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维聚生”:素养立意下的小学合唱教学新探索 *.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68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聚生”:素养立意下的小学合唱教学新探索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维聚生”:素养立意下的小学合唱教学新探索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维聚生”:素养立意下的小学合唱教学新探索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 年 10 月 1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在我国新时代教育整体规划中的重要意义。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的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将强化育人导向,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教师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亟待由技能培养、知识本位向以美育人、素养立意转向。随着两办、教育部关于“美育”重要文件的发布与政策的推进,各地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聚焦“

2、美育”,尝试转型,但仍缺少有效策略与抓手。部分教师对美育的理解相对片面,在教学设计方面,虽能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但常呈现学科、育人“两张皮”的现象;在课程规划方面,对于美育价值的探寻“浅尝辄止”,持续性涵养美育的结构化课程体系相对缺失;在协同育人方面,缺乏对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尚未从“学以待用”转向“学以致用”。基于以上思考,结合二十余年合唱常态课教学与市级艺术团指导经验,以及近年主持南京市鼓楼区王涓名师工作室,聚焦合唱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合唱”这一表达方式多样化、审美价值多元化、素养培育多维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促进学生美育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并由此展开了涵养美育价值的“三维聚

3、生”合唱教学设计研究,建构了“三维聚生”合唱教学设计模型(见图 1)。“三维聚生”:素养立意下的小学合唱教学新探索*王涓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摘要:我国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亟待由技能培养、知识本位向以美育人、素养立意转向。合唱作为表达方式多样化、审美价值多元化、素养培育多维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促进学生美育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基于近年合唱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梳理、理论化建构,尝试提出涵养美育价值的“三维聚生”合唱教学设计。秉持情境教学的“真”度,探索合唱本质的“深”度,延展迁移路径的“广”度,最终追求“育人价值”的高度。力求通过高效、适切的合唱教育,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三

4、维聚生;素养立意;合唱教学;美育价值 46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谓“三维聚生”,即聚焦生本的合唱教学三维向度,它秉持情境教学的“真”度,探索合唱本质的“深”度,延伸迁移路径的“广”度,最终追求“育人价值”的高度。它以“育人”与“用乐”为核心,力求通过具有情境性、融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合唱”教学,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一、贯穿“真”情境教学,塑造“合唱思维”“深度学习”认为,真实、具体、富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情境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上海市教科所近年的研究成果指出,儿童对新知的学习需要在一段较长时间中与相关情境互动,克服在新知识的习得过程中的思维困难。由此可见,通过

5、“真”情境贯穿的教学,能够塑造学生学科思维,促进知识获得与素养培育,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的。这里需要解释两个关键词:一是“真”情境。与其他学科相似,合唱教学同样需要创设真实具体、指向问题解决的情境。但基于合唱的本质属性与独特教育功能,这里所说的真实,应是学生由心而发,由情而生的真情实感;而问题解决则应指向学生的音乐表达与实际应用。因此,合唱教学中的真情境,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情为先,适切“用乐”的情境。二是“合唱思维”。音乐,有其特有的“语言”和“文法”,进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思维体系”、一个完整的天地、一个独立的范畴。合唱继承、丰富、深化了这样的思维,并由此生发了独特的“合唱思维”,

6、声部间的复杂性、协作性,表达上的审美性、创造性,使得它更具“流动的建筑”“思维着的声音”的意味。通过适切的“真”情境教学,学生能沉浸在合唱独有的表达场域中,用合唱独特的语言与情境对话,将情感交融,“合唱思维”悄然生发,如春雨般持续滋养着学生的认知与经验,美育的种子由此生根发芽。(一)合唱教学的“真”情境讲求“情意先行,渐入佳境”合唱美育视域下的“真”情境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的生本教学,教师应当将情境创设的意识与权利放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情意先行”,基于对作品的理解内化,由心底深处最真切的情感体验生发、共创情境。以古诗词歌曲独坐敬亭山教学为例,该作品歌词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曲调来源于河北石家庄

