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

上传人:wang****lang 文档编号:5342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124 大小:4.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浙江省省刊2017年9月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总第186期 关于印发 浙江省建设工程咨询招标 文件示范文本 浙江省建设工程监理 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的通知 浙建 2017 9号 各市建委 (建设局) 、 宁波市城市管理局: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改革, 规范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招标投标行为, 推动 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提高投资效益, 保证质量安全, 我厅制定了 浙江省建设工 程咨询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2017年版)和浙江省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2017年 版) , 现印发给你们, 自2017年9月15日起施行。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 请与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联系。 附件: 1. 浙江省建设工程咨询

2、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2017年版) (详见网络) 2. 浙江省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2017年版) (详见网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7月13日 政 策 法 规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和改善工程造价监管的意见 (3)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 “十三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5)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 实施意见 (11)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工程咨询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浙江省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的通知 封二 综 合 信 息 全省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督查工作 封三 技术经济指标 某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拆迁安置工程造价(指标)

3、分析 (15) 建 筑 市 场 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报建项目一览表(2017年8月 ) (22) 价 格 专 递 价格点评 (23) 常用材料价格信息 (24) 黑色及有色金属 水泥、 砖瓦灰砂石及混凝土制品 涂料及防腐防水材料 耐火、 绝热材料 (24) 2017年 9月 月刊 总第 186期 9月25日出版 内部准印证: 浙内准字第 O146 号 主管:浙江省住房和城 乡建 设 厅 主办: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电 话: 88822279、 88835928 传 真: 88902971 网 址: E - mail: zjzjzz 编 辑: 浙江造价信息编辑部 地 址: 杭州市湖墅南路50

4、3号 迪尚商务大厦中楼9楼 邮 编: 310005 印 刷: 浙江建工印刷有限公司 CONTENTS ZHEJIANG COST INFORMATION 目 录 浙江造价信息 1 “浙江造价” 微信二维码 高级顾问: 朱永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 成员、 省建筑业管理局局长) 主 编: 邓文华 副 主 编: 韩 英、 汪亚峰、 季 挺 责任编辑: 蔡临申 执行编辑: 丁 锋 陈 莉 编 委: 邓文华、 韩 英、 汪亚峰、 季 挺、 胡建明、 田忠玉、 李浙平、 蔡临申、 蔡立峰、 吴 昕、 方 波、 陈 奎、 陈 波、 丁 锋、 陈俊宇 本刊如遇缺页、 错页、 倒页等质量问题, 请与 本厂

5、联系。 电话: 0571-87321092, 本厂负责 免费调换。 CONTENTS ZHEJIANG COST INFORMATION 目 录 管材 (25) 管件 (35) 洁具及厨卫器具 (39) 水暖及通风空调器材 (40) 消防器材 (41) 仪表及自动化控制 (44) 灯具、 灯源 (45) 开关、 插座 (49) 电线电缆及光纤光缆 (50) 电气线路敷设材料 (54) 仿古建筑材料 (58) 成型构件及加工件 道路桥梁专用材料 (60) 加固修缮材料 设备 (61) 花岗岩信息价 (66) 过滤器信息价 人防设备及设备信息价 (67) 阀门信息价 (70) 法兰及垫片信息价 (

6、78) 电线、 电缆信息价 (79) 桥架及隔板信息价 (100) 母线槽及配件信息价 (103) 苗木信息价 (104) 风机、 水泵设备信息价 (113) 防火阀、 调节阀、 蝶阀、 止回阀、 送风排烟 (阀) 口、 消声器、 铝合金风口信息价计算公式 (120) 浙江造价信息 A类会员名录 (风机)封 底 2 浙江造价信息 内 部 资 料 免 费 交 流 政策法规 浙江造价信息 3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和改善工程 造价监管的意见 建标 2017 209号 各省、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直辖市建委, 国务院 有关部门: 工程造价监管是建设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 加 强和改善工程造价监管是

7、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规范 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 工程造价监管在推 进建筑业 “放管服” 改革, 坚持市场决定工程造价, 完善工程计价制度, 维护建设市场各方合法权益等 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但也存在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信 用体系不健全、 计价体系不完善、 计价行为不规范、 计价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印发 “十三五” 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国发 2017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 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7 19号) , 完善工程 造价监管机制, 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监管水平, 更好服 务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 深化工程造价咨询业监

