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065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注册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第九章 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社会组织的要素、特性、分类以及社会组织的 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内容,社会群体和社区的分类以及 社区中的社会群体的作用。熟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文化的特点,社会化的特 征及条件,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了解: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态 度,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特点。二、要点说明(1)-1.社会学的特征,研究对象,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2.文化的特点 3.社会化的特征及条件 4.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运行与管理 5.社会群体的特征-6.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 二、要点说明(2)7.社区的基本要素 8.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 9.物业管理与社区组织 10.物业管理

2、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1.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2.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第一节 社学弟本概 一、社会学的定义与特征(一)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社会科学,是一门试 图以科学思考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学科。(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分为:实体结构和文化结构。2.研究社会过程、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 3.研究社会关系 4.研究社会行为(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1.整体性-在社会学看来,社会是个有机整体,并从这个角度出 发,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 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整体性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特

3、点,因而别称为“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或“社会学的世界 观”。2.综合性 综合性特征表现在:-(1)社会学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 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 素来加以考察。(2)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往往借助于 不同学科的理论,作交叉学科或跨学科探讨。-社会学强调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因此有人称社会学为 研究社会的“广角镜”。3.实证性 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现实社会,而社会学对这种 现实社会的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研究。社会学研究的实 证性特点充分表现在它对社会调查的重视上。二、社会学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态度-(一)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

4、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认真地进行社会调查第二节社会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及特点概述(一)文化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化可以定义和表示为人们的态度 和行为,它是世代相传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动的共 识。(二)文化的特点 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是文化产生的渊 源。-文化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积累、内聚和发展 起来的。在其过程中,各种物质逐渐稳定,结构也慢 慢定型,文化的这种内在结构及其特别的稳定形态,就称为文化模式。影响文化模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为地理环境和生产力 发展水平。第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作为一个系统还

5、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类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具有较高文化势能的先进民族,总是以自己的文化去 影响落后的民族,而落后的民族自然会被更高级的先 进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吸收融合先进文化的因素,使 主体文化发生变化。从民族文化角度看,“优秀文化”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必须要摒弃 本体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才能形成一种先进文化。第三,价值观是文化的主要变量。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的 价值意识,因此,文化亦可定义为价值观。价值观是主要的文化变量。一种文化通过家庭、学校 和其他机构将价值观传递给个人,用这种方式,文化 将其独特的

6、价值系统从一代传到一代,因而保持了文 化的相对永久性。第四,行为是文化的函数。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行为差别是由文化来决定的。例题: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A.行为 B.价值观 C.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D.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第三节个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特征及条件(一)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的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1)从广义角度理解:社会化贯穿于人的出生到生 命的结束,人的一生都是社会化的过程。(2)从狭义角度理解: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经过幼年、童年的看护,青少年的教育,成为社会所 接受的“成人”的过程,经过社会化,个人成为社会 所接

7、受的成员。(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强制性 社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影响、作用于个体的身 心发展,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时常表现出无意识 地、被动地、潜移默化地被周围的人们和环境所塑造,尤其是在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更多的是不自觉 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较少有能动的选择性。2.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影响,另一 方面又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的环 境。3.终身持续性 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终身不间断进 行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4.相互性 相互性是指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包括正向、反向和侧向三种影响类型。(三)社会化的条件

8、社会化条件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并通过遗传,世 代延续。这些条件是: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有 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能力,人有思维能力。二、社会化的基本知识(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 容概括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社会规范、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2)从社会化发生的领域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 容划分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两性角色社会 化。(二)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主体对社会化做出贡献的一种群体或机构。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 传媒、社区以及工作单位等。(三)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 指一个人

9、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 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最主要的内容。基本 社会化是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本质体现过程。2.继续社会化 指继基本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他从个 人完成基本社会化的时候开始,一直到他离开世界时 才结束。3.再社会化 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的转变、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第四节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在具 体的运行环境中将其参与者行为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 成的相对持续的社会结构系统。(二)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美国社会学家利维特在1965年从系统论的视角勾勒了 社会组织的基

