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项目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426906 上传时间:2024-10-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项目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项目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 涌清淤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广州市荔湾区水务设施管理中心 编制日期:2014年07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II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水务设施管理中心 法人代表 吴岳 联 系 人 莫赞华 通讯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大道中20号E楼三楼 联系电话 81505638 传 真 81505638 邮政编码 510375 建设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围、海龙围、葵蓬围、大坦沙岛及老城区内20条河涌 立项审批部门 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荔发改投资[2014]6号 建设性质 新 建 √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A 水利--4、防洪工程 占地面积 (m2) / 绿化面积 (m2) / 总投资 (万元) 9557.052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9557.052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 (万元) 2.927 预计投产日期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背景 广州荔湾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河道纵横交错,主要负起荔湾区境内防洪、排涝、排污、灌溉、景观等不同功能。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汇水区域内地表径流、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农业灌溉退水以及生活垃圾和建筑余泥的随意倾倒等影响,各种颗粒物、胶体物质和垃圾聚集沉积在荔湾各河道水体底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致使河道堵塞严重,过水断面不断缩窄,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且,由于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大部分河涌水质发黑发臭,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 为改善河涌排涝状况,提高全区的排涝抗灾能力,改善河涌景观及灌溉水质,从根本上治理花地河的“一河两岸”,充分展现花地河等20条河涌水域的碧水工程和景观效果,减轻花地河等20条河涌污泥对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广州市荔湾区水务设施管理中心 拟投资建设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对荔湾区内的花地河等20条河涌进行清淤。本项目于2014年1月6日获得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核发的《关于2013~2016年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花地河等20条河涌清淤工程立项的复函》(荔发改投资[2014]6号),函复表示同意项目立项、项目总投资9557.052万元,由财政(其他)资金支付,计划建设期限为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项目各子工程位置及拟清淤河涌范围见图一、二所示。 二、项目主要内容 本次清淤工程分两标段,第一标段的的主要内容为:对花地河进行清淤整治,第二标段为对牛肚湾涌、驷马涌、荔湾涌、沙基涌、西郊涌、河沙涌、西漖涌、大沙河、大冲口涌、五眼桥涌、葵蓬涌、东塱涌、地铁A涌、地铁B 涌、地铁C 涌、沙涌、东漖涌、滘口涌、秀水涌19条河涌分别进行清淤整治工程,其具体子工程内容及相应编号如下表1所示。本工程区域水系图见附图1,部分河涌现状图见附图2。 表1 本项目具体子工程内容一览表 编号 名称 所属街道 清淤长度(km) 估计清淤工程量(m3) 1 花地河 芳村围 8.25 357450 2 牛肚湾涌 芳村围 1.90 206168 3 驷马涌 芳村围 2.08 4 荔湾涌 芳村围 2.62 5 沙基涌 芳村围 1.38 6 西郊涌 芳村围 0.56 7 河沙涌 芳村围 1.24 8 西漖涌 芳村围 1.95 9 大沙河 海龙围 5.00 10 大沙口涌 葵蓬围 1.36 11 五眼桥涌 葵蓬围 1.53 12 葵蓬涌 葵蓬围 0.82 13 东塱涌 葵蓬围 3.67 14 地铁A涌 葵蓬围 1.18 15 地铁B涌 葵蓬围 1.00 16 地铁C涌 大坦沙岛 3.00 17 沙涌 大坦沙岛 1.33 18 东漖涌 老城区 2.00 19 滘口涌 老城区 1.13 20 秀水涌 老城区 0.72 21 总计 / 42.72 563618 三、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整治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工程建设是从解决荔湾区水安全、改善水质的角度出发,主要任务是对荔湾区20条河涌(花地河、牛肚湾涌、驷马涌、荔湾涌、沙基涌、西郊涌、河沙涌、西漖涌、大沙河、大冲口涌、五眼桥涌、葵蓬涌、东塱涌、地铁A涌、地铁B涌、地铁C涌、沙涌、东漖涌、滘口涌、秀水涌)进行清淤,保持低潮期间的景观水位,改善其水质情况,并改善花地河的通航能力。清淤总长度为42.72km,估计清淤工程量为563618m3。 2、主要清淤施工工序 准备工作、河床测量、边坡测量、清淤、完工验收前的维护。 3、施工方法 本项目采用湿法清淤,采用船载水上移动式抓机(或勾机)直接开挖清淤河道河床淤泥,开挖的淤泥直接卸至运泥驳船后经水路运出,亦可将开挖的淤泥先卸至运泥小船,由运泥小船二次转运至运泥大船后集中运出,不设置临时堆场。采用“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原则,设置码头,码头上的挖掘机配备自卸汽车将淤泥装上密封运输车运输至外江码头场区待装。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粤府(2008)57 号)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颁布的《关于珠江整治废弃物海洋倾倒的函》,建设单位计划将挖出的淤泥运往黄茅岛海洋倾倒区指定地点集中处置。 4、工程设计标准 本工程第一标段的清淤范围为花地河北出口~南出口之间的河道,清淤河道长度为8.25km。