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2期(总第117期)外语与翻译张志强董芳洁河南师范大学Nord 与 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异同评析【提要】“翻译类型学”是对翻译领域各个层面存在的各类现象、各类相关因素依据某一标准的类型划分与阐释。Nord 与 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在研究目的、理论基础和分类方法上存有差异和承继关系。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初期主要是文本类型的分类与阐释,中期是对翻译方法类型的划分,后期是对两者的补充和完善,研究的理论基础也由语言功能理论变为行为理论。Nord 的翻译类型学建立在行为理论和 Reiss 的研究基础之上,目的不像 Reiss 那样为了翻译批评的客观全面,而是为了翻译教学和译员培
2、训,她的文本功能分类和翻译过程分类更加系统。缺少与 Reiss 相关论述的互文参照,可能引发对 Nord 理论的误解和误译。【关键词】翻译类型学、文本类型、翻译方法类型、翻译过程类型、互文参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48(2023)02-0036-061引言对于类型学(typology),韦氏词典的释义是:基于类型或范畴的分类研究。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语言学名誉教授 William Croft 认为,类型学“大致等同于分类学,即把研究对象归纳成不同的类型,尤其是不同的结构类型”(陈大亮,陈婉玉2015)。德国吉森大学英语系名誉教授 Velupillai(20
3、12:15)认为,“类型学”这一术语借自于生物学领域,其更确切的含义是“对于类型的研究与阐释”。“类型学”自出现以来,已被运用到建筑学、考古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比较文学等众多领域,且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翻译学领域,虽然许多研究都涉及类型研究,如文本类型上对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的划分、翻译方法上直译与意译的划分,但长期以来,翻译类型研究不仅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论,而且也远不够全面系统,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 Newmark 和 Reiss 的翻译类型划分的介绍与评价上。截止到本文写作时,在中国知网上输入“翻译类型”关键词查询,结果有 62 条,其中只有 2 篇有关 Nord 的翻译类型
4、研究;输入“翻译类型学”关键词查询,结果仅有 26 条,其中多数探讨的是 Newmark 的翻译类型划分。鉴于翻译类型研究对翻译教学、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国际和国内对译界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国内对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 Reiss 和 Nord 的翻译类型学介绍与评价的不充分、不全面甚至误解,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细读原作和互文参照,重点分析比较 Nord 和 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在研究目的、理论基础、分类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两者的正确理解与运用。2Reiss 的翻译类型学由于之前译界对“翻译类型学”并无明确定义,在讨论 Re
5、iss 与 Nord 的翻译类型学之前,有必要先对“翻译类型学”稍加界定。从本文开头对“类型学”的介绍可知,“类型学”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同时也是对于类型的研究与阐释,一种将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学术行为。“翻译类型学”可界定为对翻译领域各个层面存在的各类现象、各类相关因素依据某一标准的类型划分与阐释。Reiss 翻译类型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使翻译批评尽可能客观全面,其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依据语言功能理论的文本类型划分;中期是对文本类型划分和翻译方法类型划分的补充;葚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价学取向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BYY034。葚36 外语与翻译20
6、23年第2期(总第117期)后期是结合了社会行为理论的文本类型和翻译方法类型研究。以下分阶段加以评述。2.1文本类型理论的创立在整个西方翻译研究进程中,Reiss 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在经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洗礼后,西方的翻译研究总体上从传统的以原文作者为中心的语文学范式转向了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语言学范式,各种形式的“对等”随之也成为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概念,如 Nida 的功能对等理论。Reiss(1971/2004)关注对所有文本的翻译批评,认为只有将译文与原文文本功能进行对比,批评者才能搞清楚译文是否实现了功能对等和译文与原文间有无功能对等,而文本类型划分可以帮助批评者依据不同
7、类型的文本、选用不同的标准来正确评价一个译本。Reiss 总结分析了以往各种文本分类方式,认为学者们在定义不同文本类型时所采用的原则缺乏一致性,区分这些不同类型文本的理由也缺乏说服力。同时,在翻译方法的分类与选择上,人们总是纠结于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区别,却从未界定过直译的合理区间和意译的限度。在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翻译方法的选择应依据文本类型而定。为了给译者和批评者提供相同的分析基准,Reiss 选择根据语言功能来划分不同的文本类型,其理论依据是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 Karl Buhler 的语言功能理论,即语言同时具备情感表现(e
