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陈卯轩*摘 要:法制史决定了法学史书写,民族法学伴随民族法制成长。当代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民族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之上,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民族法学研究问题意识及研究重心随着中国法制发展和法
2、治国家建设事业推进不断切换,研究方法不断丰富更新,形成了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以及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在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文本解释范式、受现代性法文化强烈影响的民族法制理论分析范式、最具法学学术性的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范式及有显明实践性的民族治理实证研究范式等理论研究活动中,搭建起民族法学全要素知识生产体系,形成了研究平台、研究团队、学术机制和学术产出宝贵积累,为中国民族法学未来发展打开了理论空间,也必然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关键词:民族法学;理论范式;学术成就中国民族法学是当代中国法学极富特色却明显未能引起主流
3、法学关注的边缘化的法学学科。民族法学学科定位不仅会决定这一学科的前途,也会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完整性、风格和品质位阶。而确定新时代中国民族法学学术定位的基本前提是厘清其当代发展历程与成就,从而澄清其适当的学科定位,为其未来发展打开理论空间。既有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史的梳理大体有四类理论形态。一是年度研究综述类,如 2016 年民族法学研究综述,按 中国法律年鉴 标准确定民族法学研究范围,对该年度民族法学研究成果予以梳理呈现。二是学术会议报告类,如 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 2015 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对民族法学年会的主题、参会文章及会议讨论内容作归纳评论。三是专门研究综述类,
4、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 国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综述,或对822*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2021071)的阶段性成果。*陈卯轩,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此时期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进行了总结评价,或介绍了域外对
5、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并评析了其独特理论价值。四是阶段研究综述类,如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与思考 民族法学三十年 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概览(20082018)等,对一定阶段民族法学研究总体发展进步作了呈现,总结了民族法学学科创立、民族法学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就,梳理了民族法学的研究成果、学术创新与理论贡献。不过,由于对民族法学研究范围和对象确定的分歧,既有民族法学学术史研究在梳理总结当代中国民族法学演变进程、内在脉络与学术成就时,难有稳定的叙述结构,材料征引也不完整,未能系统呈现当代民族法学的学科面貌。因此,应将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置于党的民族治理事业
6、不断进步完善的大背景,循着民族法制发展演化历程,在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及民族治理框架下梳理总结民族法学探索发展的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重建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的学科描述。一 当代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当代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与中国法制发展一样,在曲折中向前,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早在革命时期就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苏联社会主义民族治理理论与实践为参照,结合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治理策略、治边智慧和中国革命实践中积累的民族问题治理经验,形成了丰富系统的民族思想,并制定了相应民族政策,奠定了民族法制的政治底色。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民族法制也开启了发展史。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
7、大体有两个重要发展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二是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法制建设有三个重要法律规范,即 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 共同纲领)、1952 年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以及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关于民族问题规定是中国革命时期党的民族思想和政策的延续,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基本国策,用法律形式把党的民族政策明确化并固定下来;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具体规定,民族法制规范更明确和可操作,使民族治理步入法制轨道有了现实性;1954 年 宪法 将民922参见王允武、王杰等 2016 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民族学刊
8、 2017 年第 6 期;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 2015 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https:/ 年 9 月 22 日;周世中、龚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5 期;王飞、吴大华 国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综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1 期;吴大华、刘云飞、郭婧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与思考,民族研究 2009 年第 5 期;李鸣、李剑等 民族法学三十年,中国民族 2009 年第 2 期;王允武、王杰、廖燕萍 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概
9、览(20082018),法律出版社,2020。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法律史评论(2022 年第 1 卷总第 18 卷)族区域自治正式载入宪法,这不仅是中国民族治理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民族法制发展和民族治理的崭新时代,也是中国为人类多民族国家治理探索新路,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开创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民族事
10、务治理事业创新产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强调要使党的政策制度化法律化,民族法制建设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民族法制建设有三个重要法律规范,即 198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 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 2005 年 国务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若干规定。1982 年 宪法 继承发展了 1954 年 宪法,在新中国民族法制经历挫折后拨乱反正,进一步明确充实了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及
