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0183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6 卷 第 2 期2023 年 6 月空天防御AIR&SPACE DEFENSEVol.6,No.2Jun.,2023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王珏,王誉超,季辰(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4)摘要:为研究带舵机状态的全尺寸舵超声速颤振特性,设计了基于FD-12暂冲式亚跨超三声速风洞的舵面气动弹性试验平台,并采用亚临界颤振试验方法,开展全尺寸舵面安装在真实舵机舱状态下的实物颤振特性研究。试验中,马赫数Ma=1.5,采用固定马赫数连续变动压的风洞开车方式,应用3种亚临界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计算颤振边界。对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舵面振动响应数据进行颤振边界预测。结果

2、表明:采用Houbolt-Rainey、Peak-Hold、Zi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预测得到的颤振动压分别为0.070、0.072、0.073 MPa,三者基本一致。关键词:超声速;颤振试验;亚临界颤振边界预测;气动弹性;风洞试验中图分类号:V 21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4641(2023)02-0077-07Supersonic Wind Tunnel Subcritical Flutter Test Research on a Full Scale Rudder Installed in Steering GearWANG Jue,WANG

3、 Yuchao,JI Chen(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Beijing 100074,China)Abstract:To study the supersonic flut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ll-scale rudder-installed steering gear,a rudder model aeroelasticity test platform based on the FD-12 wind tunnel was designed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Aeros

4、pace Aerodynamics.The subcritical flutter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ll-scale rudder installed in an actual steering gear.The rudder model was tested in a wind tunnel with a fixed Mach number of 1.5 and continuously raising the dynamic pressure.The flutter boundary wa

5、s captured by three subcritical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 methods:the Houbolt-Rainey method,the Peak-Hold method and the Zimmerman-Weissenburger method.The flutter boundaries were predicted using the rudder vibration response data measured by the accelerometers.The flutter dynamic pressure predict

6、ed by three subcritical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 methods were respectively 0.070,0.072 and 0.073 MPa,which were almost the same.Keywords:supersonic;flutter test;subcritical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aeroelasticity;wind tunnel test0引言战斗机、导弹等高速飞行器全动舵的颤振是其气动弹性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采用缩比模型开展风洞颤振试验是研究飞行器舵翼面

7、经典颤振的重要方法。试验中,按照气动相似和结构动力学相似的原则,设计一定频率和质量刚度特性的缩比模型模拟真实结构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和外形1-8,通过风洞颤振试验获得舵翼面的经典颤振特性。该方法在型号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12,但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采用缩比模型难以完全模拟舵结构的真实动力学特性,如舵面支撑系统及舵机系统等效刚度的模拟精度、舵支撑及舵机系统间隙等结构的非线性效应问题;缩比模型难以考察舵机伺服控制等收稿日期:2022-11-23;修订日期:2023-04-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02285)作者简介:王珏(1994),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8、气动弹性试验。通信作者:季辰(1982),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动弹性力学。空天防御第 6 卷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真实全动舵的颤振问题不仅是经典颤振问题,还受其他更复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发展全动舵颤振和气动弹性评估技术。为了克服缩比模型风洞颤振试验的上述缺点,近年来发展了一种颤振试验新方法,即采用真实全动舵和舵系统结构,通过计算的方法解算出非定常气动力,并使用激振器或其他方式来模拟气动力输入13-14,进行地面颤振试验来研究舵面气动弹性特性。如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TsAGI)提出的机电方法(electromechanical method,EMM)、ZONA 公

9、司提出的干风洞(dry wind-tunnel,DWT)颤振试验系统13等均基于该理念。该方法在试验中需要解算气动力并输入到激振器激励,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我国中大型高速风洞的建立,小尺寸舵面的实物带舵机风洞气动弹性试验成为可能。该方法既能真实地反映舵面以及连接部分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又能模拟舵面主要气动特征,还可以在试验中引入舵机的伺服控制,是舵面气动弹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尚未见到国内相关研究的报道。该方法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舵面舵系统在风洞中安装支撑的问题;由于风洞动压范围的限制,往往不能在风洞动压范围内获得颤振点。针对后者,目前有诸多亚临界颤振边

