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灰色网络舆情”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42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色网络舆情”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灰色网络舆情”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灰色网络舆情”下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32023年第6期 新西部Education&Teaching丨教育教学不同关注度、学生个体自信度和本身心理状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方向,课题组重点完成了如下两项工作:一是针对灰色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在上海、杭州、南京、南通等江浙沪城市多所高校发放问卷1000份,为课题组研究提供了依据。二是对不同领域专家、思政辅导员、学生代表进行访谈,听取灰色网络舆论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观点和建议。(二)大学生关注“灰色网络舆情”的渠道从目前学生接触网络渠道占比来看,依次为微博、微信,QQ和抖音。上述均为日常的社交软件。其中,微博的内容更加开放、自由、隐蔽,热点

2、问题更为集中。从访谈调研中了解到,甚至有学生在微博上网恋。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田录梅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微博对大学生抑郁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抑郁越多。由此可见,学生用的最多的平台,尤其需要被高度关注。(三)大学生对“灰色网络舆情”的关注度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约94%的学生还是比较关注“话题吸引力强、扩散容易、反应过度的”灰色网络舆情信息。超过35%的学生对灰色网络舆情表示非常和比较关注,只有不到10%的学生不关注(见图1)。可见大学生,对于灰色网络舆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对于热门话题,约50%的学生认为由网络水军制造和操作,只有一半的学生对网络舆情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灰色网络舆情”下00

3、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叶欣欣“灰色网络舆情”话题具有吸引力强、扩散容易、反应过度等特点。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少,复杂事务认知浅,在面对这类舆论时心理波动增大,易产生怒发冲冠、扼腕叹息等现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高校需积极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监控机制;同时,线上线下加强多部门联合,第一时间预警、研判、处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此外,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自助、互助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完整性。“灰色网络舆情”即网络思想舆论领域灰色地带。近年来团中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超半数大学生手机每日上网时长超五小时,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人群的重要组成。由

4、于大学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与社会存在隔断,他们面对谣言、色情等灰色网络舆情时,判断容易被误导,身心极其容易受影响,价值观出现扭曲,冲击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大学生面对“灰色网络舆情”时的心理状态,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切入口和着力点。“灰色网络舆情”的认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一)“灰色网络舆情”的概念“灰色网络舆情”概念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底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灰色网络舆情”是

5、有意为之的虚假网络舆情,一般具有负面声音,不断地向高校大学生传递灰色文化信息及价值观念,话题具有吸引力强、扩散容易、反应过度等特点。这类舆论容易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波动大,心理认知障碍,盲目活跃或易怒发冲冠,一些人可能因此对社会前途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怀疑甚至悲观情绪。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了解高校学生对“灰色网络舆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灰色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SJB1579)144新西部 2023年第6期认知;同时参与调研的大学生认为,“灰色网络舆情”的内容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超过60%同学认为网络是有依据的、有说服

6、力的。大学阶段是人格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长期在校且环境相对封闭,对于复杂的关系不能有很好的明辨是非能力。(四)大学生对“灰色网络舆情”的反应就目前“灰色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只有不到5%的同学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部分同学都持关注状态。在更加深入的调研中,另有5%的同学表示“积极关注并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盲目随从,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蛊惑或煽动,加快舆情的传播、加速舆情的演化。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及主要问题(一)“灰色网络舆情”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内容大学生容易受“人言”左右而丧失自我,出现所谓的“从众

7、心理”。他们在群体中不自觉地遵从群体压力,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放弃自我主张,导致独立性差,自我意识薄弱,有碍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在灰色网络舆情下,大学生自我意识、适应发展、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二)“灰色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1、关注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对“灰色网络舆情”不同的关注程度对大学生情绪的调整处理也不一。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同学应对舆情,可以正视不良情绪、注意休息调整、处理不良认知,甚至可以寻求心理帮助,但仍有少部分同学“沉浸其中,不愿意走出”。通过图2也可以发现,对网络舆情关注度越高的,“沉浸其中,不愿走出”的比例越高;这部分学生

8、需要重点关注。2、自信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生自信程度在他们面对灰色网络舆情时也产生显著影响。在自我认知为“非常自信”的学生中,表示“沉浸其中,不愿走出”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不自信”和“自信”的。“非常自信”的学生在面对灰色网络舆情时,“沉浸其中,不愿走出”总占超过20%,这样的数据出现俨然与我们当初的预期结论相悖。在情绪调整方式上,“非常自信”的孩子合理的调整占比与其他组别相比均不太理想。而在“非常不自信”的学生处理方式上,“其他”处理方式的调整占比偏高,实际也是情绪处理的“灰色”地带,需要关注。我们可以认为,“自信的好孩子”在灰色舆情出现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是不太成熟的,错误的“沉

9、浸其中,不想走出”,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导。3、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用1-10分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测试当他们面对心理困扰时的处理方式,间接考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中由于1-4分样本人数占全样本总人数不足5%,我们重点分析5-10分人数。通过图3数据发现,在所有大学生样本中,当其遇到困扰时,朋友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其次是选择“不说,放心里”再次是父母。心理老师在每组数据结果中的占比基本都是最低的,不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人。数据结果具有共性,大学生倾诉对象最多的是朋友,也证明了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从众性。在多数的数据结果中“不说,放心里”高于对“父母倾诉”的比教育教学丨E