8、xpress)、事实表述(represent)和意愿表达或感召(appeal)三种功能(Reiss 1971/2004:25)。Reiss 据此将文本划分为以内容传递为主的信息型(content-focused or informative)、以 形 式 传 递 为 主 的 表 现 型(form-focused orexpressive)、以诱导反应为主的感召型(appeal-focused or operative)三种类型(Reiss 1971/2004:25-26)。依据 Reiss(1971/2004:27-43)的表述,“信息型文本”与 Buhler 的语言表述功能相对应,是以传递“
9、事实”和“观点”信息为主的文本,这类文本的典型为新闻稿、新闻报道、商务信函、操作说明、条约等。翻译这类文本时,要清晰完整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并遵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表现型文本”与语言的情感表现功能相对应,是要实现特定审美功能的文本,是“可以被称之为艺术作品的文本”(Reiss 1971/2004:34)。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要注重原文表现形式的传递,对原文的修辞手段、文体特征尽可能予以保留,除非译文因此变得牵强附会或让人不知所云,译者才能使用符合目的语语用习惯的表达方式。而“感召型文本”与语言的感召功能相对应,目的是要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使之作出某种改变,实现某一特定效果。此类文本的典型有广
10、告、宣传、布道、劝诱、辩论或讽刺性文本(诗歌)等。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必须以实现原文的感召功能为目的,力争取得等同效果。相较而言,这类译文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背离原文的内容与形式。除了基于语言功能划分的文本类型之外,Reiss 还划分出了第四类文本,即“视听型文本”(the audio-medial text)。虽然 audio-medial 从字面意思来看只涉及听觉媒介,但其实 Reiss(1971/2004:43)在阐述其特征时提到,这类文本的独特性,在于其表达依赖非语言(技术)媒介和图形、听觉及视觉类媒介,因此,我们在此将第四类文本译为“视听型文本”,而非“听觉文本”。这类文本的典型有广播和
11、电视脚本、歌词及剧本等,它们也可以被归入信息型、表现型和感召型文本。Reiss(1971/2004:46)认为,这类文本的翻译必须使译文受众的接受效果与原文受众的接受效果相同,译文有时可能比感召型文本更加背离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阐释这几类文本的翻译时,Reiss(1971/2004)反复提到“对等”这一关键词。比如,在解释“表现型文本”的翻译时,Reiss(1971/2004:32)提出,必须在译文中找到一种类似的形式来产生一种类似的体验,这样的译文才是真正对等的译文。Nord(1996:85)认为,Reiss 这一时期的理论体现了“基于对等的翻译观”。但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译
12、者和翻译教师,Reiss 也意识到,对等并不能成为翻译实践唯一的原则和标准,因为也会有译文功能与原文功能不对等的时候,比如把一篇散文改编成舞台剧的脚本,或是把 格列佛游记 翻译成儿童读本(Reiss 1971/2004)。然而,需要注意的是,Reiss37 2023年第2期(总第117期)外语与翻译将这两种情况排除在“严格意义上的翻译”(translation proper)之外,并建议将其称为“改编”(adaptations)(Reiss 1971/2004:90)。2.2翻译方法 类型的初分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半期,从 Reiss 1977 年(由 Chesterman 英 译)的
13、 论 文“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可以看出,Reiss 在 1976 年曾对其三种文本类型与各种文本体裁(text varieties or genres)之间的关系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说明,每一种体裁都有多种文本功能,区别就在于,哪种功能占主导地位,哪种功能是次要的(Reiss 1977/1989)。这一阶段,Reiss(1977/1989)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文本类型理论,她区分出三种交际情景(communicative situation),即简单的事实交流(plain communication of
14、facts)、创 作(creativecomposition)、诱导行为 反 应(the inducing ofbehavioral responses)。这三种交际情景正好分别对应信息型、表现型及感召型文本,而对这几种文本类型的翻译评判标准与前期没什么变化:信息型文本的译文,应该传达出源文本全部的概念内容;表现型文本的译文,应该传达出概念内容的艺术形式;感召型文本的译文,应该引发预期反应。Reiss(1977/1989:112)承认这些是“整体交际行为的理想案例”,而在翻译实践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对理想态的偏离。另外,对于视听型文本,Reiss 亦从交际的角度对其做出二次阐释,认为其余三种文
15、本处于同一层次,而视听型文本属于一个更高的结构层次。在这一阶段,Reiss(1977/1989)划分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类型,即逐字翻译或逐行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r interlinear)、直译或语法翻译(literal or grammar translation)、学术性翻译(learned translation)、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如果将文本看作是单词的集合,那么单词层面的对等就是理想的翻译,而逐字翻译或逐行翻译就是“好的翻译”,这类翻译的目的通常是用于比较语言学研究;如果将文本看作是句子的集合,那么句子
