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察家报》与1882年英国媒体对埃及事件的报道——兼考钟嵘家世、生年和出生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65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家报》与1882年英国媒体对埃及事件的报道——兼考钟嵘家世、生年和出生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察家报》与1882年英国媒体对埃及事件的报道——兼考钟嵘家世、生年和出生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察家报》与1882年英国媒体对埃及事件的报道——兼考钟嵘家世、生年和出生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42 卷第 4 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4 期Vol.42 No.4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4,2023收稿日期:2023-02-26基金项目:深圳市哲学社科规划 2021 年度课题“英国的中东殖民知识生产与传播(18001914)”(SZ2021C022)。作者简介:叶亢(1982),女,湖北黄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观察家报与 1882 年英国媒体对埃及事件的报道叶 亢(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摘 要:1882 年英国占领埃及是英帝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英国的中近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2、观察家报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报刊之一,持续关注报道埃及事件,其观点反映了英国舆论界关于埃及问题的立场。从埃及奥拉比发动兵谏到英国出兵埃及,该报的舆论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最终鼓吹英国占领埃及。关键词:英埃关系;英国舆论;观察家报中图分类号:G21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23)04-0061-04 1882 年 9 月英国占领埃及,这一事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中外学界已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要研究的是,在英国政府未作决策之前,英国国内已经出现普遍的战争舆论,反对的声音很少,为何会出现这种舆论一致的现象呢?英国有众多报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但对舆论起重要作用的

3、只有少数大报。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就是其中之一,但迄今并无专门研究。本文以观察家报的报道为核心,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1882 年英国对埃战争舆论形成之过程。一、埃及奥拉比九月兵谏与观察家报 的舆论 19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列强逐渐向埃及渗透,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这块战略重地更加成为西方争夺的对象。从拿破仑远征埃及开始,英法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激烈争夺。在帕麦斯顿(Palmer-ston)时期,英埃关系服从于英国的近东战略:一方面,英国促使土耳其进行改革,实行自由贸易,放弃以前的专卖权,为英国商人敞开大门。另一方面,帕麦斯顿相信在贸易过程中,自由、公正的理念会传播到东方,帝国的影响

4、力会逐步扩大。让土耳其管理埃及成为这个时期英埃关系的核心内容。1874 年迪斯累利(Disraeli)领导的保守党上台。由于埃及财政状况恶化,英国政府乘机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这使得英国在运河事务上有绝对的发言权。这一行动获得了英国国内的普遍赞扬,各报刊也支持政府的行为。此时虽然出现了是否需要占领埃及的讨论,但大部分的英国政治家反对占领埃及。迪斯累利认为对付俄国的办法还是要控制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在埃及问题上,英法合作是最好的选择。1879 年 6 月,在欧洲大国的压力下埃及赫底威(相当于国王)伊斯梅尔(Ismail)退位,他的儿子陶菲克(Tewfik)继位。在伊斯梅尔

5、统治的 15 年中,埃及外债从 300 万磅增加到超过 1 亿磅。伊斯梅尔不仅挥霍浪费,而且花费大量资金希望获取埃及的真正独立,但在名义上埃及仍是土耳其的一个省。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伊斯梅尔不断向欧洲借贷。1880 年 7 月,埃及通过清算法。这项法律提供解决国际债务的办法,由一名法国财政总监和一名英国财政总监负责监督埃及的债务偿还。英法“双重监督”体系确立。1880 年格拉斯顿(Glad-stone)领导的自由党上台后,在埃及问题上坚持英法合作的方针,尽量避免干涉埃及内部事务。而在埃及,伊斯梅尔的统治引起各阶层的不满,军队问题尤其突出。削减军费和裁军是军队的主要问题,其矛头主要对准埃及土著军