根据花地河近年来已经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的有关设计批复文件,花地河整治工程两岸堤防的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其堤防建筑物的级别为2级,本工程在花地河堤内河道实施清淤,据此,本次花地河清淤工程的工程级别及防洪标准同花地河整治工程保持一致。即本工程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建筑物级别为2级。本场地位于“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Ⅶ度区内,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Ⅲ类,在清淤工程不作抗震设计。 根据粤府函[1998]51号文《关于广州市防洪(潮)规划的批复》:城区和白云区建制镇的排涝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本工程第二标段根据国办发[2013]23号文、国发[2013]36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广州市“2+3+9”战略性发展平台水务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等,结合荔湾区地形条件和城市化发展趋势情况,本次规划荔湾区排涝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城区最高控制水位不超过规划地面高程;农田区最高控制水位不超过农作物耐淹水深0.3m时的水位、耐淹历时不超过6h),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漫顶(河涌最高水位不超过堤顶高程),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包含LID技术、雨水调蓄、径流系数控制、管理措施等),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5、工程配套 本工程拟在花地河北段及南段的岸边空地各设置1个施工营地,营地内考虑设置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和仓库。施工营地建筑物总面积为2400m2,其中办公、生活用房建筑面积1600m2,仓库建筑面积800m2。 6、主要施工机械 参考荔湾区其他已完成河涌清淤工程以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本项目子项目施工过程中需配置的主要施工设备如表2所示。 表2 本项目施主要施工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1~2台 各类施工机械配置数量视各子工程的工程量不同而不同 2 清淤船 1~2艘 3 装卸机 1~2台 4 运输船 1~2艘 7、清淤原则 (1)参考各河涌近几年整治或清淤资料的设计底高程和《广州市荔湾区防洪排涝排水规划报告》的规划河涌底高程,结合现状测量资料,综合分析,合理确定本次设计各河涌清淤底高程。 (2)荔湾区位于网河区,河涌相互连通、纵横交错,与外江交汇处均建有水闸泵站,参考广州市荔湾区防洪排涝排水规划报告,同一个联围各河涌宜统一按一个底高程进行清淤,局部河段结合现状情况可进行调整。 (3)各河涌清淤平均深度宜在1.0m左右,最深不宜超过1.5m。 (4)按照一定的边坡清淤,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挡墙及堤身安全。 8、施工工期安排 本项目为荔湾区20条河涌清淤工程,各子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制定施工进度表,分别开展河涌清淤清障的整治工作,并定期对清淤整治情况进行汇报。 9、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广州市荔湾区财政局对本项目各子工程的预算经费,本项目预计总投资9557.052万元人民币,由财政(其他)资金支付。 四、项目实施必要性 (1)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的需要 荔湾区地势较平坦,区内涝灾害是由于区内降暴雨,同时遭遇外江潮水位顶托而引起的。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和“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从控制洪水向洪水利用的转变,通过工程措施,合理调度,科学管理,达到保障区域水安全。随着荔湾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内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径流系数增大,相同降雨情况下的径流量会增加,城市排水量显著增大,加大了区域河涌的行洪压力。而荔湾区20条河涌清淤工程实施后扩大了河涌过流断面,有利于行洪,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减轻内涝、缓解河涌缺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从防洪排涝的角度来看,荔湾区20条河涌清淤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2)改善河涌水质的需要 荔湾区内河涌现状水质较差,平时利用潮涨潮落引换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珠江后航道现状水质优于围内河涌水质。通过对荔湾区20条河涌进行清淤,清除了河涌黑臭底泥造成的内源污染,并增加了河涌的蓄水容量和自净能力,有利于改善河涌水质。 (3)与其它规划相适应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的批复》(粤府函【2013】26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监察厅关于2013年省、市挂牌督办环境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加强水污染治理,通过截污、清淤、补水、修复等措施,重点确保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7条河涌达到省政府考核的水质目标要求,制定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本工程的20条河涌均属于该建设方案的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荔湾区河涌清淤整治,能够直接改善河涌现状,改善荔湾区投资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后,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清洁流域水体,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沿岸居民受益于清洁卫生的水域与优美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为芳村围、海龙围、葵蓬围、大坦沙岛及老城区内20条河涌清淤整治工程项目,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主要为河涌淤塞,河道变窄,水质发黑发臭,生态环境较差。 