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15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盛晓薇(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要: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所形成的关于实践的理论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相关论述为理论遵循,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遵循,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至上立场为价值遵循,其中包含行动至上的实干思想、实践第一的辩证思维、实践效果的评价标准、创新性的时代要求、治国理政的实

2、践智慧等丰富内容,蕴含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的精神实质。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积极主动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在调查研究中求得“是”的规律,在思想上重视“实”的必要性,在实践中把握“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3)04-0080-10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观点,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现实的重要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

3、既为我们解决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又在回应时代关切与解答现实问题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充实其内容。当前,部分学者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发展,凝练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学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攻坚克难的实践担当、守正出新的实践定力、纵横捭阖的实践智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新境界”1,从哲学基石、出场逻辑以及方法论意义三个维度阐释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但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遵循是什么?有哪些主要

4、内容?所彰显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分析、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实践。一、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为解决我国现实问题所形成的关于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相关论述为基本理论遵循,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遵循,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至上立场为价值遵循。基金项目: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2022年度基础理论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22DXJC01)阶段性成果

5、。作者简介:盛晓薇(1985),女,宁夏银川人,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哲学研究。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theCPC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Commit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7月第 25 卷 第 4 期Jul 2023Volume 25,Issue 4080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一)理论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相关论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遵循从根本上讲,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相关论述,其中又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最为关键。这

6、篇经典文献的开篇谈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133在这里,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理解现实的方式,认为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理解现实,只看到客体的客观实在性,却看不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只是从主观的或抽象的形式去理解现实,只看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看不到客体的客观实在性。因此,两者都具有片面性,这

7、两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旧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际的,结论却是消极的,唯心主义的基础是虚幻的,结论却是积极的。马克思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在批判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现实应“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2 133。也就是说,应把现实置于实践中去把握,通过现实(对象)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矛盾运动开展来说明自身,这样的现实不再具有片面性,而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基于此,将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并用中国化的语言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髓要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将一切问题置于具体实践活动中进行把握,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

8、题,通过对问题内在矛盾运动的展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破解之道。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看待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马克思在确立置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之后,不再把实践看作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感性的人实际从事的建立和变革对象的现实活动”3。在认识论问题上,他认为实践是验证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 134。由于人们的全部认识都是在实践中获得,这决定了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予以检验,离开了实践,试图通过逻辑推理或经验观察等方式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证实或证伪,都不过是

9、“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 134。恩格斯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认为“对这种错误观点和其他一切哲学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4(“这种错误观点”即指不可知论)。在历史观问题上,针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进而将人分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将改变环境的希望寄托在少数教育者即杰出人物身上的英雄史观,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 134。也就是说,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变并非单向决定性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在实践中的相互改变会实际地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这为马克思、恩格斯提

10、出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对实践本身的理解上,马克思、恩格斯将实践理解为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包含交往实践、科学实验、精神实践在内的总体性活动,作为总体活动的实践,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现存世界。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 155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旧唯物主义者不懂革命的实践,也不懂得通过实践斗争改变现存世界,他们只想通过思想斗争代替实践斗争,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而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要使081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现存世界革命化”

11、,就必须通过革命实践在斗争中使现实社会关系和现实世界发生改变。可见,“实践”不仅是思想活动,还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没有变革性的实践,任何的理论目标、政策方案都不能成为现实。(二)现实遵循: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在化解我国社会矛盾、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5,说明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特征,当现实生活中的旧有矛盾得到解决之后必然会伴随新矛盾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住矛盾、找准问题,特别是要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和矛盾(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中

12、,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抓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化解、处理主要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实践中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这一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仅仅意味着中国的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但是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制

13、度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过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意味着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协同推进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建设,用了近40年的时间使中国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达到小康,实现了从穷到富的转变,基本解决了这一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

14、需要不再限于对物质文化单纯的量的追求,而是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同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等方面也提出了新需求。制约人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是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五大建设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与人民期待之间的落差”体现了发展的不充分问题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心从注重经济发展向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转变,解决矛盾的着力点从注重物质文化生产向满足人民多层次全方

15、位的美好需要转移。实践要求的转变和解决矛盾着力点的转移,助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更加注重创新的力量,实践创新和创新实践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全方位需要为解决矛盾的着力点,意味着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实践效果的重要标准,强调实干和实干精神也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可见,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现实遵循。(三)价值遵循: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至上立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延续了马克082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思、恩格斯确立的“为绝大

16、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价值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思想中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是“无产阶级”,这是一个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具有阶级属性的概念。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主体是“中国人民”,它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总体性概念,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取向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 1844 年前后,通过不同途径将他们的政治立场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共同投身于实现无产阶级自由和解放的事业之中。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

17、会固有矛盾的分析发现,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导致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只要私有制的根基不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不变,无产阶级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为此,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 411。也就是说,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无产者谋利益的运动,这决定了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实践观的价值遵循。后来,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思想,并领导俄国建立