7、民歌 狼和羊。作品的核心情感是“孤而不独”,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理解难度。笔者通过“卡农”这一独特的合唱形式,在“问题链”技术的支持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适合作品的情境表达方式,师生共建了具有“合唱思维”的音乐情境。笔者基于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构架了本课情境教学设计结构图(见图 2)。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卡农为主要演唱形式,以“孤而不独”为核心情感体验的合唱教学,引导学生在关键设问的启发下,思考符合作品气质的演唱形式,在层次丰富的体验中,自主创设基于“合唱思维”的音乐情境。教学中,学生从单声部的歌词演唱到唱与诵的卡农,接而到两声部的演唱卡农,再到演唱与旋律哼鸣的卡农,最终是由一名学生演唱,

8、其余学生哼鸣形成空谷回音般的二声部卡农。音响与色彩在情境表达中形成“单调浓郁暗淡”的轨迹,音乐情境的表达也经由“单薄厚重深远”的历程,图 1图 247教学融合最后只留一人独自哼唱,仿佛诗人心境释怀后的一声叹息,班级群体的哼鸣如同群山中缭绕的烟雾,虚实难辨,又似山谷对诗人的回应,抑或是诗人内心的独白。在合唱的艺术表达中,一幅具有中国古典留白美学意蕴的水墨画形成了,此情此景,无需多言,学生在合唱中沉浸式体验了诗人由“孤独”到“孤而不独”的心境转变,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生的领悟也“渐入佳境”。(二)贯穿“真”情境的合唱课堂追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合唱教学情境之“真”来源于学生真情外化的交融汇聚,而贯

9、穿“真”情境的合唱课堂则应引导学生历经人类艺术简约、典型的发展实景。经历基于历史观下的“真实”音乐情境,学生能够从现有认知经验出发,穿梭古今,纵横体验,体味艺术的“本真”,领悟“合唱思维”。笔者称这样的合唱课堂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翻转课堂,是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合唱学习“二次倒转”的教学空间。“翻手为云”即直接给予,但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接受学习层面,容易导致灌输和强制。因此,教师还要学会手心向下,“覆手为雨”,在情境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亲历”学习的发现与建构过程,“见到”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义。以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学为例。这是一首由李叔同填词创作的学堂

10、乐歌,原曲为作曲家奥德威创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听到了犬童球溪根据该曲填词改编的日本歌曲旅愁,受到启发,回国后在与挚友许幻园别离之际,创作了这首经典骊歌。在教学伊始,笔者先“翻手为云”,引导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片段,“先入为主”,体会战争年代生死离别的生命体验,启发学生带着情感学唱作品,并在学唱后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接着“覆手为雨”,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创设李叔同送别挚友的艺术情境,并以配乐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此前体会的情感显性表达出来,还原该作品“真实”的创作历程,体会音乐家的真情实感。歌曲唱会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合作演唱能将这缕情愁送得更远,唱得更深。基于先前丰富的

11、感性音乐经验及过往学习中已初步建构的“合唱思维”,学生提出可以将每个乐句的骨干音延长,并用“U”哼唱,形成富有流动性和推动感的二声部。教学中,笔者未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合唱旋律,而是启发学生根据情境,基于“合唱思维”,自主编创适切的合唱表达形式,“以用为本”。学生的合作演唱,既保留了原曲的气质,又基于和声配合,丰富了情感表达的层次。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折柳送别”的情境中再次合唱 送别,至此,音乐情境穿越历史时空,音乐情感由“永别的离愁”升华为“再会的期许”,“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自然渗透。在“真实”情境与“逆向设计”的翻覆流转间,合唱的学习由“遥远的”翻转为“身

