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遗民”缘起及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7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民”缘起及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遗民”缘起及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遗民”缘起及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8文史杂谈2023 年第 5 期一、“遗民”之涵义据笔者所见,史籍中最早有关遗民记载出现于左传,有“遗留下来的人”之意,具体来说有以下义项。第一,指亡国或乱离之民。左传闵公二年: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1又左传哀公四年:士蔑乃致九州岛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2第二,指后代、后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3第三

2、,指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民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4以上义项作为“遗民”一词的基本涵义,后世广泛出现于各史籍中并有所发展。两汉时期在正统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一批诸如梅福、郭钦、蒋诩等坚守君臣之义、否认王莽新朝合法性而拒不合作、不愿出仕新朝之人,“遗民”在此时就已出现了“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之人”的涵义。如东汉王符潜夫论载:是故王莾与汉公卿牧守夺汉,光武与汉之遗民弃士共诛,如贵人必贤而忠,贱人必愚而欺,则何以若是?5此时期也出现对遗民行为的明确记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事迹在论语孟子庄江西.

3、杨婷婷摘 要:“遗民”一词最早有“遗留下来的人”之意,后世衍生出隐士、百姓等义项,至今更侧重于“亡国之民”“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之人”之义。而遗民现象虽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如殷遗伯夷、叔齐;但在东汉之前的文献记载中,更认为夷齐是节行超逸的隐士,而非为故国守节之遗民。两汉时期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遗民,直到宋元、明清之际遗民才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遗民”涵义的演变及现象的发展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关键词:遗民;遗民涵义;遗民现象“遗民”缘起及发展清孙静庵编明遗民录书影109文史杂谈2023 年第 5 期子等先秦文献中就已出现。至司马迁史记为二人立传,且置于“列传之首”:伯夷、叔齐,孤竹君之

4、二子也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弒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6但将二者定义为遗民的记载首见于东汉杜笃首阳山赋:嗟首阳之孤岭忽吾睹兮二老,时采薇以从容。于是乎乃讯其所求,问其所修:“州域乡党,亲戚疋俦,何务何乐,而并兹游矣?”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齐,长曰伯夷。闻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于胡耇(举后切),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余寿。而天命之不常,伊事变而无方,昌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详。乃兴师于牧野

5、,遂干戈以伐商。乃弃之而来游,誓不步于其乡。余闭口而不食,并卒命于上傍。”7魏晋南北朝时,在社会动荡、佛道教思想盛行下,隐逸风气泛滥,此时遗民又指隐士。除了被后世拉入晋遗民行列的隐士陶渊明,还有自号遗民的刘程之、刘驎之等。陶渊明集中有和刘柴桑一诗提到了东晋佛教居士刘程之:和刘柴桑(遗民尝作柴桑令)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时遗民约靖节隐山,结白莲社,靖节雅不欲预其杜列,但时复往还于庐阜间。)8又世说新语载:俄见一人持半小笼生鱼,径来造船,云:有鱼欲寄作脍。张乃维舟而纳之,问其姓字,称是刘遗民。(中兴书曰:刘驎之9,一字遗民,已见。)10刘程之与刘

6、驎之皆自号遗民,此遗民即有弃俗绝世的隐士之意。晚唐至五代,风云诡谲,朝秦暮楚、历仕数朝数君者有,明哲保身、逍遥遁世者亦有。此时遗民一词亦有隐士之意。如晚唐时期白居易作狂吟七言十四韵:亦知世是休明世,自想身非富贵身。尤恐人间为长物,不如林下作遗民。11又张祜所作所居即事六首:陶潜惠远如相爱,朝访遗民暮却还。12以上即是历代“遗民”一词的涵义发展,后世多沿用。至今,各词典共收纳遗民的五种涵义:一,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之人;二,亡国、乱离之民;三,隐士;四,后裔;五,泛指老百姓。如辞源对遗民一词的解释:亡国之民。左传闵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亦指改朝