8、管改革, 营造良好 市场环境 (一 )优化资质资格管理。 进一步简化工程造价 咨询企业资质管理,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 理,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逐步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 业异地执业备案, 减轻企业负担。 完善造价工程师 执业资格制度, 发挥个人执业在工程造价咨询中的 作用。 推进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为 “一带 一路” 国家战略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走出去” 提供 人才支撑。 (二)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 按照 “谁审批、 谁监管, 谁主管、 谁监管” 和信用信息 “谁产生、 谁负责、 谁归集、 谁解释” 的原则, 加

9、快推 进工程造价咨询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工程造价 咨询企业年报公示和信用承诺制度, 加快信用档案 建设, 增强企业责任意识、 信用意识。 加快政府部门 之间工程造价信用信息共建共享, 强化行业协会自 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应用投诉举报方式, 建立工程 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 合惩戒机制, 重点监管失信企业和执业人员, 积极 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 (三) 营造良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环境。 充 分发挥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中的引导作 用, 积极培育具有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的工程造价 咨询企业, 鼓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融合投资咨询、 勘察、 设计、 监理、 招标代

10、理等业务开展联合经营, 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设立合伙制工程造价咨询企 业。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工程造价咨询成果质 量终身责任制, 逐步建立执业人员保险制度。 (四) 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退出机制。 对长期 未履行年报义务, 长期无咨询业务, 以及违反相关政 策法规、 计价规则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工程造价咨 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记入信用档案, 情节严重的, 依 法强制退出市场。 严肃查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挂靠” 、 造价工程师违规 “挂证” 行为。 二、 共编共享计价依据, 搭建公平市场平台 (一) 完善工程建设全过程计价依据体系。 完善 工程前期投资估算、 设计概算等计价依据, 清除

11、妨 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地区计价依据, 统一 消耗量定额编制规则, 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的建设市 场。 加快编制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规范工程总承 包计量和计价活动。 统一工程造价综合指标指数和 人工、 材料价格信息发布标准。 (二) 大力推进共享计价依据编制。 整合各地、 各有关部门计价依据编制力量, 共编共享计价依据, 并及时修订, 提高其时效性。 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1行 2行 3行 4行 5行 6行 7行 8行 9行 10行 11行 12行 13行 14行 15行 16行 17行 18行 19行 20行 21行 22行 23行 24行 25行 26行 27行 28行 29行 30行

12、 31行 32行 33行 34行 35行 36行 37行 38行 39行 40行 41行 42行 43行 政策法规 4 浙江造价信息 要完善本地区、 本行业人工、 材料、 机械价格信息发 布机制, 探索区域价格信息统一测算、 统一管理、 统 一发布模式, 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为工 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和工程造价监管提供支撑。 (三) 突出服务重点领域的造价指标编制。 为推 进工程科学决策和造价控制提供依据, 围绕政府投 资工程, 编制对本行业、 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工 程造价指标。 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装配式建筑、 绿色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 海绵城市、 城市地下综合 管廊等工程造

13、价指标编制。 (四) 完善建设工程人工单价市场形成机制。 改 革计价依据中人工单价的计算方法, 使其更加贴近 市场, 满足市场实际需要。 扩大人工单价计算口径, 将单价构成调整为工资、 津贴、 职工福利费、 劳动 保护费、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 教育经费以及特殊情况下工资性费用, 并依据新材 料、 新技术的发展, 及时调整人工消耗量。 各省级建 设主管部门、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要深入市场调查, 按上述口径建立人工单价信息动 态发布机制, 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 岗位倾斜, 定期集中发布人工单价信息。 三、 明确工程质量安全措施费用, 突出服务市

