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33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7月Jul.2023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OF KARAMAY第13卷 第4期Vol.13 No.4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020年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也明确阐释了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纲要 表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

2、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作为一门专门解读、分析人与社会的课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当中,既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社会学概论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社会学概论的知识体系作为社会学知识入门级课程,社会学基

3、础知识体系多呈现于以“概论”“原理”命名的教材当中。概览当前我国社会学基础知识的教材,具有代表性的、也广为高校社会学专业或社会学相关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至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当中。社会学是讨论国家、社会与社会个体内在关系的学科,关乎如何认识国家、社会、政党、民族、个人思想、道德、行为,与社会思想教育、道德培养、人格塑造有密切联系。社会学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在应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核心目标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学概论教学,有效实现社会学概论

4、课程思政目标,让社会学概论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是社会学概论教学首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关键词:立德树人;社会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中图分类号:C91-4;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3677/65-1285/c.2023.04.14“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陈怀川1甘文秀2(1.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2.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疆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研究”(SDJG2023-55);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

5、二十精神阐释”专题研究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的关系研究”(GS2023GHB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3-05-01作者简介:陈怀川,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民族社会发展;甘文秀,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乡村社会治理。1072023年克拉玛依学刊政治 哲学 社会课程所接受的教材主要有郑杭生主编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王思斌所著 社会学教程 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社会学概论(以下简称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与其他社会学基础知识类教材相比,马工程社会学概论 更能体

6、现高校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2: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改变了其他同类教材主要展示西方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结构模式,在部分减少西方社会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更多加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的同时,侧重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思想加以批判,强化了社会学概论教材思政内容。应教育部门的要求和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社会学概论(原理)课程讲授基本采用了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教材。这一变化符合实际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尽管社会学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社会学学科的本土化、中国化倾向并不明显,效果也并不突出,所有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依然基本上照搬了西方社会

7、学的知识、概念、理论体系。在社会学相关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无论是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王思斌所著 社会学教程 还是其他专家编撰 社会学概论 或者 社会学原理,尽管有些教材在最新版本中也加入了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内容,但绝大多数依然以西方社会学同类教材为范本,如戴维波普诺(DavidPopenoe)所著 社会学,在知识体系结构与内容安排上并没有太多变化或差别。一方面,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基于西方社会形成,能否有效解读中国社会?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否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适合我国广大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都值得商榷。因此,高校马工程 社会学

8、概论 教材的编撰和逐步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高校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培育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高校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教材,在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意识,体现 社会学概论 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现实意义。3根据社会学科学教学需要和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自身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将成为高校社会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社会学课程的首选使用教材。因此,关于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还是围绕马工程

9、社会学概论 展开,以此来分析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问题。就社会学基础知识体系而言,尽管不同教材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其知识体系多由四大模块构成,相对来说,李东风与张怡“社会运行概述、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运行与社会治理”的分类模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4因为社会学知识体系所涉内容基本围绕人际互动、社会运行、社会治理展开。与其他社会学同类教材相比,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在加入更多思政教育元素之外,其结构模式也大致相同。连同绪论部分,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共由十三章构成,在该教材的知识体系方面,我们也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微观、宏观与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表1 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10、知识体系模块分类知识引入微观社会宏观社会社会管理知识体系社会学发展历程、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基本构成人与社会、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阶级阶层、社会流动、城镇化、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课程知识体系主要由四方面构成:第一,如何认识社会?如何认识社会一直是社会学不同流派必不能绕过的讨论话题,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教材在简要介绍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认知的同时,也着重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第二,微观层面的社会学内容。人文主义社会学1082023年 第4期与实证主义社会学将个体与社会严重对立的方法

11、论视角,足以说明了社会学微观视角存在的合理性,毕竟,社会学家齐美尔“人与人互动构成了社会”具有很好的说服力,由此断定微观层面社会学知识体系存在的必然性。此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社会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社会个体的社会化问题、角色扮演以及社会个体所属群体这一将个体连接并纳入到社会体系的重要元素。第三,宏观社会知识体系。宏观社会学知识体系主要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阶级阶层、社会流动、城镇化、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层面展开对社会的认知和解读。第四,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囊括了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以及倾向于实务方向的社会工作和具体收集资料、解读社会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上述分析表明,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课程体系的

12、编辑,达到了知识体系展示的穷尽性,满足了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既包括关于社会的解读和认识,也涵盖社会化、社会角色等微观视角和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宏观视角对于社会的理解和把握,在微观、宏观相结合对社会展开讨论的基础上,从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社会政策层面探究了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整体而言,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教材知识体系安排具有很好的结构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符合社会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要求。问题是,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如此贴近的知识体系,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展现思政教育?二、社会学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知识体系表明,社会学知识体系讲授与思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经

13、由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讲授,我们完全可以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而有效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尽管在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向度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培养目标,但我们认为,通过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知识体系的讲授,主要可以在学生思政教育层面有效解决如下问题。第一,“五个认同”与社会学知识体系。“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

