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 ”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51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 ”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 ”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 ”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J S J G );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G J Y ,G J Y );常州大学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C D S X Y )作者简介:张鑫(),男,博士,常州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网络规划、创新创业理论;梁经伟(),男,常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学、创新创业;刘建刚(),男,博士,常州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平台治理,企业管理;杨足膺(),男,博士,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能源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张鑫,梁经伟,刘建刚,杨足膺(常州大学 商学院;常州大学 经济学院,江

2、苏 常州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已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施行“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首先对行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现状深入剖析,指明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价值,随后分析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撑和贯彻力度、深化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完善互联网平台建设等,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管理;专创融合;教育

3、路径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d o i:/j i s s n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P a t ho f“S p e c i a l i z e dI n t e g r a t i o n”o f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t e r n e t”Z h a n gX i n,L i a n gJ i n g w e i,L i uJ i a n g a n g,Y a n gZ u y i n g(S c h o o

4、l o fB u s i n e s s,C h a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C h a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z h o u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t h en e w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 e r a,t h e l 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h a se n t e r e dan e ws

5、t a g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e nu n a b l e t om e e t t h en e e d so f i n d u s t r i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o r 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sw i t hc o m p l e

6、 xt a l e n t s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e x p e r t i s e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m o d eh a sb e c o m e t h eo n l yw a yf o rd i s c i p l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b a s e do n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I n t e

7、 r n e t p l u s”e r a,t h i s p a p e r f i r s t a n a l y z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i n d u s t r ya n d t h e s t a t u s q u o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r a i n i n g,p o i n t s o u t t h ev a l u eo f i m p l e m e n t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8、 n i n t e g r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 i n 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 s p e c i a l t y,t h e na n a l y z e s t h e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c u r r e n t“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i n l o g i s t i c

9、sm a n a g e m e n t s p e c i a l t y i n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t h e np r o p o s e s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p a t ho f 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i n 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 s

10、p e c i a l t y i n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t i n c l u d e s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h es u p p o r t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r e l e v a n tp o l i c i e s,d e e p e n i n gt h er e f o r mo f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s y s t e m,b u i l d i n gah

11、 i g h l e v e l f a c u l t y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p l a t f o r m,s oa s t o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q u a l i t yo f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a n de n a b l e t h eh i g h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l

12、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 K e yW o r d s:I n t e r n e t;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P a t h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密集出台政策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高校学生已成为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双

13、创”教育,打造“专创融合”型教育教学新体系,培养在校生的创新型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新方向.目前虽然有部分学校已经进行了相关实践,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 年月科技创业月刊第 卷第期性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此外,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新技术已嵌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愈加明显,成为高校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助推器.物流业作为连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传统物流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以新技术和新理念驱动的“互联网”物流新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业界发展新态势.然而,目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更多还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14、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还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把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发展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以提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适用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的价值体现“专创融合”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后,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和行业发展亟需创新理念激发发展潜力、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国家多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激发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的创新积极性.例如 年 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从 个方面进一步支持大学生

15、创新创业;年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从 个方面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要求和部署.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水平,高校的作用不容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物流业兼具运输、仓储、流通和加工等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是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高质量创新型物流运营体系不仅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更能加快社会流通速度,助力“互联网”消费,推动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高校管理学科普遍开设的重要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联系密切等特点,也是

16、适合施行“专创融合”教育,能大幅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专业.鉴于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专创融合”教育实践不仅是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社会和物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专创融合”是提高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据统计,目前国内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近 所,职业教育院校更是高达 多所,每年培养大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但是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出现错位失衡,尤其是对业界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把握不足,导致毕业生在职场中适应力和竞争能力都有待提升.“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统筹设计,通过“双创”实践活动推进专业知识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

17、专业技术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双创”意识.另外,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和平台力量的介入使得专业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新知识学习,相关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业界高素质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专创融合”是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需要就业是民生之首,稳增长、促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年将超过 万人,给社会带来大量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从目前专业来看,我国物流专业学生培养数量和业界人才需求质量并不匹配,一方面国内物流业专业人才缺口超过 万人,物

