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81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76 卷第 5 期 2023 年 9 月Vol.76 No.5 Sept.2023 081 088“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郭广摘要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游荡者身陷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整合的生存境遇,并逐渐被同化为“行走的商品”形象的同时,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展示出他们具备的现代性英雄素质、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正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

2、抗争的最好注脚,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研究和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和崭新的视角。关键词 本雅明;游荡者;行走的商品;现代英雄;现代性批判中图分类号 B51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320(2023)05-0081-08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23-CXRC-2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BKS003)20世纪初期,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战争灾难之“末日景象”和人类生存的全面异化之“紧急

3、状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1(P314)的本雅明,为了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文化批判和实现人类的彻底救赎,他利用形象化的意象思维取代概念化的知性思维,开创了一种“与传统的哲学概念化没有近似性的知识表征方法”2(P168)意象辩证法。通过这一方法,本雅明赋予人类现实存在和世俗历史中被遗忘或忽视的过时之物,以“洞穿现实”与“开显真理”的双重功能,即让事物自身形象地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繁华表象背后支离破碎的异化状态的同时,开显出潜藏于事物内部的人类世界完整统一的本原状态。在本雅明一生的学术批评生涯中,他萃取出无数个辩证意象加以深入考察,而游荡者意象既是其最钟爱的一

4、个现代性意象,也是本雅明众多辩证意象中最为人熟知且鲜有人深入研究的意象之一。通过对现代化都市游荡者意象进行考古式研究,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揭示出游荡者作为“行走的商品”和“现代英雄”的辩证形象,不仅从现代性的源头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展开了“一场现代性史前史的批判性研究”3(P123),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游荡者(Flneurs),在法语词汇中,Flneur一词意指生活的漫不经心,有闲散、晃荡、漫游、慵懒等意思。在不同的中文论著中,Flneurs的中译名各有不同,主要有“游手好闲者”“休闲逛街者”“流浪汉”“浪荡子”“闲逛者”“漫步者”

5、等译名。由于上述译法既或多或少带有贬意,又难以展现Flneurs内含的辩证意蕴,所以本文采取由张旭东、魏文生翻译的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一书中的“游荡者”这一译名。但在相关引文中,为尊重译者,笔者仍按其原来的译名引注。DOI:10.14086/ki.wujss.2023.05.008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5 期一、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本雅明的游荡者意象源自波德莱尔。在波德莱尔笔下,法国画家贡斯当丹 居伊就是一名典型的游荡者。他宛如一位微服私访的君王或孤独的侦探,每日漫无目的地徘徊于巴黎的街道上和流动的人群中,全神贯注地浸淫于观察变动不居的都市生活场景,身上

6、具有“一种反对和造反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4(P438)。本雅明虽然不是游荡者意象的开创者,但在波德莱尔的启迪下,他把游荡上升为一种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是西方思想史上“反思自己散步经验的第一人”5(P155)。游荡者原本是指18世纪法国的贵族、僧侣等特权阶层,以及“一切不参加生产和贸易而靠租息为生的人”6(P781),他们资产丰富、衣着讲究,每天无所事事地徜徉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在马克思看来,他们就是“随着时势浮沉流荡而被法国人称做浪荡游民的那个五颜六色的不固定的人群”7(P83)。然而,在本雅明眼中,游荡者

7、却是伴随现代化都市的崛起,悠闲漫步于都市生活的各个角落,物质财富贫乏,生活懒散不堪,行为放荡不羁,被主流社会所遗弃,主要由文人、职业密谋家、拾垃圾者、妓女、诗人组成的现代社会特殊群体。他们游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超脱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喜欢让乌龟给自己定下脚步前进的速度,以孤独的旁观者姿态审视和洞察着都市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用悠闲游荡的身体实践方式体悟和对抗着现代性世界。这个群体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城市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都市特有的文化意象。一言以蔽之,游荡者是现代性的产儿。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孕育出发达

8、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化大都市巴黎。“巴黎创造了游荡者这一族群事实上,都市景观促成了巴黎人成为游荡者。或者,更精确地说:都市巴黎为游荡者裂变成一个辩证的极点,它为游荡者打开了一幅城市景观图,即使它闭合起来也为游荡者提供了一个空间。”8(P417)在19世纪以前,宏伟的教堂、露天的广场、静谧的公园、茂密的树丛、喧嚣的市集和大大小小的工厂构成了巴黎城市景观的主体。19世纪伊始,随着机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广场和市集等城市景观开始走向没落,繁华的商业街悄然兴起,并成为新的城市空间主体。商业街彻底改变了巴黎的城市面貌,它构筑起满目繁华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建构了一幅梦幻