7、换代后不愿意出仕的人。艺文类聚七汉杜笃首阳山赋:“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二老指伯夷叔齐。13辞海:遗民:劫后残留之民。左传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亦指易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宋遗民录储巏晞发集引:“晞发集,有宋遗民谢翱所著。”14汉语大词典收录了遗民的六种(可归纳为五种)含义:亡国之民;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后裔后代;隐士;泛指老百姓。15二、遗、逸之辨不少典籍中有将为故国守节之“遗民”与节行超逸的“逸民”16混用的情况,最早可追溯至论语微子下: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17这里提到的遗民有殷遗伯夷、叔齐,也有未处于易代之际,因节行超

8、逸等原因被孔子称道的夷逸、虞仲等人。而范晔在后汉书18中将亡国后隐居不仕之遗民与太平时退隐之逸民合编为逸110文史杂谈2023 年第 5 期民传。再有王猷定宋遗民广录序云:“存宋者,遗民也。”19至屈大均书逸民传后则引作“存宋者,逸民也”20。不少学者早已谈及二者区别。清代有归庄序时人朱子素历代遗民录:孔子表逸民,首伯夷、叔齐;遗民录亦始于两人,而其用意则异。凡怀道抱德不用于世者,皆谓之逸民;而遗民则惟在废兴之际,以为此前朝之所遗也。22全祖望主张二者分别辑录:移明史馆帖子五:惟是隐逸一传,历代未有能言其失者。少读世说所载向长、禽庆之语,爱其高洁,以为是冥飞之孤凤也。及考其轶事,则皆不仕新室而

9、逃者盖皆有所托以长往,而非遗世者流也。范史不知其旨,遂与逢萌俱归逸民,于是后之作史者,凡遇陶潜、周续之、宗炳之徒,皆依具例,不知其判然两途也。22近代以来有陈垣先生认为:昔孔子论逸民有三等,曰不降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欤,此忠义传人物也。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此隐逸传人物也。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此方外传人物也。23又有谢正光先生认为:“逸民者,殆指居清平之世而隐逸之民。而遗民者,则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24总的来说,遗民与逸民虽都不出仕、不与当政者合作,但二者有明显不同:就出现时间来说,遗民一定出现于易代之际,而逸民未必一定出现在

10、易代之际,承平之世也可能出现;就其本质来说,逸民是对儒家“天道则隐”的践行,是节行超逸的隐士,在归隐后不问世事、不关心时局,而遗民体现儒家的“入世”观念,往往是在斗争失败后选择归隐,归隐后也依旧热衷时局,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恢复旧朝。三、“遗民”现象魏晋至宋以前的遗民更多倾向于隐士、逸民,而为故国守节者寥寥。其中原因有:第一,“五德终始”“顺天应人”等观念使士人认为易代是合理的;第二,曹魏至隋朝代更迭频繁,士人极少产生非常强烈的归属感;第三,隋唐、唐宋之际王朝更替发生在汉族政权内部,或是在以汉文化为主题的贵族之间完成更替,但王朝整体政治变化并未引发民族间的激烈矛盾。26而宋代在建立之初就一直饱受异

11、族威胁,女真族入主中原后促使“夷夏之防”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程朱理学自北宋创立,至南宋正式成为官方哲学,君臣之义成为天理的存在,臣子对君主尽忠成为士人心中的道德标准。入元以后,元朝统治者实行的“四等人制”及在科举录取上对汉人的歧视,加之科举制的废弛中断了唐以来儒士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士人们难以接受生活窘迫及社会地位骤降。强烈的民族情绪、“不仕二君”的忠诚、“斯文扫地”的羞辱叠加在一起,对于南宋士人来说以“不仕新朝的大宋遗民”归隐无疑是面对入元后的窘迫与屈辱最好的存世身份,怀念、崇尚诗书礼乐的故宋也成为他们的精神依托。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以文天祥、谢翱、王炎午、郑思肖等人为代表的遗民群体在南宋灭亡