10、本要素: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参 与者、组织技术、组织环境。其中组织结构可进一步 细分为规范、职位、角色和权威。(1)组织目标 是组织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事实或 未来状态。它是组织活动过程的根本原则,是动员组 织资源和衡量组织运行效率的一种基本手段,也是组 织身份的标志。(2)规范 是组织参与者关系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包括组织 的价值观、规章制度和角色期待。它是用来维护组织 活动统一性的工具,一般通过组织章程的形式表现出 来。规范一经确立,就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遵从,并 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3)职位 社会组织一般根据功能和分工,建立部门分工并设置 相应的职位,以制度化的形式对不同的职

11、位赋予明确 而清楚的责任和权利,通过职位来协调各职能部门或 个人的活动,促使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4)角色 制度化、正式化职位的存在,使社会组织的每一个成 员都长期或短期地被置于某一特定的位置上,并必须 严格按照与所处职位相吻合的角色进行活动,即扮演 正式角色。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一般不具有个人性质。这也是社会组织具有明确的界限,成员加入或退出均 需履行一定手续的原因。(5)权威 权威是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 手段,社会组织都有一个权威中心或指挥体系,作为 维护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全面控制和指挥组织活动 过程,使成员在组织内真实地感受到约束和限制,进 而遵从规范。(6)参与者

12、是指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而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个体。组织的参与者首先是社会行动者,正是他们的努力、遵循和顺从,构建和决定了组织的结构。参与者有两 个作用:一方面保证组织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为组织 带来创新和改革。(7)技术 组织是一个完成某类工作的地方、一个利用能量处理 物质的地方和一种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机制。每个组 织都拥有为实现其目标所需的技术。组织的技术通常 部分地植根于组织的机器和设备,同时亦包含了参与 者的知识和技能。(8)环境 每个组织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并且必须适应的物质、科技、文化环境中。没有一个组织是孤立存在的,所 有组织的存在都有赖于与其所处的更大体系的联系,组织很少承担对其参与者进行

13、社会化和培训的全部责 任。(三)社会组织的特性 美国社会学家汉南和卡罗尔指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 会结构类型相比,更具持续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四)社会组织的分类 1.四种影响较大的分类原则和方法。(1)目标原则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受益者的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布劳。1)互利组织,组织参与者均可以从中获益的组织,如工会;-2)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受益者只是少部分人 的组织,如商业组织;3)非盈利组织,以使服务对象受益为目标的组织,如医院;-4)公益组织,为社会和大众谋福利为目标的组织,如政府机构。(2)结构原则 根据社会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的不同分为两 类。代表人物是梅约。

14、-1)正式组织,指具有一定的目标,组织成员间的关 系由正式的规章制度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2)非正式组织,指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 由于持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 团体有自然形成的规范和惯例。(3)功能原则 根据社会组织的功能和目标的不同分为四类。主要倡 导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1)生产组织,功能是从事生产,完成服务性、福利 性目标,如工厂和医院。通过这类组织,社会可以从 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以适应人类的生存;2)政治组织,功能是保证整个社会的目标获取和实 施社会权力的配置,如政府机关和政党组织;3)整合组织,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如法院、监狱和督察局;-4

15、)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具有“文化”、“教育”和“价值承载”功能的组织,如教会和学校。(4)控制原则 根据社会组织对其成员控制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种类型。美国社会学家A爱桑尼最先提出。-1)强制性组织,指通过强制手段迫使成员服从的组 织,如监狱;2)功利组织,指通过金钱或物质报酬为媒介控制其 成员的组织,如工厂;3)规范组织,指通过伦理道德或观念信仰来控制其 成员的组织,如宗教团体和政党。例题:按目标原则分类,医院属于(C)A.生产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盈利组织 D.公益组织 2.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一般按照组织的性质 和功能,将社会组织分为:(1)经济组织 指社会中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交

