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召诰》与《何尊》之宅成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8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召诰》与《何尊》之宅成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召诰》与《何尊》之宅成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召诰》与《何尊》之宅成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第2 2 卷第2 期古都名城研究召诰与何尊之宅成周郑伟丽(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 0 0 2 40)摘要:召诰历来被解读为对成王的训导,其实不然。召诰所记,是周公和成王对洛的争夺。七年,召公受成王命先相宅。周公后至,封锁新邑,祭天承命,作多士,殷民丕作。召公被困新邑十余日,出,复入,作诰般民,要求拥护成王。洛诰是召的继续,记录了周公对成王的全面管束,成王来洛终又回镐。何尊所记,是八年三月,成王在洛为自己的王宅奠基,同年四月丙戌,成王大会诸侯,洛邑和新邑,合为新生的成周。成王在四年已完成元祀,成王五祀就是八年。

2、关键词:召诰;洛诰;成周;何尊中图分类号:K224收稿日期:2 0 2 3-0 4-2 2作者简介:郑伟丽(19 7 4),女,河南郑州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9 12 3(2 0 2 3)0 2-0 0 0 1-0 9召诰乃传世名篇,学界多认为是对成王的训诚和教导,但也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诰命对象为召公,是周公对召公作诰,也有人认为是召公借周公之口训导成王。七年召和五祀何尊的纪年之惑,朱凤瀚等学者曾有研究,但最终也没有得到学界普遍认可。笔者认为,已有的释读,多含糊地归结于训诫,没有充分考虑人物对话和语

3、言的场景,忽略了周公、成王时代的许多重要历史信息。要正确解读召诰,必须搞清相宅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而要真正搞清这些细节,又需要正确解读召诰,这似乎是个循环论证,却也不尽然,召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是全面的,只是后人没能正确解读。能提供辅证的其他材料并不多,基本限于同时代的洛诰多士等篇,而历代后人对尚书的解读,不能作为证实召诰具体细节的依据。笔者立足召文句本身,对召进行了重新句读和注释,希望能还原历史的真相,解决长久以来的困惑。洛诰是召的继续,其信息量同样相当丰富,他文另作研究,鉴于古都名城研究/0 0 1召告与何尊之宅成周篇幅,笔者只介绍其概要。为方便分析,笔者对召诰进行分段,赋予小标题

4、,重新注释。一、召告新注(一)召公先相宅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融。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般攻位于洛讷。越五日甲寅,位成。“王朝步自周”周,镐京。成王和召公从镐到丰(周公在丰),召公再从丰到洛,从行程分析,丰应当在镐京和洛之间,而不在今天丰镐遗址的镐之西,竹书纪年有周公“出居于东”和“出居于丰”的记载,也说明丰在东方。笔者认为丰在陕州一带的惰函古道上。“太保先周公相宅”,太保先,典型的史家笔法,立场明确,这也是判断是非的重要依据。“朝至于洛”,强调朝至,说明情况紧急,连夜赶路。洛,东国洛

5、,今洛阳一带。(二)周公封锁新邑,用牲于郊,作多士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已,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般庶,庶殷般丕作。“达观于新邑,营”,达,本义为使道路通畅,此处为清除路上闲杂人员;观,金文显示鸥一类的大鸟静眼监视,此处是监控、盘查;营,动词,四周建起营垒。周公也连夜赶路,乙卯日一早到洛,对新邑实施军事戒严。营,并非营建新邑,因为新邑当时已经存在。也不能把“新邑营”三字合体理解为军营,若是军营,参照“洛师”,则应表示为“新邑师”。再说,在军营相宅,似乎也说不通。“用牲于郊,