6、官。许多埃籍军官只能拿半薪,基本没有升职的机会。1881 年 9 月 11日,以奥拉比等军官为首发动兵谏要求撤换政府,16实行宪政,增加军队的数量。九月兵谏成功后,由军官们推荐的谢里夫帕夏(Sherif Pasha)组阁,局势暂时稳定。九月兵谏后,此事件给既存的埃及政治局势带来不小冲击,也得到英国各大报刊关注。观察家报 对埃及九月兵谏进行了详细报道。作为一份独立报刊,该报在英国享有极大声誉。此时的主编是爱德华迪西(Edward Dicey)。早在 1877 年,他就在十九世纪(The Nineteen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认为埃及对于英帝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英国政府最好采取措施保护

7、这一战略要地,即使采取战争方式占领埃及也无不可1。而当时反对党领袖格拉斯顿直接发表文章批驳迪西的观点,“占领苏伊士运河和埃及是愚蠢的建议”2。埃及发生兵谏后,观察家报立即发表社论指出:就目前的埃及局势而言,“首先要让叛军离开开罗,大幅减少埃及军队数量。如果发生军事叛乱,我国舰队将开往亚历山大,不要与法国或者土耳其一起行动。我们要保证与法国在埃及进行经济管理。但是如果埃及发生混乱,维持秩序的只能是英国”3。社论明确指出英国要维护在埃及的利益,不允许土耳其干涉埃及,必要时单独行动。1881 年 9 月 18 日,迪西在该报上刊登的一封长信更是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必要时采取战争手段占领埃及。作者首

8、先指出,“奥拉比所领导的运动就是反对英法的双重监督体系”。现在只是更换了政府,下一步可能就要推翻英法的统治,我国政府应该下定决心采取行动。“大部分人认为英国将派土耳其军队干涉埃及,而我认为采取这个方法将是非常危险的。让埃及重新被土耳其军队占领,将会加强埃及土耳其派的实力,会使英国的地位更加危险。”因此,“在埃及事务上,我坚决反对土耳其干涉”。尔后作者认为,“英法联合占领要比土耳其干预好”。而最佳的解决方式是英国单独占领埃及。“这是对于英国最安全的方式,把保卫埃及安全的责任抓在我们自己手中。在派我们的军队去埃及时,我们会告诉他们一旦秩序恢复我们就会离开,这样我国不会遇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极大反对。如

9、果可能的话,就不干预。如果必须干预,只能是英国。我们解决问题越快对英国的利益越有好处。”4 这种言论在英国国内并没有得到太多报纸的响应,由于早年格拉斯顿已经直接批驳了迪西的建议,因此有许多报纸批判观察家报让英国单独占领埃及的观点。埃及九月兵谏在短时间内结束,埃及局势趋于缓和。特别是在 11 月 17 日,外交大臣格兰维尔(Granville)发表公开信,阐明政府保持现状的立场。该报没有强硬坚持迪西的观点,基本上认同了政府的政策。编者指出,“我们支持政府的政策。保持埃及的秩序是英国的责任。目前双重监督体系运转良好,将埃及从经济危机中解救出来,如果这个体系遭到破坏,我们就不知道后果该如何,因此要让

10、它最好的运转,这就需要英法两国共同合作”5。二、英法联合备忘录与观察家报舆论的发展 九月兵谏后,谢里夫组阁,埃及局势暂时稳定。1881 年底埃及议会召开。谢里夫制定了一部基本法(宪法),但是这部基本法剥夺了议会讨论、通过预算的权力,遭到了议员们的反对。谢里夫认为,讨论预算会引发外国的干涉,因此在此问题上绝不退让。法国总统甘必大看到埃及议员对于预算的争论,担心埃及局势不稳,于是与英国一起在 1882年 1 月初推出英法联合备忘录,其主要内容是:“英法两国政府确认,按素丹敕令所定且为两国政府正式认可的条件维护赫底威殿下的权位。两国政府紧密配合,坚决以联合努力反对可能威胁埃及现存秩序的所有内外干扰的