9、般的巴黎都市景观图,诱使人群潮水般涌进来,在街道上来回穿梭游荡,徜徉于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沉醉不归。作为现代化都市街道的典范和19世纪巴黎最奇特的都市景观,拱廊街是“商品资本的庙宇”8(P37),更是游荡者的天堂。因为拱廊街既是室外又是室内,既有避风挡雨的顶棚和照彻黑夜的汽灯,又有种类繁多的商铺和可以驻足休闲的咖啡馆,为游荡者提供了悠闲漫步的最佳活动空间。在拱廊街这个“小型世界”里,游荡者既不用担心被疾驰而过的车辆惊扰,又可以悠然地观赏散发着“神圣光芒”的商品、商家们制造出的各种商品新奇时尚和疯狂追逐商品新奇时尚的大众,“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四壁里一样安然自得”9(P56)。如果说传统社会拒

10、斥闲逛的生活方式,那么现代化都市“巴黎的街道却邀请大家来做这些事。这样,自第二帝国以来这个城市成为无须谋生、不思就业、无所企求的人的乐园”10(P40-41)。由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满载着现代性的大都市巴黎,才有孕育游荡者的肥沃土壤;只有在拥有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的拱廊街,游荡者才有足够的空间和无尽的兴致去悠闲地打量现代性。此外,为了深刻阐明游荡者这一族群的身份特质,本雅明还严格区分了他们与人群中的人之间的不同之处。他援用维克多 富尔内尔在 巴黎街头见闻 中的一句话写道:“绝不能把游荡者同看热闹的人混淆起来,必须注意到个中的细微差别一个游荡者身上还保留着充分的个性,而这在看热闹的人身上便荡然

11、无存了。它完全沉浸在外部世界中,从而忘记了自己。在面前的景象前,看热闹的人成了一种非人化的生物。”9(P87)也就是说,人群中的人完全沉浸于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为商品拜物教操控而丧失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沦落为抽象化的“商品符号”和都市景观的麻木看客,“只是一种数字的存82郭广:“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在”9(P80)。而游荡者则抽离于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保留着独立的个性色彩和高度的清醒意识,冷静地观察着新奇多样的商品、日新月异的都市景观和络绎不绝的都市人群。正因如此,尽管游荡者经常出没于拥挤的人群之中,却与麻木的人群中的人格格不入,他们始终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悠

12、闲游荡的身体实践方式从蜂拥的人群中分离出来,以旁观者的姿态清醒地洞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都市人群的异化状态。正如本雅明指出的,人群中的人在人群之中推搡前行,“游荡者却要求一个回身的余地,并且不情愿放弃那种闲暇绅士的生活”9(P149)。因为游荡者游目骋怀于璀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和流动不息的都市人群,居无定所,其兴趣之所在不是欣赏新奇的都市景观,而是旨在冷静地勘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症候,默默地搜集都市生活中隐匿的真理碎片,努力寻觅实现人类社会救赎的希望之光。因此,本雅明一再重申道:“人群中的人绝非游荡者。”9(P148)二、“游荡者”的商品化生存境遇从表面上看,游荡者虽然社会地位低微、

13、生活毫无保障,在节奏快速的都市生活中获得了自身的生存空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但是,本雅明却通过深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来考察游荡者,揭示出他们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被动地接受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的整合,逐渐被商品拜物教猎俘和同化,沦落为“行走的商品”形象。在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是由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多寡来决定的。而游荡者作为“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6(P357-358)。但是,他们既不愿接受普通工人那样机械而又忙碌的工厂劳动,又没有大量的物质财富,

14、生活贫困潦倒,只能身居现代社会的底层和边缘,与人群中的人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欲望和商品幻境的阴霾之中,分享着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生存方式。游荡者漫不经心地游弋在都市的街道上,待到天色已晚时,他们便混同川流不息的人流走进百货商店的建筑物内,漫步于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迷宫中,从而商品市场便成了他们最后的据点。“市场是游荡者的最后一个场所。如果街道一开始就是他的室内,那么现在室内就变成了街道。现在他在商品的迷宫里漫游穿行,就像他从前在城市这个迷宫里一样。”9(P72)在商品市场的商店橱窗前,游荡者探头探脑,目光不停地注视着五光十色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而被目光注视下的“商品本身就是说话的人”9(