6、牛二”,天子之礼,可能有共王的意思,与洛诰的河两岸共贞、周恭先和周孚先,异曲同工。召公先去洛相宅、接管殷民,周公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一路追来,封锁新邑,祭天,称王以自保。而此时成王正在来洛途中,在位于陕地的丰,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周公等成王到洛时,助成王完成祭天之礼才合君臣之义。“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周公甲子日朝用书命庶殷。竹书纪年有“七年,周公复政于王。春二月,王如丰。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召诰与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彼此吻合,此处周公甲子日诰命殷民,就是多士。周公上朝,以王的身份,诰命殷民上下。“命庶殷、侯、甸、男、邦伯”类似“命某侯”,这是承认殷民内部的

7、贵族体系。多士中,殷民要求“服在百僚”,周公答应“惟听用德”,条件是殷民对周公的绝对忠诚,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既命殷庶,庶殷作”,周公诰命之前,殷人已听命于召公,直到周公称王,给殷人政治地位和一定的自治权后,殷人才敢跟从周公,所以史官表述为“既命”。殷人虽亡国,但仍有相当的实力,任命完成后,殷人才卖力丕作,作,占卜作图。殷民在占卜方面传承有序,所以召公、周公在相宅上都动用殷民。召公抢了先机,周公感受到来自成王和召公的巨大的威胁,故一路追来,强势控制局面,果断称王。周公制了下图,先派使者去成王处,后又亲自去丰见成王,让成王追认,具体见洛内容。召公先相宅,殷人倒向了成王、召公一方,周公

8、唯有称王,使成王对他奈何不得,才能保住自己。周公也只有称王,与成王平起平坐,殷人才可能转而听命于周公这个共王。也就是说,在那种形势下,若周公不称王,殷人是绝对不敢听命于周公的,没有殷民的支持拥护,周公将在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所以,周公的称王,可能是无奈的自保,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三)召公再入新邑,诰庶殷太保乃以庶邦家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周公日:“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鸣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鸣呼,其奈何弗敬?”002/古都名城研究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以庶邦家君出”

9、,周公跟庶邦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大中周公说“西土人亦不静”,说的就是庶邦,周公要东征,镇压三监,庶邦推脱“艰大,民亦不静,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召公是庶邦代表,他带领庶邦一行在旧邑完工后,住在设施完备的新邑,被软禁了十多天。周公在多士中对殷人说“尔乃尚有而土”,殷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说明新邑是个比较松散的聚居区,原本不是封闭的城堡,正是从这时开始,新邑开始向军事城堡转变,故史官记的是“太保出,复人”,而之前召公来洛,没表示为“人”。“复人锡周公”,此条信息显示召公一行人出新邑,商量对策(是否回过丰、找成王商议过,不得而知,召诰洛等文献都无记载),取了币,重新又进人新邑,以成王的名义赐周公币,

10、宣誓成王的权威。“周公日”,周公二字本无,是后人错加的,若需要明确,也该是召公。“旅王若公”,若,甲骨文形如一个女子跪着帮人梳理头发,引申为王的侍从、贴身传话人。王若,传达王意、代王发言之人,王若公是代王发言的公,此处就是成王的代言人召公。旅,陈述,此处发言的是召公的代言人,召公下属代表召公(召公又代表成王),向庶殷上上下下发诰命,质问他们为何不敬成王?(四)成王怎会不敬德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厥终,智藏在,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厥亡,出执。鸣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春命用懋。王其疾敬德!“智藏在”此处描绘了殷人的现状,周公来洛后,一部分之前听命于

11、召公的庶殷受到清算。没有证据表明商王时代民不聊生,也没有证据表明召公在谈论王时代。“王其疾敬德”,疾,以为苦;其,岂。上天都觉得你们可怜,王怎会把敬德当苦差事呢?怎会不怜你们呢?(五)不要对成王之德有顾虑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者,日其稽我古人之德,日其有能稽谋自天?“天迪从子保”,迪,启迪;天迪,上天给予启迪;保,神保,能与上天沟通之人,从王的角度讲,从子是先王的从子,也就是今王的王叔,从子保,就是王叔为神保。“天迪从子保”就是上天给神保授意。“面稽天若”,面,当面;稽,稽首,意思是问政;天若,上天的代言