14、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社会学概论知识体系与“五个认同”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我们又如何将“五个认同”的历史与现实事实融入到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教学实践当中?概览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知识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在诸多教学知识点的讲授中我们都能很好地将“五个认同”融入其中。我们依然从教材知识体系的建构模式去讨论这一问题。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知识体系引入部分由“社会学发展历程、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基本要素”构成。“社会学发展历程”部分,除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学产生、发展历程的介绍外,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加入了马克思主义

15、社会学相关知识,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更为深刻、真切地探查了社会发展演变的实质;在“社会基本要素”之“文化”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文化的产生、文化的功能来解读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人与社会”部分,是展示人与社会内在关系的知识体系,它蕴含了我们对伟大祖国认同的知识内容,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充分实现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目标;“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则重在理清民族、国家渊源、凝聚等知识内容,知识体系的讲授同样可陈怀

16、川等:“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1092023年克拉玛依学刊政治 哲学 社会以通过群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和经历的苦难,也能够让学生明确当下繁盛之不易和民族复兴任务之重要与艰巨,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崛起中所做出的贡献,也清楚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毋庸置疑之事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党高度的认同情感;通过“组织与管理”章节内容的讲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肩负起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而成为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在“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知识体系的讲授中,我们可以通过纵向

17、与横向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我国公平与竞争共存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第二,“四个自信”融入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又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命题。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

18、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6同样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社会学概论知识体系中又蕴含了哪些与“四个自信”存在深刻内在联系的地方?在社会学课程知识体系的讲授中又该如何展示“四个自信”?当我们审视社会学概论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时就会发现,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内容同样为“四个自信”

19、的宣传、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我们知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息息相关;中国之所以能够走上繁荣强盛,再次实现民族复兴,一改以往贫穷落后、软弱无能、备受欺辱的困局,既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更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由此所做出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社会学及其发展历程”部分,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同

20、时,应该对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加以批判性认识,让学生明白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现实诉求,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逐步走向了“强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在“社会文化”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中华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虽然中华民族也经受了无尽的苦难,饱受摧残,但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灿烂辉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在“社会网络与社会

21、群体”课程知识的讲授中,我们可以通过东西方国家、民族的比较,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之伟大所在,辨明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然性,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四个自信”;在“社会制度”部分,通过介绍制度体系的宏观、中1102023年 第4期观、微观层次构成,重点给学生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对比分析,解读我国社会制度选择以及符合中国发展的社会制度体系给经济社会腾飞所产生的作用;在“社会变迁与现代化”部分,可以向学生对比分析西方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与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选择,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

22、准。现实表明,尽管现代化发轫于西方社会,但西方现代化模式并非颠扑不破的金科玉律,“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部分,我们亦可以通过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对比来展示我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制度建设的优越性所在,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三、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学课程之于思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可以说,社会学知识体系既蕴含了“立

23、德树人”思政教育的所有内容,也是与课程思政有着紧密相关的知识体系,尽管如此,回顾我们以往的社会学概论知识体系的教学,不可否认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只有清晰地认识到以往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得更好,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学教学当中,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效果和目的。第一,过分注重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介绍,忽视了课程思政教育。我们知道,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后,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本土化,但高校社会学相关知识体系教材的编撰,依然主要围绕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展开,绝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知识。在以这些书籍作为选定教材进行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讲授中,绝大多数老师也多局限于西方社会学知识

24、与理论的介绍,忽视了课堂教学不止于教书而重在育人的本质追求。如此的教材编撰结构和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偏离了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使得社会学这门与国家、民族、制度、文化、社会治理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远离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加批判和辨别地向学生传输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思想,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学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和发挥服务社会的现实作用。也正是这种社会学知识体系传授模式,很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难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的目标。第二,授课以梳理解释为主,缺少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概观当前高校社会学相关课程的讲授,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以时间发展脉络或者理论体

25、系构成模块来展示西方社会学,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我们知道,在社会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了解与掌握西方社会学知识和理论是有必要的,但单纯介绍而不加批判,忽视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在诸多方面并不与我国实际相符的事实,在课堂教学中缺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解和对西方社会学思想、理论的批判,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违背了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宗旨与价值追求。此外,单纯西方社会学知识和理论的传输,容易让学生产生关于社会的认识只存在于西方的认知偏误,无益于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实质上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上,诸子百家、程朱理学早就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

26、解读和认识,再到近代,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遭受列强侵略与欺凌的耻辱。第三,考核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剥离。除教材编撰与课题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缺失的弊端之外,社会学概论教学考核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高校社会学相关学科的考核都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考试主要考察陈怀川等:“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1112023年克拉玛依学刊政治 哲学 社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基本以单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或者材料分析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尽管也有问题回答、小论文撰写等平时考核,但都并不涉及思政内容,完全无法展示和

27、监测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学概论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在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改变社会学相关课程考核中多以西方社会学知识、理论解释为主,课程思政缺乏的现状,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相关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兴趣和关注程度,同样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关注。实际上,社会学课程中的知识体系设置安排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学概论所具有的优势,在教学设计、课堂知识讲授和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等不同阶段,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效实现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目的。具体如表2所示。表2 社会学相关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社会学及其发展历程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与社会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组织与管理