15、P73),它与经过橱窗前的每一个人窃窃私语,欲依偎在市场人群中的买主,移情于对它感兴趣的有钱人。虽然游荡者不购买商品,但他们在向商品和人群移情的过程中,心灵频繁地遭受着商品幽灵的召唤,与人群一道被商品拜物教的魔力俘获,陶醉于物欲满足的视觉幻象和络绎不绝的人群景观中,陆续被卷入商品化的时代潮流而迷失自我,由此难免淹没于人群之中,随人群坠入商品的海洋,转化为人群中的一员,一个消费者。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的力量是强大而又隐蔽的,以至于游荡者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已潜移默化地被商品同化的特殊处境。“这种处境如同能补偿很多侮辱的麻醉药,极乐地渗透了他的全身。游荡者所屈就的这种陶醉,如顾客潮水般涌向商品的陶醉。假

16、如马克思偶然在玩笑中提到的商品的灵魂存在的话,那它就成了灵魂世界中能碰到的最大的移情例证,因为它在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它想依偎在其手中和室内的买主。移情就是游荡者跻身于人群之中所寻求的陶醉的本质。”9(P73)可以说,商品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神灵,“登上了使人膜拜的宝座,它四周的超然之气熠熠闪光”9(P187),不仅强有力地改变着整个社会,而且急速地同化着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游荡者也难逃被商品化的历史厄运,日益屈服于梦幻的商品世界,痴迷于追求商品的新奇幻觉。正因如此,本雅明悲痛地说道:“游荡者最后的旅行:死亡。它的目的:新奇。”9(P194)本雅明选取文人这一典型的游荡者意象,借由他们从“文艺之神

17、缪斯”堕落为“为钱而干的缪斯”的沉沦过程,详细诠释和印证了发达资本主义时代游荡者的商品化生存境遇。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文人被视为创作的天才、社会的精英,甚至被奉为“文艺之神缪斯”的化身。他们专门为83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5 期宫廷或教堂服务,领取政府的高额俸禄,倍受贵族、教皇和大众的敬仰,处于神灵一般的崇高地位,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随着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机械复制技术不断进步,传统的灵韵经验被现代的震惊体验所取代,神圣的艺术品蜕变成了世俗的商品,文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人虽然从对宫廷贵族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一

18、种自由的姿态,却又被现代社会无情地从传统的神圣殿堂驱逐到了商品化的文学市场,以至于他们失去生存空间,加入了游荡者的行列,经常出没于稠人广众之间,漫游在现代化都市的街头,或驻足于烟雾弥漫的小酒馆,“并或多或少地过着一种朝不保夕的生活”9(P39),致使他们获得的自由转变为一种被遗弃的自由状态。同时,面对商品和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人陷入深深的忧郁和迷茫,为了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席之地,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文人曾经拥有的身份地位和人格尊严,开始向商品化的文学市场屈服。于是,文人从高高在上的神圣地位跌落到社会的谷底,沦落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一个靠出卖劳动力换取报酬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真实处

19、境就“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逛进市场,似乎只为四处瞧瞧,实际上却是想找一个买主”9(P53)。在资本主义商品文学市场上,报纸专栏为文学提供了一个领地,文人通过为报纸专栏撰写连载小说赢得了一个位置。为了获取新奇的小说题材,吸引大量的读者,文人一方面悠闲漫步于都市的街头,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四处张望,努力搜集着中意的词汇,捕捉着稍纵即逝的社会信息。他们似乎在用自己的闲暇行为向众人炫耀自己昂贵的劳动力价值,误以为自己还享有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崇高地位,自以为深谙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而实际上,他们沉浸在初为商品的麻醉幻境之中,既没有认识到自己高额的劳动报酬是商业资本运作下广告增多的产物,又不愿接受自身已从