12、人,传达上天旨意之人。“面稽天若”就是当面问政上天的代言人。“天迪格保”,格,木与各的组合。各,上为鸟头,下为口,意思是说鸟语;木,木主、神主。格的意思是能与神灵通话、说鸟语的人。商代重巫,以说鸟语的神巫之人为神保。君有“我则鸣鸟不闻,日其能有格”,也说明格与神鸟有关。“日其稽我古人之德”,日,“或日”的简略表达,意思是“有人会说”,召公直接说出了殷民内心的顾虑。此段可译为:看夏代古先民,上天授意给从子保,可当面向上天问政,但现在没了天命。看你们殷人,以前上天授意给格保,也可当面向天问政,但现在也没了天命。现在成王没老成人辅佐,你们会说成王怎能学到你们殷先王之德,更不要说他成王能向上天求得治国

13、之政了(如此状况,你们殷人怎敢背叛周公,转而听命于成王呢?召公说出了殷人的心声,引发了殷人的共鸣,拉近了与殷人的关系)。(六)周公妄言其自配皇天鸣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誠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碧;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日:“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义。”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休王”,是召公对成王的称呼,周公一般称古都名城研究/0 0 3召告与何尊之宅成周成王为孺子。上一段召公在设问,这一段是召公自答。“不敢后用”,后,称后,商周之际得天命的一种称法,不敢后用,是成王不敢“称后、用事”,也就

14、是洛诰中周公所说的成王不敢及天。召公解释说成王不愿称后,是考虑到民间尚有很多疾苦,也是成王有德的表现。“其自时配皇天”,姬旦说,他作了大邑,就自配皇天,自时中义。这是召公对周公的遣责和讽刺,故很不客气地称其“旦”。当年武王为主,周公为辅,决定在洛作邑配天,而如今周公无视武王的法定继承人成王,自配皇天,还四处宣扬。“比介于我有周御事”,比,同等,介,高人一等。成王平等对待殷人,甚至看高一等。在相宅这么重大的任务上,成王的全权代表召公,任用殷人。“节性惟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意思是成王的德性一直在进步,成王(派召公)来相宅,是慎重,而不是不重视,不能说不敬德。这是召公对成王的肯定。(七)

15、希望成王得到你们殷民支持,受天永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日,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日,有般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王乃初服。鸣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用义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日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不敢知”,不敢说自己知道天意,这是召

16、公谦虚的说法。“兹二国命”,滋养夏、商的天命,使天命得以延续。嗣若功,召公也有一定的神力,他在为天命004/古都名城研究延续到成王助力。“厥初生,自哲命”,召公的意思是:成王亲政的最初,最纯洁,如新生儿,这时候给他天命最好,王自己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成王他很敬德。“式勿”,勿也,宾之初有“式勿从谓,无俾大怠”;替,废弃;“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像夏代那么长久,也不废弃殷命,召公的意思是:让成王继承夏、商延续下来的天命。(八)庶殷表态,不敢勤成王拜手稽首,日:“予小臣敢以王之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予小臣”,有观点认

17、为予小臣是召公,非也,召公怎自称小臣?此处的小臣,当是某位殷商贵族代表面对召公时的自称。“末有成命”,是一种委婉的说辞,真实意思是王暂时没得到天命,终了时才可能有成命。区别于初有成命、中有成命。有的王,一出生就得天命,有的王,中年才得天命。文王就是 中有成命”,无逸有“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勤”,勤王。庶殷表示,他们接受成王的诰命,但他们不敢勤成王,只会献上币,希望成王早日得到天命。殷民不敢不听命于成王、召公,也不敢背叛周公。殷民骑墙的态度,成王不是很满意,这也是八年成王迁殷民于鲁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召告全译七年(周公在丰),成王和召公从镐来陕地的丰(找周公商讨归政事宜,但双方未能

