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2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8 卷第2 期2023年4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Vol.38 No.2Apr.2023“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蔡雪洁茶(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 340 0 0)摘要:运河小镇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并带有鲜明运河文化的特色区域,发展已初具规模,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发展难题。通过对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运河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自身特色主导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生活设施有待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保护不足等问题。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旅游产业、

2、完善小镇基础建设,提升小镇服务水平、加强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的保护等方面的建议,为安徽省运河小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三生”融合;运河小镇;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5-9 6 9 9(2 0 2 3)0 2-0 0 9 6-0 5一、引言自2 0 0 4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倡议一一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至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示一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三生”融合发展正逐渐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和践行美丽中国的重要理念。2011年,浙江温州提出“三生

3、融合幸福温州”的建设目标2 。自此以后,我国学界开始将该理念引用到低碳小镇、乡村空间布局、特色小镇、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中。2 0 1 3年陈腾 3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三化同步、三生融合”理念下的要求提出和对策规划。陈方丽、王锦良基于“三生融合”的理念提出了在温州建设低碳小镇的规划。高星等人5 I基于“三生融合”的普兰县对其土地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彭清超、郑玲 7 、戴倩男8 基于“三生”融合理论,分别以南昌市石鼻文创特色小镇、平潭水仙花特色小镇、抚仙湖广收稿日期:2 0 2 2-1 2-0 5项目来源: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研修项目(gxgnf

4、x202207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SK2020ZD4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SK2020A0538);作者简介:蔡雪洁(1 9 8 4-),女,安徽宿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究。龙旅游小镇为例构建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发展策略内容;郑豪、周玉娟、宋子行叫、沈雁迪分别以无锡市、武汉市、长春市、洪湖市为例,基于“三生”融合理念对生态农业观光园、城郊乡村田园环境、乡村景观、美丽乡村游憩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安徽省的运河沿线小镇如今多已寂寂无闻,因此,如何让这些古镇发展重现升级,如何以“运河精神”重塑运河小镇的发展动力,让大运河遗产活起来,是呕需解决的课题。将“

5、三生”融合的理念引入到安徽省运河小镇的发展中,结合安徽省运河小镇的发展实际,对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运河小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三生”融合内涵及研究意义(一)“三生 融合内涵“三生”融合既是发展理念,又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一体,实现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生 融合理论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与自然2023年第2 期的和谐共存,强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生产发展要在节约和保护两个方面实现,促进地区整体保护与协调发展。在“三生”融合中,以发展生产为手段,以保护生态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基本

6、目标。(二)“三生”融合理念对建设运河小镇的意义将“三生”融合理念融入运河小镇的建设发展中去,一方面,可以更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并与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提高村镇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有助于运河沿岸小镇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小镇基础建设,提升小镇服务水平、加强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的保护,有助于提高运河沿岸小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三、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现状(一)发展历史大运河始建于春秋,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是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

7、用最繁忙的运河。大运河沿线曾有众多古镇,其变迁发展与运河的命运休戚相关,因运河兴衰而命运起伏。隋唐运河安徽段沿线的古镇作为一种稀缺的历史资源,也因运河的淤积断流而逐渐走向没落甚至消逝。大运河安徽段,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唐宋时期又称汴河、汴水或汴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是中原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沿线的古镇是大运河文化带传承发展的网状单元,它承载了当地的历史风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公园的重要区域。(二)运河沿线小镇发展概况及优势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资源,陆续建设了如宿州泗县运

8、河小镇、临渔大运河古镇、淮北隋唐运河古镇、百善镇运河文化小镇等一系列运河小镇项目(如表1)。1.运河遗产类型丰富、文化价值高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丰富,包括运河遗产本体、伴生文化、助推文化。这些遗产多分布在因运河而生的古镇附近,不仅遗产价值大,而且蔡雪洁:“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化名镇。2.区位优势大运河安徽段沿线的城镇,包括规模较小的集镇,在空间布局上,受汴河河流流向和水运码头桥梁布局的影响,汴河城镇沿运河走向(大多为东西走向)的横轴拉得很长,而城市纵身相对很短。这些因运河而兴起的古镇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如今这些古镇处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结合部,穿越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

9、经济区,具有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功能。3.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家、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7年,省政府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2 0 2 0 年,又成立了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领导小组,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共同97体现出埋藏地下多、待解之谜多、传说故事多、原有功能多的鲜明特点3。其中,柳孜运河遗址为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发掘出土了唐宋河堤、虹桥遗址、木岸狭河、金代驿站等重要遗迹,是我国隋唐运河水工设施遗址的首次发现;通济渠泗县段保存最