16、换、分配和 消费为其主要活动的组织。包括生产机构、商业机构 和服务机构。经济组织内部的功能划分越来越细,执 行不同经济目标的多种经济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2)政治组织 是专门处理社会各种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 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 党组织和政权组织。我国的政党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 和8个民主党派,政权组织则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人 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3)文化组织-文化组织包括社会各级各类的文艺组织、教育组织、卫生组织、科技组织和宗教组织。文化组织具有三个 方面的功能:(1)传播、弘扬人类的文化成果;(2)宣传各种社会思想观念;(3

17、)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4)群众组织 群众组织包括:1)群众自治组织主要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 村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它们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 属关系,但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扮演准政府机构的角色,现正在不断改革之中。2)群众社团是人民群众为特定目标自愿组织的,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大体分为文教体卫类、学术类、工商行 业类、社会公益类和宗教类等几种类型,如个体劳动 者协会、律师协会。它们为各界群众参与社会生活提 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重要 桥梁。例题:关于我国群众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C)A.城市居民委员会属于群众自治组织 B.群众自治组织在法

18、律上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 属关系 C.群众社团的成立不需要民政部门批准 D.群众社团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1.组织运行过程 组织运行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投入,即调动和使用资源;(2)生产,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处理;-(3)产出,输出产品。-2.组织管理过程 组织管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决策。即确定组织目标以及选择实现组织目标 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决策一般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技术。(2)实施。即按照预定的方案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 化,对人与物等要素进行科学搭配与组合,确保组织 决策得以实现。(3)监督。即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的内外

19、部环境进行 有效监控,防止各种意外事件影响组织活动的进程和 组织目标的实现。(二)组织管理方式-在组织管理上,家长制和科层制是两种主要的管理方 式。1.家长制 家长制产生于传统社会,它与初级社会群体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其特征是:(1)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4)无章可循,无法可依。(5)终身制。适用于: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组织。管理的 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和素质。2.科层制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它的崛 起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兴起紧密相连,其特征是:(1)明确的分工。(2)明确的职权等级。(3)明确的规章

20、制度。(4)量才录员,按绩晋升。按技术资格招聘人员,执行按年龄、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级制度。(5)公文往来,言行有据。科层制的缺点:-(1)例行公事,形式主义。(2)墨守成规,练就无能。(3)效率有限。(4)寡头统治。-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管理方式。第五节社会群体与社区 一、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及其特征 1.社会群体的含义-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 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 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 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2.社会群体的

21、基本特征 社会群体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征:(1)群体成员具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2)群体成员间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关系。(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即群体归属感)和规范。(4)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二)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 1.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外群体是一个人是否参与社会群体中的互动所作 而一种划分。(1)内群体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群体。内群体 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2)外群体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外群 体又称他们群,简称他群。2.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以个人是参与还是接受其规范而将群体划分为:(1)所属群体是个人参加其中并接受其规范的 群体,也称首属群体或

22、基本群体,它是一种小群体。所属群体的成员在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上是或多或少 相互依赖的一组人,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及彼此 协调一致的社会行为。由于规模小,所属群体更具有 凝聚力。(2)参照群体并非个人参加的群体,它是用作 评估人物或事物标准的群体。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将群体分为:(1)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 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 位并扮演一定角色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 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 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 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

23、成员中会自觉涌现出首领,群 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根据群体分子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可将群体分为:(1)初级群体主要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 体,并强调这些群体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 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社会中,血缘群体与地缘群体是初级群体的两 种重要类型。初级群体的存在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不断缩小。(2)次级群体对于某些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通 过社会组织来完成,这种社会组织就被称为次级群体。次级群体中成员间的正式关系较多,受明文规定的规 章制度的限制,群体间的社会互动是以完成某种工作 任务为前提的,群体成员间的情感联系淡薄。次级群体主要是指业缘

