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集》6834刮削重刻考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07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集》6834刮削重刻考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集》6834刮削重刻考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集》6834刮削重刻考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張軍濤(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要合集 内容重要,大書特書“”之事。記録戰事特别,多辭經刮削重刻,其中辭()經“兩刮三刻”,追記作戰過程及結果,書藝精湛,足見該戰事意義重大及商王朝對此事的重視。關鍵字甲骨文刮削重刻戰争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合集)正面即殷虚文字丙編(以下簡稱丙編),反面即丙編,出土於殷墟小屯 坑,出土時已斷裂爲多塊,經前輩學者綴合復原而成。爲幾近完整且尺寸較大的腹甲,長 釐米,寬 釐米。其上刻辭表現形式多樣,内容豐富而重要,是不可多得的兼具史料、文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張秉權最早對合集 做了較爲系統的研究,指出其卜辭存在犯兆、刮削重刻等現象。之後,利用、研究

2、合集 者衆,然對其刮削重刻現象進行討論者鮮,蓋因學者難見到實物或清晰照片所致。臺灣的“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有該腹甲正、反兩面的清晰照片,參之拓片,我們發現尚有對其刮削重刻情況進一步探討的餘地和必要。*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子課題“甲骨文全文資料庫及商代語言文字釋讀研究”(批准號:)的階段性成果。數據來源於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張秉權:殷虚文字丙編考釋上輯(一),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年版,頁。圖一合集 正面照片 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爲了方便論述,先把合集 的釋文羅列於下:()壬子卜,争貞:自今五日我?一()貞:自五日我弗其?()癸丑卜,争貞:自今至于丁

3、巳我?王曰:丁巳我毋其,于來甲子。旬一日癸亥,弗。之夕甲子,允。一二()癸丑卜,争貞:自今至于丁巳我弗其?一二()庚申卜,王貞:余伐不?三月。一()庚申卜,王貞:余勿伐不?一二告()庚申卜,王貞:余伐不?一()庚申卜,王貞:余勿伐不?一()庚申卜,王貞:雀隻缶?一二二告()庚申卜,王貞:雀弗其隻缶?一()雀弗其隻缶。一二告()辛酉卜,貞:翌壬戌,不至?一()癸亥卜,貞:我史缶?二告()癸亥卜,貞:我史毋其缶?一二二告()癸亥卜,貞:翌乙丑多臣缶?()翌乙丑多臣弗其缶?()乙丑卜,貞:子弗其隻先?一二三二告()丙寅卜,争:乎敖侯專求?一二()貞:弗其叶王史?二告()辛酉卜,貞:我亡須?一二三四五

4、()辛酉卜,貞:不?一二三四五()。辭()()刻於腹甲正面,辭()()()刻於反面。除辭()是記事刻辭外,其他均爲卜辭。正面卜辭字體有大、中、小之别,小字刻寫者屬賓組一類,中、大字刻寫者屬賓組二類(典賓)。張秉權指出合集 刮削重刻者五處:一、辭()“今”字下有“五”字,雖經刮削,其上部横畫及右下向斜筆猶存,拓片不顯,照片可見;二、辭()“争”字下部經刮削,照片、拓片均清晰可見;三、辭()“毋”“子”二字之間的下端,有一個細筆的“毋”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賓組分類標準依據黄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年版。字,曾被刮削,實物上隱約可見。四、辭()“來甲子”的字頂端,有一被

5、削的“其”字殘痕;五、右甲橋處兆序“四”的左邊有刮削未净的“子”字,兆序“三”左側的刮削痕迹是“壬”字。此外,我們還發現十多處刮削未净的殘字痕迹,謹揭示如下:辭()“卜”左側、第一道齒紋之上,殘存三個較爲清晰的刻畫痕迹,應爲卜辭殘字;辭()“”下部刮削,其下部短横筆幾乎被削平,拓片不見該短横筆,照片清晰可見;辭()“我”下部短横筆被削平,緊鄰“我”左部有一未刮淨的筆畫;辭()“”下部短横筆被刮削,拓片不顯,照片上隱約可見;辭()“五”下部被削,其下部横筆幾乎被削平;辭()“自今至于丁巳”之“巳”正上方,照片上隱約可見未削净的“缶”字,拓片上僅見“缶”所从口形輪廓。該“缶”字體大小與辭()至()

6、相類;辭()“”正上方有一“”字,照片上隱約可見,拓片不顯,字體大小與辭()至()相當;辭()“丁巳我毋其”之“其”左上部有殘字,粗筆大字,字體與辭()相當,疑爲“巳”字;辭()“丁巳我毋其”之“”左下部殘存兩横畫,似爲“我”字所从;辭()“丁巳我毋其”之“”的右上部殘存一字,字體較大,與辭()相類,似爲“”字;辭()“旬有一日”之“旬”字内部有較爲明顯的兩横畫迹,照片可見,拓片不顯。從其刻寫的位置看,非兆序殘餘,字體亦較大,與辭()相仿,似爲“于”字所从;辭()“甲子允”之“”字的左下方,隱約有未削淨的一個字,似爲“”字,字體大小與辭()至()相當;辭()“丑”字所犯卜兆的左邊,隱約有一殘字