18、达成一致,于是成王秘密派召公去洛相宅,抢夺在洛庶殷的领导权)。召公连夜赶路,朝至于洛,很快完成占下,庶殷听命于召公,攻位于武王旧地洛讷,也就是度邑,甲寅日完工。周公得知后连夜追赶,乙卯日朝至于洛,立即在新邑清查可疑人员,抓捕帮召公做事的殷人,并在新邑外围建起营垒,对新邑进行戒严,是为“达观于新邑,营”。周公称王自保,几天内完成祭天祭社等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式。甲子日,周公用王的规格(朝用书),发多士,软硬兼施,威胁要继续西迁殷民,要求殷民绝对服从自已。最终,周公通过承认殷人原有的贵族体系,抢回了对殷民的控制权。周公命庶殷占卜和制图,

19、庶殷因条件得到满足而丕作。卜和图制作完成后,周公先派使者向成王汇报,后亲自见成王,让成王追认河两岸(洛讷和新邑)均洛食,其实就是承认新邑和东方政权的合法性。当时周公已完全控制洛,故成王无奈认可,见洛。召公(被软禁十多天后,终于被允许可以出新邑)带领庶邦首领退出新邑(不甘心失败,商量对策后),取了币,再人新邑,全权代表成王,赐周公,以宣誓成王的权威。召公同时向庶殷发布诰命:上天已改变了殷人的天命,天意已定,成王顺应天意,祈求天命,怎可能不敬德?周接替殷,殷先王后民都已认命,但现在你们殷人,有人携家逃亡,有人被抓走,上天都觉得你们可怜,怎能说是成王不敬德(你们的困苦不是成王造成的,造成这个局面的是

20、周公,抓你们的也是周公,召公在揭周公之短)?夏有从子保,商有格保,都能得到上天的当面指导,但最终还是灭亡了。你们殷人也许会说,现在成王没老成人辅佐,无法得到殷先哲的指导,更没上天的指导,怎么让我们殷人信任(召公直言殷人的顾虑)?你们可要知道,成王是元子,成王能与你们殷民融洽,有你们殷民拥护支持,也能得天命。成王现在不宣称自己已得天命,是顾及民众尚有很多疾苦啊(成王谦虚,不轻言得天命,不像姬旦妄称自己得天命)。姬旦说,他在这天下之中作了大邑,就能自配皇天,大治天下(他怎能说如此不敬的话,在洛作邑配天的应当是武王)。现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亲自来这听取上帝教导,亲自治理此地,是天命所托,他大胆任用你

21、们殷民,你们的政治待遇甚至比周人还要高(周公恢复了殷人内部的贵族体系,成王更进一步,任用殷人,比介于周人),成王德行每天都有进步,成王这次派我先来相宅,过一阵他自已要来定宅,成王很慎重,派我先相宅是成王对上天的恭敬,不能说他不敬德(可能周公说召公偷偷摸摸来相宅,说成王搞小动作,不敬德)。我不敢说知道很多上天的安排,但我知道,上天准备降临给我们天命,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承接下天命,现在成王是刚开始用事,自带天命,就像新生儿一样(最纯洁,现在就给他天命,是最合适的)。希望成王不用暴政,以德治民,也希望殷民百姓拥护跟从。我们应该上下一心,一起祈祷,让成王的天命像夏、商那样长久,希望成王能受你们殷民的

22、助力而得天命。殷贵族代表回答:“我们虚心接受您和成王的诰命,但我们不敢勤成王,不过我们愿意献上币,为成王早日得天命助力。”面对周公和成王召公两股势力,殷民无所适从,不敢轻易站队。可以这么说,在召诰这个回合的较量中,成王、召公一方想先下手为强,但周公强势应对,召公作殷民,殷民态度骑墙。随后的洛诰,周公又对成王步步紧逼,成王只好以退为进,扬言回镐京。最后双方妥协,成王去了新邑,但没有相宅或定宅,没进行元祀大典,洛诰只记录了成王封周公为后(洛的君侯),无周公感谢王的记录,也无周公任职的一系列祭祀仪式。七年末,成王还是回了镐京,以镐京为都。三、洛讷与新邑召中提及洛讷和新邑,没有成周。洛诰多士也没有提成