11、各民族共同发展等民族问题基本原则和内容,奠定了新时期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基础;1984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的颁布及 2001 年的修订,将 宪法 中民族治理的原则规定具体细化精确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逐渐向体系化方向演变并进入新的持续完善阶段;2005 年 国务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若干规定 的公布施行及后续配套规章大规模出台,意味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建设全面展开和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工程启动落地。通过持续努力,在中国民族法制领域,形成了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体,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规范,国务院制定和公布的有关民族事务治理的行
12、政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公布的在本地区发生法律效力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等组成的民族法制“法律规范体系、实施监督检查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中国民族法学伴随民族法制的创立和发展,兴起、挫折、复苏和繁荣,取得了丰硕成果。二 民族法学的理论范式民族法学的概念提出、学科形成与民族法学研究活动兴起是不同的学术命题。据学者考察,民族法学概念可能源于 1984 年史筠教授“率先提出要加强研究民族法制、创建民族法学”,也可能是 1986 年由“吴宗金教授首先提出”的。不过,这一争议032郑志、吴大华:新中国民族法制六十年的探索与发展,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3、年第 6 期。潘红祥、张星:中国民族法治七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民族研究 2019 年第 3 期。吴大华、刘云飞、郭婧: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与思考,民族研究 2009 年第 5 期。曹缅:关于民族法学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1 期。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意义不大,民族法
14、学概念的提出显然不是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的起点。民族法学作为学科获得发展机会是在改革开放后。1984 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后,“引起了民族学界、法学界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民族法学自此开始进入新阶段。1991 年国务院将民族法学列为法学学科,中国法律年鉴 也正式将民族法学编入法学学科。世界法学史上民族法学这一新学科形成,“为中国法学文化乃至世界法学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民族法学发展进入重要阶段的标志。民族法学的历史应向前追溯至相应研究兴起,才能完整呈现学科面貌。实际上,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活动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为匹配和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法制建设,民族法
15、学开启了初创时期,远早于民族法学概念提出和民族法学学科形成时期。因此,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学术史梳理,应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法制史决定了法学史书写。民族法学的学术职责是为民族治理的政策和法制建立论述。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决定了民族法学是以民族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这一学科属性,通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研究内容:一是国家为实现多民族国家有效治理而制定的调整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和法制规范;二是民族区域法治建设状态尤其国家法在民族地区适用、运行及效力状态;三是民族区域法文化与法律生活,特别是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塑造司法及社会治理中的状态;四是国家调整民族关系法制史、民族法制史以及域外调整民族关系法制状况。
16、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发展进程中,尤其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秉持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传统,持续研究民族治理和民族法制建设问题,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在民族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之上,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的指引,民族法制是民族治理和法治事业的规范依据,民族法文化是民族地区法制运行和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民族治理是由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塑造民族区域法制秩序和法治生态的实践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民族法制发展形态,也是民族法学天然的研究对象。中国民族法学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一同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
17、期不同理论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民族法学初创阶段,改革开放后,民族法学进入复苏、发展和繁荣阶段。随着中国法制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事业推进,民族法学研究问题意识及研究重心不断切换。民族法学初创和复苏阶段,主要关注研究民族政策、民族法制和民族法文化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后,民族法学研究进入繁荣阶段,研究重心转向民族治理实践,主要研究民族法治问题。中国民族法132方慧、朱琼芳: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族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宁夏社会科学 1997 年第 11 期。吴宗金:略论中国民族法学的命运与使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 3 期。社科院数字水
18、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法律史评论(2022 年第 1 卷总第 18 卷)学在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践中研究方法不断丰富更新,主要有文本解释、理论分析、学理解读及实证研究,形成了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以及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是形成最早并一直持续的理论范式,它的理论进路或者是研究民族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或者是直接研究党的民族治
19、理思想和政策。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是民族法学基本和主体的理论范式,其主要有两个研究内容,一是对已经生效法律规范文本的释义分析,二是对法律规范完善的理论论证。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是民族法学学术性最明确的理论范式,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民族法制史包括中央王朝治边史研究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民族地区治理实践实证研究是民族法学极具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特色的理论范式,其有两个基本理论进路,一是民族法制实践特别是民族司法问题,二是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总体建设问题。这些范式都是民族法学的重要理论路径,大多贯穿民族法学历史各个发展时期,但民族法学不同发展阶段核心理论范式可能不断迁移。大体看,民族法学初创甚至复苏时期的理
