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04ZUOWUZAIPEI作物栽培摘要: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 51 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 51 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 20kg/667 m2(45.01 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关键词:新冬51号;塔额垦区;种植密度;产量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冬小麦,品种为新冬51号。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第九师一六八团,该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供试土壤为砂质壤土,前茬作物是玉米。1.
2、3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即处理A、B、C、D、E,对应播量处理A为15kg/667 m2(33.76万粒/667 m2)、处理B为20 kg/667 m2(45.01万粒/667 m2)、处理C为25 kg/667 m2(56.27万粒/667 m2)、处理D为30 kg/667 m2(67.52万粒/667 m2)、处理E为35 kg/667 m2(78.78万粒/667 m2),小区长7.0 m,宽2.4 m,小区面积16.8 m2。1.4播种及田间管理播种日期为9月21日,人工播种,采用干播湿出。中耕锄草3次,分别在4月3日、4月25日和5月28日
3、进行。全生育期共浇水7次,追肥5次,共施用尿素30 kg/667 m2,磷酸二铵14 kg/667 m2,硫酸钾9 kg/667 m2。1.5数据调查与测定调查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生育期。于成熟期对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小麦的株高、小穗数、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等性状指标进行考种,并按小区收获计产。1.6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 Excel 2003、SPSS 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origin软件进行作图。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调查新冬51号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不同种植密度下生育期表现一致,小麦生育期变化与种植密度关系不大1。2.2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物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
4、增大,各处理冬小麦株高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株高范围在75.12 75.66 cm,以处理A最低,为75.12 cm,处理E最高,为75.66;各处理冬小麦穗长范围在6.73 7.31 cm,处理A最长,为7.31 cm,处理E最短,为6.73 cm;各处理冬小麦穗粒数范围在36.20 46.70粒,以处理A最多,为46.70粒,处理E最少,为36.20粒;小穗数以处理B最大,为15.90个,处理C最少,为14.50个;各处理冬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庞晓燕1,宋长玉2*,李玉鹏3,孙军红3(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第九师一六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3.
5、新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稿日期:20221114*基金项目:第九师科技计划项目“特色作物科技特派员团队创新创业”。*通讯作者:宋长玉(1993-),甘肃武威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作物育种与栽培。E-mail:。势、品质表现,塔河2号为比较适宜推广的品种。参考文献1王娟,潘江贵,王晓辉,等,阿克苏地区5个品种棉花品质分析J.棉纺织技术,2019,47(10):40-43.2戴茂华,刘丽英,唐长波,等,冀中南棉花新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4):4-7.3辛明华,李小飞,韩迎春,等,新疆南疆不同棉花品种的生长特征及其品质分析 J.新疆农业科学
6、,2020,57(4):729-739.52023 04作物栽培ZUOWUZAIPEI小麦穗粒重范围在1.73 2.35 g,处理A最重,为2.35 g,处理E最小,为1.73 g;各处理冬小麦千粒重为43.31 45.20 g,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千粒重呈现降低趋势。2.3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由表2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处理B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且处理B与处理E呈现显著性差异,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B 处理A 处理C 处理D 处理E。2.4不同种植密度冬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10.80.60.4
7、0.20-0.2-0.4-0.6-0.8-1株高-0.89-0.95-0.47-0.81-0.88-0.60穗长0.950.800.670.910.66穂粒数0.590.750.850.49小穗数0.240.700.73穗粒数0.830.24千粒重0.70产量图1相关分析对小麦产量与其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由图1可知,在产量方面,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与产量呈现较大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0和0.66,说明增加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但株高与产量呈现负相关,说明株高太高会降低产量;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株高与穗长和穗粒数呈现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
8、-0.95,说明株高越高穗长越短、穗粒数越少;穗长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现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1,说明穗长越长穗粒数越多、千粒重越重。3小结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增加冬小麦种植密度,将株高降低在适宜水平,同时将提高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为作主攻方向,最终实现增产2。新冬51号冬小麦适宜在本地区种植,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本地气候条件下以处理B种植密度为20 kg/667 m2(45.01万粒/667 m2)产量最高,达到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综上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 kg/667 m2(45
9、.01万粒/667 m2),合理密植以及适宜的栽培技术可提高冬小麦产量。参考文献1李忠禄.旱塬地冬小麦播种密度试验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7):38-39.2秦军科,蒲惠霞.崇信县中麦175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51-53.DOI:10.15979/62-1057/s.2017.19.024.表1不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物性状的影响处理ABCDE株高(cm)75.1275.2375.3875.6575.66穗长(cm)7.317.226.846.896.73穗粒数(粒)46.7042.7038.3036.5036.20小穗数(个)15.9016.40
10、14.5015.8014.70穗粒重(g)2.352.012.181.971.73千粒重(g)45.2045.0244.4344.3343.31表2不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处理ABCDE小区产量(kg)重复13.5015.1313.3013.3612.46重复13.6014.9514.7014.3514.30重复14.8414.8613.8514.0213.65平均产量13.9814.9813.9513.9113.47折合单产(kg/667 m2)554.79 29.62ab594.47 5.46a553.60 27.99ab552.01 20.00ab534.55 37.03b排序21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