7、,似其下部爲“口”形構件,字體較小,類於辭()至();辭()“貞”字上邊隱約有一未刮削净盡的殘字,字體大小與辭()至()相當,拓片存其模糊輪廓。其位置以中縫爲中軸綫,與辭()“自今至于丁巳”之“巳”字正上方未削净的“缶”字左右對稱,疑爲“缶”字。兩“缶”字所屬卜辭疑爲一組正反對貞卜辭;辭()“弗”字右邊、“巳”字左邊有一横畫,從其與卜兆位置看,非爲兆序殘存。此横畫之上隱約可見未削淨的刻痕,應爲某卜辭殘存之字,拓片不顯,照片可尋,其字體大小與辭()至()相當。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殷虚文字丙編考釋上輯(一),頁、。表一合集 刮削猶存字迹舉例辭()卜字左側殘存字迹辭()下部被削平的字辭()下部被削平的

8、“我”字及其左部殘字痕迹辭()下部被削平的字辭()下部被削的“五”字辭()上方削而猶存的“缶”字辭()上方隱約可尋的字辭()“其”字左上處“巳”字迹辭()“”字左下處“我”字迹 辭()處字迹 辭()處“于”字迹 辭()處字迹 辭()處殘字迹 辭()上方“缶”字迹 辭()處不明殘字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合集 刮削未净字迹復原示意如下圖:圖二合集 殘存字迹復原示意圖張秉權謂合集 “被卜辭所侵犯的卜兆,均無兆序”,此説不確。合集 被卜辭所犯的卜兆,或兆序無存,或被刮削猶存局部筆畫,或被其他字筆畫借用。兹舉例如下:辭()犯卜兆二。其中,被“自”所犯者,其兆序位於“自”正上方,一横畫明顯,照片及拓

9、片皆可見。另一横畫模糊;被“我”字所犯者,兆序,或刮削净盡,或爲“曰”字横畫所借用。辭()亦犯卜兆二,被“五”所犯者,兆序疑爲“五”字上部横筆所借用;被“”所犯者,可能或被削去,或被“”最上部横筆所借用;中甲右部,被辭()所犯的兩個卜兆中,位於上部的兆序雖經刮削,猶存一横筆畫,位於辭()“癸”右部靠上處,照片和拓片均可見;中甲右部,被辭()所犯,位於下部的兆序經刮削,在“丑”表示手指的中間手指下方有一横筆畫,應爲兆序迹,照片和拓片均存其模糊輪廓;中甲左部,被辭()所犯的兩個卜兆中,上部的兆序被削平無存;下部的兆序殘存一横畫,位於辭()“丑”正上方,照片和拓片均較爲明顯,不難辨識;辭()下方的兩

10、個卜兆的兆序被刮削。左部卜兆之兆序,上部一横畫明顯,下部一横畫尚未刮削净盡。右部卜兆之兆序,上部兩横畫明顯,下部一横畫隱約可見;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殷虚文字丙編考釋上輯(一),頁。辭()“卜”上方,“貞”右上方,“丑”下部偏左,有一横畫迹,乃“卜”所犯卜兆之序數殘餘,拓片較爲模糊,照片隱約可見;辭()“弗”上、下方各有一横畫,從其與卜兆的位置看,應爲兆序殘存。上邊的屬“弗”所犯卜兆,下邊的屬“其”所犯卜兆。上邊的較爲明顯,照片、拓片皆可見,下邊的較模糊,拓片不見,照片可見;辭()“多”最下部横筆刻槽明顯較該字其他横畫爲深,考慮其與辭()所犯卜兆的位置,疑辭()所犯卜兆之兆序被“多”字最下部一横筆

11、借用。表二合集 刮而猶存的兆序遺迹辭()“自”所犯卜兆及其兆序辭()“癸”所犯卜兆及其兆序辭()“丑”所犯卜兆及其兆序殘痕辭()“丑”所犯卜兆及其兆序辭()下方兩卜兆及其被刮削的兆序辭()“卜”上方兆序迹辭()“弗”上下的卜兆及兆序辭()借用兆序横畫的多字由上揭可知,辭()()()()()犯兆。其中,辭()()()()所犯卜兆的兆序均經刮削,或刮削净盡,或經刮削又被借用而不易辨識,或尚存迹。辭()所犯卜兆的兆序,未經刮削而被借用的情況清晰可辨。由合集 的刮削迹知,辭()()()()等處皆經刮削整治,刮去原卜辭而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重刻。其中,辭()()()爲削去原卜辭後的第二次刻寫,辭

12、()乃經兩次刮削後第三次刻寫的結果。從刮削迹看,辭()()處,應是先刮削去如辭()“癸丑卜”之“卜”字右上方的“缶”“”等所屬小字類卜辭後,再刻寫粗筆、大字的卜辭。辭()是先刮去原卜辭(一稿),第二次大字刻寫(二稿),因“二稿”布局不合理,削去後又刻。辭()的“二稿”是否如辭()一樣辭例完整,較難確定。就觀察到的情況知,辭()的“二稿”與辭()有同有異。相同者乃兩者字體大小相當,且刻寫方向一致,皆下行從左至右刻寫;不同者,辭()較其“二稿”布局合理,“二稿”較辭()刻寫的位置大致向右錯一列。參照辭()行款,若按“二稿”的布局,右部(包括整個右甲橋部位)似不能容下整條刻辭。因此,辭()乃鏟削原刻