18、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国内 类紧缺人才之一;另一方面,根据业界企业反馈,多数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高,所学知识与业界实际严重脱节,对业务操作流程和产业发展趋势理解不足,实践能力也有一定欠缺,因此,高素质人才依然是业界紧缺和追求的对象.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提升专业能力,更需要培养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这也正是“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所期望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问题剖析政策支持和贯彻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已为大学生校内外“双创”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撑,但是政策体系仍不够健全,激励和容错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当前,我

19、国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虽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 的创业成功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改进空间,高校在政策贯彻实践和持续性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一些“双创”项目在市场调研时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一些项目的学生在创业初期有较高热情,但是后续由于课程压力等因素难以持续;一些项目前期启动资金到位,但后续跟进资金难以筹集,这都导致了大学生的“双创”实践项目很难获得成功.另外,大多高校中“双创”教育工作由教务处、学工处、就业办和各学院共同负责,管理体系相对混乱,难以做到系统的协调和筹划.同时,高校在与政府的政策、资金以及业界企业的对接上还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政校企之间的

20、有效联动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教育模式束缚“专创融合”教育的施行虽然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开设仅有 多年的历史,但大部分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模式.现有的教育模式主要聚焦于物流运营和基础管理理论的教授,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尽管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逐渐融入了“双创”培养目标,力图实现“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但其培养过程往往不能达到体系化.在规划和设计培养目标体系时,张鑫,梁经伟,刘建刚,等“互联网”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双创”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兼顾,忽视了物流行业对创新型人

21、才的准确定位和具体要求.在教学方面,大多数高校只开设了零散的基础课程来进行“双创”教育,没有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性编写的“双创”教育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往往空洞,缺乏实际行业案例的支持.在课程安排上,“专创融合”的课程较少,“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难以真正融合,导致同时兼备专业知识和“双创”实践意识的学生较少,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也难以获得成功.另外,“双创”人才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堂之中,更应该在课堂之外,课程设计的“死板化、僵硬化”以及对实践环节的设计不足都限制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专创融合”型高水平师资力量亟待加强教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专创融合”型教师

22、,不仅需要掌握“双创”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企业实践或“双创”项目的经验.但目前高校中具有物流业从业经验、了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和发展新动态,并同时掌握相关“双创”教育理论的“双师型”教师极为匮乏.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任课教师多由学工老师或学校就业指导人员担任,他们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双创”教学,缺乏对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针对行业实际问题,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指导.即使部分高校有专业教师参与“双创”类课程的教育,但由于缺乏对“双创”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很难在课程中准确阐述“双创”教育的相关理论,对学生后续实践项目的关注和跟进更是较少,难以真正

23、实现“专创融合”式教育.另外,虽然部分院校外聘业界专家进行实践环节或项目指导,但是他们与校内导师的分工协作有限,而且在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教育效果难达预期.“专创融合”教育平台不够健全虽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都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其对专业教育尤其是“专创融合”实践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首先,在专业实践方面,由于物流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较高,大多高校只能满足部分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要求,而且教学实践所需的设施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很难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更多是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教学条件和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实践基地较少采用前沿新技术,难以适应“互联网

24、”智慧物流的行业发展要求.虽然有学校成立支撑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形式大于内容,“双创”实践效果不明显.最后,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方面,专业教育与业界合作也不够充分,较少有业界专家真正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学生校外实习也很少接触到企业核心运营模式和业务,难以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加大政策制定和实施力度,促进“专创融合”发展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制定更加完备的高校“专创融合”指导政策.在政策指导下,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对资金和人员安排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服务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全过程.在培养制度上,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25、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纳入对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能够提高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双创”教学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能够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持续跟踪物流业的发展步伐,更好满足新时代物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在“专创融合”管理上,可由专门部门进行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以常州大学为例,近几年来,学校的“双创”工作由教务处下属的双创办公室统一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专业自身的力量开展“双创”工作,并搭建了创新创业资源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知识教授和学习以及项目组织填报工作.为进一步

26、推动“双创”教育改革,年学校在双创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对各级政策进行统一解读和层层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双创”成绩,学生的“双创”热情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为了更好地与政府和企业对接,每个专业可在统一部署下,由专门的教师参与到本专业的双创工作中,根据“专创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分配.改革教育培养体系,适应“专创融合”教育为适应新时代“专创融合”实践的新要求,高校物流专业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并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在教育理念上,要树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样重要、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将培养重心从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综合能力的提升