23、周。也就是说,成周是七年之后的事,七年之前只有洛、洛师、洛邑、度邑、洛讷和新邑、新大邑。召诰“太保朝至于洛,周公朝至于洛”。洛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至少包含了新邑和旧邑(有新邑,必有旧邑)。周公、成王时代的洛地旧邑,当是武王和周公当年定天保之地,在度邑解中,武王说自洛讷延于伊讷,其有夏之居。召公来洛后,在洛讷相宅,与武王度邑完全一致。召公受成王之命来洛,古都名城研究/0 0 5召告与何尊之宅成周找到武王旧地,是合乎情理的,洛讷应该就是武王旧邑。竹书纪年认定召公到的是度邑,七年,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召诰说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在洛中,周公说自已乙卯朝至于洛师,两诰讲的是同一个事件,洛就是洛师。史家

24、惜字如金,从洛到洛师,定有原因。召公先到洛,当时洛还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存在,周公到洛后,当场对洛实施军事化管理,洛成了洛师。周公如丰,向成王汇报,距离乙卯日至少有十几天了,所以,周公向成王汇报时,称其为洛师。既然是军事单位,有一些非常举措也正常,成王也就无话可说了。如此说来,周公的汇报,是经过仔细酌的,史家的记录,也是拿捏精准的。在洛诰中,周公日:“我卜河朔黎水,我乃下涧水东,水西,惟洛食;我又下水东,亦惟洛食。”周公选中了黄河南、洛河北的水两岸,但问题是,洛是一个大概念,周公占的洛,到底在水东,还是水西呢?其实,洛食中的洛,不是洛地,而是洛水,周公说的洛食,指的是近洛水,吉。周公先否决了黄河北

25、,剩下的是黄河南、洛水北,南北地域跨度比较大,周公的意思是,近洛水吉,而非近河水吉。也就是说,周公占卜,得到了两个洛水北岸的吉地,一个在水东,一个在水西,一个是旧邑洛讷,一个是新邑。周公稍稍偷换了概念,召公宅的是成王之宅,周公相的是王都。召公在洛讷的某处,选成王居所(不一定是迁都,也许只是造个行宫),周公在旧邑旁,另造了一个新邑。洛诰中,周公向成王献卜图时,新邑早已造好,周公说自已乙卯至洛师后才占的下,明显在说谎,成王没有当场戳穿,洛诰“公既定宅,来,来,视予卜,休,恒吉”,记录了成王的无奈,你派人来汇报,人来过了,你让我看卜图,我也看了。在度邑解中,武王说自洛讷延于伊讷,其有夏之居。伊讷在东

26、,洛讷在西,洛讷当在有夏之居的西首。周公建新邑,理论上应该在是洛下游,否则是对武王的不敬。如此,笔者认为,河006/古都名城研究西、居上游的为洛日邑,河东、居下游的为新邑。现代的考古资料也表明,河西是周人居住区,河东是殷民居住区。在洛诰中,成王很无奈地表示二人共贞,承认旧邑和新邑共吉。如此说来,五年周公造新邑,应当没有成王的正式许可,直到七年的洛,成王才追认。新邑由周公打造,史书不见成王参与其中。康诰记载:“既伐管叔蔡叔,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在召中,召公奔武王旧邑而去,找到当年的洛讷之处,故没有大范围占卜,很快就完工,召公也不可能进人新邑相宅,新邑是周公的天下,但完工后住在新邑休息,

27、是完全可能的。也正是在新邑休息,才被困十多天。如果不是被困新邑,召公为何不快去向成王献卜和图呢?周公动用殷民完成卜图,至少是召公完工后的10 天以后。关于新邑的定位,笔者认为周公把新邑建成了王都级别,到底是为成王准备的,还是为周公自己已准备的,比较模糊。大邑,太邑也。康诰:日“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多士“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召诰日“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日: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周公方面,表述为周公初基,初,是否有称王之意,不好判断。召公口中的其作大邑,明显是批判和讽刺。也许就是新邑的这个模糊定位,成王坚决不愿去新邑元祀。总体