20、高尚的社会精英降格为低俗的商品生产者这一事实和身为商品的羞辱感。因为“专栏的高报酬就说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业已确立。事实上,这与报纸订金额的下降、广告的增加以及专栏重要性的上升之间有着某种联系”9(P48)。另一方面,他们时刻准备着应付都市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震惊体验,竭力经营着与同行和都市人群之间的市场联系网络。唯有依赖市场联系网络,他们才能获取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以撰写充满幻象的小说文本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使更多的读者订阅报纸,从中获取高额的经济报酬。本雅明用嘲讽的口吻说道,文人依赖这种联系网络“就好像妓女依赖乔装打扮”9(P47)。由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规律的冲击下,原本高深莫测、

21、栩栩如生的文学逐渐沦落为一种机械化的“填格子”模版,品德高尚、温文尔雅的文人慢慢被同化为“为钱而干的缪斯”,处于一种“用自由换来冷酷的现金的令人难以恭维的地位”9(P52)。在文人成为“为钱而干的缪斯”之后,他们往往受制于出版商、经纪人、文化公司法人等商业资本家的操控,生产出迎合资产阶级需求的文化产品,成了“一名被安插在消费者领域之中而为资本家服务的间谍”8(P427)。更有甚者,一些著名的文人屈从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的召唤,从“为钱而干的缪斯”蜕变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服务的资产阶级作家,利用自己的名声来美化或吹捧资产阶级的残暴统治,因为“一旦作家的政治野心被唤起,政府自然要告诉他们正确的道路

22、”9(P49)。可见,在势不可挡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商品化潮流冲击下,作为社会文化的生产者和保存者的文人已堕落成为商品的奴隶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毋庸置疑的社会事实。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社会消费的急剧增长,整个欧洲资本主义日益走向鼎盛状态,现代人无处不受到商品的“物的包围”11(P1),游荡者持续不断地被拉上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列车,被同化为人群中的人,即抽象的“商品符号”。尤其是作为游荡者天堂的拱廊街被现代化的大型百货中心取代,“拱门街的消失使游荡不再时兴”9(P69),游荡者也明显地减少,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人们遗忘。准确地说,懒慢的游荡行为“早在1867年

23、它就过时了”5(P161)。本雅明之所以从历史的瓦砾堆中发掘出游荡者意象,其意图不仅在于痛斥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统治,揭示出他们沦为“行走的商品”形象,更在于凸显游荡者作为与异化人群相区别的现代英雄形象。因为身处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游荡者“在其中陶醉的同时并没有对可怕的社会现象视而不见。他们保持清醒,尽管这种清醒是那种醉眼朦胧的,还 仍然 保持对现实的意识”9(P77)。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清醒的意识,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强大的商84郭广:“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品化力量,游荡者既没有过度的悲观和绝望,又没有丝毫的妥协和退却,而是依然孤独地执着于悠闲的游荡行为且保持坚决的

24、反抗精神,冷静地观察着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并在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暗夜中找寻着拯救人类社会的丝丝曙光。由此,悠闲懒惰、一无所有、身处社会底层的游荡者把自己从异化的人群中分离了出来,“以一种反讽的方式,一无所有的人出现在英雄的形象中”9(P90),成为一个与资本主义现代性相抗争的英雄人物。三、“游荡者”的现代性英雄素质游荡者虽然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抛弃,被动地接受资本主义商品化潮流的席卷,但他们却被本雅明寄予了希望,担当着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本雅明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明确指出游荡者“具有一种在现代主义中生存的素质”9(P92),能够从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唤醒大众,

25、找寻到一条引领他们走向彻底救赎的革命之途。第一,以孤独的旁观者姿态洞悉人群异化的生存状态和现代化都市生活的腐朽本质。19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资本主义国家从行政制度上日益加剧了对大众都市生活的规范和控制。为了摆脱都市生活秩序化的行政控制和保留自我思考的社会空间,游荡者喜欢把自己伏身为一名孤独者,从井然有序的都市生活和拥挤不堪的人群中抽离出来,无所依归,无所束缚,既与现代化都市和人群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又与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保持一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在哲学的意义上,孤独是人省思和认识自我与社会的重要境遇,也是人提升自我生存体验和体悟社会真谛的重要契机。游荡者喜欢孤独,但