本项目周围以村庄、道路为主,因此,本项目周边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少量工业废水、交通噪声等。 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2005年开始,广州市原芳村区划归原荔湾区管理,行政区称“荔湾区”,面积62.4平方公里。并区后的荔湾区位于广州市的西部,荔湾区位于广州市的西部,地理坐标为113°10′至113°15′,北纬23°02′至23°09′。北面是白云区的石井镇,南靠珠江后航道,与番禺大石镇、南海平洲镇相邻,东面以南北走向的人民路为界与越秀区相接并以珠江为界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与佛山南海区接壤。 二、地形、地貌 荔湾区地处三水盆地,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和白垩系。主要受北东向的广从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广三(或称广州—三水—罗浮山)断裂带控制。区内大部分为第四纪地层所覆,次级断裂不甚清楚,初步证实存有一条北西向的石围塘——白鹤洞断层。西关地区的基岩主要是红色岩系中的砾岩和沙岩。 平原——荔湾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边缘,就其局部而言,也称花地平原。平均绝对高度5.5~5.8m,相对高差2m左右,与区内极小的台地(含山岗)相对高差也不超过20m。多为第四纪堆积层,厚1.5~30m。 台地——珠江南岸的白鹤洞一带,有顶部高程相差很小的小山岗群,是长期被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白鹤洞山顶台地。台地东西长约1000m,南北宽约2000m,最高标高25.2m,属二级台地。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厚25~30m。上覆第四纪覆盖层较薄,仅0.5~1.5m。西关地区东北部也有台地和丘陵地貌。 海蚀残丘——海北村芙蓉岗、海南村赤岗是区内少有的两座小山岗。岗体面积很小,岗顶标高17~20m,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这两座山岗具有海蚀残丘性质,属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之前的古地貌。 三、气象、气候 荔湾区所在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气压为1012hPa,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865mm(1920年),最小雨量为1113mm(1916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657mm。每年降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前期为热雷雨,后期为台风雨,合占全年降雨量的 81%,降雨量最小是1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1.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日照时数为1862小时,年蒸发量1276mm。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季风分明,秋、冬季吹北风和西北风为主,春、夏季吹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全年风向以北风为主导风向,其次为东南风、东风,年平均风速为1.9m/s,静风频率为33%。夏季常有台风,风速可达28m/s,绝对最大风速可达33.7 m/s。 四、水文 荔湾区水系发达,其城区跨越珠江两岸。域区河流众多,白沙河流经广东境内后在该区汇入珠江。2005年广州行政区划大调整后,原芳村区被撤销,成为荔湾区的一部分,其域内的“母亲河”—花地河是珠江的主要支流。花地河自北向南贯穿芳村,河长约8.44公里,北接珠江西航道,南连平洲水道,中段西部与广佛河相通,船只取道往来。除此之外,荔湾区还有荔湾涌、下市涌、司马涌、河涌等小河流若干,共同组成了荔湾区发达的水系。 荔湾区的湖泊水域面积较大,域内有荔湾湖、流花湖等大小湖泊若干,其中流花湖的水域面积达33万m2,有3大湖和4小湖,以亚热带风光为主要特点。 花地河位于荔湾区芳村片内,是珠江西航道的一条支流,呈南北走向,南连接平洲水道,北连珠江西航道,南端最宽处为148m,北端最窄处为40m。花地河全长8.44km,集雨面积28.4km2,素有“水秀花香”之称,被荔湾人民视为“母亲河”。 广佛河是花地河的主要分支,由西向东连通佛山水道和花地河,全长约5.42km,是广州市与佛山市的界河,南侧为广州市荔湾区,北侧为佛山市南海区。 花地河流域内河网密布,有南方水乡特色,沿线共有13条河涌汇入,分别是葵蓬涌、茶滘涌、西漖涌、东漖涌、广佛河、增滘涌、白鹤涌、菊树南涌、剑沙涌、棉村涌、赤岗涌、西塱涌、南滘西涌。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本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属广州市荔湾区。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社会经济结构 2013年,荔湾区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拐点提速”,坚持为民,用心做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荔湾区实现生产总值871.49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例为0.6:23.1:76.3。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21亿元、201.33亿元和664.94亿元,分别增长0.6%、6.9%和15.0%。 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76亿元,按区口径增长13.9%、按市口径增长4.9%;一般预算支出53.62亿元,下降0.9%。 2013年,税收总额212.46亿元,增长4.2%。其中,国税收入150.75亿元,增长3.8%;地税收入61.71亿元,增长5.2%。 2013年,全区法人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181.52亿元,增长2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8.52亿元,增长64.9%。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0.77亿元和170.76亿元,占比重分别为5.9%和94.1%。全区项目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33.12亿元,增长16.4%。 2013年,全区出口总值为12.07亿美元,下降26.4%。其中,一般贸易实现9.05亿美元,增长4.1%;全年进口总值12.22亿美元,下降0.2%。全年新增外资项目80个,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下降0.6%;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增长41.4%。 