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2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聚焦“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朱小玥刘彩波皮张金鑫摘要:“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绿色金融将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我国绿色金融虽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单一、激励机制及相关政策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人才不足等问题。我国绿色金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及激励机制,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完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

2、项目“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及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1 9 ZD A 0 8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评价的实证研究一一基于世界银行在中国的示范项目”(7 1 8 7 1 0 8 6);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碳减排及碳交易关键技术研究”(2 0 2 1 BCA156)中图分类号:F832“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然而,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绿色金融将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这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

3、过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手段和形式,合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一、绿色金融与绿色金融政策(一)国际绿色金融政策在国际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中,欧盟、英国、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其中,欧盟绿色金融政策是很多国家参考的重要标准;英国是全球首个立法承诺2 0 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美国40社会科学动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6-59 8 2(2 0 2 3)0 8-0 0 40-0 6于2 0 2 1 年再次重返巴黎协定,拜登政府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但美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没有更新。具体而言,在国家政策工具方面,欧洲央行通过公共部门资产购买计划(PSPP)

4、和企业部门资产购买计划(CSPP)购买绿色债券,并将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纳人抵押品合格资产范围。英国在2009年颁布贷款担保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将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在监管法规方面,欧盟、英国已将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CFD)建议纳入信息披露要求;欧盟、英国、美国等都建立了环境披露合规制度,并在披露监督上建立多种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国际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为我国建立系统化的绿色发展战略及路线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改革经验。(二)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研究现状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峰会通过的G 2 0 绿色金融报告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产生表1 主要国家的绿色金融政策时间主体文件及政策建立可持续

5、金融综合体2018年可持续发展融系,提出了欧盟可持续3月欧盟资行动计划金融发展的综合战略和委员实施路线图会促进欧盟经济向可持续2019年欧洲绿色协发展转型,将可持续性12月议英国绿色金融化、投资绿色化、紧握战略机遇2019年英国促进英国公共部门和私7月成立英国绿色金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加融学会强英国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从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关于应对国内2021年国内政府措施等方面部美国外气候危机的行1月署了美国政府应对气候政命令变化的行动联邦政府应对制定减轻与气候有关的2021年气候变化相关金金融风险的整体方案,美国5月融风险的行政命监管机构评估与气候相令关的金融风险等环境正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将

6、社会资本引导至绿色发展领域的金融生态系统。基于此,何茜认为,绿色金融的内涵正在从单一绿色金融工具层面扩展到更广泛意义上的支持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生态系统层面。绿色金融评估实践则经历了从某一特定绿色金融产品向绿色金融整体发展、从金融市场指数等宏观指标转向银行业经济效率等微观指标、从一个地区范围内的比较向探索全行业乃至全国发展一般规律的三大转变。绿色金融发展的全球实践则表现出中外发展差异明显、绿色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以及绿色合作共建的绿色金融网络进展缓慢。因此,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引领金融领域的转型发展,在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自2 0 1

7、7 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六省(区)九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地方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使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作用。陈燕和和兰佳佳通过梳理广西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产业政策导向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制约广西绿色金融深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借鉴先进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基内容及意义础上,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机制、加强绿色融资配套建设、提升机构创新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孙雪巍从政策、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产品结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深人剖析海南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针对

8、性提出了海南自纳入融资等欧盟政策贸港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刘洋等认为,核心要素包括金融绿色黑龙江省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政策推动、基层金融机构对于转型风险关注度等方面与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分析黑龙江绿色金融服务发展的实际问题,从目标定位到发展方案,提出“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张桐等指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浙江经济在金融政策和绿色产品领域的优势,创新绿色金融实践形式,建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他们将浙江省改革区和非改革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浙江省可以从完善绿色金

9、融激励政策、建设信息共享机制、深人创新绿色产品的实现形式、积极培养绿色金融领域人才几个方面发展绿色金融。逐晓翠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产品创新、信息披露、激励机制、组织构建等方面提出促进山西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奋力探索更具山西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商业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王忠对“双碳”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探究,就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业务信贷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信息掌握制度,增强意识和运用科技手段等相关对策。陆晨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该把绿色金融

10、产品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决策地位,要不断向市场投放绿色金融利好的预期,优化投资者绿色金融产品投资的结构。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奚宾和赵又萱认为,我国绿色金融规模增长迅速,但产品仍比较单一且创新性不足,而且金融与绿色的契合度相对较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强和高端人才缺乏等2023.841因素是制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李心怡认为,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标准体系存在国际化发展不足、交叉重复、碎片不系统、效率较低、第三方评估不完善等问题。陆巍峰通过调研发现,长三角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各地绿色金

11、融发展不平衡,从顶层设计方面缺乏跨区域、跨部门的绿色金融统筹发展机制,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等方面,仍有待深化和完善。对此,他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统筹发展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服务同城化、绿色金融环境支撑等方面加强协同,合力推进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倪泽华认为,时间主体2020年9 月习近平2020年1 0 月生态环境部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2020年1 2 月生态环境部(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2021年2 月国务院2021年3 月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思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2021年3 月生态环境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共中央办公关于建立健全

