召唤,不断践行文化的抱负与追求,通过审美态度与哲理观照来展开对人类命运的沉思与突围。“诗歌”与“土地”的关联在 太阳土地篇 中得以确证,诗歌成为精神的纽带与作为孕育食物、养料的“土地”有着某种精神的关联,后者提供食粮,前者诞生精神,它们共同支撑起诗人海子强大而有抱负的艺术信念与生命信仰。“上帝乃是表示理念和理想领域的名称。自柏拉图以来,更确切地说,自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面的、非现实的世界。尘世的世界是红尘苦海,不同于彼岸世界的永恒极乐的天国。

44、如果我们把感性世界称为宽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康德还是这样做的),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形而上学的世界了。”a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像“豹子”“上帝”“羔羊”“太阳”“天使”“天梯”“众神”“酷律”这一类文化意象无处不在,这也是海子接受现代之维和西方文化浸染后的异质追求与世界眼光,它们隐喻着西方基督教文化建构的理性世界与伦理诉求。“一盏真理的灯/照亮四季循环中古老的悔恨”b,“真理”与“悔恨”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契合、感应关系,是一种以忏悔、罪感为特征的文化体系,其中渗透着西方理性至上的原则,而这个“至上”由“上帝”统领。“我们作为形式的文明是建立在这些砍伐生命者的语言之上的从老子、孔子和苏格拉底开始。

45、从那时开始,原始的海退去大地裸露我们从生命之海的底部一跃其实是险入失明状态。原生的生命涌动蜕化为文明形式和文明类型。我们开始抱住外壳。拼命的镌刻诗歌而内心明亮外壳盲目的荷马只好抱琴远去。荷马你何日能归?!”c海子结合所处的母体传统文化情结,在吸取自身营养的同时,也不断吸收他者文化的精神营养,形成一种“异质”文化形态的精神食粮,从而走向诗人所追求的“诗与真理、民族与人类”融合的“大诗”。“真理有如一种植物,在岩石石堆中发芽,然而仍是向着阳光生长,钻隙迂回地,伛偻、苍白、委屈,然而还是向着阳光生长。”d在海子看来,“从母走向父:亚当的创造,不仅回荡滚动着大地的花香,欲情和感情,作为挣脱母体(实体和

46、材料)的一种劳作,极富有战斗、扎挣和艰苦色彩雕像的未完成倾向。希腊悲剧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两个典型的创造亚当的过程。带有鲜明的三点精神:主体明朗、奴隶色彩(命运)和挣扎的悲剧性姿态。而且在希腊悲剧和意大利复兴各有巨匠辈出”e。海子这种清晰的世界眼光,对人类文明板块的深刻审视,渐渐融合在他自觉的文化冲动与受难的激情之中,以此建构他的“大诗”话语与行动。融入人类的伟大心灵,走向更为庄严的先知与圣徒的自我圣化过程,于海子个体的凡俗肉身来说则意味着一场生命危机。“土地”孕育着诞生与生殖欲望。“土地”是饥饿的装饰,也是收获的粮仓;“土地”是我们必然面a 德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第 231 页。

47、b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626 页。c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0 页。d 德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杨一之校,第 200 页。e 海子:海子诗全编,西川编,第 895 页。26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4 期对但也常常忽略的身体和文化居所。诗人善于捕捉土地上漫延、播撒的各种心灵讯息与生命符号,培育和酿造生命之诗、艺术之诗、精神之诗、灵魂之诗。而这个过程,正是身心汇聚、内外兼容的神秘感应与胸襟契合的文化象征。“土地”最终诞生的是“王”,这种东方性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成就了海子立体综合素养与智力结构兼备的大诗话语,也将诗人本身塑造为一种

48、极具世界眼光与文化情怀的抒情之王和诗歌之王。有着诗人这一身份的海子,思考着自我与世界的秘密感应,身体的在场与精神的通感,实现了诗与生命的文化抱负与双重理想。诗的审美化与哲理化的融合抵达了诗的本体价值与终极思维对时代的文化启示,它们穿越现实的焦虑与心灵的挤压,在诗意家园完成一个诗人的神圣使命。这个“土地”就是海子,这个“王”也是海子的喻指与象征,它们共同反映出诗人不同于时代的文化抱负与精神企及。这位“诗歌之王”以身体体验苦难,撕裂含混、暧昧的语义,不断表现出“王者”的引领风范。“作为身在其中的证人。王者以黑夜为本。”a显然,对海子诗歌的把握,除了精确的语义分析之外,更需要对他所营造出来的时代语境

49、与文化气场加以感受与体验,通过联想、想象来建构他所表达的思想意蕴。“词不只是钥匙,它也可以是桎梏。”b从语言的理据性角度很难对此语段展开诗意分析,甚至会将其误解为是违背语言规律的诗行。这种“反读”的方式恰恰有助于梳理诗人晚期并未完成的“大诗”。论者的增补与读解,丰富了“以诗解诗”的理论价值与阐释可能。我们阅读海子诸如此类的混沌、晦涩诗句,也的确感受到其创造诗语的神奇与神性,他让语言在混沌、暧昧中获得语言与思想的汇合与并行。以诗解诗,也是以一颗诗者的心灵抵达同样诗性的心灵,抵达可能的海子,增补极具文化价值与精神意蕴的海子诗学,不断完成对海子诗学把握的直觉与可能。这种“把握”尽管暧昧与飘忽,但论者

50、的别出心裁与深情感应,补充了学界对海子诗学认识的价值与意义。尸体是太阳,太阳是尸体,尸体是王,王是太阳,这种自我幻化、圣化的过程,导致了视听的极度幻觉化,“一具太阳中的尸体 横陈/大地 犹如盲诗人的盲目”,那诸多“太阳”,却成就了海子这个“王”,成就一个盲诗人,没有双眼,但却洞悉世界秘密,穿越比深渊更深渊的思想地带。这“太阳”是献祭的“尸体”,这“尸体”是具有思想重量与献祭激情的诸多“太阳”的身体之一,“大地”是它的最终栖居之所,这一切都在“盲诗人”这里找到了关联,完成了 太阳土地篇 的文化书写与谱系建构。以诗解诗,造成了对海子“大诗”的解读不是手术刀式的、话语中心主义的,而是多元文化与沉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