16、层面的对等就是理想的翻译,直译或语法翻译就是“好的翻译”,这类翻译的目的是用于外语学习;如果将文本看作是基本的语言符号,那么文本层面的对等就是理想的翻译,但这类文本的翻译仅限于语言学上的对等,即内容与风格的对等,这类翻译中往往需要有意添加标记、增加评论性内容,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语言和认知结构,因此称为学术性翻译;如果将文本视为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成分,那么这类翻译就称为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改变原文功能的翻译,第二种是改变原文功能的翻译,功能的改变,要么是因为原文功能不再能够识别出来,要么是因为原文的情境无法展现在当代读者面前,最终导致译文拥有与原文不同的交际目的(R
17、eiss1977/1989:114-115)。其实,这里交际翻译下的第二种情况,也就是 Reiss 在其初期阶段称为“改编”的特殊翻译。2.3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类型划分的完善上世纪 80 年代初,Reiss 首先对其文本类型理论做了进一步完善,在其论文“Type,Kind andIndividuality of Text: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中,将原先的“视听型文本”改成了“多媒介型文本”(the multi-medial text),着重阐述如何通过文本类型及其功能分析、体裁类型及其语篇个性特征(风格)分析和文外因素分析,来选择确定翻译方法和译语
18、篇章组织(Reiss 1981:121-131)。正如 Munday(2001)所说,Reiss 上世纪 70年代的研究都是以“对等”概念为基础的。然而到了 80 年代,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集中体现在她 1983 年的论文和 1984 年与Vermeer 的 合 著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Translational Action:Skopos Theory Explained 中。Reiss 将对等(equivalence)翻译与合适(ade-quacy)翻译进行了比较,认为合适就是适合(appropriateness),它本身并没什么意义
19、,必须将其与行为(action)联系起来,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翻译目的,合适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匹配,以过程为导向(process-oriented);而对等不仅与文本类型相关,也与译本的“目的”等因素密切相关,对等只是“合适”的一种特殊形式(Reiss1983;Reiss&Vermeer 1984/2014)。在与 Vermeer 的合著中,Reiss 在其主笔的第二部分,把文本类型和翻译方法类型都放到了功能主义“目的论”框架下进行阐释(Reiss&38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总第117期)Vermeer 1984/2014)。“目的论”认为,任何文本都只是在“提供信息”,每个接受者都从
20、中选取他们认为有趣或重要的内容。在翻译中,由于翻译的目的只是提供源语中产生的信息或部分信息,对各类翻译方法的考量也就从“对等”扩展到了“合适”。在这一阶段,Reiss&Vermeer(1984/2014:124-125)划分出了五种方法类型:第一种是逐字翻译或逐行翻译(word-for-word or interlinear translation)。这种翻译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另一种未知语言的结构特性,常用于外语教材或 圣经 的早期翻译,译文对不熟悉源语的读者来说却常常难以理解。然而,这种译文满足了提供有关源语文本中词汇和句法信息的预期目的,因而也是合适的。第 二 种 是 直 译(即 语 法 翻
21、 译)(literaltranslation=grammar translation)。这种翻译遵循目的语系统的规范与规则,常用来考察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第 三 种 是 学 术 性 翻 译(philological orscholarly translation)。这种翻译将读者拉向作者,译文会模仿原文的表现形式,读起来会不自然,其目的是让读者明白原文作者是如何与原文读者进行沟通的。第四种是 Reiss 称之为理想翻译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在这种翻译中,目的语的信息提供方式模仿了源语的信息提供方式,且不管是在句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译文都与原文实现
22、了对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合适”与“对等”两个概念相重合。第五种是创译(creative translation)。即当某些概念、思维方式、观点、物体等在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时,译者不得不创造新的词语用来指代它们。这种翻译要做到合适,译者需要进行多次尝试。由于目的语读者没有源语读者那样的背景知识,译文与原文的交际功能对等也就难以实现。综上所述,在第三阶段,Reiss 的翻译类型研究更多是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译作的普通评判标准也由原来的“对等”转变为了“合适”(Nord1997/2001:35)。3Nord 的翻译类型学首先必须明确,作为第二代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和 Reiss 的学生,No
23、rd 的翻译类型研究是建立在第一代学者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 Nord 的翻译类型学,必须将之与 Reiss 等人的相关论述联系起来看。3.1文本功能类型划分Nord 翻译类型研究的目的与 Reiss 不同,她主要是要将之运用到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Nord(1997/2001)在对各类文本交际功能划分时,不仅参考了 Buhler 的语言功能三分法,还参考了Jakobson 对语言功能的论述,她将文本功能分为四类并列举了一些子功能。首先是指称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即文本话语指称客观或虚构事物、现象的功能。Nord(1997/2001:40)将指称功能又划