27、,树立“专创融合”的培养理念,为国家和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实现物流专业知识与“双创”理论的内在耦合,体现高校自身特色、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双创”教育的内涵.可借助“互联网”打造“通识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第二阶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性质,设置“专创融合”型课程,打破专业壁垒,注重应用实践,通过翻转课堂、过程化考核等方式进行课程教授和考核,尤其注重对当下行业新趋势和新热点的学习和讨论;第三阶段:对有参加“双创”实践的同学进行重点辅导和支持,尤其是注重项目化教学,与企业对接并最终进行项目孵化.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借助

28、学校现有教学平台进行“专创融合”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增加对校外实践环节的投入,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和“专创融合”型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渠道,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相匹配.加快培养“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优化师资力量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双创”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必须保证“双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和完整科技创业月刊 年月第 卷第期J o u r n a l o f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i n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A u g ,V o l ,N

29、 o 性.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其交叉融合的特性,“双创”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校内教师参与,行业成功人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协会相关工作者等也需要加入人才培养队伍.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交流渠道为“双创”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高校可打造面向全校师生的在线知识库和课题库,不断更新其中资源,为师生提升知识学习和交流平台.高校物流专业可委派相关教师到京东、菜鸟、顺丰等顶尖物流公司进行学习和轮岗调研,了解物流企业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对各岗位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在此过程中深入全面地参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为教师的“双创”项目指导提供行业实际案例支撑.除此之外,加强校企合作,聘请行业技术人员、企业家和

30、优秀毕业生作为“专创融合”教育的兼职导师,以讲座、实战介绍和竞赛指导等形式参与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最后,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校内和校际资源整合,例如高校物流专业的“双创”项目可以吸纳会计专业、机械专业的师生参与,也可以与其他高校甚至其他国家的物流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知识的流动和共享,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和地区的交流,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项目完成质量.利用互联网资源,完善“专创融合”综合教育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发展机遇,现代教育正向网络化、数字化和平台化方向

31、变革.对于物流业来说,其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从多方面借助互联网资源.首先,在基础知识传授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超星、慕课、智慧树等平台推送关于课程教学、生动案例以及行业动态等内容,并利用数据分析实时跟踪学生的课程进展,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作出针对性调整.在校内实践环节,立足行业标准规范,借助学校现有教学平台进行“专创融合”教育,如进行物流企业生产仿真模拟、仓储管理过程仿真等相关实训,在其中纳入互联网相关前沿技术服务于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深入探索政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业界专

32、家、协会人员、优秀校友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联合课程的开发、实践基地的共建和研发基地的共推.借助互联网平台创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服务网站,整合课程网络资源、行业“双创”实践案例、政府创新创业支撑政策、优质创新创业课程等,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学习资源.除此以外,校外专家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行业动态、项目需求信息,指导学生参与“双创”实践和比赛,从而真正实现物流专业为社会和行业育人的目标.最后,通过竞赛推动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的发展,目前各层级的“互联网”类型比赛越来越多,高校物流专业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专业性较强的“双创”比赛,如“互联网”运输线路规划挑战赛、“互联网”智慧

33、物流仿真大赛等,通过比赛不仅能检验“专创融合”教育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专业和行业知识,其中较好的创意和成果也可通过更高层次比赛进一步完善或与业界合作寻求项目落地的可能.结语近年来,“专创融合”型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时代也为社会发展和高校“专创融合”教育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和可能性.从专业实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远滞后于互联网时代技术和理念的更新速度,构建“专创融合”的专业教育模式是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能掌握最新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专业实际,提高“双创”理念和综合素质

34、,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赋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刘敏,王耀南,谭浩然,等专创融合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 以湖南大学控制学科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倪 向 丽高 校“专 创 融 合”教 育 教 学 体 系 的 构 建 与 探索 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秦汝兰,王强,关颖丽,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究J科技视界,():方长春县域发展与人才就业何以“双向奔赴”J人民论坛,():郭东辉,孙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财富时代,():何黎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物流强国”我国物流业发展 年回顾与 年展望J物流技术与应用,():赵博宇明年迎来 万毕业生教育部多举措促就业N北京商报,()笪静,罗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孙雁冰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董艺乐专创融合视域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J物流技术,():陈志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责任编辑:张双钰)张鑫,梁经伟,刘建刚,等“互联网”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