10、界预测方法可以应用,如阻尼外推法、颤振边界函数法、包线函数法、自回归滑动 平 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方法、NG(nissim and gilyard)方 法、Peak-Hold法等15-16。为了实现全尺寸舵的带舵机风洞颤振试验,本文基于FD-12风洞设计全尺寸舵气动弹性的试验机构,可在风洞试验段中实现全尺寸舵和舵机的安装,且具有舵面流场冲击保护功能。本文采用固定马赫数连续变动压的风洞运行方式,对某带舵机全动舵实物进行颤振试验,试验固定马赫数 Ma 为1.5,未到颤振动压,采用 3 种亚临界颤振边界预测方法,对全尺寸舵带舵机状态下的颤振边界进

11、行预测和评估,验证亚临界颤振方法在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的可行性。1试验装置舵面气动弹性试验装置可以将真实舵机连同舵机舱支撑在风洞试验段,如图 1 所示。整个机构安装在风洞试验段侧窗位置处,主要由滑动平台、底座和舵机舱组成。安装全动舵和舵机的舵机舱固定在滑动平台上,该平台安装在底座上,由电机丝杠驱动。舵面模型和舵机舱的安装关系如图2所示。舵面模型位于舵机舱侧面,直接安装在舵机舱内的舵机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仅当风洞流场稳定后,驱动滑动平台将舵面模型推入流场范围内,其余时刻舵面模型均位于风洞流场范围外,以此减少模型在流场建立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保护试验模型和机构。图1舵机舱与气动弹性试验平台Fig.1St

12、eering gear cabin and aeroelasticity test platform图2舵面与舵机舱安装示意图Fig.2Installation diagram of rudder model and steering gear cabin 78第 2 期王珏,等: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试验时,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使机构在准备状态和试验状态中切换。准备状态(流场稳定前)插入机构将模型推出,使模型处在风洞流场范围外的驻室中。当流场稳定后,电机开始运行,使载物台和试验模型沿滑轨向风洞流场方向运动,最终到达试验需要的位置,即进入试验状态(见图1)。完成试验后,电机反

13、向运行使模型移出风洞流场范围,机构回到准备状态。2舵面模型动力学特性舵面模型为直角梯形,量纲为1的舵面尺寸:展长为0.48,根弦长为1,尖弦长为0.52,舵轴长度为0.20,距根部前端为0.38。舵面前缘A处(距舵轴0.27)和后缘B处(距舵轴0.52)分别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响应。舵面实物如图3所示。由模态试验结果得知,全尺寸舵带舵机状态一阶频率为24.6 Hz,阻尼比为1.4%;二阶频率为63.7 Hz,阻尼比为2.5%,舵面最大位移归一化振型如图 4 所示。地面振动试验(ground vibration test,GVT)得到的舵面结构动力学特性与安装在导弹上的真实舵面一致。3试验

14、设备3.1风洞设备试验在 FD-12风洞中开展。该风洞是一座暂冲式亚跨超三声速风洞,Ma在0.44.0之间,试验段横截面尺寸1.2 m1.2 m,风洞外形如图5所示。图5FD-12风洞外形Fig.5FD-12 wind tunnel3.2采集设备试验采用INV3060A网络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共有16通道、24位,每通道独立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analog to digitalg,AD),并行无时差,每通道最高采样率为51.2 kHz,具有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内置电路压电(internal circuits piezoelectric,ICP)输入模式。试验中采用该系统采集舵面模型上

15、的加速度信号。3.3传感器试验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图 3 中舵面前缘A处采用PCB 352A91高温加速度计(7#加速度计),后缘 B 处采用 Endevco 2250 加速度计(8#加速度计),如图6所示。图3试验用舵面实物Fig.3Real rudder model for test use图4舵面最大位移归一化振型Fig.4Maximum displacement normalized mode shapes of the rudder model 79空天防御第 6 卷4风洞颤振试验4.1试验概况试验采用图2所示安装模式,通过舵机将舵面安装在舵机舱上,并将舵机舱安装在气动弹性试验

16、机构上。舵面在试验段流场中伸出的情况如图7所示。试验采用固定马赫数连续变速压的方式,通过舵面加速度计测量舵面加速度响应。有效吹风试验数据如图8所示,图中分别为马赫数波动曲线、动压q变化曲线、7#(前缘A点)和8#(后缘B点)加速度计的振动响应曲线。由图8可见,风洞在流场稳定后实现了动压的连续增压,变动压试验时平均Ma为1.44。由7#和8#加速度计时域响应情况可见,在试验动压范围内舵面并未发生颤振。通过时频域分析方法,对7#加速度计响应数据进行短时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获得数据的时频域曲线如图9所示。由图9可见,随着动压增加一阶、二阶模态的频率,耦合趋势明显。结合地面振动试验结果分析,这两个频率