12、生态产品2021年4月厅等中国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4月等2021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融评价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2022年2 月等四部门国家发展和改2022年2 月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政策保障机制革委员会的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2022年5月国务院2022年6 月中国银保监会42社会科学动态我国绿色金融还面临着融资结构不平衡、债券市场不匹配、碳交易价格不市场化等问题,应全面构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加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及演进特征

13、2016年8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其中,明确了绿色金融要重点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表2“双碳”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文件及政策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 0 2 1 年版)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展规划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内容及意义首次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 0 2 3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 0 6 0 年前实现碳中和气候投融资领域的首份政

14、策文件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五大支柱: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提出设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现存地方市场将逐步纳入全国市场,强调多部门协调合作,重视碳市场的金融属性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实现了我国各类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绿色金融机构评价标准和统计标准再升级标准化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

15、准体系,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制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环境信息披露和相关监管标准,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完善金融相关支持措施;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三大方面。自2 0 2 0 年9 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如上表2 所示。得益于政策的牵引作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全球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是我国促进实体经济低碳、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

16、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渠道。中国人民银行自2 0 1 8 年起在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公布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据相关数据显示,2 0 1 8 一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及增长趋势如下图1 所示。可以看出,2 0 2 1 年我国的绿色信贷规模为1 5.9 万亿,相较于2 0 1 8 年,增长了7.67万亿,年平均增长率为2 4.55%。181614.12108620发行规模(亿元)图2 2 0 1 6 2 0 2 2 年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及规模绿色债券能够拓宽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 0 2 1 年版)(以

17、下简称目录)的发布,统一了国内与国际通行标准和规范,促进了绿色债券的发展。2 0 2 1 年版目录较以往目录,有了更多突破和优化的地方,对于绿色项目的界定更加科学,且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突出了碳减排的约束作用?。根据2 0 2 2 年中国绿色债券年报统计数据(如图2 所示),2 0 2 2年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9 8 3 8.9 9 亿元,发行数量为56 8 支,在2 0 1 6 2 0 2 2 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 7.2 8%和45.45%。截至2 0 2 2 年,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3 万亿元,绿色债券总量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绿色债券类融资在绿色债务性融资中占比不高,未

18、来绿色债券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3025保险金额(万亿元)201510515.9011910.22.8,232018图1 2 0 1 8 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信贷规模12000600551568100005008000400239发行数量(只)600030022298.38.99400012320002860.24602483.142314.182016 201720182019 202020212022发行规模一发行数量4036.39353018.3324.1914.722.6912.032018图3 2 0 1 8 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保险的保险金额及增速25060213.57

19、191749.30200赔偿金额(亿元15020192020数量(万亿)线性(数量(方亿)1547532.13656.142786.6225塑谢(%)2015105020192020保险金额一一增速2021128.44100元500图42 0 1 8 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保险的赔偿金额及增速200绿色保险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100分,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化转型,有效扩大绿色金融承载能力。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保险的发展。目前,已创新性开发出多个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绿色保险产品,如“

20、碳排放权保险”、“碳汇保险”等。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 0 1 8 一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保险的业务稳步增长,2021年绿色保险的保险金额达到2 5万亿元,增速为3 6.3 9%,四年累计保险金额超过7 0 万亿元(如图3)。在绿色保险的保险金额增加的同时,我国绿色保险的赔偿金额也在逐年提升,如图4所示,2019年赔偿金额相比2 0 1 8 年增加了49.3 0%,达到1 9 1.7 6 亿元,2 0 2 1 年我国绿色保险的赔偿金额2023.84320212.401.2.381020182019赔偿金额一增速5040崋(%)302020202021为2 40 亿元。随着绿色

21、保险的保险金额和赔偿金额稳步增长,大幅提升了保险行业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风险保障功能,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承保费用偏高,降低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同时,绿色保险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保险需求;另外,现阶段的绿色保险主要为事后的风险补偿,较少发挥保险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联动作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没有充分融人到绿色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绿色衍生产品主要指期权、期货、远期等,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绿色衍生产品能够有效帮助相关利益主体规避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探索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我国绿色金融衍生品主要表现为碳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与企业围绕碳排放权进行金融创新,碳掉期

22、、期权、远期、回购交易相继落地,但是碳期货场内标准化合约交易如CEA和CCER远期置换交易发展不足,尚不能满足企业对碳资产管理的需求。(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相对比较有限,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第一,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满足各类相关主体的需要。目前,绿色保险和绿色衍生品处于行业初始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种类和规模都有较大的差距。第二,相关的激励政策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机构和证券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动力不足。第三,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造

