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157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李大瑞贾 刚孙致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摘要:杨树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其致病病原菌包括真菌和细菌世界上报道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超 种 以北京市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 个区共 个苗圃基地的杨树树苗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杨树苗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分离了其主要病原真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发病病症特征及发生规律并对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关键词:北京杨树溃疡病真菌杀菌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文格式:李大瑞贾刚孙致源 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

2、):/.():/():.:世界杨树树种有 多种 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共有 余种病原菌侵染杨树我国有 余种杨树病原菌存在其中以溃疡病()多见且严重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病害中较严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枝干病害 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南部均有杨树苗圃多发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在感病品种上的发病率高达 死亡率达 杨树病害类型较多较常见的主要有烂皮病、叶斑病、溃疡病、叶黑星病等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也被称为水泡型溃疡病危害对象主要为刚移植成功的幼树枝干 真菌性溃疡病的病斑主要有水疱型和枯斑型对幼苗的危害极大不但致病率极高并且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第一作者:李大瑞()

3、男北京人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 :责任作者:贾刚()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 林 业 调 查 规 划一旦发病病斑面积常覆盖大量枝干表面 在我国引起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常见真菌病原菌有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污黑腐皮壳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概况本研究所选区域为北京市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 个城市发展新区 个城市新区各选择 个苗圃每个苗圃面积 共计约 调查时间和地点 年、月份对 个城市发展新区的 个苗圃进行详细调查每个苗圃的温室苗圃和田间苗圃各随机抽样 株记录真菌种类进行防治性实验并评估防治实验结果 试验路线与方法 苗圃主要病原真菌种类调查样品采集:杨树溃

4、疡病菌采集部位主要是树干上的树皮 随机进行三点采样每株树苗采集 份样品真菌的分离纯化:取 树皮称重加入装有玻璃珠和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摇匀 作为稀释样本 每个稀释梯度和倒置培养设置 个重复 细菌培养为 培养 真菌培养为 培养 然后计算微生物数量真菌鉴定:制备、杨树树皮汁 种培养基分别接种分离培养的菌株放于 培养箱中培养 通过接种环刮取表面菌丝近紫外光(波段约在 )照射和 暗交替培养诱导产孢菌株产生子实体 观察和测量各病原菌培养物繁殖体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 病菌致病性测定将分离的各个菌种进行接种培养菌饼接种直径为 用保鲜膜和脱脂棉包裹 各菌株接种 根杨树枝条各样本接种不少于 个菌点 同时以未接

5、种菌种的 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 从第 天起每隔 取下包膜和保湿棉检查并记录样本情况测量变化区域大小 对人工接种芽的发生率进行了修正分为 个等级:级为不受影响级为轻度起病病灶直径 级为中度起病病灶直径 级为起病明显病灶直径超过 级为病变围绕茎部接种芽死亡 室内抑菌试验以聚生小穴壳为试验菌种选取以下 种药剂:甲基硫菌灵供试浓度、/噻枯唑供试浓度、/多菌灵供试浓度为、/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药剂对溃疡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发病严重程度调查在 月和 月期间随机调查了不同苗圃的杨树幼苗 株 统计患病杨树及其病害级数并开展杨树发病情况和病害指数的差异比较病害分级程度为:级健康或未感染 级有明显病变但病变横径不

6、超过茎周的/级病变横径大于或等于茎周的/小于/级病变横径大于或等于茎周的/但小于茎周 级病灶围绕躯干 发病率()计算公式为:/式中:表示感病株数 表示调查植物总数 发病症状调查从溃疡病开始发生时起根据调查时间定期观察溃疡的发生情况并对症状进行调查 在苗圃内选择 株易感苗进行标记 根据病害植株从 株到 株不等并调查溃疡病的症状(包括病变的颜色、部位、方位、是否围绕主干及病变的长度)统计分析发病率 主要真菌性溃疡病发病数量及症状调查在各苗圃抽取 个样本进行真菌分离鉴定从 月 日春季开始每 进行一次调查调查范围为 或 以上的溃疡病斑刷上红漆并统计发病次数 自 月开始进行下一次调查沿主干下部标记在 的