11、根源。”663所谓反对“内外干扰”,即对内反对奥拉比领导的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土耳其的干涉。备忘录想传达的信息是两国政府为了维护赫底威的地位,必要时将进行武力干涉。这份备忘录是法国精心策划的,尽管英国议会十分担心是否能与法国合作解决埃及问题,最终法国拿出的联合备忘录的内容还是出乎英国人的预料。英国政府不希望进行任何形式的征服,但是英国为了维护与法国在埃及问题上的合作关系,没有对备忘录进行任何修改或者说明。英法联合备忘录在埃及引起强烈反响。奥拉比等人认为,埃及可能遭受与突尼斯一样的命运,遭到外国的武装入侵。联合备忘录发布的直接后果就是埃及人推翻了谢里夫政府。2 月 4 日,巴鲁迪内阁成立。这届内阁

12、祖国党成员占多数,奥拉比出任陆军大臣,并成为内阁的实际领导人。内阁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制定了新宪法,确立了议会有权讨论、通过全部国家预算等重大原则。同时解雇了一批在政府中的欧洲官吏,提升了六百名埃籍军官,罢免了三百名土族、契族军官。英法驻埃及的财政总监德布里叶(M.de Blignires)和科尔文(Sir Auckland Colvin)联合给两国政府写信,要求处理埃及问题,特别提到埃及新政府的新宪法对于预算的干涉,但是此事没有得到两国的关注,反而导致法国财政总监德布里叶辞职。观察家报认为,联合备忘录的发表不会导致埃及局势恶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对法国在双重监督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很满意,但是

13、我们不希望其他国家干涉埃及。备忘录的措辞相当含糊,如果26要进行干涉,也没有澄清如何进行干涉,因此我们不必太重视这份文件。”7该报并不认同泰晤士报上格雷戈里(Gregory)和布伦特(Blunt)的观点。特别是 1882 年 2 月以奥拉比为首的内阁主政后,格雷戈里与布伦特认为,这是“宪政的胜利”。该报指出,“这并不是宪政的胜利,而是军事主义的胜利。埃及政府只是在军事专制者的要求下才垮台的。九月的叛乱不仅仅是更迭政府,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废除英法监督体系”。保守党的旗帜报和晨邮报认为,要让土耳其干涉埃及,观察家报反对这种观点,“土耳其干涉对英国不利。该报认为保持现状就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不需

14、要任何的干涉行动”8。4 月份埃及出现了少数土、切族的军官阴谋叛乱和杀害奥拉比的事件。虽然奥拉比挫败了这个阴谋,但是赫底威拒绝批准对于这些军官的判决。赫底威的举动使得他的地位岌岌可危。5 月初,英法两国政府派舰队到亚历山大港进行武装示威,埃及巴鲁迪内阁下台。赫底威组织新的内阁,但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奥拉比仍然留任陆军大臣。埃及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此期间,观察家报看到埃及危机逐步升级,其舆论开始支持土耳其干涉埃及。5 月 14 日社论指出,“最近埃及的局势开始复杂。赫底威有可能被奥拉比废掉。英法派舰船去亚历山大,我们担心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危机。虽然舰船可以给欧洲人以保护,但是如果没有军队,就起不到

15、作用。就目前局势看,赫底威的权威需要军队的支持。而土耳其干涉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小。如果赫底威的权威任由践踏,那么我国在埃及的利益会受到严重破坏。法国跟我国在埃及的利益并不一致,两国的联合行动会造成政策的失误。对于我国来说苏伊士运河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要着重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可被这种关系束缚住”9。该报反对英法联合解决埃及危机。三、亚历山大骚乱与观察家报的战争舆论 6 月 11 日,亚历山大发生严重骚乱。此次事件进一步恶化了埃及局势。事件的起因是一位英籍马耳他人租用了当地居民的一匹驴子四处游逛,他不仅不给钱,反而还行凶杀人。两旁行人路见不平,奋力追赶。四周侨民开枪射击,打死、打伤多人。全市居民怒不