28、来说,截至召诰洛诰的七年,洛地只有河西的洛讷(旧邑、度邑)和河东的新邑,没有成周。四、何尊之宅成周与惟王五祀召和洛诰都记有“周公于乙卯日至洛”,召诰先,洛后,主题都是成王相宅。洛诰的末尾,明确惟七年,召诰所记之事,当也在七年。关于成王相宅,另有一重要的实物证据,那就是何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唯王初宅于成周。复再王礼裸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日:“昔在尔考公氏,克速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鸣呼,尔有唯小子亡,视于公氏,有恭于天,彻令。敬享哉。.唯王五祀。后人多误读召诰

29、洛诰,认为周公七年,成王进行了元祀,宅了成周。而何尊记的是成王宅于成周,惟王五祀。五年营新邑,七年相宅于洛,五祀宅成周,成了周初历史的一大谜案。何尊是青铜器铭文,不可能有错。召洛诰乃叙事实录,似乎也没被人为改动过,两只称洛讷、新邑,而不称成周,后人若要改动,最先改的,就是把新邑改为成周,把七年改成五年,如此则与五年营成周一致。然而事实上,没有。问题出在后人对两的误读上。召诰被误读,洛诰也一直被人误读,其真实的意思,笔者另有研究,在此简单表述为:周公跟成王简单汇报了相宅情况后,对成王进行了训诚,要求成王去新邑元祀,教成王如何在典礼上讲话,要求成王宣布由周公主持记功;周公批评成王孺子其朋,成王的近

30、臣不许去新邑,新邑的人事由周公安排;周公又批评成王敬神不诚心,要求成王反省;周公说你去新邑相宅时,应赞扬我周公,作周恭先,我则赞扬你成王,做周孚先(周恭先和周孚先,向天下昭示周公成王互相谦让)。成王以退为进,表示不染指新邑,要求偏寓西方的镐京。最后,成王勉强来到新邑,但并没有举行元祀典礼,也没有按照周公的安排行事,只是宣布周公为洛地之后(后是君侯之意)。周公既没接命,也没谢恩。洛诰记了成王“告周公后”“命周公后”,似乎在强调成王做得很到位、很得体,相对而言,周公颇为失礼。当然,历史的事实可能是周公谢了礼,但史家没记录。史家不予记录,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政治问题。最后双方不欢而散,成王回镐京,周公大

31、概率回了丰,洛地暂时出现权力真空。成王为何不听从周公安排,为何到了新邑也不举行元祀,是有原因的。其实,成王的元祀,在周公摄政四年,已在镐京举行。竹书纪年载:“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夏四月,初尝麦。”初朝于庙,当是正式登基,登基都在王正月,初尝麦,当是封赏诸侯。尝麦解载:“唯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尔执以屏助予一人,集天之显太史乃藏之于盟府,以为岁典。”在尝麦解中,没有周公的身影,而最后的藏之盟府,也说明成王在镐京元祀时,与周公处于分裂状态,成王的元祀是低调的,甚至可能是秘密的。竹书纪年载:“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家宰周文公总百官秋,王加元服。”成王在周公元年就已加元服,也就是

32、进行了成人礼,过了3 年守孝期,成王阵营看周公依然无意归政,于是在召公等人的支持下,成王在镐京进行元祀,完全合乎情理。最终,周召分治,周公、成王时代,因此有了两套纪年,东方用的是“年”,而亲成王的西方,用的是“祀”。何尊的惟王五祀,从周公四年的成王元祀算起,成王五祀就是周公八年,也就是召诰洛诰的次年。在周公八年的历史背景下,何尊所记的宅于成周,可以得到通顺的解读。何尊“唯王初宅”中的,按字形,左边是4只手围着一个绳子捆着的大石头,应该是夯土,右边是两个圆柱,下面是作为牺牲的动物,合在一起就是夯柱础,也就是奠基。七年三月,召公来洛,为成王相宅,正常情况下,成王紧接着会来洛定宅,但因周公强势介人,