7、高度只调查新病灶和复发病灶上新的塌陷的样本调查于 月底结束 药物防治实验选取顺义区平原造林的一个苗圃进行防治实验设立药物防治组和对照组 在病原菌抗药性基础上药物防治组在发病初期前(月上旬)施用噻枯唑药剂再于发病盛期前(月中旬)施用噻枯唑 倍液采取普通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 对照组未采取相关防治措施观察一个生长期并对每组 株幼苗进行检测比较杨树幼苗发病率的情况第 卷李大瑞等: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 结果与分析 杨树溃疡病病症特征通过对实验样地的实地调查 月初出现杨树水疱型、烂皮型溃疡病病症特征(图)图 杨树溃疡病症状 病变病症集中表现为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组织从茎的基部开始呈上下发展趋

8、势病变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 聚生小穴壳菌引起的水疱型病变早期表现为浅黄褐色椭圆形病斑色泽后期呈重棕色梭形延伸至整个茎周金黄壳囊孢菌引起的烂皮型病变表现为中心轻度凹陷软腐酒糟味典型湿腐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转变为干腐镰刀菌引起的溃疡病早起病变组织形态类似镰刀霉症状但菌斑色泽较镰刀菌偏深内部黄褐色并椭圆放大病灶周边为绛紫色或深紫色 杨树溃疡病病斑变化情况以 年 月的调查为主在 月 日、月 日以及 月 日进行病斑情况调查统计各样地的病理特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见表 由表 可知样地、杨树树皮外观呈干涩分裂状内部潮湿霉烂树皮伤害很大无小黑点样地、杨树溃疡病病变扩散迅速树皮损伤小病变上有小黑点可引起主干地上

9、部分死亡 病理性症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早期症状表现为环形、水渍、长椭形后期发展成溃疡样或梭形 病灶主要出现在正侧阴面及侧面少见病变 因此推断出日常阳光照射会导致杨树溃疡病病症的发展和加重特别是晒伤 样本中病变位置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而产生新的变化样本、的发病区域颜色变化最明显从淡金色不断加深最终表现为深棕色 样本、初始病变区域表面颜色呈深棕色和深橘色但随着时间推移由原来的深色逐渐转变为浅灰色表 杨树溃疡病病斑的变化情况 编号病斑变化 月 日 月 日 月 日淡金色病理结构周边呈黄绿色呈东南朝向另外边缘相对较长环绕病斑中心周边混色区域表现为上下发展不再围绕树周深黑色可见多个小病斑连成一片近圆形部分大的

10、病斑中间凹陷周边呈浅黄色呈西南朝向其中周边浅黄色部分较长可围绕 周深褐色周边呈水渍状环中心部分围绕树周呈淡金色暗黄色软腐状接近圆形可见中间凹陷病灶颜色表现为深土色水渍状病理结构呈椭圆形呈西南朝向主要分布在茎基部深灰偏褐色水渍状其余未改变仅颜色加深其余未有明显变化颜色表现为深橘色周边为黑色病理结构呈长圆形呈东南朝向主要分布在茎基部灰褐色可见凹陷且凹陷处干硬围绕主茎灰白色呈梭形连成一片分布较为广泛颜色表现为深棕色外表表现为溃疡态势外观近似于椭圆呈东南朝向多数分布在茎基部病斑颜色加深病灶位置内陷且干硬其余变化不大棕灰色向上下扩展性生长外观表现为椭圆形其余未见明显变化颜色表现为棕黑色外观近似于椭圆形病

11、变部位呈凹陷状呈东南朝向分布于茎基部灰白色边缘部分为黑色病斑中间凹陷上部呈隆起状土灰色周边表现为深棕色可见树皮开裂病斑不再向上下扩展颜色表现为深棕色外观近似于椭圆形病斑中间稍凹陷呈东南朝向分布于茎基部灰白色呈带状分布病变部位干硬且散布诸多小黑点灰白色广泛分布小黑点颜色表现为深棕色外观表现为梭形呈东南朝向分布于茎基部颜色由深棕色转浅灰色病灶位置性状干涩呈梭形凹陷颜色未发生明显变化呈较大的带状分布病变中央散布小黑点环绕主茎第 期林 业 调 查 规 划 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程度在同年的、月以苗圃为单位针对不同海拔、小气候的杨树幼龄林全面深入地调查相同病症的发病程度每种性质苗圃均调查 株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