14、场 关键环节 (一) 落实安全文明施工、 绿色施工等措施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以保障工程质量安 全、 创建绿色环保施工环境为目标, 不断完善工程计 价依据中绿色建筑、 装配式建筑、 环境保护、 安全文 明施工等有关措施费用, 并加强对费用落实情况的 监督。 (二)合理确定建设工程工期。 合理确定、 有效 控制建设工程工期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内 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监督工程 建设各方主体认真贯彻落实 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 额 , 在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招标投标及签订合同 阶段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确定工期。 加大工期定额实施力度, 杜绝任意压缩合同

15、工期行 为, 确保工期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落实到位。 四、 强化工程价款结算纠纷调解, 营造竞争有 序的市场环境 (一 )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强化合同对工程价款 的约定与调整, 推行工程价款施工过程结算制度, 规范工程预付款、 工程进度款支付。 研究建立工程 价款结算文件备案与产权登记联动的信息共享机 制。 鼓励采取工程款支付担保等手段, 约束建设单 位履约行为, 确保工程价款支付。 (二) 强化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农民工工资的支 付管理。 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落实人工费用与其 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 完善农民工工资 (劳务费) 专用账户管理, 避免总承包人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农 民工, 克扣或

16、拖欠农民工工资。 (三) 建立工程造价纠纷调解机制。 制定工程造 价鉴定标准, 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造价工程师 参与工程造价经济纠纷鉴定和仲裁咨询行为, 重点 加强工程价款结算纠纷和合同纠纷的调解。 积极搭 建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平台, 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造 价工程师调解纠纷的专业优势, 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维护建设市场稳定。 五、 加强工程造价制度有效实施, 完善市场监 管手段 (一 )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服务。 各级工程造 价管理机构要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工程和重大工程项 目工程造价服务能力, 建立工程造价全过程信息服 务平台, 完善招标控制价、 合同价、 结算价电子化备 案管理, 确保资金

17、投资效益。 (二) 开展工程造价信息监测。 各级造价管理机 构要加强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监督, 指导工程造价咨 询企业对工程造价成果数据归集、 监测, 利用信息 化手段逐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监测, 形成监测大数 据, 为各方主体计价提供服务。 (三) 建立工程造价监测指数指标。 各级工程造 价管理机构要通过工程造价监测, 形成国家、 省、 市 工程造价监测指数指标, 定期发布造价指标指数, 引 导建设市场主体对价格变化进行研判, 为工程建设 市场的预测预判等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四)规范计价软件市场管理。 建立计价软件监 督检查机制。 各级造价管理机构要定期开展计价软 件评估检查, 加强计价依据和相

18、关标准规范执行监 管, 鼓励计价软件编制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 更好地服务工程计价。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9月14日 政策法规 浙江造价信息 5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 科技创新 “十三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建科2017166号 各省、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 直辖市建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十三五” 规划 纲要 , 我部组织编制了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 “十三五” 专项规划 , 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 本地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8月17日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

19、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三五” 发展规划工作部署, 明确 “十三五” 时期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目标和重点任务, 特制订本规划。 一、 发展基础与趋势 ( 一 ) 发展基础 “十二五” 以来,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认真贯彻 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 , 围绕新型城镇化 “集约、 智能、 绿色、 低 碳” 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目标, 统筹推进重大科技 研发、 创新能力建设和成果推广应用, 组织 “水体污 染控制与治理”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国

20、家科 技重大专项和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一批重大科技 项目研究开发, 行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新技术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城乡规划科学水平 进一步提高。 城乡遥感监测、 城镇建模仿真、 城市运 行 “大数据” 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提升了对城市 规律、 功能组织、 安全风险的认识深度和对人口、 用 地发展的预测精度, 提高了城乡规划、 城市群规划 编制科学水平。 通过 “多规合一” 技术突破和管理创 新, 提升了空间规划统筹能力和行政审批效能。 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绿色建筑 实现规模化高效发展。 全面落实国家 绿色建筑行 动计划 , 对绿色建筑全生命期关键技术和产品设 备进行了

21、重点支持, 构建了面向建筑群和城市片区 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评估诊断方法和绿色建材评 价标识体系, 为实现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的全覆 盖提供保障。 在不同气候区完成了上百项绿色建筑 创新示范工程, 有效支撑了全国3.6亿平米绿色建筑 的推广应用。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城镇节能减排水 平迈向新高度。 突破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 瓶颈, 研发了余热废热利用、 北方空气源热泵等建 筑供暖装备, 完善和提升了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有力 支撑了建筑节能实现 “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 实施中 德、 中美等国际合作项目, 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 近 政策法规 6 浙江造价信息 零能耗建筑等技术发展。