18、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突破。“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立场,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价值遵循。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下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这一价值立场,首先要求把人民看作实践的主体,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

19、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认识到人民既是实践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实践成果的享有者,在实践中必须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和参与积极性,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其次,它要求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实践的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 4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全方位需要,为人民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最后,它把人民是否

20、满意作为评价全部实践效果的根本标准。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10,这一评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价值导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愿望和利益的满足、人民参与改革成果的分享落实在治国理政之中,真正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16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要

21、求进行理论创新的成083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果,是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实践观点所做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总的来看,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坚持行动至上的实干思想,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在经验常识意义上具有“做”或“干”的意思,在马克思那里,实践被看作一种建立和变革对象的实际行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继承了这方面的思想,将实践具体化为实干,认为任何好的计划、方案、政策、目标都必须通过实干才能从想法变为现实,实际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

22、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15。实干所反映的哲学思维就是坚持行动至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对如何摆脱闽东地区的贫困状况曾做过深入思考,“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12。为此,他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争当实干家,在具体工作中针对具体问题盯住干、马上办,在实践中干出实效,也号召人民群众发扬实干精神,在实干中收获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可以说实干(实践)是把全部理论、方案、计划变为现实的唯一方式。在现实中

23、,只强调理论忽视或者轻视实践的倾向是错误的,因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实干”的同时曾专门批判过“空谈”的危害性。空谈源于我国历史上的“清谈”“虚谈”之说,意指人们在具体实践中只是做纸上的推演或口头的争论,不愿付诸实际行动、解决具体问题,相当于中国哲学所言及的“空谈经义,不及躬行”。习近平总书记以史为鉴,认为再好的政策、再切实的目标、再宏伟的蓝图如果不诉诸实干最终只会流于形式,不会对社会发展进步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桎梏。因此,当代中国应当崇尚实干反对空谈,“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13。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党永葆青春的秘诀之一

24、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通过实干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然,只强调实践忽视或轻视理论的倾向也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坚持行动至上,做实干家。(二)强调实践第一的辩证思维,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创新的实践。与其他哲学家相比,马克思在认识论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突出实践的作用,使认识问题从一个理论的问题变成实践的问题,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实践

25、在认识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完备的研究,这项工作后来由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沿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径,基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深刻阐明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相互关系,提出“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1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需要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的理论助推正确的实践,错误或过时的理论会将实践引向错误的方向。正确的理论的生命力源于其不断发展创新,只有理论创新紧跟实践发展和时代步伐,才能称之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

26、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它指导人084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们在具体实践中将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规律等总结出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通过实践不断检验修正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理论创新“从实践中来”,它的最终归宿是“到实践中去”。因此,不能只重视实践创新而忽视理论创新,使具有普遍性的理论降低为狭隘的经验。同时,也不能脱离实践空谈理论创新,犯主观主义或本本主义的错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118-19这为我们未来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也就

27、是说,我们要学习掌握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理论。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思维,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坚持、丰富、发展。(三)提出实践效果的评价标准,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在马克思那里,实践被看作检验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这为人们检验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他没有明确提出检验实践效果的标准,以至于人们缺少评价实践效果的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既是创造和享有实践成果的主体,同时也是评

28、价实践效果的主体,让人民满意是评价实践效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15,进一步讲,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6。让人民满意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应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不断激发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主动参与到改革发展的各项实践之中,在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的同时,充分肯定实践主体的地位和贡献,使人民群众公平享有改革发展的全部成果,享有同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其次,应在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全方位需要,为人

29、民提供更加富足充实的物质文化、建设更加公平和谐的友好社会、创造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等,让人民过上满意的生活。最后,应从人民利益出发进行社会实践,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利益这个根本宗旨评判当前各项工作的是非成败。从上述内容看,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实践效果的根本标准,其实就是要考察当前的社会实践是否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全方位需要,是否从人民利益出发开展具体实践,这一评价标准与马克思实践观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一致。(四)突出创新的时代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全部实践活动之中与马克思所处

30、的早期资本主义时代不同,新时代的社会实践正向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大跨步跃进,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在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同时将创新理念融入实践观点的全部内容之中。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将创新理念融入实践观点之中,注重实践创新和创新实践。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主体方面,提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9 127,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践形式方面,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31、实践观突出强调要加强创造性劳动,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085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动”9 44。在这里,创造性劳动被单独提出并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并列起来,表明了创新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丰富了实践的形式。在实践发展动力方面,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原有的依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或投资规模扩张等驱动发展的方式已行不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全方面多层次需要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满足。最后,在实践目的方面,要分步骤建设创新型国家,使中国努力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成世界科技创

32、新强国“三步走”目标,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目标引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届时将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物质保障。上述几个方面对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强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五)形成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把哲学之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哲学作为一门“爱智慧”的学问,“爱智慧”是哲学的本质,学习哲学不仅在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某些观点、原理、方法,还在于要将哲学之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智慧。实践智慧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