二、教育科技 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多元化加强师资培训。年末全区各类学校192所,在校学生11.90万人,专任教师7368人,初中升学率87.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6%;高考上线率达到99.74%、本科上线率为73.09%,位居全市第一,区域教育质量影响力逐步扩大。 三、文化 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荔湾区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站22个;成功举办第九届金钟奖惠民普及进社区、第11届“穗港澳粤剧日”展演、“廉洁在我心中”文艺汇演等30场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组织570场电影和文艺演出进社区,发放各类文化惠民卷2万张 ;文化演出成果丰硕,全年获得33项文艺活动奖项,“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南音新唱十三行》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类广州市唯一的群星奖;加强图书馆读书服务,全年接待读者46.1万人次,现有117家图书漂流驿站。  四、文物保护 荔湾区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分别为沙面建筑群和陈家祠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分别为广雅书院 、粤海关大楼和广东邮务大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分别为锦纶会馆、华林寺罗汉堂、华贵路旧当铺、仁威庙、泰华楼、西关大屋建筑、南方大厦和中山七路旧当铺 。 五、卫生 2013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400.76万人次,出院4.05万人次,分别增长8.29%、7.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42.38万人次,增长16.27%,其中政府办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116.69万人次,增长18%,占总门诊量35.53%。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4196例(含慢性传染病),发病率467.15/10万。提升妇幼健康水平,全年无户籍孕产妇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7%,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35%。 10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3: 表3 建设项目所属功能区区划分类表 序号 功能区类别 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 水环境功能区 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水环境功能区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Ⅲ类,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花地河、牛肚湾涌、驷马涌、荔湾涌、沙基涌、西郊涌、河沙涌、西漖涌、大沙河、大冲口涌、五眼桥涌、葵蓬涌、东塱涌、地铁A涌、地铁B 涌、地铁C 涌、沙涌、东漖涌、滘口涌、秀水涌20条河涌水环境功能区为综合用水区,水质目标为Ⅳ类,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二类区 3 声环境质量功能区 1、2、3类区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否风景保护区(市政府颁布) 否 6 是否水库库区 否 7 是否城市污水厂集水范围 属于西朗和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8 施工地点是否可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9 是否属《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范围内 本项目为非工业生产项目,本条文不适用 10 是否敏感区 是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的通知》(穗府[2013]17号),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为评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报告根据广州市二轻系统环境监测站2013年4月5日~6日的监测资料进行评价,监测点为广雅中学,监测数据见表4。 表4 广雅中学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单位:mg/m3] 监测项目 SO2 NO2 PM10 广雅中学(日均值)(平均值) 0.125 0.09 0.156 标准值(日均值) ≤0.15 ≤0.08 ≤0.15 标准指数(无量纲) 0.83 1.125 1.04 注:评价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值二级标准。 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分析,该区域环境空气中除SO2的日平均监测值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外,其余监测因子NO2、PM10均不能满足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其中NO2超标0.125倍,PM10超标0.04倍,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一般。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为对荔湾区内花地河等20条河涌进行清淤,根据《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2011年)和《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11年),花地河属综合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属广州市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根据广州市二轻系统环境监测站2013年4月10日花地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及2013年3月21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平洲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项目受纳水体水环境进行评价,水质情况见表5。 