24、分为不同的子功能,比如,如果所指事物是接受者未知的事实或事物的状态,那么文本的功能可能就是告知功能;如果所指是某物的操作方法,那就是指导功能。其次是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指的是信息发出者对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态度。表达功能又可以划分为多个子功能,比如个人情感表达功能、评价功能、讽刺功能等(Nord1997/2001:41)。第三是诱导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指诱导受众作出某一特定反应的功能(Nord 1997/2001:42)。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发话人可以诉诸各种方式:直接的祈使、间接的劝诱,甚至是运用诗歌语言等。比如,你对某人说“你必
25、须做”,广告语中常使用各种褒义词去描述某种产品,书名中的诗性语言等。第四是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指建立、维持或终结交际双方关系的文本功能。Reiss(1977/1989)在其文章“文本类型、翻译类型及翻译评估”中谈到自己的文本类型理论时,引用了 Vermeer(1976)的观点:“(信息型文本)也包括纯粹的寒暄式交际,因此不构成单独的(文本)类型,其实际信息值为零。”也就是说,在Reiss 的文本类型理论中,文本的寒暄功能是包含在陈述功能中。而 Nord 将寒暄功能单独作为一种文本功能,因为寒暄的信息值不一定为零,如果寒暄语发出的形式与接受者对常规行为的期待不一致,那么仅
26、仅建立联系的寒暄语就可能会被解39 2023年第2期(总第117期)外语与翻译释为指事、表达或诉求(Nord 1997/2001)。3.2翻译过程类型与翻译方法 类型划分Nord(1997/2001:47)尝试“基于严格的功能主义术语来呈现一种更详尽的翻译类型学”,且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区分翻译过程的功能和翻译产品的功能”。她将翻译过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文献型和工具型。它们的结果(产品),一个是用作“文献”,一个是用作“工具”。Nord 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文献型翻译和其具体方法: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目标语文化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源语文化交际互动的文献,讲述的是在源语文化环境中源语发话人与源语受话
27、人的交际,那么生成的译文的主要功能就是元文本功能,目标文本就是一个关于某一(原)文本的文本,或者是一个关于某一(原)文本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文本,这样的翻译就是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翻译的形式包括逐字翻 译(interlineal translation)、直 译(literaltranslation)、学术性翻译(philological translation)和异化翻译(exoticizing translation),它们各有不同的翻译目的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逐字翻译目的在于再现源语的语言系统,翻译时重点关注源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适用于对比语言学;直
28、译的目的在于再现源语形式,翻译时重点关注原文的词汇单位,比如新闻文本中的引语就需采用直译。学术性翻译目的在于再现原文形式与内容,重点关注原文的句法单位,比如希腊与拉丁语典籍的翻译。异化翻译目的在于再现原文的形式、内容和情境,重点关注原文的语篇单位,比如现代文学散文的翻译(Nord 1997/2001:47-49)。需要指出的是,在 Nord 1997 版的 Translating as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的 中 译 本 中,原 作 第 48 页 图 表 中 的“literal translation”被译
29、为“逐词对应翻译”,第49 页上的“philological or learned translation”被译为“语文学翻译或教学翻译”(诺德 2005:62-63),这与 Nord 体现在原作中的意义不甚相符。对 于 literal translation,Nord(1997/2001:48-49)原作中的表述是“如果一种文献型翻译的目的在于按照目的语规范来调整源语句法结构与词汇习惯用法以再现原文措辞,我们就将其称为 直 译 或 语 法 翻 译(literalorgrammartranslation)”。既然是对原文句法和词汇做了调整,那就不可能是“逐词对应翻译”。Reiss(1971/2
30、004)在分析 literal translation 时,曾特意提醒读者注意其与逐字翻译(word-for-word)之间 的 差 异。而 对 于 philological or learnedtranslation,Nord(1997/2001:49)原作中的表述是“如果在文献型翻译中采用了直译法翻译原文但在脚注或术语表里对原文化或原语的一些独特表述加上了必要的注解,这样的翻译就是学术性翻译。这里,Nord 在 philological 后加上了 orlearned,是在对 philological 作进一步解释,而该词实际上是 Reiss 在其 1984 年的书中在论述翻译方法分类时使用
31、过的,learned translation 又是Reiss1977 年的文章中使用的术语。Reiss 在论述philological translation 时,还 曾 用 了 scholarlytranslation 来加以说明(Reiss&Vermeer 1984/2014:124),而 Nord 正是 Reiss 和 Vermeer 1984年著作的英文译者,所以,我们对 Nord 的philological or learned translation 的理解,应该参照 Reiss 的著述才能准确。此外,“语文学翻译”表意含糊不清,令人费解,因为对于究竟什么是“语文学”,人们并无统一
32、认识,如周流溪(2015:375)认为“语文学作为一门传统学问,是对语言的综合研究”;而沈卫荣(2020:99-108)认为“语文学本来就有不同的范畴和维度,它于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对工具型翻译及其具体方法,Nord 也给出了详细解释:如果翻译的目的是生成一种用于目标语文化中源语发话人与目标语受话人之间某种交际活动的工具,原文本只是被用作一个模板,这类翻译则为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Nord 1997/2001:47)。翻译的形式包括等功能翻译(equifunctional translation)、异功能翻译(heterofunctional t