12、边的”,由“陌生的”翻转为“熟悉的”,由“抽象的”翻转为“具体的”,由“困难的”翻转为“简单可操作的”。学生“合唱思维”得到淬炼,转化为终身成长的能量储备,在“真”情境贯穿的合唱艺术场域中,学生的能力、品格与价值观也由此获得拔节与蜕变。二、融通“深”合唱本质,构造“认知图景”“图景”一词源于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卢英顺基于语言学研究对其进行延伸,延展出“认知图景”这一概念。原指人们对现实世界常规的,或者说是比较恒定的认知模式。基于合唱的本质属性与独特的合唱思维,合唱艺术理应具有独一无二的“认知图景”,它不仅仅是学生对某种概念或技术的理性认知,更是基于学生乐感、共情能力、想象与表象体验能力所形

13、成的心理图示。这样的认知图景越清晰、越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记忆就越深刻,情感体验的感触就越深入,对音乐内容的思考与体悟也就越深厚。构造“认知图景”,能够促进合唱“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大效度发挥合唱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功效。(一)建立“自在”的合唱乐感乐感,指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合唱艺术充沛的音乐性与丰富的表现力,在表演与学习时格外需要“自在”的乐感给予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准确、动人的范唱,引导学生先入为主,建立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运用体验式歌唱教学,引导学生在分解体验与整合建构中,联系先前感性经验,充分体会作品中的音高、节奏、力度、

14、音色、音腔、音调等音乐要素;在艺术升华的合作表演中,结合生活经验,体味音乐的灵魂语气、腔调、韵味、48课程与教学研究49名师慧语风格、情致、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合唱语言表达真情、善意与美感。历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乐感由“自然”化为“自在”,由心而生、由乐而起,认知图景初具雏形,学生的音乐审美也由此伸向意蕴深处。(二)建构“自洽”的课程体系介于合唱复杂多元的表现形式与技术要求,教师应建构由浅入深、层叠递进、符合学生合唱认知规律,且能教学“自洽”的结构化课程,从而构造认知图景。为探究“自洽”的合唱课程体系,笔者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合唱作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如表 1 所示,在苏少

15、版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中,从三年级开始,由简入繁,逐步加入合唱教学曲目。三年级主要以“卡农”和“伴唱”等相对简单的合唱形式为主,四年级开始渗透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五、六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其间也会根据单元主题或作品表现力的需要加入“卡农”“伴唱”49教学融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朋友 Do Re Mi”第三单元“百灵鸟的歌”第三单元“金孔雀轻轻跳”第四单元“波动的琴弦”第七单元“开心里个来”第四单元“飞翔的翅膀”第六单元“山谷回响”第一单元“舞起来”第二单元“田野在召唤”第四单元“甜甜江南”第五单元“唱游森林”第七单元“奇妙人声”第三单元“七彩版图”第四单

16、元“乡音多喜乐”第六单元“蓝天白云”第八单元“欢聚与期盼”第二单元“绿海林涛声”第三单元“梨园英秀”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第八单元“百鸟朝凤”音乐是好朋友白鸽铃铛舞杜鹃恰利利恰利夏夜美丽的黄昏翅膀飞吧,飞吧小事情水乡歌儿多亲爱的回声红星歌送别我的家在日喀则五月的夜晚杨柳青绿叶月亮姐姐快下来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隆里格隆村居热爱地球妈妈美丽的星座采莲谣牧场上的家七子之歌澳门银色的桦树林梨园英秀红蜻蜓一只鸟仔卡农卡农加入小乐器的合唱卡农补充式伴唱补充式伴唱卡农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合唱补充式伴唱+结束音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

17、合唱固定音型卡农加入声势的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卡农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卡农+固定音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合唱简单旋律伴唱三度、四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加入声势的合唱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年级单元曲名合唱类型五年级下册表 1第八单元“星星点灯”第五单元“浪花里的歌”第七单元“难忘的歌”第六单元“月亮的故事”第八单元“地球妈妈”50课程与教学研究或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合唱等。不难看出,教材合唱教学内容编写的思路基本符合小学生合唱