22、突破了针对不同类型水源 的 “从源头到龙头” 多级屏障成套技术和组合工艺, 为我国城市饮用水 “龙头水” 达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 技术支撑, 净水和水质监测关键材料与装备实现自 主创新和优质制造。 建立了可保证稳定达到一级A 排放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工艺系统, 整体技术 水平实现国际并跑。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应用, 探索了城市建设 管理新模式。 发布 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 、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等, 引导城市综合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 整合信息资源, 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服务 能力, 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典型案例和模式。 在城乡 规划实施、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城市黑臭水体治 理等领域推广遥感技术

23、应用, 建成行业遥感应用技 术平台。 攻克重大技术难题, 显著提升工程建造水平。 攻克了超高层及大跨建筑施工、 结构安全与抗震、 防火、 抗风雪灾害技术等一批重大难题, 工程建造 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水平。 形 成了千米级超高层建筑设计建造技术体系, 支撑了 上海中心、 广州金融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工业化 建筑结构设计、 构配件生产、 安装施工等方面取得 技术进步。 实现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 (BIM) 的建筑 工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 和标准体系, 并在深圳平安大厦、 广州东塔等数千 个项目中推广应用。 “十二五” 时期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发展取得显

24、著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主要表现 在: 支撑行业发展的创新供给不足, 多数重点领域 仍处于跟跑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科技成果 与市场需求间有一定差距, 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不够; 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缺乏, 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 进一步完善。 (二) 发展趋势 1.科技创新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 动力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和综合 承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 必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 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 走集 约、 智能、 绿色、 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实现 城市粗放管理向城市精细治理转变, 提高城市发展 持续性、 宜居性。 面

25、对新形势新要求, 需要更多依靠 创新驱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 “城市病” 等突出问题, 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2.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和 城市管理模式创新 以智能、 绿色、 泛在为特征的通用性重大技术 突破, 将对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影响。 清洁 能源、 新材料、 先进制造、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虚 拟仿真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工程建造 和质量控制、 城市管理和安全保障等领域应用, 势 必牵引城市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推动建筑业转 型升级。 加强跨行业、 跨领域的新技术深度融合和 创新应用, 加速行业科技进步, 将是 “十三五” 行业 科技创新

26、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趋势。 3.科技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向纵深推进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但 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依然存在。 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管理要抓战略、 抓规划、 抓政 策、 抓服务的新定位和新要求, 必须推动政府职能 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发挥政府引导、 市场 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 主导作用, 发挥科研院所骨干引领作用, 加快形成 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科技 管理新模式。 二、 总体要求 ( 一 )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 中、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

27、精神,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 “创新、 协调、 绿 色、 开放、 共享” 发展理念, 坚持 “五位一体” 总体布 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 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精神, 把握影响城镇发展质量的规划、 建设、 管理关键控制环节和国内外科技发展新趋势, 系统 谋划行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新路径, 着力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 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着力加强科 技成果推广转化, 着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建 筑业产业体系, 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创新发展和科 学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 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 绿色发展。 聚焦国家发展战略 和新

28、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需求, 突出以人为本, 发 挥科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先导作用, 促进形 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 政策法规 浙江造价信息 7 存的生活环境和绿色生活方式。 坚持深化改革, 聚合发力。 立足构建引领行业 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集成整合优势科技资 源, 推动行业科技力量协同创新, 构建良好创新生 态, 完善基础研究、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创新链建 设, 促进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有机融合。 坚持重点突破, 加速赶超。 针对城镇绿色发展 的需求与瓶颈制约, 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补短板和系 统集成, 强化科技创新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治理 “城市病” 、 改善