23、成一些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业务授予了“非绿色项目”,没有达到引导环境保护的目的。第四,缺乏相关人才。高校尚未有专门培养绿色金融人才的专业,使得相关人才较为缺乏。三、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专业性,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绿色金融衍生品等产品,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发展,把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碳排44社会科学动态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大力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并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提供个性化服务,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同时,银行也要积极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合作,推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性强的绿

24、色金融产品。在绿色信贷方面,要加强创新环境权益抵质押业务,开发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林业抵押贷款产品,创设“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贷款产品,设定特殊的贷款利率调整机制。供应链金融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新业态,银行可以将供应链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融合,为绿色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助力绿色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在布局企业绿色信贷的同时,要加强对个人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开发绿色信用卡和个人绿色消费贷款等产品。在绿色债券方面,国内银行发行了“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债券,下一步可以积极试点同类企业债券的发行,设定特殊的票面利率调整机制,降低绿色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成本。在绿色

25、保险方面,设定保险金奖励,由受灾赔付向“正向激励”转变,突出绿色保险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绿色衍生品方面,证券和期货公司可以依托自身专业能力,利用传统金融衍生工具,探索创新可持续利率互换与外汇衍生品、ESG股票指数衍生品等。(二)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及激励机制首先,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加快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出台,明确绿色金融体系中各方权利和义务,并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融资项目进行评估,建立规范统一的融资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低碳化和绿色转型,确保绿色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合。再次,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监管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协同和分工,建立跨部门

26、监管机制,并出台绿色金融的评估标准。各省市应结合当地特点,积极出台各项政策,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探索适合本地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最后,绿色金融投资回报率较低,部分社会效益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金融机构等金融主体需要考虑其收益、成本和风险,所以保证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需要调动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可根据绿色金融投资巨大、还款周期比较长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例如在政策上给予金融机构更低的融资成本、周期更长的融资期限,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并制定相应的分散机制。也可以采取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绿色资产权益优先受偿等方式,加大银行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三)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易纲

27、在其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指出,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有“五大支柱”,支柱之一就是分步建设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序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我国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统一信息披露标准,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对金融相关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在信息披露时,要求金融机构完整披露融资客户的名称、客户地址、融资金额和期限、项目简介、实景图片,不仅要披露项目整体的环境效益,还要对细分领域的环境效益进行定期公开披露,以便准确评价不同细分项目的环境效益水平;披露方式也应由过去的文字描述转变为数据表格,以便进行量化分析。其次,

28、统一环境效益测算标准。现阶段,不同金融机构对于不同行业项目的环境效益测算方法存在差异,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编制统一的环境效益测算指引和规范,金融机构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行业内测算方法的互联互通,同时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所使用的具体测算方法,以便管理部门的核验。最后,建立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项目的披露报告目前主要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审核,投资者缺少了解项目运行的渠道,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建立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奖励和约束机制成为我国完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条件。(四)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绿色金融人才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资源。首先,依托高校加强

29、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高校可设置绿色金融方面相关课程,并加强学生实践,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其次,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机构要提升培养人才意识,注重相关政策的学习。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机构应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强化员工绿色金融意识,注重学习相关政策和知识,并结合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从相关政策中找到适合而且有利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专业性人才加人绿色金融。可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高端金融人才管理,通过有效地激励机制助推绿色金融的发展。注释:何茜:绿色金融的起源、发展和全球实践,西南

30、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 年第1 期。陈燕和、兰佳佳:“双碳”目标背景下广西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 0 2 2 年第6 期。孙雪巍:“双碳”目标下海南自贸港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 0 2 2 年第1 7 期。刘洋、平玉兰、李昕霏:“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绿色金融服务发展路径选择,黑龙江金融2 0 2 2 年第6 期。张桐、年华、马荣键、何倩儿、沈宇斌:“双碳”目标下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投资与创业2 0 2 2年第1 5期。逮晓翠:碳中和愿景下山西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经济师2 0 2 2 年第1 1 期。王忠:“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

31、管理研究,财富生活2 0 2 2 年第1 8 期。陆晨: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商业文化2 0 2 2 年第1 8 期。奚宾、赵又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研究,金融经济2 0 1 9 年第1 4期。李心怡:绿色金融产品标准体系研究,中国商论2 0 2 1 年第1 期。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陆巍峰:长三角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浙江金融2022年第2 期。倪泽华:“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研究,活力2 0 2 2 年第1 6 期。纪晓东: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 0 2 1 年版)实现绿债市场标准化,新理财(政府理财)2 0 2 1 年第7

32、期。苏静:“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及路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2 年第9 期。石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 0 2 2 年硕士学位论文。于波、范从来: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 0 2 2 年第9 期。张洁:“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西南金融2 0 2 2 年第9 期。作者简介:朱小玥,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 0 0 6 2;刘彩波,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 0 0 6 2;张金鑫,湖北大学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 0 0 6 2。(责任编辑辰曦)2023.8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