26、不是一种万籁俱寂中的孤独,而是一种“稠人广众中的孤独”9(P68)。在这种孤独状态中,他们保持着独立的生存方式和自由的思考方式,游离于现代化都市生活的边缘,隐匿在人群之中,以陌生人的眼光凝视着形形色色的都市景观和林林总总的商品世界,以旁观者的姿态清醒而又冷静地观察和审视着都市人群和现代化都市生活,从而获得了一种观察现代社会的超越视角。正是以这种视角,游荡者“较少偏见地看待各种情况,他看待别人的标准是比较普遍的与客观的”12(P112),因为他们不仅能够摆脱固有的观念、规则和偏见的约束,超然而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事物,而且能够发现常人难以觉察的社会秘密,真正洞悉到人群异化的生存状态和现代化都市生活

27、的腐朽本质。就人群的生存状态而言,游荡者是人群生存状态的勘察者,他们置身于人群之中,虽然被人群景观陶醉,却没有随人群亦步亦趋,“对大众的态度不如说是居高临下”9(P150)。游荡者居高临下地注视着身旁匆匆而过的人群,他们不仅清醒地意识到人群的病态症候,而且对人群的异化生存状态怀有无比的痛心和震惊。本雅明借用波德莱尔的话写道:“他都不可能不被这种奇观攫住:病态的大众吞噬着工厂的烟尘,在棉花絮中呼吸,机体组织里渗透了白色的铅、汞和种种制造杰作所需的有毒物质 这些衰弱憔悴的大众,大地为之惊愕。”9(P92)就现代化都市生活的本质而言,游荡者是都市生活中既可疑又隐蔽的族群,他们藏匿于人群之中,以侦探的

28、观察方式监视着都市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保持着对资本主义商品梦幻世界的清醒认识。这就是游荡者自身的辩证法:“一方面,他们感觉自己被所有的人视为一名真正可疑的人,另一方面,他们是完全不会被发现的隐藏之人。”8(P420)游荡者孤独地漫游在都市迷宫的边缘,把目光投向都市的各个角落,用身体的实践方式感触和体悟着现代化都市生活,透过人群这层面纱,“他们才能看到整个城市的不被遮掩的图景”9(P77-78)。表面上看,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似乎给人们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实际上,在都市梦幻景象的背后却是物(商品)对人的控制。人们日常生活四处充斥着触目惊心的腐朽、颓败和死亡气息,“地狱并非是等待着我们的某种

29、事物,而是我们此时此地的生活”8(P473)。可见,游荡者孤独地游走在都市的街头,既全身心投入现代性之中,又时刻保持抽离现代性之外的旁观者姿态。他们投入其中,为的是近距离观察人群和现代化都市生活的状况,深入发掘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存体验;他们抽离其外,为的是进一步探秘现代性的特质,看清人群真实的异化状态和都市生活的腐朽本质。85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5 期第二,以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抗争资本主义历史无限连续进步的虚假神话。在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过程中,每个社会个体都被强行拖入机器运转的轨道上,高速运转的机器成了“人类必须遵守的社会时间秩序的调节器”13(P62),控制着

30、人们的日常生活步调。为了适应机器高速运转控制下的快速社会节奏,现代人异化为机器流水线作业上的一个零件,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一副“有满足的、公务在身的表情”和“匆匆向前”9(P70)的步调,以便让自己的行动“同一种自动化的统一性和不停歇的运动保持一致”9(P15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和繁华的商品物质世界,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文明欣欣向荣的进步景象,编织出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无限连续进步的虚假神话,让现代人深信不疑地把历史进步观念视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规律,甚至“成为信仰中的一个普遍的内容”14(P242),乐观地以为资本主义“进步号”列车必然驶向幸福美满的未来理想王国

31、,致使他们把肩负的过去世代被压迫的先辈们“的仇恨和牺牲精神全都忘记了”15(P410)。在整个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基调下,游荡者则与步履不停、无暇四顾的人群迥然不同,他们既不跟随机器生产的节奏高速运转,也不愿被人群的漩涡裹挟着行进,而是保持一种自我规定性的行为方式。他们以乌龟的步调迈动自己的双脚,无所事事地游荡在都市的街头,东张西望地观察着人群的行为举止和都市的文化景观,时走时停,前顾后盼,心中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和效率意识。在本雅明看来,游荡者“那逍遥放浪的个性是他对把人分成各种专业的劳动分工的抗议。这也是他对勤劳苦干的抗议”9(P72)。换言之,游荡者这种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貌似消极不堪,实际

