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60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第7 期|思政教育33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研究李秀玲,李福胜,宋颖(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 5 0 0 5 2)摘要:本研究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要求,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评价为主动力,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在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明确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义;其次深入剖析当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关键词:大思政;高职;课程思政;实效性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

2、高新技术沉浸化的应用,职业领域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突显。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技术精湛的“工具人”向拥有高度政治认同、良好道德修养和深厚家国情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怎样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融人育人元素,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实效化变革,成为高职教育呕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文化知识与技术技能双精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培养、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导致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思政教育融人专业教育,需要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

3、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经常被浅显地认为是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人课堂教学。这一认识说明很多教师还未能充分意识到知识传授是在价值引领下的能力培养,也说明当前全课程、大思政的育人理念也未完全树立。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实效性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大思政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3 3 1 2 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 0 2 1 SJGLX745);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编号:Z

4、JXF2022006);2 0 2 2 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基于知识图谱的多源工艺知识统一建模与深度挖掘方法研究”(编号:2 2 2 1 0 2 2 2 0 0 6 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 0 2 2 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智能制造系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2 0)作者简介:李秀玲(1 9 8 2 一),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李福胜(1 9 7 0 一),男,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宋颖(1 9 8 9 一),女,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思政建设。一、大思政视域下高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一)

5、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念萌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念探索,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念发展,到今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思政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其在文化传播、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得到了高度重视。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促进高等学校优化思想政治课程体系。2 0 1 3 年之后,高职思政课程体系进人新发展阶段,思政课程创新被提到了新的高度。2 0 1 4 年上海市立足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并在上海市部分学校进行了探索,此后“课程思政”开始被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研究

6、并实践。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到2 0 2 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到2 0 2 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2 0 2 2 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逐步形成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的工作格局。因此,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34河南教育丨高等教育对早期大思政教育的继承,也是对当下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探索发展。(二)实现育人目标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将自然人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以保证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职业院校在深化办学

7、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的号召下,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人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素质,从而培养具有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通过课程思政,可以促成职业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目前,“双高”建设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校在兼顾外延式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内涵式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也是学校的生命线与办学的初心。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将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从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

8、化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促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从而在实现高职教育内在革新的前提下,切实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正视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将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一)宏观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不够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旨在调动学校的各个主体协同育人,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最终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方案。然而,从当前建设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常常在上级部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

9、创新大赛等的引导下,临时组建团队,东拼西凑撰写申报材料,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和持续性的考虑。因此,需要从宏观层面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二)中观层面:教师认识存在不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理解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然而对于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那是思政教师的事”“那是辅导员的事”“那是学生管理者的事”等想法。笔者抽样调查了多所高校近5 0 0名专业课教师,结果显示,超过8 5%的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不是专业课教师的事,近6 2%的专业课教师把思政课等同于政治课,把课程思政中的思政

10、概念狭义理解为“政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低下。(三)微观层面: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持久和反复淬炼的过程,需要长期引导和潜移默化地熏陶。因此,教师要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程等协同施教。而课堂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交流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极佳方式,因此需要发挥教师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显性的思政课程教育和隐性的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实现育人的连续性、系统性。三、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大思政

11、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师需要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思政教师、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作用,大力推进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建设。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一线两翼”实效性高职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一)宏观设计与微观落实相结合的课程思政互动建设路径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宏观层面,应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及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从上至下动员学校各职能部门,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微观层面,从专业、课程到教师,强化课程思

12、政元素的挖掘,突破学校、专业、课程的限制,挖掘对国家、民族、社会有重大影响且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因素,如民族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共性育人元素。同时,应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特性育人元素。以课题组所在学校为例,特性育人元素包括学校的历史变迁、铁路人的奉献拼搏精神、学校师生的奋斗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以2023第7 期|思政教育35及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等。(二)多层次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路径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应该遵从科学、适用、可操作的原则。以课题组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四个层面将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评价分为

13、宏观管理、教学团队、道德修养等9 项二级指标,以及制度机制、实施方案、课程设置等2 9 项三级指标。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的设置更有利于发现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但同时应看到仍有较多内容难以被量化,如教师能力素养和师德师风等。这些内容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过于依赖专家的主观性。因此,可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评价体系转化为定量评价,同时结合熵权法,解决等权重与非等权重评价结果的差异性。综合两种方法,可较好地综合多种因素对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将非等权重的定性评价转化同权重的定量评价,实现模糊性与精确性的有机统一。(三)“三联三保”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从学校、专业、课程

14、三个层面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管理人员三者联合开发保融人、联合备课保贯通、联合培训保效果的“三联三保”师资队伍,避免出现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自成一派”的局面。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专业优势,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挖掘共性思政育人元素,为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导向。其次,管理人员要利用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以自身管理平台为载体,将育人元素融人工作日常,营造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最后,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可按照专业类别,共同挖掘梳理思政育人元素,制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思政育

15、人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唯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同向同行、协同创新,才能切实推进实效性课程思政建设。(四)内在协同的课程体系整合建设路径为打破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还应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弱化单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边界性,将共性育人元素和特性育人元素融人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内在协同、同向同行的课程教学机制,形成以价值引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课题组所在学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历史底蕴,开设了铁路精神品读、中国铁路文化之旅、医学哲学等系列思政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以正面、直接的讲授为主,具有鲜明的显性教育特点。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学校还开设

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3 4 门综合素养课程,以文化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情感与政治思想的熏陶,此方式兼具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特色。此外,学校还开设具有隐性育人特色的专业课程机车运用与规章、机车牵引与控制、高速列车构造认知与检查等500余门,在课程体系中占8 0%以上,专业课的育人成效直接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因此,在推进实效性课程思政建设时,要找准各类课程的共性育人元素,并结合学校特色、专业背景、个人感悟等特性育人元素,在横向上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总体来说,当前大思政视域下突出高职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建设十分必要。

17、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发挥领导层、管理层、教师层及各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协同作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最终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l.(2020-05-28).http:/wwW N.人民日报,2 0 2 1-0 7-1 3.3孙杰,方东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析 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 0 2 3(1).4王,王欣.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及当代价值 J.领导科学,2 0 2 1(7).5傅瑶.高校党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目标及路径 J.现代教育管理,2 0 2 2(7).6蒋占峰,刘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 J.现代教育管理,2 0 2 2(9).7赵丽英.“四点”发力,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 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 0 2 2(9).责编:司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