12、后正式出现,此时也是遗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元末朱元璋以“光复汉族政权”为口号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此时在强化夷夏之防、君臣之义观念的情况下,遗民一词语义简化,后代、隐士等义项弱化,“亡国之民”“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之人”之义被不断强调。明亡后迁于越南的明朝遗民(摄于19世纪,胡志明市明乡人会馆藏。该会馆建于1789年,又名明乡嘉盛堂)111文史杂谈2023 年第 5 期较之宋元之际,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更为特殊:一是清廷入主中原,“以夷变夏”,有违自春秋以来便深深刻在士大夫心中的以“夷夏之防”为核心的民族观念;二是明朝高压政治造成了有明一代严苛的士风,君臣、士民相激,鼓励轻生、气节,重夷夏大防

13、,强调以死报国;三是崇祯帝的自杀殉国淡化了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不足,为亡国更添悲壮色彩,对士人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持续的战争动乱、尖锐的民族矛盾,这一时期成为遗民群体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遗民数量之多、分布地域之广前所未有,仅孙静庵明遗民录一书就收录了八百多人的事迹。部分明遗民抱着“不履清土”的决心,甚至流亡海外。与宋遗民专注文学艺术相比,明遗民的治学范围更广、成就更辉煌。梁启超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二十年约三四十年间,完全是前明遗老支配学术界。”他进一步指出康熙二十年以后的学术,重要潮流有四支,并具体谈到了各自的源流:一是经学,“承顾、黄之绪,直接开后

14、来乾嘉学派”;二是历算学,“承晚明利、徐之绪,作科学先锋”;三是程朱学,“在王学与汉学之间,折衷过渡”;四是实践学,“完成前期对王学革命而进一步”。27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就会出现一批缅怀故国故君、隐居山林、不仕新朝的遗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明遗民。宋亡于元、明亡于清,异族入主,国破家亡,激烈的民族冲突与矛盾使得他们“不仕二姓”的忠君理念和“不仕新朝”的行为在维护君臣纲常的同时,也有着反抗民族压迫和歧视的色彩。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直被后世称颂。明遗民直到清中期以后也被清廷褒扬,后者大力提倡其矢志不渝的忠贞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

15、失去意义。它无疑是鼓励着我们不断砥砺前行、不断奋斗进步的精神动力。注释:1234郭丹、程小青、李彬源等译注左传上册,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06页,第2246页,第1470页,第1470页。5(汉)王符:潜夫论卷二本政第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9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72页。6(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23页。7(唐)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首阳山,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1页。8(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6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844

16、85页。9刘驎之:东晋南阳人,字子骥。清虚寡欲,好游山泽,志存隐逸。车骑将军桓冲卑辞厚礼,请为长史,固辞。信义卓著于群小,凡厮伍之家婚丧嫁娶,无不至焉。以寿终。参见张撝之、沈起炜主编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98页。出身明乡人的潘清简1863年代表越南出使法兰西第二帝国112文史杂谈2023 年第 5 期10(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卷下之上任诞第二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3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76页。11(唐)白居易撰,(清)汪立名编注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七狂吟七言十四韵,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17、第500页。12(唐)张祜:张承吉文集卷第七所居即事六首,北京图书馆藏宋蜀刻本影印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13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撰,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090页。与辞源有相同意项的有古代汉语词典:【遗民】亡国之民。陆游关山月词:“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改朝换代后不愿意出仕的人。杜笃首阳山赋:“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参见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846页。14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缩印本)2000年版,第3004页。与辞海有相同意项的有现代汉语词典

18、:【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6版,第1536页。15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0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1页。16辞源:【逸民】指避世隐居的人。亦作“佚民”。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又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后汉书有逸民传,记野王二老等以下共十八人。辞源,第3069页。17(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唐)陆德明音义论语注疏卷十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

19、699页。1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5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19(清)王猷定:四照堂文集卷一宋遗民广录序,四库未收书辑刊本第5辑第2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20(清)屈大均撰,徐信符辑翁山文钞四卷佚文辑三卷卷中书逸民传后,广东丛书本第一集,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1946年版,第7页。21(清)归庄:归庄集卷三历代遗民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22(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鲒垮亭集外编卷四十二移明史馆帖子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0页。23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五遗民之逃禅第十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页。24谢正光编明遗民传记索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25史可非:清初东渡明遗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0页。2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作者:江西师范大学2022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