32、上却是一种对现代性历史进步神话的积极抗议。由于“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4(P424),现代化都市生活中的新事物都是转瞬即逝、应接不暇的,而游荡者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正是一种阅读都市现代性的方法。路德维希 伯尔纳在其 巴黎写照 中曾写道:“巴黎是一本打开的书,在它的马路上漫游叫阅读。”5(P133)本雅明则认为,游荡者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思维地行走着的行为状态,它体现了一种停滞的辩证法。停滞,意味着“在这个当下里,时间是静止而停顿的”10(P274),致使资产阶级“为了在历史事件中掩盖革命的契机”而编织的资本主义无限进步的虚假历史连续体所“漏掉的那些传统断裂的地方”逐渐显现出来8(P47

33、4)。这些“传统断裂的地方”隐藏着过去世代被压迫的先辈们没有实现复仇渴望的转折点、革命失败的时刻和被压抑的解放期许,正是爆破资本主义现代性物化统治和无限进步的虚假历史连续体的革命契机;游荡,总是通过反复停滞的方式进行的,而反复地停滞是“为了被压迫的过去而战斗的一次革命机会”10(P275),在现代化都市生活中把那些“传统断裂的地方”剥离出来,让人们忆起过去世代被压迫的先辈们未完成的革命诉求和复仇渴望,在“当下”时刻把它们现实化为革命行动,以打断资本主义无限进步的虚假历史连续体。显然,游荡者悠闲踱步、偎慵堕懒是假,深入探察、积极抗争才是真,他们将其“所表现的懒惰行为视为一个貌似可信的幌子”8(P

34、442),作为他们自我选择的一件社会合法化的生存外衣。唯有如此,游荡者才能在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下获得自我的生存空间和自觉的主体意识,有时间去捕捉“传统断裂的地方”和洞穿资本主义无限进步历史神话的虚假本质。正是在此意义上,波德莱尔把“浪荡作风”视为“英雄主义在颓废之中的最后一次闪光”4(P439),伊格尔顿更是明确地指出,游荡者的“闲逛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活动”16(P335)。正因游荡者悖逆现代性规范行事,一直保持着自身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反抗社会的隐秘地位上”9(P39),从而导致作为现代英雄的游荡者没有固定的职业,居无定所,身处主流社会的边缘,成了现代社会的不合时宜者

35、。第三,以捡拾“垃圾”的精神活动找寻人类社会的救赎之路。在犹太教文化中,犹太教典籍 托拉 和塔木德 原初是由拉比以口口相传的讲故事形式向世人传播,经由代代相传而流传至今的。作为讲故事的人,拉比用心灵感悟上帝的启示,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讲故事的形式,把上帝的神圣真理和犹太教教义传达给世人,世人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它传达给后人,最终形成了人类的传统经验。作为身体里流淌着犹太教文化血液的犹太人,本雅明把人类的传统经验看作一个总体性经验,它既包涵着上帝的神圣真理,又囊括着世代人的世俗智慧,表征着传统社会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处于平等交86郭广:“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

36、争流、完整统一的本原状态。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展开,商品被人们奉为新的神灵,理性成为至高无上的唯一真理性力量,一切不可实证的绝对性经验全部被当作“垃圾”抛弃了,人类逐渐远离上帝的神圣真理,沦落为商品的奴隶和技术理性的工具,人类整体性的经验世界变得支离破碎。这些所谓的“垃圾”,作为“与现代都市文明不相吻合、与商品拜物教逻辑难以契合的精神碎片”17(P129),被遗弃在都市生活的角落或历史废墟之中,犹如遗失在幽暗海底的珍珠,透过乌黑的泥沙依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在本雅明看来,它们是内在于人类现实存在和世俗历史中不可解构的正义力量,是动摇资本主义物化统治的革命火种。本雅明把游荡者比喻为都市的

37、“拾垃圾者”形象,他们漫步在现代化都市的街道上,并不在意欣赏都市生活中的风景名胜,而是热衷于从事打捞都市“垃圾”海洋中真理珍珠的精神活动。在现代化都市的街头巷尾,游荡者不时地停下缓慢的脚步,“聚敛每日的垃圾”,然后再“分类挑拣出来,加以精明的取舍”,旨在让“这些垃圾将在工业女神的上下颚间成形为有用之物或令人欣喜的东西”9(P98)。通过搜集捡拾、分类整理和精细编排这些被现代化都市文明抛弃或掩埋的神圣真理碎片“垃圾”,游荡者力图开掘出内在于人类现实存在和世俗历史中不可解构的正义力量,并用文学蒙太奇的方式将它们聚合成一个个辩证的理念星座,让它们自己诉说资本主义无限连续的进步史不过是“一个由物化事实