28、社会制度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社区与城市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思政元素理论指导政治认同政治培养家国情怀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制度优势本质要求绿色发展以人为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来研究社会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文化自信理念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学生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民主、法制意识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培养学生进取意识明确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公正平等意识涵养社会担当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识明确社会学相关课程体系中的思

29、政元素和思政教学目标,我们认为,社会学概论课程融入思政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充分发挥社会学学科优势,教学内容设计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自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虽然我们在社会学本土化方面也做了诸多工作,但至今,高校社会学课程所用教材结构内容设置以及社会学课堂教学所用知识体系和基本理论依然沿用了西方社会学相关模式,相对来讲,马工程 社会学概论 的结构内容已经有了很多变化,融入了更多思政元素。即便如此,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有着天然的绝对优势,因为它与经济、政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涉及如何认识社会,是强调社会的价值还是弘扬个人的意义,它事关如何探索社会,在社会相关问题研究中严格

30、秉承价值中立的态度还是价值判断的理念,它关系到如何看待国家、民族、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等核心内容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社会学是一门最适宜课程思政的学科,也是一门课程思政最具效果的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首先就需要在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等所有教学设计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准备与设计环节。诸如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设计家国情怀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在“组织与管理”设计集体意识内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制度”部分融入制度自信,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制度自信和进取意识。第二,以甄别、扬弃的态度开展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讲授,有效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

31、批判能力。任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西方社会学理论同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产生,反映当时西方的社会现实。7显然,我们在社会学知识体系讲授过程中不可以不加鉴别地将之全盘接受,并将之不加批判地传授给学生。在社会学概论相关知识体系和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批判性讲授,去除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者有悖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社会学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特点,将社会学学科教学工作放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学概论知识体系的讲授当中。我们知道,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社1122023年 第4期会制度不同,对人

32、的塑造功能和结果亦有所不同,在西方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未必适合我国,有些思想观念的直接应用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相反可能还会对我国社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有甄别地讲授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要站在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的立场上去辨别、分析和判断基于西方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制度体系而形成的社会知识体系和社会理论,毕竟人是生活在具体国家、具体民族和具体民族文化当中的社会个体,脱离自身所处社会现实的“纯粹价值中立”是玄虚的、不可行的。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国内外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来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

33、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例如关于社会贫困现象产生原因的解读,在向学生介绍马克思社会批判、帕森斯结构功能、奥斯卡刘易斯文化贫困等理论时,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理论加以辨别、分析和批判;同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党和政府在消除贫困中所做工作以及所取得成效,在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的同时,强化高校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第三,教学效果的考核中,设置更多贴近生活、提升思想意识的考核内容。概览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学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是通过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形式进行,实质上,如此的考试方式更多是对相关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一方面,缺乏对学生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理解掌握的考察

34、,另一方面,如此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展示社会学教学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如何在考试中将所讲授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社会学知识与理论来分析社会,这是社会学课程教学考核最需要思考的问题。8例如在社会角色章节知识点的考试设置中,我们可以将任长霞、焦裕禄等人物的事迹作为知识考点,让学生分析社会角色的培养与社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精神动力所在;在社会文化、社会控制等知识点的考试设置中,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何在四大文明中仅有中华文明能够永固长存、生生不息?为何曾经建立过数个帝国的西欧最终分散为数量众多的国家,而中国却走向了不断融

35、合,形成大一统国家的道路?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在何?诸如此类问题的设置,在实现学习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结合,避免死记硬背教学考察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让学生牢记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最具包容性、最具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是全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富有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伟大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众志成城、风雨无阻的磅礴力量。四、结语总而言之,充分彰显社会学学科优势,将思政教

36、育融入社会学概论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实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价值目标,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践行社会学学科发展服务社会宗旨的根本所在,亦是高校社会学教育的必然之选。社会学概论教学作为社会学相关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引导,更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运用,在教学设计、课程讲授、成效考核等各个环节做好社会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工作,为整个社会学课程思政打好基础、明晰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现社会学相关课

37、程“为党育人 为陈怀川等:“立德树人”视域下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1132023年克拉玛依学刊政治 哲学 社会国育才”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功能。注释:如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边燕杰等人编著 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肖云忠等人编著 社会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社会学概论(人民出版社)、朱力 社会学原理(社科文献出版社)、奚从清等人编著 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以及王思斌编著 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教材。参考文献:1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

38、2020(9):17-22.2蒋承勇.“马工程”重点教材:特色 创新 精品J.中国编辑,2018(2):6.3罗凌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以“社会学概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7):17-20.4李东风,张怡.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 社会学概论 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86-91.5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增强“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N.宁夏日报,2022-10-10(08).6傅辰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四个自信”N.中国民族报,2021-09-28(006).7斯满红.课程思政融入 社会学概论 课堂的探索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13-16.8卓昱含.民航高校 社会学概论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方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7):3.11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