表5 花地河和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平洲断面水质监测数据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花地河 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平洲断面 平均值 标准值* (Ⅳ类) 标准指数 平均值 标准值** (Ⅲ类) 标准指数 pH 7.16 6~9 0.08 7.10 6~9 0.05 DO 2.89 ≥3 1.33 5.53 ≥5 0.84 CODCr 47.5 ≤30 1.58 12.31 ≤20 0.62 BOD5 9.62 ≤6 1.60 2.94 ≤4 0.74 氨氮 3.53 ≤1.5 2.35 1.13 ≤1.0 1.13 石油类 0.58 ≤0.5 1.16 0.10 ≤0.05 2.00 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从监测数据可知,花地河除pH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超标倍数分别为溶解氧:0.33倍、CODCr:0.58倍、BOD5:0.6倍、氨氮:1.35倍、石油类:1.16倍,可见花地河水质受到严重有机污染,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平洲断面除氨氮和石油类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其中氨氮和石油类超标倍数分别为0.13和1.0倍,表明该河段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水环境质量现状一般。 分析造成水体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随着广州市市政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的日益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将有效地改善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规定,该项目部分子工程位于1类区,部分位于2类区,部分位于3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3类标准。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于2014年05月13日~14日对本项目位于不同声功能区的荔湾区街道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6 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编号 监测点位 所在声环境 功能区 昼间 夜间 监测平均值 标准值 监测平均值 标准值 1# 芳村围 Ⅰ 48.5 55 42.4 45 2# 葵蓬围 Ⅲ 55.6 65 43.2 55 3# 海龙围 Ⅱ 55.3 60 42.8 50 4# 老城区 Ⅰ 49.5 55 42.1 45 5# 大坦沙岛 Ⅱ 52.3 60 42.6 45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所在街道监测点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的要求,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四、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广州市城区大部分河涌的功能为排污、排涝、泄洪等,有机污染、营养性污染是这些河涌的污染特征,各类污染河涌水生生态环境基本类似,因此,本评价参考《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河沿岸景观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花地河水域的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进行评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动物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河中水生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其中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1、浮游藻类 浮游藻类有7门43属,其中以绿藻种类最多,共18属,其次为硅藻和蓝藻,分别有12属和6属,其它门类的种类较少,甲藻1属,隐藻2属,金藻1属,裸藻4属,优势种有廉形纤维藻、梅尼小环藻、四尾栅藻、小形月芽藻、席藻、颗粒直链藻等6种。 2、水生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植物最常见的为单种的纯种群,有时也偶见由几个种群组成的小群落,但种类一般为两三个。河涌内的水生维管植物主要包括:水蓼、慈菇、莎草、水花生、黍、野芋、竹节草、黄花水龙、凤眼莲、浮萍等。这些植物在河涌中的分布不规则,不同河段的疏密情况不同。 3、鱼类 河内鱼类种类不多,仅有青将与食蚁鱼等耐污型小型鱼类。 4、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种类较省,代表性的原生动物有表壳虫、匣壳虫等,轮虫钝角狭甲轮虫、月形腔轮虫等,桡虫类有突新镖水蚤、长尾刺剑水蚤等。 5、底栖动物 主要底栖动物常见种有18种,包括红虫、水丝蚓、尾鳃蚓、园田螺、福寿螺、相手蟹、河虾、青虾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各河涌沿线附近主要为村庄居民点,本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如下表: 表7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对何种污染物敏感 保护级别 名 称 性质 芳村围、海龙围、葵蓬围、大坦沙岛及老城区等街道 居民点 废气、噪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2、3类标准 花地河、、牛肚湾涌、驷马涌、荔湾涌、沙基涌、西郊涌、河沙涌、西漖涌、大沙河、大冲口涌、五眼桥涌、葵蓬涌、东塱涌、地铁A涌、地铁B 涌、地铁C 涌、沙涌、东漖涌、滘口涌、秀水涌 地表水 废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 珠江后航道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广州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IV类水质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3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项目施工期机械燃油尾气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即SO2≤500mg/m3、NOX≤120mg/m3、烟色黑度≤林格曼黑度1级; 2、项目施工期扬尘作为无组织排放源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即施工场地周围外浓度最高点浓度小于1.0mg/m3。 