10、ducation&Teaching图1图3图2142023年第6期 新西部例,是大学生心理封闭的表现,与“向朋友倾诉”共同构建了大学生的“心理朋友圈”,把大学专业心理老师排除在外,更加深刻提示我们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困难与迫切性。从心理健康状态来看,5-7分、10分的大学生选择“不说,放心里.”的比例比较高,而向父母、朋友倾诉的平均比例较低,说明了两类心理状态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是较为封闭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三)“灰色网络舆情”下大学生的倾诉对象和做法就大学生面对“灰色网络舆情”来看,学生选择的更多的是注意休息调整、正视不良情绪、寻求心理帮助和处理不良认知。但从和父母亲联

11、系频率来看,和父母亲联系越少的,处理认知情绪积极性呈下降趋势,更多地采用其他途径去解决。因此,家庭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曲线图来看,经常,一周几次的倾诉和沟通,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解困,他们也有一个更好的倾诉渠道。就倾诉对象来看,大学生选择的途径分别是与朋友倾诉、跟爸妈倾诉、通过其他途径发泄、网络发泄、心理老师倾诉等。他们也认为比较需要学校、社会等部门的干预。就热门话题,大学生认为网络水军制造和操作比例在53%左右,基本一半的网络事件是由网络水军操控的。就网络舆情来看,54%以上学生认为网络是有依据的,不可能空穴来风,27%的学生认为网络空口无凭,不太可信。14.7%的人认为网络对他们生活没

12、有影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对高校大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约3%的学生受网络情绪影响,不想走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灰色网络舆论会通过不断地向高校大学生传递灰色文化信息及价值观念,易造成高校学生心理认知障碍,造成青少年的盲目崇拜或盲目活跃。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尚未完全成熟,灰色网络舆论将可能产生心理建设危机。(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局限预警及干预的表面处理,缺少对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干预。本课题从“灰色网络舆情”视域,提出建立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有效补充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高校灰色网络舆情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安全工

13、作的生命线,较为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心理诉求,灰色网络舆情波及面广,受关注程度高,在舆情面前把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有助于倾听大学生的真实心理诉求,提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安抚大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疏导,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加油助力。建议和对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时代发展、人类进步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短平快,大学生心理呈现出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观点简述如下:构建灰色网络舆情下心理健康策略研究。(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全方位网络舆情监控体系高校要成立以校党委书记牵头,全方位数据化网络舆情监控的领导小组。形成“五

14、位一体”的监控管理体系。校领导+部门领导、学院领导、一线教职员工、全体学生人人知晓的纵向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宣传部、学工处、现教中心、保卫处等多部门联动;政工干部、一线教师、宿舍管理员、家长等多支学生密切联系人;学生干部、团干部、朋辈辅导者等多重学生管理团队,形成的横向服务体系。纵横交错,形成全方位线上、线下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二)利用人性化手段,建立24小时实时跟进系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环境下产生大量的数据,尤其灰色网络舆情的爆发,可能仅需要几小时的时间,令网络舆情监控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高校应依托政府、企事业单位,一起形成强大的网络数据技术支撑,对灰色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预

15、报、追踪、分析,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心理咨询平台和中心。配备“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化心理咨询专家,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三)利用自助和互助理念,建立学生自主监控管理体系高校大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可以转化为自身改变对象。构建大学生自主监控管理体系是美美与共的思路。一是可以对灰色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普及,使大学生对相应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认知,以便于后期的“他助”或“自助”;二是建立监控网络联盟,以团小组、宿舍或心理帮扶小组为小单位,实时关注、探讨灰色网络舆情对他们的影响,将一切可能产生的因素切断在萌芽状态;三是依托线上线下心理

16、咨询平台,让大学生有可以倾诉的途径。Education&Teaching丨教育教学14新西部 2023年第6期结语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灰色网络舆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具体而言:1、新媒体正全面浸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成长起一代新媒体人。把握新时代脉搏,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打开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局面。2、创新心理健康研究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面挑战和把握机遇的需要。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使得教师原有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性受到冲击,创新教育模式势在必行。3、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是提高实效性的需要。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方式中,那种单向传输、一对一、面对面的育人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探索新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模式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黄书光: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文化透视,载教育现代化研究,2017(4):22-27页。2冯增俊、许慧妍、丁肖潇: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下的比较教育研究策略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中的比较教育研究,载外国教育研究,2017,2(41):3-7页。3许瑞芳: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2018,8(239):25-35页。4王雷:试论对话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载中国校外教育,2011(5):4-5页。5罗家英:“人化-审美”: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新模式,

18、载零距离,2004(9):20-21页。6杜爱森: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载理论探索,1996(2):53-55页。7田录梅、潘月、董鑫月等:不同社交网站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6):743-752页。作者简介叶欣欣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基层团组织建设、新媒体网络舆情等和力量,乡村教师队伍在助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和关键抓手。参考文献 1 教 育 部 等 六 部 门 关 于 加 强 新 时 代 乡 村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

19、教育部网,http:/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22-28页。4周晔、徐好好: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应为与可为,载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12-13页。5周晔: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载教育发展研究,2021(18):3页。6付卫东、曾新:“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形势与重点任务,载中国电化教育,2020(11):110页。7唐智松、高娅妮、王丽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96页。作者简介何晓香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张玲玲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改革与实践(上接第142页)教育教学丨Education&Tea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