20、论范式基本是民族政策文本解释和民族法制理论分析,发展繁荣时期的理论范式则主要是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和民族地区治理实践实证研究。民族法学核心理论范式迁移可以清晰标示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发展阶段及理论面貌,勾勒出其演进的逻辑路线和规律。这些研究巩固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述,为民族法制运行和民族地区法治发展与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强劲的理论支持,并为这种支持的延续搭建起民族法学全要素知识生产体系,形成了研究平台、研究团队、学术机制和学术产出宝贵积累。三 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是民族法学持久的学术传统,在民族法学初创时期就是主要理论范式,其兴盛势头一直持续到民族法学复苏、发展和繁荣各阶段,是最具中国
21、特色的民族法学理论范式。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特殊领导地位,党的民族治理思想、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法制发展和民族治理的指引,党的民族政策历来是也永远是中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阐释宣传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精神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要求一直是中国民族法学重要叙事论域、持久的学术传统和巨大的理论优势,更是中国民族法学最显著的知识特征。中国民族法学在民族政策文本解释理论研究中,投入了巨大资源,有丰富的产出。在民族法学初创时期,民族政策文本解释的理论进路或者是研究民族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或者是直接研究党的民族治理思想、政策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在民族理论研究方面,民族法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22、民族理论,介绍苏联民族治理学说、政策和相关法制。在民族政策研究方面,民族法学将宣传解释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规232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定作为民族法学紧迫和核心的理论任务,对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制规范作语义、逻辑、历史、政治等维度的宣传性解释,同时对 共同纲领、1952 年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以及 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等政策法律文本涉及民族问题内容作宣传解释。由于当时学术条件限制,这些理论研究大多以宣传资料或政法类教材形式呈现。改革开放后,民族法学进入复苏、发展和繁荣阶段,对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研究有了民族法学类教材、学术专著、学术期刊以及科研立项等新的学术载体和理论形态。这期间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有两条主要理论进路,一是在民族法学教材类基础理论研究中阐释民族理论的一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作为民族法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民族法学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方法以及民族法的性质、功能等论证提供政治合法性支撑。如王天玺 民族法概论(1988),吴大华 民族与法律(1990),吴宗金、张
24、晓辉主编 中国民族法学(2004),宋才发等 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2005),均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内容。二是直接研究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如段云学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2002)、陈辅逵 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2003)、金炳镐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2006)、刘宝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理论创新发展重要成果及其意义(2018)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思想政策的内涵、精神实质与发展历程作了系统梳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苏联民族理论政策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
25、荣的思想政策,以及党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政策等方面研究中,民族法学获得了不少成果,有了相当规模的学术产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民族政策文本解释理论范式必将延续,民族法学对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研究这一民族法学显著知识特征一定会被坚守和强化。四 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制问题是民族法学各发展阶段的理论重点。民族法制理论分析的理论范式是受现代性法文化强烈影响的民族法学基本和主体的理论范式,有两个主要内容和理332王天玺:民族法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吴大华:民族与法律,民族出版社,1990;吴宗金、张晓辉主编
26、中国民族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宋才发等: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段云学: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3 期;陈辅逵: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刘宝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理论创新发展重要成果及其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3 期。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27、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法律史评论(2022 年第 1 卷总第 18 卷)论进路,一是对已经生效有关民族治理法律规范文本的释义分析,二是对民族治理相关法律规范完善的理论论证。法律规范文本释义分析大多表现为法律解释类著述,主要是对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的国家现行民族治理法制作语义、逻辑、历史以及比较分析等。1984 年 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后,对其进行法律文本释义分析的相关著作随之出现,如陈云生、于宪等人的 民族区域自治法简说(1985)、史筠的 民族法制研究(1986)、杨侯第主编的民族区域自治法
28、教程(1995)等。这些著作多有教科书式的理论框架和体例,对相关民族立法的背景、立法精神、逻辑结构、法律框架、体例、法律条文含义等作了全面分析解释,推动和方便了公众对民族法制规范的学习理解。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民族区域自治法 进行修订后,还出现了如敖俊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释义(2001)、陈云生的 民族区域自治法 释义(2001)等释义类著作,对 民族区域自治法 具体条文的含义和相关法律修改背景意义作了详细分析,推动了 民族区域自治法 的宣传工作。法律规范完善理论论证是民族法制理论分析范式的又一进路,主要是以民族法制完善问题为研究内容,探讨民族立法配套、民族立法体制完善