16、可遏,手持棍棒,奋起反抗,杀死一些侨民。英国驻亚历山大领事库克森也被击伤。据统计,在这次冲突中,双方死亡人数达 238 名,其中埃及人 163 名,欧洲人 75 名10217、161、209。事件发生后,观察家报批评政府没有采取措施保护英国公民的安全。6 月 18 日社论指出,“亚历山大骚乱发生在亚历山大的市中心,而英法的舰队就停靠在亚历山大港,大屠杀持续了四个小时,而舰队并没有镇压骚乱。当地的警察也没有保护欧洲居民。这次袭击主要针对英国人。当英国人在亚历山大的街道上被谋杀,英国舰队居然可以不采取行动。英国的将军居然还可以电告国内事件不具有政治特征。我们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是这场骚乱绝对具有政

17、治特征。可以明显看出亚历山大骚乱对于埃及的军事集团有利。我国政府根本没有考虑到保护公民的安全。政府根本不愿意干涉埃及。为了英国的尊严,为了帝国的安全,我国政府都应该有所行动”11。该报的结论是:亚历山大骚乱主要是针对英国人,对埃及军事集团有利,批评政府不采取行动保护英国人的利益。6 月 23 日,英国政府埃及问题蓝皮书出版,其内容主要是英国驻埃及总领事马列特写给外交部有关埃及局势的公文,涉及 1882 年 1 月到 5 月间的埃及局势。蓝皮书的发表引发了英国舆论的普遍关注。观察家报认为,“有关埃及问题的蓝皮书非常令人失望。目前我国政府认为在君士坦丁堡的会议能够解决埃及问题,但是土耳其不愿意参与

18、。如果会议并不能保护英国在埃及的利益,就没有任何作用”12。7 月 2 日的社论认为,“最近出版的蓝皮书让我们知道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多么失败。英国在埃及有重大利益,决不允许这些利益遭到破坏。我们必须保证通往印度道路的安全,要保护英国的利益和尊严”13。此后该报鼓吹要对埃及采取行动,不惜以战争方式维护英国在埃及的利益。7 月 11 日,英国政府炮轰亚历山大,获得了该报的热烈支持。四、观察家报战争舆论形成的原因 埃及蓝皮书的公布导致观察家报开始确定立场,提出“要对埃及采取行动,维护英国的利益”。战争舆论的出现与埃及蓝皮书的出版有密切关系,那么蓝皮书是如何描述埃及局势的呢?英国驻埃及总领事马列特(E.

19、Malet)是蓝皮书的主要作者,他不断向外交部发回电报,其关于埃及形势的分析对国内舆论有重要影响。那么这些公文都写了什么呢?1882 年 1 月初,马列特给外交部递交的公文指出:“我相信能够解决危机,因为我讨厌为了债权人的利益而进行战争。”14245、781 虽然有 1881 年 9 月的奥拉比兵谏,但此时马列特认为埃及局势并不危险,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战争。英法联合备忘录发表后,埃及的政局发生了变化。2 月4 日,埃及新内阁上台。这届新内阁实际上由奥拉比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自此后马列特写给外交部的公文有明显变化。他不断强调埃及危36机严重,目前局面很难维持,敦促政府解决危机。2月 27

20、日,马列特给外交大臣格兰维尔的信中指出:“如果现状不能维持,就该考虑占领国家,但是在采取这个行动之前,应该允许它实验。”153 月份,格兰维尔向马列特寻求建议,马列特的答复是:“不要与现在的埃及政府谈判。可以用一次海军示威加速埃及政府的垮台。”16后来这两个建议都被接受。4 月初,格兰维尔准备重新讨论是否给予埃及人管理埃及经济的权力,马列特却建议外交部不要与埃及政府协商,他认为“埃及政府极不稳定”。格兰维尔听从了他的建议。格兰维尔想要听到更多关于“奥拉比政府”的情况,马列特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了解这些情况。4 月发生切族军官谋杀奥拉比事件,这些军官被判处流放苏丹。马列特促使赫底威不同意判决。5 月