17、的模态分别对应模型的一阶和二阶振动模态。4.2颤振边界预测为了获得全动舵的颤振边界,需要分析亚临界试验数据,对颤振边界进行预测。文献 16 介绍了诸多图6试验用加速度传感器Fig.6Accelerometers for test use图8吹风试验数据Fig.8Wind tunnel test data图7舵面在风洞中试验段的安装情况Fig.7Installation of the rudder model in the wind tunnel test section 80第 2 期王珏,等: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颤振边界预测方法,从风洞颤振试验的角度来看,Houbolt

18、-Rainey颤振边界预测方法、Peak-Hold颤振边界预测方法和Zimmerman-Weissenburger颤振边界函数法较为实用,且鲁棒性较好。本文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舵面的颤振边界进行预测和分析,获得该全动舵的颤振动压。4.2.1Houbolt-Rainey方法Houbolt和 Rainey 于 1958年提出 Houbolt-Rainey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飞行颤振试验和风洞颤振试验,模型可以采用正弦激励和随机紊流激励。对于仅有紊流激励的情况,振动响应幅值 a的倒数为1|a=fV2f|Af|Qt(1-1f)(1)式中:Q为广义力;A为广义气动力,是马赫数、减缩频率的函数;V

19、为来流速度;为流体密度;下标f、t分别代表颤振、紊流。Houbolt-Rainey方法认为,接近颤振点时,结构振动响应趋近于无穷大,即随着来流动压增加接近颤振动压,1/|a|值不断趋于0。通过得到响应幅值倒数,并随着动压的变化趋势推测出颤振临界点。该方法理论模型较为简单,但从多年来国外风洞试验以及飞行颤振试验应用情况来看,该方法适用性较高,尤其是对风洞颤振试验中的颤振动压辨识。对本试验吹风情况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a|随风洞动压的变化趋势,如图10所示。采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图10曲线,外推到纵坐标为零的横坐标即为颤振临界动压,即采用Houbolt-Rainey方法得到颤振动压为0.07

20、0 MPa。4.2.2Peak-Hold方法Zeng等13于1975年提出Peak-Hold法,这是一种基于工程经验的方法,其原理与Houbolt-Rainey方法类似。与Houbolt-Rainey方法不同的是,在实际数据处理时,该方法运用了Peak-Hold思想,即在某一小时间段内,取该段时间下所有幅值谱的最大值作为该段的峰值,称之为Peak-Hold谱峰值,即aPeak-Hold=max(ai,ai+1,ai+2,ai+j)(2)通过该谱峰值的倒数1/|aPeak-Hold|随动压变化进行插值,过零点即为颤振边界点。该方法是目前NASA Langley研究中心跨声速动力学风洞(trans

21、onic dynamics tunnel,TDT)气动弹性风洞颤振试验的亚临界边界颤振预测标准方法,常用于高速风洞颤振试验。1/|aPeak-Hold|随风洞动压的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图中每一点为一定区间内的Peak-Hold谱峰值倒数。由于采用Peak-Hold思想,数据点为一定时间区间内的谱峰值,因此数据量较图10降低。采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图11数据可以外插得到颤振临界动压,即通过Peak-Hold方法得到颤振动压为0.072 MPa。图97#加速度计时频谱Fig.97#Accelerometer spectrum图10Houbolt-Rainey方法颤振边界预测Fig.10Houbol

22、t-Rainey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图11Peak-Hold方法颤振边界预测Fig.11Peak-Hold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 81空天防御第 6 卷4.2.3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Zimmerman-Weissenburger颤振边界函数14基于2自由度颤振特征方程推导得到。颤振边界函数F可以用颤振相关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的函数表示出,其表达式为F=1-(2-12+1)2(22-212)2+1-(2-12+1)2(1+2)2(22+212)2+(1+22)2(3)采用函数拟合颤振边界函数随动压

23、的变化曲线F(q)可以得到当F(q)=0时的颤振临界参数。该方法常用于 2 自由度耦合颤振的情况,适用于低速风洞、高速风洞颤振试验和飞行试验,并且可用于预测距颤振临界点较远的亚临界试验情况下的颤振边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段分析,辨识出每段数据的一、二阶模态频率1、2和阻尼1、2并带入。颤振试验中一阶、二阶频率随动压的变化如图12所示。计算得到的颤振边界函数随动压变化情况如图 13所示。采用最小二乘线性插值的方法外插可预测出颤振边界为0.073 MPa。4.3颤振临界动压利用风洞试验亚临界数据得到的颤振临界动压见表1,其中采用Houbolt-Rainey方法预测得到颤振动压为0.070 MPa,采