29、、民族地方立法、变通立法等。吴宗金、敖俊德主编 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1998)、吴仕民主编 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建设(2002),付明喜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2014),探讨了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建设、强化民族法制体系法律监督机制等问题。有学者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原则问题,也有学者专门讨论了“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配套立法”问题,分析了配套立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逻辑,还有学者具体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立法的模式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立法解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别立法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具体建议。五 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20 世纪 90 年代始,中国法学界法文化研究
30、兴起,尤其是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996)、梁治平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1996)及吉尔兹 地方性知432陈云生、于宪等:民族区域自治法简说,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史筠:民族法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杨侯第主编 民族区域自治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敖俊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释义,民族出版社,2001;陈云生:民族区域自治法 释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吴宗金、敖俊德主编 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吴仕民主编 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建设,民族出版社,2002;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31、14。来君:论地方民族立法,青海民族研究 1999 年第 2 期。田钒平:民族区域自治法 配套立法探讨,民族研究 2015 年第 2 期。张文山: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 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立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识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2004)等重要学术著作推出,中国法学民间法研究热闹起来。
32、民族法学也闻风而起,重心转移到以民族法制史习惯法为主体的民族法文化研究,形成了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的理论范式。这一理论范式吸引了法学界大批研究者,不少习惯法和法文化研究大家也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一议题,有了相对稳定的学术平台,产出了大批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重要命题和理论观点。这一研究范式是民族法学最具法学学术性的、至今仍然是重要的理论范式。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理论范式有两个基本理论进路,一是民族法制史包括中央王朝治边史研究,二是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在民族法制史方面,出版了徐晓光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2002)、李鸣 中国民族法制史论(2008)、杜文忠 王者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2018)等著
33、作,对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发达史整体作了梳理评述,分析讨论了中国传统民族治理和民族法制智慧与经验。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是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理论范式的又一理论进路,其基本方法是对民族习惯法的性质、内容、历史功能、当代价值等进行学理解读。此域产出了许多理论文献,如高其才 中国习惯法论(1995),徐中起、张锡盛、张晓辉主编 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1998),方慧主编 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 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中心的案例研究(2006),从整体角度研究民族习惯法。也有学者研究特定民族习惯法传统,如张晓辉、方慧主编 彝族法律文化研究(2005),杨经德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2006),华
34、热多杰 藏族古代法新论(2010),龙大轩 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2010),周世中等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法的变迀与现实作用 以黔桂瑶族、侗族、苗族民间法为例(2010)。此域后续研究大多沉入各少数民族具体法制内涵流变研究,不仅论域宽阔,效果也十分显著。这些研究讨论了民族习惯法文化的概念,提出民族习惯法文化“是少数民族习惯法观念、习惯法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法规范、习惯法行为和习惯法的实物形态的总和”,梳理了民族习53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美 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35、,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徐晓光: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李鸣:中国民族法制史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杜文忠:王者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湖南出版社,1995;徐中起、张锡盛、张晓辉主编 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方慧主编 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 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中心的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张晓辉、方慧主编 彝族法律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杨经德: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华热多杰:藏族古代法新论,中国政
36、法大学出版社,2010;龙大轩: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周世中等: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法的变迀与现实作用 以黔桂瑶族、侗族、苗族民间法为例,法律出版社,2010。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湖南出版社,1995,第 6 页。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法律史评论(2022 年第 1 卷总第 18 卷)惯法的内容和历史发展。也有学者讨论了民族习惯法的功能