29、人居环境、 推动绿色城市和绿色建 筑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坚持全球视野, 开放合作。 探索国际科技合作 新模式、 新途径、 新机制,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 作, 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增强行业 国际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 发展目标 以绿色发展为核心, 以资源节约低碳循环、 提 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 强化科技创新和系统 集成, 统筹技术研发、应用示范、 标准制定、规模 推广和科技评价的全链条管理, 抓好人才、 基地、 项目、 资金、 政策五大创新要素, 取得一批前瞻性、 引领性、 实用性科技成果, 显著增强行业科技创新 的供给和支撑能力, 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促进建 筑

30、业向工业化、 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科技 支撑。 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取得重大进 展。 重点突破城市空间集约利用、 建筑节能与绿色 建筑、 城镇污染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城市生态修 复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集成, 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 新产 品, 整体提升住房城乡建设技术水平, 大幅提高科 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 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管理和 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行业创新能力系统提升, 形成 技术研发、 行业应用、 管理服务、 风险防控的科技创 新协同体系。 完善基础研究、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创 新链建设, 显著提升科技资源质量

31、和水平, 形成多元 主体协同创新格局。 三、 重点任务 以绿色发展、 智慧发展为主线, 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改革、 绿色建筑、 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城市精 细管理等行业和部门重点工作, 组织开展相关领域 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 构建基本完备的技术体 系, 并加强科技成果与标准制定的有效衔接, 逐步 提高标准水平。 (一)推动规划设计技术创新, 促进形成集约空 间格局 1.加快建立空间规划 “一张蓝图” 技术体系 加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安全、 开发强 度及开发绩效评估技术研究, 支撑城市生态控制线 和开发边界的科学划定, 构建平衡适宜、 可持续的城 乡空间格局。 强化城市发展战略、 现

32、代化城市目标体 系研究, 构建均等化配置城市基础教育、 医疗卫生、 公共文化、 公共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技术指标体 系。 研究建立服务保障能力同战略定位相适应、 人 口资源环境同战略定位相协调、 城市布局同战略定 位相一致的规划评价技术体系, 支撑完善规划实施 评估方法。 建立统筹各部门空间规划信息的 “多规 合一” 数据库, 完善城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构建技 术体系, 支撑部门信息共享、 管理协同和综合评估, 提升一张蓝图实施管控力度。 推进基于人群时空行 为等大数据的多位感知、 信息融合、 时空建模和虚 拟仿真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完善城市设计新技术体 系, 支撑建立城市设计辅助决策系统。 2

33、.推进城市存量规划与绿色发展技术集成融合 建立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方式的规划技术标准体 系, 引导城市政府的规划管理转型。 加快存量规划 与城市有机更新、 综合交通系统、 低碳生态等相结 合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系统研究, 发展基于新技术的 “城市体检” 方法, 系统查摆问题, 开展不同类型城 市修补、 有机更新试点示范。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与地 面功能统筹规划技术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 旧 城保护规划适宜性技术,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的 集成体系, 以及城市医疗、 养老、 体育运动等健康城 市的规划技术。 3.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 产保护利用 研究建立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

34、技 术, 历史地段保护与宜居提升技术, 城乡文化遗产 保护规划动态实施评估技术, 低碳生态目标下的 传统建筑修缮创新工程技术, 工业遗产保护与更 新方法, 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动态实施评估技 术, 推动历史城市风貌延续与特色营造的理论与技 术方法更新。 加快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资源普 查与保护状况监测评估及分级保护技术研究, 实 政策法规 8 浙江造价信息 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及风景名胜区智 慧景区建设。 (二)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 促进城市安全高效 运行 1.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构建面向城市管理、 社会治理、应急管理、 专 项管理等网格化综合管理与服务技术体系, 拓展社 区风险防范的

35、网格化功能, 以建筑物数据库为载体 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对 接。 集成应用高分辨率遥感、 北斗高精度定位、 无 人机、 视频等技术, 提升监督、 执法专业技术检测 和取证技术装备能力, 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撑技 术体系。 2.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智能化 推动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在城市生命线规划 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城市供水智能化管 控系统、 精准定位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的市政管线 安全运行及综合管廊智能监控平台。 开展地下工程 施工现场可视化监测、 信息化管理与安全风险预警 技术研究与应用, 建设大数据环境下开放式动态交 互的交通网络精细化仿真系统和服务平台。