18、学习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但其中部分教学内容为凸显单元人文主题,在整体合唱教学结构框架中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自洽”。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学段目标及学业质量描述,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了小学合唱教学体系(见图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图 350课程与教学研究第二单元“丝竹流韵”第三单元“北国豪情”第六单元“连绵白桦林”第八单元“阳光年华”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八单元“歌声与微笑”手拉手,地球村唱着跳着走近你水乡外婆桥掏洋芋幽静的山谷来我和划船蓝色的雅德朗七色光之歌咿唷嘞啦巴鲁瓦小黄鹂鸟拉库卡拉查鸟儿多美丽白兰鸽红河谷歌声与微笑三度音程为主的

19、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音程关系复杂的二声部合唱补充式伴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卡农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补充式伴唱卡农卡农+简单旋律伴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六年级下册准确演唱四声部以上的“卡农”“固定音型”等合唱形式准确演唱“三度音程”为主的二、三声部合唱作品复调合唱初体验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初步尝试综合性合唱编创高年段中年段低年段小学合唱形式准确演唱二、三声部“卡农”“固定音型”等合唱形式准确演唱“补充式伴唱”“延长骨干音”等合唱形式“什锦歌”合唱体验“三度

20、音程”为主的合唱初体验“延长骨干音”“卡农”“固定音型”的编创初体验朗诵与声势、律动的多声部唱游体验旋律与朗诵、声势、律动的多声部唱游体验“卡农”“固定音型”等多声部合唱初体验关注声部的和谐统一并与音乐意境紧密关联,表达复杂的音乐情境,深入体验合唱编创关注声部间的聆听与配合,表现音乐情绪,初探合唱编创关注基于音乐元素的多声部初步体验与课堂常规、社会常识的关联六年级上册年级单元曲名合唱类型续表第一单元“七彩桥”第四单元“滔滔多瑙河”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五单元“动感拉丁舞”第七单元“彼岸新潮声”51名师慧语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最低的要求,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

21、解”这种基本结构,依赖于结构化课程“螺旋上升”式的认知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合唱教学的起点应当从低年段(一、二年级)开始,深入浅出地将未来即将学习的合唱表达形式渗透在常态课教学中。例如,在进入教室时的随乐朗诵与恒拍配合中初步体验多声部感知;在声势与歌唱的同步进行中初探身体与声音协作的“卡农”;在劳动歌曲的吆喝中加入“固定音型”,体验合唱更多的功能与意味等。在低年段丰富的合唱感知基础上,中年段(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着重关注声部间的相互聆听与配合;有感情地准确演唱“卡农”“固定音型”“补充式伴唱”“延长骨干音”“什锦歌”等合作演唱形式曲目;初步感知并演唱一些相对简单的“三度音程”为主的合唱作品

22、;同时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合唱编创。到了高年段(六年级),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音乐经验,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更加复杂而多元化的合唱形式,表现一般歌唱难以抵达的复杂情境,由“学唱”之意驶往“用乐”之境。如学习七子之歌澳门时,学生可在音乐旋律或同向、或反向的二声部协作中,理解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归乡之情等。学生历经六年结构化、体系化的合唱学习,合唱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已化为学生脑中深深印刻的“认知图景”,“育人”与“用乐”也因此有迹可循、有的放矢。(三)建缮“自省”的合作场域马斯洛指出,环境在塑造人们的性格和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就像海绵一样,他们吸收周围所有的信息和影响,并把这些因素融

23、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合唱较之一般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其“合”的本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的影响力。合唱之“合”绝非多个声部歌唱的简单叠加、组合,而应涵盖不同音色的融合、不同声部的聚合以及团队协作的配合等内涵要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觉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自主探索声部间融洽配合的途径、自觉承担团队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建缮“自省”的合作场域,建构专属于合唱的“认知图景”,达成合唱视域下的“聚生”美育。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杜鹃(见图 4)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在设计本课时,聚焦卡农这一特殊的合唱形式,组织了杜鹃和五月的夜晚两首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力求帮助学生在体验式歌唱中