3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赋予了该词语政治伦理的意蕴,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能够将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把握住其中恰如其分的中道,合于正确的逻各斯的品质和能力”1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本形式、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现实活动,使实践智慧不再局限于政治伦理层面,而是表达人们在实践中将已掌握的哲学之理转化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变革现实的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具体表现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理转化为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考察、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例如,“十个指头弹钢琴”、

34、“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牵牛鼻子”等哲学工作方法,就是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基本方法。还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将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为认识或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和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并运用这些思维能力处理具体工作中的复杂关系,如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实践创新与正确实践的关系、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等等。这些具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最终能够帮助人

35、们形成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智慧,正是他掌握国家发展大势、为中国发展谋篇布局的根本力量所在。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的精神实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的精神实质,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总的来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和灵魂,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实事求是突出“是”的规律性,求真务实突出“实”的必要性,实干为要突出“干”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和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的精神。(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36、,在事实中求得“是”的规律性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同时086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也是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并作了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8。也就是说,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求得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然后运用求得的普遍规律指导实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一方面要求人们要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搜集整

37、理“事实”,以掌握实情,为求得普遍规律提供丰富可靠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将从实践中获得的事实材料、经验做法总结上升为具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对所求得的规律不断进行检验、发展、修正,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其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19,这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19。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必须坚持在事实中求得“是”的规律性。因为,通过经验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事实材料)只是针对某些事物的纯粹主观认识,它不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能作为指导

38、实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将事实材料、经验做法通过理性思维的加工整理使其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才可能成为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时务必要重视从事实材料中求得“是”的规律性。(二)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思想上重视“实”的必要性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求真务实,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真理、讲求实际。其中,“求真”即是“求是”,它要求人们从思想上不断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获得普遍、客观、准确

39、的认识。“务实”则是在普遍的客观规律指导下俯身实践,通过实践达到改变现存世界的目的。有学者认为,“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0。由此可见,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是密不可分、一脉相承的关系,不过两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实事求是强调从事实中求得“是”的规律性,而求真务实则是在求得“是”的规律性基础上俯身实践,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更加突出“实”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和传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并突出强调“实”的必要性,“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

40、、办实事、求实效”19。可见,贯彻求真务实的精神,关键是要做到“务实”。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空谈、虚谈之风,因为实与虚对立,崇尚空谈、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好大喜功、贪图虚名等现象都背离了务实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脚踏实地做事情、谋实事,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各种想法、计划、政策等变为现实,从而实际地改变现存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实践中突出强调“实”的重要性。例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就提出“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实践要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在做人做

41、事等方面躬身践行、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三)坚持实干为要的精神,在实践中把握“干”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着实干087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为要的精神实质。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立党、兴党、治党、强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要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依靠实干接续奋斗,仅仅用了七十多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干为要,就是要在认识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突出实践(实干)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干、踏踏实实地干

42、、积极主动地干,通过干事创业将理想变为现实,进而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论及实干的重要性,充分说明实干为要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的精神实质。实干为要的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担当有为的主动精神、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实效精神。首先,实干精神表现为一种担当有为的主动精神。中华民族从备受欺辱到奋起抗争,再到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绝不是靠精神层面的幻想或空谈实现的,而是由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主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得来的。实干要求人们在精神上摒弃等、靠、要的被动思想,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国家、民族、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坚决埋头苦干实干,实现既定目

43、标,把梦想变为生动鲜活的现实。其次,实干精神表现为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实干才可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钉钉子的事例形象地说明实干的态度和方法,干事业就像钉钉子,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再次,实干精神表现为功成必定有我的实效精神。实干的最终目的是要破解实践进程中的难题、实现既定的目标或完成必要的任务,否则就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干出实效,这也是实干精神应有的评价尺度。总的来看,践行实干为要,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的精神埋头苦

44、干实干,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它源于实践且又指导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更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至今日仍未过时,并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的精神实质必将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带领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参考文献:1 周康林,郝立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析 J.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马文保,盛晓薇.马克思实践观研究的出场逻辑与理论困境 J.哲学原理,2021(3).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四卷说明3.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6.6 赵中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 J.政治学研究,2018(2).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M.北京:

46、人民出版社,2017:11.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0882023.4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9 月 21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 N.人民日报,2016-02-23.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习近平.摆脱贫困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7、1992:59.13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 J.求是,2011(6).14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J.求是,2019(1).1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10 月 8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17 王南湜.辩证法与实践智慧 J.哲学动态,2005(4).1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19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N.学习时报,2012-05-28.20 辛向阳.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

48、义J.前线,2010(7).Grasp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hines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in the New EraSheng Xiaowei(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Party School of the CPC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ommittee/Ningxia Academy of Governance,Yinchuan Ningxia,750021)Abstract:Based on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new his

49、torical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China s development,the Chines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is the theory about practice form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the core to solve China spractical problems.It is the further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

50、t of th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TheChines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rest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x and Engelsrelevant discourse on practice,the realistic issues of re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and the values about putting people first to see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