36、发展物 联网支撑的智能建筑技术, 实现建筑设施和设备的 节能、 安全管控智能化。 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根据不同城市规模、 城市功能、 自然地质条件、 气候风险, 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运行安全综 合风险识别、 脆弱性评估技术, 开展安全韧性城市 构建与防灾技术研究。 加快极端灾害及突发事件下 城市运行安全预警与功能快速恢复等关键技术与装 备研究。 研发基于防灾减灾、 节能减排的城市交通 设施设计和建设技术, 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效 能提升和重大风险管控。 研究不同地域特征的海绵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技术, 形成内涝防控技术 对策。 (三)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促进低碳节约循 环发

37、展 1.发展更高性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研究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 关键技术,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综合 技术, 研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键技术, 加 快高性能节能门窗和新型保温产品的应用, 开展 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高效应用综合技术示 范, 推广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建筑用能系统运 行监测评估技术以及城市级建筑能耗分析比对 工具。 2.加快构建城镇污水全收集、 全处理技术支撑体 系 开发城镇污水高标准处理和资源化能源化成套 技术与设备, 研究氮磷、 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 致色 物质和新兴微量污染物强化去除技术, 突破污水碳 氮分离、 污泥高级厌氧消化、 干化焚烧、 稳定化产

38、物 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 形成适合不同地域气候环境 和循环利用需求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能源 化整装成套工艺方案及范例。 研发小区雨水、 黑水、 灰水分别收集、 处理、 储存设施, 以及多途径水资源 就地回用技术, 实现小区雨水、 污水等封闭性循环 利用。 3.推动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分类收集、 分类 运输、 分类处理体系 研究创新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分类收集、 分类 运输与分类处理技术, 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水平。 加强生活垃圾生物处理、 填埋与焚烧二次污染物减 排等技术研发, 开展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 “邻利” 型 等技术综合示范。 加快建筑垃圾、 粪便、 餐厨垃圾、 厨余垃圾、 低值

39、废弃物、 存量垃圾治理等技术研究、 装备研制及规模化应用。 构建生活垃圾基础特性数 据库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 (四)加强技术集成应用, 促进城市环境生态 宜居 1.构建多尺度、 多层次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体系 基于城乡生态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研究城 乡绿色空间保护和生态修复、 绿地优化布局和提质 增效关键技术。 研究城市群生态绿廊、 滨水绿带及 城乡休闲游憩绿道网络构建技术。 开展城市生态修 复综合评估、 技术集成。 研发绿地削减空气污染和 生态防护功能提升技术、 既有绿地与老旧公园功能 改造提升与海绵体建设技术、 城镇绿地碳汇提升技 术, 完善构建高碳汇植物资源数据库。 2.发展

40、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生态修复成套 技术 系统研究并形成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水体构 建与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突破消除城市河道黑臭 的关键瓶颈, 研发黑臭底泥清淤与淤泥、 恶臭控制 与安全处置成套技术与核心装备。 研发中心城区污 水处理厂排放水提标与接纳水体生态处理的水环 政策法规 浙江造价信息 9 境改善成套技术, 保障城市河道生态补水水质安 全。 构建城市河道全网络信息集成平台, 实现现场 突发污染事件监视、 水质监控、 水资源调配功能一 体化。 3.加强居住区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研究 完善低污染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构配件 “测、 评、 控、 用” 技术体系, 研发高净化效率低运行能耗 系列净化设备

41、, 建立不同区域、 不同建筑类型的典 型和新型污染物工程控制技术体系。 研究基于大数 据的高密度居住区热岛效应、 采光通风、 污染物控 制的规划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 研发居住区绿化景 观生态人文设计技术、 微气候营造技术和高碳汇植 物配置技术, 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五)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促进建筑品质显 著提升 1.提高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度 形成环境性能目标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理 论、 新方法和新工具, 发展城区建设和改造的生态 规划设计技术。 加快研发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 的绿色建筑整装成套技术和产品, 发展新型高性能 建筑结构体系和机电设备系统。 推广基于实际运行 效果的绿色建筑