10、为完好,流尚千年而不干,是研究隋唐大运河重要的“活化石”。关于大运河安徽段的本体文化和部分伴生文化,现有各类文化遗存1 8 9 8 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8处,省级文保单位34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1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9 项,省级非遗34项。表1 安徽省主要运河小镇发展一览表小镇名称主要发展特色依托大运河通济渠唯一一处泗县运活态遗址,重点开发运河文化河小镇遗产展示、体验等旅游产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隋唐运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市河古镇民共享的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以运百善柳孜河文化为魂,以体验为耦合运河小镇剂,围绕“文化+”做文章具有“城、茶、古”文化内涵,打临渔

11、古镇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获得荣誉省级特色小镇省十佳夜游街区、“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区 等省级特色小镇“省千年古镇”“省第一批特色旅游名镇等98编制了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实施。这些政策中,隋唐运河古镇、泗县运河小镇、柳孜运河遗址、百善镇柳孜老街等都是入选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或安徽省旅游重点建设的项目,政府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此外,淮北、宿州两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从土地供应、资金保障、金融扶持等多个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加快推动运河古镇的建设与运营。四、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展潜力有待进

12、一步挖掘,创新能力不足运河小镇与运河文化相伴相生,运河沿线小镇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是以运河文旅主导的产业,产业服务功能强而生产功能相对较弱,后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由于缺乏主导产业的引导,文化旅游景观景区打造上存在趋同性问题,产品特色不够突出,主要是以文化产品制造、文化观光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体验性产品少,对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吸引人们再次前往游玩。此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融合不够,缺乏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与载体,许多项目显得简单粗放。目前,“汴河遗珍水韵皖北的大运河安徽段文旅整体品牌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围

13、绕运河IP形成系列产品与服务较少,缺乏市场化的定位和创意化的展示利用手段,特别是对虚拟价值与形态开发不足。(二)基础设施整体有待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各地政府从遗产管理的角度加大对大运河文化静态的、单点的和项目性的保护力度,涉及运河非遗展览和主题活动逐渐增多,发挥运河文化宣传、教育功能。目前,运河小镇的建设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现象,即重视建设一些以运河和旅游资源实务的博物馆、运河非遗展示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但在餐饮、住宿、购物、交通运输、垃圾处理等服务设施建设及优质景德镇学院学报公共服务质量方面不足。部分古镇内居民住房与小店铺错恒交叉,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接受专业的服

14、务知识培训寒无几,无法满足游客高质量旅游服务体验的需求。(三)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保护不足安徽省、市、县三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对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居民的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但在保护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在过去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运河沿线传统古镇的历史风貌与空间格局深受影响,部分城镇村落以及公路建造在遗迹之上,使得这部分遗迹深埋在地下,难以重见天日,也给考古人员及相关文物保护组织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历史建筑在修复过程中,缺乏整体性保护,使得运河遗产与遗产地的原生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相脱离,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部分村镇缺乏引导,居民建房随心所欲,造成现代

15、化建筑和古建筑形成巨大视觉反差,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运河的传统建筑风貌,导致可观赏性降低,从而影响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五、“三生”融合:运河小镇发展策略伴随着朝代的更替,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逐渐退出了中国航运历史的舞台,“因河而兴”的古镇也逐渐衰落,运河与古镇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还需重塑。(一)生产上,创新“运河文化+产业”双驱动模式,扩展高质量的新兴产业空间运河小镇的发展定位要紧扣运河产业、旅游、文创三大元素,通过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形成“小而美”“特而强”的整体形象,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运河主题,选择与大运河安徽段有关联的主导特色产业、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载体,主打产业、旅游、文创相互之

16、间有明确契合的点。调动市场力量,植入符合运河古镇气质的人文场馆、非遗展示、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启动“大运河文化+”工程,高起点规划,广泛引入现代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嵌入式应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运河小镇经济高质2023年第2 期2023年第2 期量发展。二是整合皖北地区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与生态产业作为双轮驱动力,因地制宜,产业错位发展。临渔古镇继续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临渔古城墙、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以文化传承及遗址遗迹保护为基调,重点围绕运河古文化、红色文化、

17、茶文化、美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开发具有临特色的旅游文化,打造运河沿线有文化底蕴、高品质的旅游景区。三是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品牌,设计运河体验文旅产品。围绕运河文化与小镇特色,开发衍生系列文创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文化周边、创意伴手礼等,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有效拉动文化消费。百善镇运河小镇可以重点依托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一柳孜运河遗址为文化资源基础,重点打造考古模拟体验旅游,提炼出运河体验主体,设计“做一次考古挖掘”“尝试运河修复”“赏一趟运河风光”“开发考古盲盒”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实践和游戏中了解运河遗产、运河知识,感受千年运河文脉。当然,旅游商品是游客对旅游经历的纪念,也是体验感受