13、辭後再刻,再刻布局不合理,削去再刻後第三次刻寫的結果。結合殷商腹甲上卜法及卜辭刻寫通例,合集 經刮削,除有迹者,猶有未留字迹但可以推知者。辭()與辭()乃正反對貞,參照辭()辭例,可知辭()上部被刮削(圖三處)。可能辭()“申”上邊原有“庚”字,“貞”上邊原有“王”字,“隻”上邊原有“雀”字。辭()()()可能分别爲一組對貞卜辭的第二貞。辭()的第一貞大致在辭()“自今至”及其相應右邊一或兩列字的位置(圖三處),其辭大概爲“庚申卜,王貞:雀隻缶”。辭()的第一貞大致在辭()“之夕”附近(圖三處),卜辭大概爲“乙丑卜,貞:子隻先”。辭()的第一貞大致在辭()“于來甲”附近(圖三處),其辭大概爲“

14、卜,貞:叶王史”。故現辭()所削去者,除原“”卜辭外,另有“隻缶”“隻先”卜辭。合集 辭()的前辭與辭()()的前辭相同,皆爲“辛酉卜,貞”,辭()刻寫於右甲橋正面的下部,而右甲橋的反面僅刻有一條卜辭,即辭(),兩辭在右甲橋正反兩面相對應。左甲橋的反面亦僅刻有一條卜辭,即辭()。辭()與()分别位於右、左甲橋的反面,位置對稱,且行款一致,皆單列下行刻寫,知辭()與辭()()關係密切。由辭()所卜内容,參照辭()()辭“伐不”事,疑辭()()()均與“不”方戰事有關。與辭()相對應的卜辭反面,即左甲橋正面的下部,亦即以千里路爲中軸綫與辭()在該龜腹甲上相對稱的位置,没有刻辭。從合集 反面的照片可

15、知,此非爲殷商刻手刮削而去,亦非左甲橋斷殘失所致,實乃此處有鑽鑿而未施灼,即未經占卜,不生卜兆,故無卜辭。與辭()()、()()等爲成組正反對貞卜辭不同,辭()没有與之成組的卜辭,其統領右尾甲下部兩個卜兆,兆序分别爲“一”“二”,其對稱位置的左尾甲下部雖亦有兩個鑽鑿,但未經施灼,不生卜兆,遑論卜辭。合集 也存在刮削重刻情況,且與合集 皆記同年甲子日“允”“”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圖三合集 辭()處削去卜辭位置示意圖事。合集 (丙編 )釋文如下:壬子卜,貞:我?王曰:吉,。旬三日甲子允。十二月。壬子卜,貞:我弗其?己卜,貞來張秉權指出合集 存在刮削重刻情況,有削而殘存的“乙”“王”“三月”諸字。辭、

16、粗筆,大字刻寫;辭細筆、小字刻寫,兩者迥異。辭、不避卜兆,刻辭處有未削淨的殘字,合集 之大寫“”卜辭顯係鏟削去原有卜辭後的再刻。合集 大字刻辭與小字刻辭書風有别,合集 大字刻辭與小字刻辭亦書風有異。合集 辭、與合集 辭()()雖同記“甲子允”方事,但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二輯)殷虚文字丙編考釋下輯(二),頁。兩者書風不同。合集 辭、與合集 辭()()書風近似,可能出自同一刻手。要之,合集 和合集 不是成套卜甲,却是同樣刮削原卜辭後,不避卜兆,以較大字體重刻“”之辭,追記作戰過程及結果,足見商王朝對此戰事之重視。合集 與合集 之“”事同版連卜,異版連卜,其大寫“”卜辭皆爲削去原卜辭後的重刻,無論

17、形式還是内容,均有同時代青銅記事銘文的意韻。兩者刻寫風格不同。前者,辭()運刀嫻熟,字槽填朱,辭()雙鉤刻寫,字槽填墨,均兼具毛筆書寫之圓潤和刀刻之勁挺。後者字口填褐,刻寫硬朗,多一氣呵成,乾净利索,不生,無回筆。同時,合集 、刮削後以大字方式刻寫均藴含重刻掩蓋原刻之意。刮削不平坦且在堅硬龜腹甲上刻辭本非易事,不避卜兆刻寫,行刀遇卜兆易阻頓,甚至劃破腹甲,力道較難把握,然合集 、大字“”辭,不避卜兆,刻寫嫺熟,非技藝精湛的刻手不能爲。合集 經刮削重刻,尤其辭()經“兩刮三刻”,生動地展現了時人契刻實踐的過程,對今人篆刻、甲骨書法創作等皆具有借鑒意義。本文草就曾先後提請王藴智、宋鎮豪、喬雁群先生審閲,他們提出諸多中肯意見,謹表謝忱。合集 刮削重刻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