33、最后不了了之。在洛诰中,周公成王在丰,周公跟成王说“子来相宅,其大典殷献民”,周公的意思是你来相宅时该如何如何,谈的是将来的安排。周公不认可召公的相宅,周公自己也没有为成王相宅,所以等成王自己来洛相宅。洛中周公献的卜图,关乎新邑,与成王宅无关。洛诰的结局,成王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封周公为洛“后”,根本没去相宅。直到八年三月,成王重又来洛奠基,是为“唯王初口宅”。古都名城研究/0 0 7召告与何尊之宅成周“成周”之名,始于八年(成王五祀),之前是洛讷(旧邑)和新邑。周公希望成王在新邑进行元祀,但成王最终没在新邑元祀,只在新邑封周公为洛后。这不是周公想要的结果,他对此也很不满,所以也没在新邑长驻,

34、很可能回到了位于陕地的丰。但成王来洛的决心是坚定的。八年三月,成王做了充分的准备,再次来洛,搬来了武王的灵位,在洛祭祀武王,追忆武王当年度邑、宅兹中国,强调宅此中土,是武王的决策,以此压制周公。合旧邑、新邑,取“武成”之意,号为“成周”,有了武王的招牌,周公彻底退出对成周的争夺。何姓贵族,铸何尊,记录这一历史事件,为成王和新生的成周代言。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周敬王有言“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王说这话,应当有完备的王家档案支撑,是可信的,且与何尊等青铜器铭文相合,可定为铁证。成王是否迁都到成周,召诰洛诰只记了周公七年之事,司马迁部分读懂了两诰,认定七年成王回了镐,但司马迁没看到何尊,没

35、看到“惟四月,在成周。丙戌,王在京宗”(周甲戌方鼎),没看到“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裸自蒿,咸,王赐德二十朋。用作宝尊彝”德方鼎),也没看到“王初诞裸于成周,丙戌唯王五祀”(毛卤),他可能不知道八年三月成王再次来洛,也不知道八年四月丙戌成王在成周大赏诸侯。八年,还有一件大事载人竹书纪年,“八年,成王命伯禽、吕仍迁殷民于鲁”。迁走殷民,是成王将成周作为东都的必要条件,成王不可能生活在殷民的聚居地。迁走殷民,也与七年召诰所记殷民不积极勤成王有关。相对周公在多士中威胁要继续西迁殷民,把殷民迁回东方,而不是继续往西迁,也是对殷民的善意和恩赐。迁走殷民的同时,也是将伯禽、吕两大军事力量调出成周,可知成

36、王颇有谋略。迁殷民于鲁,与齐之吕级何干,吕级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很有想象空间。008/古都名城研究几年之后,周公将殁,要求葬回成周,陪伴成王,成王以“不敢以周公为臣”为由拒绝。周公要求回成周,说明七年后周公退出了成周,也说明成王至少在八年到周公殁的那段时间内主要居住在成周。总体来说,周公与成王的相互猜疑和暗中角力,都比较克制,七年之后周公选择放手,也是正确的选择,由此可见成王绝非庸碌之辈。有观点认为,成周可能是丰镐,丰镐、洛、岐周在当时都可能被认为是天下之中。在没有厘清周公、成王那段史实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似乎也不能直接被否定。但笔者对召诰洛诰何尊等进行解读后,可以确认当时的成周是东方的洛,理