42、性能后评估, 建立绿色建筑运行效 果数据库和基于BIM的运营与监测平台, 全面推进 绿色建筑高效益、 规模化发展。 2.提升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性 发展既有住区适老化、 低能耗改造技术, 突破 性能导向的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 隔震 减震和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 停车设施升级改造技 术。 研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 功能提升及修缮保护 技术、 适宜的新型电梯设备和电梯加装技术。 全面 提升既有住宅的品质、 功能和宜居性。 3.加大绿色建材开发应用 开发应用品质优良、 节能环保、 功能良好的新 型建筑材料和保温、 隔热、 防火、 长寿命外墙保温材 料, 研发环保型木质复合、 金属复合、 优质化学建材

43、 及新型建筑陶瓷等装修材料。 研发适用于装配式建 筑的轻质、 高强、 保温、 防火、 与建筑同寿命的墙体 材料及围护体系。 发展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 料技术, 发展生物质建材、 环境友好型涂料、 防水高 分子材料等。 (六)发展绿色建造方式, 促进建筑产业提质 增效 1.发展低环境影响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施工 技术体系 开展施工现场扬尘、 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物的排放源、 定量数据、 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 推动 施工现场材料、 水、 电等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以及 建筑垃圾减量化、 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研究建筑 工程施工工艺影响 “四节一环保” 的定量数据, 建立 绿色施工工艺清单。

44、 推动工程施工环境改善及施工 人员健康安全保障的技术进步。 2.构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 外围护、 设备与管线、 内 装集成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 推动装配式建筑结构 安全及可靠性设计及评价技术进步, 研发装配式建 筑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装备, 初步建立装配式混凝 土、 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的工业化技术体系, 形成集 成开发应用模式。 研究装配式建筑产品质量认证技 术体系, 研发装配式建筑设计、 生产、 施工、 运维全 链条建筑信息平台。 3.推动智慧建造技术发展 研究 “互联网+” 环境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 式、 工作流程、 协同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 构建政府 和社会资本合作

45、模式(PPP)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 化管理模式, 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 普及和深化BIM应用, 发展施工机器人、 智能施工装 备、 3D打印施工装备, 探索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虚拟 仿真和数值计算。 开展建筑智能传感及建筑结构自 诊断等关键技术研发, 建立健全建筑评估及系统性 改造、 工程全寿命期监测、 检测、 评估与维护的技术 体系。 (七)推广经济适用技术, 促进农村环境明显 改善 1.发展乡村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用技术 以保护与传承地域性传统建筑文化, 提升村 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目标, 创新乡村规划编制内 容与方法, 形成村民参与、 具有农村特色、 能切实 解决农村实际问题、

46、 便于实施的规划技术与成果 表达方式。 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评价体系, 保障乡村 产业规划与空间格局协调发展。 建立特色小镇规 划建设评估、土地综合利用、空间环境综合整治 技术体系, 形成凸显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的空间环境 风貌。 2.发展民居建筑性能改造与提升技术 以满足房屋现代使用功能与安全需求、 传承传 统建筑文化基因、 经济适用为目标, 建立因地制宜 政策法规 10 浙江造价信息 的村镇房屋建造技术体系。 构建传统民居结构体系 与图谱, 形成传统民居营建与修缮工艺技术系统。 研究针对生土结构、 混合结构农村危房的加固与维 修实用技术, 发展符合地域性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绿色民居建造技术,

47、 通过适宜性材料与构造 方法, 提升民居室内空间人居环境性能指标。 3.构建农村环境整治技术体系 加大不同类型县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和城乡一 体化管理支撑系统研究, 建立适合于我国各地地域 特点的农村环境整治PPP投融资模式, 形成可复制可 推广的范式和经验。 开展农村污水和垃圾等生态循 环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构建与农村环境条件、 居住 生活特点相适宜的生态型农村环境整治技术体系。 根据我国乡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研发价格 低廉、 管理简单、 处理稳定、 工业化生产的一体化污 水处理设备, 构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监视智 能平台, 开展适合乡村特点的污水管网技术研究。 开 展与农村改厕、 改厨以及垃圾收集、 转运、 处理处置 相配套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为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八)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推广 转化 1.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统筹规划、 系统布局行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整合和优化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和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造价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