24、形成关于卡农这一演唱形式的“认知图景”。在杜鹃单声部旋律学唱完成后,教师会适时以卡农的形式加入歌唱,并提问学生:“老师加入了什么?怎么加入的?”引导学生在歌唱时养成聆听他人、“一心多用”的合唱学习习惯。在基于作品五月的夜晚的情境体验与随乐律动卡农后,教师提问:“五月的夜晚可以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以此帮助学生基于此前的通感体验,反思提炼卡农的内涵特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合作演唱的多种可能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共同推选出“擅长者”,指挥其他学生分小组,边卡农演唱,边用身体表现音乐卡农的意境与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合作意识,在指挥与听从中,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学生的“自省”力,并在

25、“自省”与互学中深化理解。最后,通过欣赏诺曼 麦克劳伦的音乐实验动画卡农,将此前积累的感性经验具象化、结构化,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图景”。整节课中,教师设问、音乐活动、演唱形式无一不指向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往、自省监控,以“合唱”为媒介,整节课形成了一个启发学生“自省”的艺术合作场。在这个“场”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合唱感性经验,形成了关于“卡农”的认知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善于观察、“自省”探究的学习素养,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三、延伸“广”迁移路径,营造“创意生活”杜威曾说:“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他认为应将儿童具体的生活作为课程设计

26、的依据。“迁移是学习发生的重要指标,应用则是迁移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佳途径。”学习应当能够迁移应用至日常图 451教学融合52课程与教学研究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合唱作为一种必须团队协作、群体参与,且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广泛的艺术形式,具备学习迁移的先天优势。教师应当聚焦合唱教学迁移的“广”度,“广延”迁移路径,重构用乐“广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所思、所悟、所感迁移至校园活动乃至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思维的跃迁中自觉应用合唱,将“用乐”发展为一种生活本能,引领学生真正过上一种独具美育价值的“创意生活”。(一)广延“乐表达善合作能创造”的螺旋跃迁路径介于合唱这

27、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合唱的学习往往需要历经“乐表达”到“善合作”的素养进阶。但如果仅停留在合作这一层面,学生依然无法有效迁移,自觉“用乐”,合唱依然只是存在于课堂中的一项艺术技能。因此,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迁移合唱学习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广延螺旋上升式的“乐表达善合作能创造”学习跃迁路径,达成“知”与“行”的双向奔赴。据此,笔者以小学合唱教学为例,建构了如下螺旋跃迁路径模型(见图 5)。所谓“螺旋跃迁”,即运用螺旋上升式的经验存取方式,形成思维的迭代与跃迁,从而为真实情境中的合唱“用乐”奠定基础。以“什锦歌”合唱教学为例,笔者在执教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时,首次尝试

28、融入“什锦歌”教学。在学生已经唱会作品后,引导学生进入“春之夜”的情境,在学生的歌声中,教师加入,轻轻演唱法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形成符合音乐情境的“什锦歌”。选择这两首作品教学“什锦歌”,原因有四:其一,两首作品的和声构成高度统一,这是什锦歌成立的先决条件;其二,两首作品均为欧洲儿歌,风格接近;其三,两首作品的音乐情境能够建立联系,有效强化学生感性认知;其四,闪烁的小星是学生此前学习过的作品,具有清晰的感性音乐经验,且能与教师交换演唱,亲身体验。基于以上缘由,学生在本课“什锦歌”的学习中,能够勇敢地演唱两首作品,主动提出演唱建议,尝试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什锦歌表演,并创造性地探索是否可以用其他作

29、品与春天来了形成什锦歌。在四年级音乐课送别中,教师再次对“什锦歌”进行渗透教学,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并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引出本课教学内容送别。通过充分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提升,学生能够真挚、真诚地用歌声表达送别,合作演绎送别中原有的二声部合唱。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基于经验,思考其他合唱形式的可能性。有部分同学提出“什锦歌”的演唱建议,教师在肯定学生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送别与我和你的“什锦歌”演唱,两首作品气质相融,内涵相映,在学生的创意合作中共同演奏相互滋养、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基于以上“乐表达善合作能创造”的经验跃迁路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