3、堆场淤泥恶臭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即臭气浓度小于20。 4、建设施工期间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总量控制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无总量控制污染物产生。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主要为河涌清淤工程,清淤施工方案选择湿法清淤,其施工工序如下: 准备工作、河床测量、边坡测量、清淤、完工验收前的维护。 湿法清淤施工流程图如下: 水上勾机挖掘淤泥 卸装至 运泥驳船 运泥驳船 拖至河口 驳船 编组 水上运输卸淤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污染工序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工序分析可知,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对20条河涌分别进行清淤清障的河道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机械施工和淤泥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清淤过程的恶臭、施工废水、施工设备和运输船噪声、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此外,本项目在施工期占用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也会给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施工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各类机械施工燃油尾气和运输船尾气、淤泥堆场恶臭。 ①施工机械燃油尾气、运输船尾气 施工机械和运输船一般使用柴油或汽油作为燃料,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的少量燃油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其主要污染物为SO2、NOX 、CO。其影响范围是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沿途。 ②恶臭 清淤过程的恶臭主要污染物为氨、硫化氢、挥发氢、挥发性醇及其醛等物质的混合物,类比同类项目,其恶臭强度一般为2~3级。 2、施工废水 本项目考虑到本工程地处广州市区,为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本次施工采用湿法清淤。本项目拟在花地河北段及南段的岸边空地各设置1个施工营地,营地内考虑设置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和仓库,不设置厨房,拟采取送餐方式。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暴雨径流、施工期的少量泥浆水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 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厕所冲洗水等,含有的污染物主要为CODCr、BOD5、NH3-N、SS等。经估算施工期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期约6个月,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0.2m3/人·日计,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为9 m3/d。类比同类型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见表8。 表8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名称 CODCr BOD5 SS NH3-N 生活污水 1620.0t 产生浓度(mg/L) 250 150 200 25 产生量(t) 0.405 0.243 0.324 0.0405 注:施工时间按180天计。 3、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所示。 表9 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序号 设备类型 测点距施工设备距离(m) 噪声级(dB(A)) 1 挖掘机 5 84 2 清淤船 5 75 3 装卸机 5 84 4 运输船 5 75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子工程建设内容资料可知,本项目为20条河涌清淤工程,其总清淤量为563618m3,挖出的淤泥运往黄茅岛海洋倾倒区指定地点集中处置。 5、生态环境影响 在河道清淤过程中,清除河流沉积物表层的底泥将破坏已经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将短期内改变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导致底栖生物量减少,其中可以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会随底泥一起被清除。但经过综合整治后河涌水质将会改善,新的底栖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将随之重新形成,因此,河涌整治对水体底栖生态环境的影响仅为暂时的。 二、运营期污染工序 本项目为20个河涌清淤工程项目,属于环保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清淤整治工程结束后,施工期影响随之终止。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的影响,减少了潜在性的内部污染源,有利于河涌水质的改善,为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善和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1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 产生量 排放浓度 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设备及运输船燃油尾气 SO2、NOX、PM10 少量 无组织排放 少量 无组织排放 清淤过程 恶臭 少量 无组织排放 少量 无组织排放 水 污 染 物 施工废水 SS、石油类 少量 经沉淀处理后用于路面洒水和车辆清洗等,全部回用,不对外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 1620t 1620t CODCr 250mg/L 0.405t 250mg/L 0.405t BOD5 150mg/L 0.243t 150mg/L 0.243t SS 200mg/L 0.324t 200mg/L 0.324t NH3-N 25mg/L 0.0405t 25mg/L 0.0405t 噪 声 施工设备、运输船 噪声 75-89dB(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