38、组成的无限系列”18(P33),向大众展示出人类世俗的事实性经验与神圣的绝对性经验之间内在统一的总体性世界,以启迪大众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商品繁华世界和虚假的历史进步神话统治中觉醒过来,重燃自身内在的批判意识和革命斗志,打破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统治的牢笼,实现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和最终救赎。由此可见,游荡者并非资产阶级眼中那般碌碌无为的社会“垃圾”,而是在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垃圾堆”或历史的瓦砾堆中找寻颠覆资本主义物化世界根基的革命火种和实现人类社会彻底救赎的现代英雄。四、结 语事实上,本雅明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游荡者,他乌龟式的步调正是身为游荡者的最好明证。据肖勒姆回忆,本雅明“走路时身体多是略微前倾。我

39、不知道什么时候见过他昂着头走路的。他走起路来有种独特的、谨慎和摸索的特点他不喜欢走快他经常停下来从背后很容易从他的走路姿势认出他来,他走路的这一特点与日俱增”19(P7)。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带给人类社会的“末日景象”和人类生存的“紧急状态”,游荡者的辩证形象就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抗争的最好注脚:他一方面潜入现代化都市的肌理深处和人群之中,以亲身体验去感触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统治,以捡拾“垃圾”的精神活动在现代化都市废墟中找寻人类社会的救赎之路;另一方面,他又抽离于现代化都市和人群之外,以孤独的旁观者姿态洞悉人群异化的生存状态和现代化都市生活的腐朽本质,以懒慢游荡的行为方式抗议现代性的物

40、化统治和历史进步神话。本雅明凭借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与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开展资本主义现代性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和新视角。参考文献1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2郭军,曹雷雨.论瓦尔特 本雅明:现代性、寓言和语言的种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3Graeme Gilloch.Walter Benjamin:Critical Constellations.Cambridg

41、e:Polity Press,2002.关于文学蒙太奇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本雅明在 拱廊街计划 中写道:“拱廊街计划的研究方法:文学蒙太奇。我不必去说什么,只需要展示。我不会窃取任何珍贵的物品,不会采纳任何独创性的构想。但是碎片、废物我并不会罗列它们,而唯一可能的方式,就是进入它们自身:利用它们。”8(P460)87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5 期4夏尔 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安格利卡 威尔曼.散步:一种诗意的逗留.陈虹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

42、社,201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Walter Benjamin.The Arcades Project.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9瓦尔特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7.10 启迪:本雅明文选.汉娜 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8.11 让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43、齐奥尔格 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吴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3 赫尔嘉 诺沃特尼.时间:现代与后现代经验.金梦兰、张网成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 约翰 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15 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6 特里 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 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 瓦尔特 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9 G.肖勒姆

44、.本雅明一个友谊的故事.朱刘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Dialectical Image of the Flneur:Benjamins Criticism and Resistance to ModernityGuo Guang(Henan University)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Walter Benjamin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study wandering as a physical practice to observe and experience modern societ

45、y.Through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mage of the Flneurs as a product of modernity,Benjamin closely combines human physical behaviors with critique of modernity to reveal i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apitalist commodity economy,that the Flneurs are trapp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mmercial forces in

46、 capitalist society and gradually assimilated into the image of walking commodity.At the same tim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y politics,he unfolds the Flneurs qualities of modern heroes and their image of modern heroes for modernity criticism and human redemption.The dialectical image of the Flneur

47、s may well be the perfect incarnation of Benjamins critique of and struggle against modernity,demonstrating not only his tenacious belief in excavating the flames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mplete redemption of mankind,but also his distinctive political position in resolutely crit

48、icizing and resisting capitalist modernity,which provides a unique path and a new perspective for us to study and reflect capitalist modernity.Key words Walter Benjamin;the Flneur;walking commodity;modern heroes;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收稿日期 2023-02-08 作者简介 郭广,哲学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河南 开封 475001。责任编辑 涂文迁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