37、由简单列举如下:其一,武王度邑在洛,成王继承武王遗志,派召公去洛相宅,有想法,有行动。其二,召公在召中说洛是土中。其三,何尊紧随召诰洛诰,是相宅的后一个程序一一定宅,当然指的是洛。其四,七年之后再无新邑,八年开始成周第一次出现,说明成周之名取代了新邑,取代了洛。若成周指丰镐,则新邑一词没有理由突然消失。其五,殷民多在洛,若成周指丰镐,则成王没必要把殷民从洛迁出。五、结论召诰所记,是七年之事,召公先相宅,周公随后赶来,封锁新邑,称王自保,召公对殷民作,要求殷民拥护成王,殷民态度骑墙,不轻易站队。洛诰也是七年之事,紧随召诰之后,周公回丰见成王,加强对成王的管束,要求成王去新邑元祀,全面听从自已的安

38、排,成王去了新邑,但没进行元祀,只封周公为后,最后还都镐京。何尊记录了八年三月,成王再次来洛,在洛祭祀武王,为自己的王宅奠基,合洛邑新邑为成周以为东都。成王元祀在四年,周公不知情或没参与,甚至不认可,成王五祀就是八年。据此,周公、成王年表(前八年),可以重新表述如下:元年正月,王继位,命周公总百官。秋,王加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元服,武庚叛,周公出居于东。二年,克殷。庵人、徐人、淮夷叛,王逆周公于郊。三年,践。杀武庚禄父,迁殷民于卫。四年,周公建侯卫,封康叔为孟侯(另立储君)。正月,王在镐,初朝于庙(成王元祀),周召分治,四月,初尝麦。

39、五年(成王二祀),周公迁殷民于洛,作新邑。六年(成王三祀),周公制礼,在丰。王大蔻于岐阳。七年(成王四祀),春二月,王如丰。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甲子,周公达观于新邑,营,郊,作多士。召公出新邑,复人,诰殷。周公如丰,献下图。冬,王如新邑,命周公后。八年(成王五祀),三月,王如洛定宅,延武王裸自蒿,四月丙戌,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王命伯禽、吕俗迁殷民于鲁。八年之后,周公退出政治舞台,天下归一,偏居西方的成王之祀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纪年正式整合为成王元年(周公摄政元年)成王七年(周公摄政七年)成王八年。成王元祀至四祀是低调的,成王五祀(八年)是唯一的高光时刻,也是绝唱。参考文献:1朱凤瀚.召告

40、洛诰、何尊与成周 .历史研究,2 0 0 6(1):3-14.2慕平.尚书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3郑伟丽.文王丰邑及周初相关史实考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8(2):10-18.4李学勤.何尊新释 J.中原文物,19 8 1(1):3 7-41.5赵光贤.说尚书召诰、洛造 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 9 1(4):3 3-3 5.6吴伟.从洛诰召告看周初营建:兼论王城与成周问题 .殷都学刊,2 0 12(4):3 4-3 7.7吴泽.洛诰史事年岁综释:读王国维洛诰解 J社会科学战线,19 8 0(3):119-12 4.8徐昭峰.成周与王城考略 .考古,2 0 0

41、 7(11):6 2-7 0.Shao Gao He Zun and Settle in Cheng ZhouZHENG Weil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Shao Gao has always been wronglyinterpreted.Shao Gao recorded the fought for Luo.Inseventh year,Duke Shao first lay foundation in Luo forKing Cheng.Duke

42、 Zhou arrived,he sealed“Xin Yi,offered sacrifices to heaven,asked Yin people to follow.Shao Gong was trapped in“Xin Yi more than ten days,he request Yin people support King Cheng.In“LuoGao,Duke Zhou asked king Cheng to go to Xin Yi forthe first ceremony.King Cheng arrived,but he did not.According to

43、 He Zun,King Cheng came to Luo,in hisfifth year,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mself,held a meetingwith his vassals.Luo Yi and Xin Yi were combined intoCheng Zhou.In fourth year,King Cheng,had completedenthronement ceremony at Hao,the fifth year of KingCheng was the eighth year of Duke Zhou.Key words:Shao Gao;Luo Gao;Cheng Zhou;He Zun(责任编辑卡建宁)古都名城研究/0 0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