37、和当代价值,主张“将民族习惯法资源化”,通过陪审制度和法官自由裁量机制吸收民族习惯法参与司法裁决塑造。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理论范式是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学术产出较丰盛的领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知识增长和理论进步”。这一评价是公平的,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这一理论范式极大地推进了民族法学的发展,使其有了更浓郁的学术色彩和专业气质。六 民族治理实证研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后,民族法学研究中心转向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主要研究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转型实践,形成了民族地区治理实践实证研究理论范式,并有相当规模的学术产出,有力服务了新时期民族法治发展和党的民族治理事业。民族治理实证研
38、究关注民族治理实践,是民族法学具有显明实践性的理论范式。有两个基本理论进路,一是民族法制实践问题,二是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问题。民族法制实践主要是民族地区司法相关问题。如赵小锁主编 民族地区司法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2009)、周世中等 民族习惯法在西南民族地区司法审判中的适用研究(2015)和陈卯轩、管艳萍 中国西部的乡土司法(2020)等著作,对民族地区司法体制机制、运行逻辑和状态等作了梳理分析。学者们对民族地区习惯法适用机制、民族地区司法活动的地域文化特色、司法公信力、能动司法、恢复性司法理论、司法活动机制与技艺更新、境外少数人权利保障司法政策等问题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民族事务治
39、理法治化问题是当代民族法学最新崛起的理论热点,主要有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程、民族自治实践、民族地区法治意识培养等问题。民族地区的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如 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的四个基本点、民族自治法律与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法治建设探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我国少数632陈卯轩、赵世雅:习惯法资源化路径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6 期。周世中、龚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5 期。赵小锁主编 民族地区司法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周世中等:
40、民族习惯法在西南民族地区司法审判中的适用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陈卯轩、管艳萍:中国西部的乡土司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参见陈蒙 我国民族地区能动司法的路径选择,人民法院报 2011 年 11 月 23 日,第 5 版;欧舸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司法诉讼机制结构及效能研究,人民论坛 2013 年第 33 期。陈蒙: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的四个基本点,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3 期。王朝恩:民族自治法律与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4 期。徐鸿侠: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法治建设探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
41、,管理学,2015。社科院数字水印内容:x R c a I5 u e 5 E j i+n YS e F1M M Z17 0 5 0 i k O JN y 1M k K 0 o P2 a/WA b 6 1s h l z j Yh k u 2 7 y Q K g R当代中国民族法学叙事:理论范式与学术成就民族自治县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为例和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治理困境及变革路径等文章,对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的性质、目标、措施等作了探讨,指出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是转型时期民族地区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42、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增强民族地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民族自治实践方面,如江平等 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1991),张锡盛等 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实践(2001),吴仕民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2001),孙兆文、苏利娅主编的 民族区域自治与蒙古族的发展进步(2004)、王允武主编的 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2012)、马俊毅 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2017)等,主要研究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中国古代的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以政治统一和文化多元为基本特征”
43、,中华民族共同体包含中国各民族共同体和中国全体国民共同体两重含义,当前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并且认为,要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中国各民族都须在法律范围内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还有学者就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法治保障的意义、任务、实现路径、推进方式与资源等作出了有意义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法学随民族法制发展成长,忠诚于党的民族治理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法学学科也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科之一。新时代中国民族法学定会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承继民族法学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传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
44、践这一研究核心全面深化民族法治研究,推动民族法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732谭理懿: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县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行政管理,2017。张建伟: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3。刘胜良: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治理困境及变革路径,改革研究 2016 年第 2 期。江平等: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张锡盛等: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2001;孙兆文、苏利娅主编民族区域自治与蒙古族的发展进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王允武主编 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马俊毅: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参见曹为 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与改革 2021 年第 2 期。参见马冬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 5 期。田钒平:通过科学立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法理探讨,民族学刊 2020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