24、用Peak-Hold方法得到颤振动压为0.072 MPa,采用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得到颤振动压为0.073 MPa,3种方法预测得到的颤振动压最大相差约为4.1%。5结束语1)本文建立基于FD-12亚跨超声速风洞的全尺寸舵气动弹性试验机构,开展带舵机全尺寸舵固定马赫数连续变速压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试验Ma为1.5(实测Ma为1.44)。试验检验了设计的气动弹性试验机构,验证了该机构能够一定程度减小流场对试验模型的冲击,可用于开展实物舵带舵机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研究。2)试验采用固定马赫数连续变速压的开车方式,采用亚临界颤振边界辨识方法,在吹风中未到达颤振临界点的状况下

25、,采用 Houbolt-Rainey、Peak-Hold、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预测得到颤振动压分别为0.070、0.072、0.073 MPa,三者基本一致。3)试验表明,对于目前舵面尺寸较小的空空导弹、地空导弹等导弹舵翼面,可以采用全尺寸舵面和真实舵机舱在风洞中开展舵面颤振试验。在真实动压低于实际飞行动压的情况下,通过亚临界参数辨识的方法获得舵面的颤振动压。该试验方法可应用于型号研制的颤振校验中,并为后续带伺服控制舵面气动弹性试验打下基础。图12颤振试验中随动压的频率变化Fig.12Frequency variation with dynamic pressur

26、e in flutter test图13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颤振边界预测Fig.13Zimmerman-Weissenburger flutter boundary prediction表1颤振临界动压Tab.1Flutter critical pressure颤振边界预测方法Houbolt-Rainey方法Peak-Hold方法Zimmerman-Weissenburger方法颤振动压/MPa0.0700.0720.073 82第 2 期王珏,等:超声速风洞带舵机状态全尺寸舵颤振亚临界试验参考文献1 冉景洪,季辰,刘子强,等.跨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激振与数据处理

27、方法研究 J.实验流体力学,2009,23(4):87-91,97.2 季辰,冉景洪,刘子强.亚跨风洞中舵面亚临界颤振试验 J.实验流体力学,2011,25(3):37-40.3 郭洪涛,闫昱,余立,等.高速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 J.实验流体力学,2015,29(5):72-77.4 闫昱,余立,吕彬彬,等.超声速颤振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J.实验流体力学,2016,30(6):76-80.5 季辰,李锋,刘子强.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研究 J.实验流体力学,2015,29(4):75-80.6 季辰,赵玲,朱剑,等.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动压舵面颤振试验 J.实验流体力学,2017,31

28、(6):37-44.7 季辰,刘子强,李锋.钝前缘梯形翼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 J.气体物理,2018,3(1):54-63.8 JI C,LI F,LIU Z Q.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hypersonic flutter test capability J.AIAA Journal,2019,57(7):2989-3002.9 LAUTEN W,LEVEY G M,ARMSTRONG W O.Investigation of an all-movable control surface at a Mach number of 6.86 for possible

29、 flutter J.Technical Report Archive&Image Library,1958,14(5):19-22.10 冯明溪,付光明.超音速有攻角舵面颤振实验 C/第七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湖州:中国空气动力学会,2011:44-50.11 杨炳渊,宋伟力.舵模型风洞颤振试验中亚临界技术的应用研究 J.上海航天,2003,20(2):18-21.12 郭洪涛,路波,余立,等.某战斗机高速全模颤振风洞试验研究 J.航空学报,2012,33(10):1765-1771.13 ZENG J E,KINGSBURY D,RITZ E,et al.GVT-based gr

30、ound flutter test without wind tunnel C/Proceedings of the 52nd AIAA/ASME/ASCE/AHS/ASC Structures,Structural Dynamics and Materials Conference.Denver,Colorado:AIAA,2011:AIAA2011-1942.14 侯英昱,刘子强.基于电磁干风洞的大柔性结构准模态试验研究 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9,37(1):115-120.15 ZIMMERMAN N H,WEISSENBURGER J T.Prediction of flutter onset speed based on flight testing at subcritical speeds J.Journal of Aircraft,1964,1(4):190-202.16 张伟伟,钟华寿,肖华,等.颤振飞行试验的边界预测方法回顾与展望 J.航空学报,2015,36(5):1367-1384.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