18、的有效延伸,可以让游客画运河风景沙画,购买运河风光剪纸、书画、磐石雕刻、皖北捏面人、农家果蔬、淮北泥塑工艺品、地方特产包装产品等。(二)生活上,优化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高品质的宜居生活空间运河小镇作为区域性特有生活空间,向人们提供集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消费和娱乐等多重功能。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第一,加强规划顶层设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运河小镇需要紧紧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打开思路格局,在建好运河文化遗产展示的基础上,再现人们心中的隋唐大运河。一方面,围绕“运河”做文章,积极打造运河名镇、安徽名镇,加大资

19、金投入,补齐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交通、娱乐等公共设施和水、电等公共服务的短板,扩容特色小镇人口与经济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建设高速便捷的数字通信服务网络,实现各个小镇与周边主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互享,统筹布局运河文体中心、康养中心、蔡雪洁:“三生”融合视角下安徽省运河小镇发展策略研究99图书馆、亲子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等设施。使运河古镇活起来、将原住民留下来、让游客住进来,主客共享富有诗意的运河生活。第二、提高古镇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运河小镇的治理应是一种多元参与、协同共享、人水和谐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应以当地居住者、创业者、旅游者为中心,多组织他们参与社区治理活动,进一步增强创业者和居

20、住者对运河小镇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运河小镇社区意识和心理归属感。(三)生态上,营造与运河文化和谐共生的氛围,打造高水平的绿色生态空间在自然生态方面,首先,立足村情实际,在尊重原有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节点设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实效,避免大拆大建耗费巨资的形象工程;要量力而行,尊重历史和自然规律,逐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使生态平衡;要严格点状保护,适当带状控制,分类施策。其次,形成稳定持久的绿色生态体系。安徽省运河小镇在皖北地区,这里自古号称“粮仓”,农业发展一直是一抹靓丽的底色。应在当地继续试行规模化种植特色水果、水产养殖,蔬菜要加强短板,多设一些农业基地,走以生

21、态生活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化道路,营造运河和村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空间。在社会生态方面,文化内涵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运河小镇要提炼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设计标志性符号,合理用于乡村景观、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让运河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小镇的各个建设环节里,让游客在游览娱乐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六、结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运河小镇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上的重要空间载体,展现大运河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基于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视角,通过加快产业

22、集聚、优化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等措施,重塑“千年运河”的整体形象,使运河小镇逐渐成为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地。100参考文献:1李慧芳,杨效忠“三生”融合视角下黄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新途径,2 0 2 0,2 2 (0 2):2 5-30.2陈德荣.全力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今日浙江,2012,(12):56.3陈腾“三化同步、三生融合”理念下的山地小城镇规划研究.小城镇建设,2 0 1 3(0 9):38-41.4陈方丽,王锦良.浙江温州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低碳小镇建设探析.小城镇建设,2 0 1 0(0 7):6 6-6 95高星,刘瀚,吴克宁,等.基于“三生融合”的普兰县土地

23、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 0 1 6,44(0 4):45 3-45 7.6彭清超“三生融合”导向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一以南昌市石鼻文创特色小镇为例 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 0 1 8.7郑玲.基于“三生融合”的平潭水仙花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景德镇学院学报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 0 2 0.8戴倩男.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抚仙湖广龙旅游小镇发展对策研究 D.昆明:云南大学,2 0 2 1.9郑豪“三生融合理念下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无锡万马村尚田农业生态园为例 D.苏州:苏州大学,2 0 2 0.10周玉娟.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城郊乡村田园环境设计

24、研究一一以武汉五里界田子海湾企业拓展与农产品基地项目为例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 0 2 1.11宋子行“三生融合 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长春市友好村为例 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 0 2 1.12沈雁迪.三生融合式美丽乡村游憩设施规划设计研究-以洪湖市红三村为例 D.荆州:长江大学,2 0 2 1.13余敏辉.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研究二题.宿州学院学报,2020,35(05):14+15.2023年第2 期责任编辑:邓晔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the Towns along the Canals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25、the Ideas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IntegrationCAIXue-jie(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34000,Anhui,China)Abstract:As special regions with a history of one thousand years or so and their unique canal cultures,thetowns along the canals in Anhui Province have achieved a large stride in their development

26、,while they are stillconfronted with many realistic problems.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urent situation of these towns reveals thatthey are quite short of leading industrie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and that there are much to be desired inthese regions concerning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life

27、facilities,public service capacity,and protection for thenatural and social ecology.Based on the ideas of integrating production,living and ecology,this paper puts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ir leading industries with the local features,tourism industryinnovation,infrastructure building,public service capacity,and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cology so as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along the canals in Anhui province.Key words:production-living-ecology integration;Canal Town;development strate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