21、 7 日,马列特给格兰维尔的信中说:“我相信在获得任何满意的解决埃及问题的方法产生之前,都应该阻止复杂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因为混乱状态持续得越久,修正它所产生的错误就会越困难。”17从以上公文可以看出,埃及危机相当严重,整个局面非常混乱,这就是马列特传达给英国外交部的信息。我们需要注意公文中所传达出的信息在 1882年 2 月埃及新内阁上台后开始变化。以上公文显示,埃及危机非常严重,如英国政府不采取措施,其在埃及的利益将受到损害。但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马列特所说的“危机”吗?法国总领事在此时认为,“形势并不严峻,没有采取任何形式干预措施的必要”。德国总领事在 4 月 30 日的报告中指出:“埃及政

22、府在正常运作,公共债务的利息在按规定偿还,甚至有盈余。外国人在埃及的权利和所有国际协定都获得遵守,混合法庭的决议也在按时执行。”16这显然与马列特传回国内的消息不符。马列特对于形势的判断来自 1882 年 2 月奥拉比的改革。奥拉比领导的政府希望埃及逐步摆脱外国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其核心破坏了英法建立起来的“双重监督体系”。与其说“欧洲国家”在埃及有重大权力,还不如说英国在埃及有重大利益。维护这种利益靠的是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转。而马列特认为奥拉比破坏了体系和英国在埃及的利益。要保护这种利益,占领埃及就是最好的办法。因此马列特通过给外交部递交的公文,间接地煽动舆论,最终英国国内形成了普遍的战争舆

23、论。五、结语 1881 年奥拉比发动兵谏后,观察家报的主编爱德华迪西发表文章认为英国在埃及有重大利益,英国政府应该考虑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当外交大臣格兰维尔发表文章,表明英国政府在埃及问题上保持英法合作时,该报也基本上认同这一看法。英法联合备忘录出台后造成埃及局势动荡,该报认为应该让土耳其干涉埃及,这样付出的代价最小。亚历山大骚乱后,该报批评政府没有保护英国在埃及的利益,埃及蓝皮书的公布促使该报形成战争舆论。从整个舆论的变化可以看出,蓝皮书的发表对于该报形成战争舆论有着重大影响。蓝皮书的作者是英国驻埃及总领事马列特,他认为 1882 年 2 月奥拉比新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破坏了英法“双

24、重监督体系”,而这一体系是维护英国在埃及利益的最好屏障。这一体系赋予英国驻埃及“当事人”权力,权力与体系的密切联系使得马列特煽动舆论,促成英国国内战争舆论的形成。观察家报的舆论中一直强调英帝国的利益。19 世纪最后 30 年,英国的舆论更多地倾向于支持帝国的存在,更加强调瓜分世界的重要性,这体现出“有形帝国”成为英帝国政策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1 Edward Dicey.Our Route to India J.The Nineteenth Century,1877:(1):665-685.2 W.Gladstone.Aggression on Egypt and Freedom in th

25、e East J.The Nineteenth Century,1877:(2):149-166.3 Egypt N.The Observer,1881-09-18(4).4 Edward Dicey.England and Egypt N.The Observer,1881-09-18(5).5 Egypt N.The Observer,1881-11-20(4).6 潘光,朱威烈.阿拉伯非洲历史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 Egypt N.The Observer,1882-01-25(4).8 Egypt N.The Observer,1882-02-05(4).9 E

26、gypt N.The Observer,1882-05-14(4).10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1 Egypt N.The Observer,1882-06-18(4).12 Egypt N.The Observer,1882-06-25(4).13 Egypt N.The Observer,1882-07-2(4).14 Edward Malet.Egypt M.London:John Murray,1909.15 Egypt(1882)Z.英国外交部档案,卷宗号:F.O.78,vol.3435.16 Alexander Schlch.The“Men on the Spot”and the Eng-lish occupation of Egypt in 1882 J.Historical Journal,1976(19):775-784.17 Egypt(1882)Z.英国外交部档案,卷宗号:F.O.78,vol.3437.责任编辑:罗 操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