24、群体。业缘群体指因职业 和工作联系而结成的群体。二、社区概述(一)社区的含义及基本要素 1.社区的含义 社区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 体而言,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 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2.社区的基本要素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1)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 的人口。(2)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 地域条件。(3)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4)有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5)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得以 存在和发展的

25、内在要素。-(6)有较完整的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体系主要 包括社区管理所依据的行为规范、管理机构、管理手 段和管理内容。3.社区的分类(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为:流动性社区、村舍式 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2)根据空间特征社区分为:居住社区(又称生态 社区)和精神社区。(3)根据社区的结构和特点分为:农村社区、城市 社区和集镇社区。农村社区是以各种农业生产为基本特征,由同性 质劳动人口组成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人口相对稀 疏的地域社会。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居民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 业劳动的社区。集镇社区居于二者之间。第六节社会学在物业管 理中的运用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一)社区文化的

26、内容和意义 1.社区文化的概念(1)社区文化的范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代表着一个社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 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狭义的文化不包括物质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创造 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社区文化主要是狭义文化,它是指城市社区中科 技、教育、文学艺术、价值观、民风民俗等各种精神 财富的总和。(2)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的定位 按照社区的功能分类,居住小区属于生活社区,其性 质和功能与我国目前以综合功能为主的街道社区有明 显区别。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应与街道社区的社区 文化有不同的侧重点。街道的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综合价

27、值观及其行为模式。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定位就是“在几种不同文化模式 影响下,业主或使用人所认同的居住观和行为模式。”(3)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现在一些大型的居住小区,由于社区成员的异质性,他们都带有原来所受影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烙印,因而很容易引起文化冲突。2.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任务和特点(1)居住小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建立社区共同的居住观和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2)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性质 第一,社区文化是一种认同文化。第二,社区成员是社区文化的主体。第三,文化氛围是营造社区文化的必要环境。(3)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特点 第一,业主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的 长期性-第二,不同的社区成

28、员结构使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层次 1)在有些高档住宅区中,业主有相当部分是外籍人 土以及港、澳、台人土,社区文化的建立主要着眼于 求同存异。2)而对内地业主居住的小区,要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第三,文化认同指选择与本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本质相 契合的内容 3.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内容(1)环境文化(2)行为文化(3)制度文化(4)精神文化是居住小区文化的核心,即经过 文化认同后所建立的居住观念和社区精神。-(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文化-1.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的关系(1)互为促进;-(2)互为作用;(3)互为约束。2.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在构建社区文化的初期营造文化氛围的

29、基础 居住小区在业主入住形成居住群体时,大多数成员之 间都互不认识,要相互进行了解比较困难。物业管理 企业因其特殊的身分与角色,在调动资源组织文化活 动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因势 利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社区文化活动。(2)在社区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由文化认同而形成的居住观,才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仅是社区形成的催化酶,还需要引 导社区文化建设向内涵的方向发展。这方面的工作是 相当细致和艰巨的,物业管理企业只能去引导,而不 是主导,既要教育,又要寓教于乐。(3)物业管理企业能及时把认同的文化要素形成规 范和制度 这些规范和制度包括了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风俗

30、习 惯等,为加强业主(或使用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能力、为业主自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物业管理与社区组织(一)社区管理主体概述-社区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 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 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 织系统。掣据社区管理主体的性质不同,可将社区管理主体分 为:(1)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政府组织);(2)社区自治组织;(3)社区中介组织;(4)业主委员会;(5)物业管理企业。(二)社区管理主体建设 指以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 乡镇政府)为核心,由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 社区中介组织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主体的 组织机构,完善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和制度,提高社 区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的过程。三、物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物业管理保证了物业本身功能充分发挥。-2.物业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3.物业管理为业主创造了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4.物业管理还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二)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1.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覆盖面 2.研究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 3.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行为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