33、ranslation)、同效翻译(homolo-gous translation),它们也有不同的翻译目的和需要关注的重点。等功能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原文功能,翻译中应重点关注原文的功能单位,比如使用说明书的翻译就是等功能翻译。异功能翻译目的在于实现与原文类似的功能,重点关注原文中可转换的功能,比如将 格列佛游记 翻译成儿童读本。同效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重点关注原文的独特新颖程度,比如40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总第117期)诗人翻译诗歌。关于“异功能翻译”,有一点需要注意:Nord(1997/2001:51)在其书中表格里,将异功能翻译的目的描述为“取得与原文相似的功能
34、”,但在表格下方的文字里,对“异功能翻译”的具体解释是:“如果由于文化和(或)时间距离,原文的(一种或多种)功能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或以相同的层级得到保留”时,可采用异功能翻译。她所举的例子,也进一步说明一个文本可同时拥有不同层级的多个功能,当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功能在另一个时期的译文中可能无法保留下来时,其他某个功能就可能成为新的主导功能,这才是“异功能”的真正含义。4结语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Reiss 的翻译类型学包含了文本类型研究和翻译方法类型研究,其理论来源之初期和中期是 Buhler 的语言功能理论,而第三阶段则以社会行为理论为主,其翻译类型学也相应地放到了“目的论”框架下。相
35、比之下,Nord 的翻译类型学是建立在Reiss 等第一代功能主义学者理论成果基础之上的。Nord(1997/2001:47)一开始便将社会行为理论作为自己翻译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其文本功能类型和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类型的划分均以译本预期交际功能为标准,分类更详尽。本文对 Reiss 与 Nord 的翻译类型学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帮助学习者和研究者更好地认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特别是蕴含其中的翻译类型学理论,了解其发展脉络和承继关系,促进其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的正确应用。另一方面,笔者也希望学习者和研究者在研习国外翻译理论时,多读细读外文原著,并通过互文参照来避免和减少误解和误译。参 考 文
36、 献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al Studies:Theories and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2001.Nord,C.Text Type and Translatio n Method:An ObjectiveApproach to Translation Criticism J.The Translator,1996(1):81-88.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37、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2001.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andCriteriafor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M.F.R.Erroll,(tr.)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71/2004.Reiss,K.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Assessment
38、A.In A.Chesterman(ed.),Readings inTranslation Theory C.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77/1989:105-115.Reiss,K.Type,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DecisionMaking in TranslationJ.Poetics Today,1981(4):121-131.Reiss,K.Adequacy and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J.TheBible Translator,1983(3):301-308.Reiss,K.&
39、H.J.Vermeer.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Translational Action:Skopos Theory ExplainedM.NewYork:Routledge,1984/2014.Velupillai,V.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Typology 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2.Vermeer,H.J.Review of La Traduione,Saygie Studi J.C觟ttingische Gelehrte Anzeigen,1976(1-2):147-162.陈大亮,陈婉玉.从类型学视角看中西译论的差异J.外语与翻译,2015(1):17-23.诺德,著.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沈卫荣.陈寅恪与语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2020(4):99-108.周流溪.谈语文学术语的翻译J.当代语言学,2015(3):375.(张志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董芳洁: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01-07通信地址: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gories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