30、更加自如、自主、自觉地应用“什锦歌”的合唱形式。这里的应用,不仅仅是对该艺术表现形式在不同作品中的套用,更是基于情感、情境、人文的适切选择。如在六年级音乐课山西民歌掏洋芋的教学中,基于人文性与风格性考虑,笔者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欣赏了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自觉尝试哼唱掏洋芋的旋律,自主提出两首作品可以运用“什锦歌”的方式演唱,笔者顺势提出“创意实践”小探究的任务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两首作品“什锦歌”演唱的可行性。学生不但能够自主排练、合作演唱,还能通过互联网检索,对两首作品的地区、风格、文化等进行尝试性的探究,从而借由合唱教学渗透文化理解,培育创意实践素养。通过“

31、乐表达善合作能创造”的螺旋跃迁路径,学生不仅在学习迁移中深化了对合唱相关概念的理解,更52课程与教学研究图 553名师慧语能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将课堂所学广延至日常情境,为“创意生活”的营造提供支持。(二)重构“课堂校园生活”的一体化“用乐”广域通过螺旋上升的合唱学习跃迁,学生逐步具备了在生活情境中应用合唱的先决条件。深度学习强调迁移是经验的扩展与提升,是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化、操作化的过程,是知识活化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搭建平台,打通课堂内外,形成一体化通道,将知识经验有效转化为生活经验,触发学生合唱学习迁移,重构“课堂校园

32、生活”的一体化“用乐”广域。合唱是情感的艺术,是合作的艺术,也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在课堂中,笔者尝试运用合唱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爱”的表达。在教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引导学生运用长音处的补充式伴唱,唱出快乐又幸福的母子之爱;在教学游子吟时,启发学生运用“卡农”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对家乡千丝万缕的眷恋;在执教爱的人间时,可提示学生延长演唱骨干音,用哼鸣托着主旋律的进行,让“爱的人间”格外温暖。通过课堂中的合唱体验,学生感受了爱的美好,初步理解爱的内涵。在校园展演与节日庆典中,合唱的表达能将学生对爱的体悟进一步迁移与延伸。在学校围绕“爱”这一主题的晨会中,在市区班级合唱展演中,笔者指导学生

33、演唱我校委约改编的合唱作品世界为你醒来,作品有三个声部,较之常态课合唱教学内容稍显复杂,但克服困难、齐心聚力的过程,也帮助了学生进一步学会理解爱的深刻,表达爱的深沉。在一次次聚焦合唱的课堂体验与校园活动中,学生对爱的表达跨越学校的围栏,洒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居家隔离的学生们想用歌声为抗击新冠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居家抗疫的同学和老师们送去爱的温暖,他们主动提出了“云合唱”的表达创意,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实现“爱”的愿望。在三十余名学生为期一周的共同创作下,一首 让世界充满爱 云合唱新鲜出炉,它饱含着学生心中最真挚的爱,声部间和谐的音调如同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呼唤,聚沙成

34、塔,汇涓成海。在设计、演唱、表达“云合唱”的过程中,更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锤炼了他们积极、向善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创意表达,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爱”的世界。在“课堂校园生活”的一体化“用乐”的场域中,合唱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价值,闪烁着创意的光辉。综上所述,通过聚焦“真”情境的合唱教学,探索“深”本质的课程体系,延展“广”迁移的“用乐”路径,学生的“合唱思维”得到发展,“认知图景”得以建构,“创意生活”也由此勃发生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基于以

35、上三维向度展开聚焦生本的合唱教学设计,能有效发挥合唱作为独特艺术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促成涵养美育价值的教育实践。学生沉浸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合唱教育场域,在协同合作的艺术浸润下成就美好未来。参考文献1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 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 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3 郭华.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14(2):8-26,187-188.4 卢英顺.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 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97-202.5 周奇迅.论乐感 J.中国音乐,2003(3).6 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 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教材建设研究”专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民族音乐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编号 2021JY14-JC06)的阶段性成果。53教学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