12、对比结果见表 表 杨树苗圃溃疡病的发病程度 月份苗圃感病程度/株 级 级 级 级 级发病率/病情指数 月温室 田间 月温室 田间 年 月田间苗圃杨树溃疡病发病率较高 月大棚苗圃和田间苗圃的发病率分别为 和 病害指数分别为 和 温室苗圃虽然也有病害发生但发病率较低 月杨树苗溃疡病的发病程度明显较 月低 月温室苗圃、田间苗圃的发病率分别为 和 病情指数达到 和 原因可能为 月前期天气仍较为寒冷易使杨树苗圃树苗受冻降低树苗的生长态势进而降低了树苗抵抗病原菌的抗性导致发病严重 病原真菌种类调查结果根据菌落培养性状镜检情况杨树溃疡病菌病原菌有 种聚生小穴壳():在菌落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呈灰色泉状 生长

13、速度为 /病原菌引起水疱型溃疡(图)其有性阶段为茶麓子葡萄座腔菌()图 聚生小穴壳的培养特征 杨细盾霉():菌落在灰褐色培养基上外观表现蓬松生长速度为 /病原菌主要引起圆斑型溃疡(图)图 杨细盾霉的培养特征 金黄壳囊孢():在 培养基内菌落外观表现为中心散发型放射状深灰色至浅灰色生长速率为 /该病菌引起烂皮型溃疡病(图)图 金黄壳囊孢的培养特征 镰刀菌(.):在 培养基上菌落蓬松淡粉色至淡紫色生长速度为 /两株菌株在 和杨树树皮汁培养基上均未产生孢子(图)菌种鉴定结果聚生小穴壳、杨细盾霉、金黄壳囊孢、镰刀菌 种菌种进行 菌种鉴定结果见表 图 和图 电泳条件:样品 琼脂糖凝胶 条带浓度为 /显示

14、为加亮带其余条带浓度均为 /电泳方向从右向左第 卷李大瑞等: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图 镰刀菌的培养特征 .真菌致病力结果分析聚生小穴壳样本在培育 后病斑直径平均值为()远高于其他真菌培养样本相同培养时间内聚生小穴壳的致病性强于其他真菌其次是镰刀菌直径为()再次是金黄壳囊孢直径为()以及杨细盾霉直径为()检验结果表明各种致病菌的致病力间差异显著()但普遍 月溃疡病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 月 苗圃防治实验结果结果显示通过使用 噻枯唑进行杨树幼苗真菌性溃疡病防治其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药物防治组杨树幼苗真菌性溃疡病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结 论本研究中试验区域为北京市平原地区且选择部分苗圃作为研

15、究对象样本较为局限 更详细地了解溃疡病病原真菌的菌株在北京市组成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后将第 期林 业 调 查 规 划图 种真菌序列 图 噻枯唑处理后聚生小穴壳 图 噻枯唑处理后金黄壳囊孢 图 噻枯唑处理后杨细盾霉 表 室内抑菌试验结果 药剂名称质量浓度/()药剂对数处理菌落生长直径/抑菌率/机率值甲基硫菌灵 噻枯唑 多菌灵 对比样本 第 卷李大瑞等:北京市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防治研究图 噻枯唑处理后镰刀菌 .表 药剂抗菌效果 药剂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斜率值()值/()噻枯唑 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 表 不同季节杨树溃疡病危害情况()调查地点 月株数发病率/月株数发病率/大

16、兴 通州 顺义 昌平 房山 乙蒜素和戊唑醇等防治真菌类的药物列入下一步研究中 除药剂外还应在基因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 序列鉴定结果与 序列的鉴定结果一致然而这两种 序列的试菌株系统发育树并不一致 因此基于基因层面的苗种抗性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张扬叶建仁赵阳等 红绒盖牛肝菌发酵条件及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森林与环境学报():郭意明 浅谈东北地区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姜自如张刚龙曹支敏等 陕西省杨树溃疡病菌地理种群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廖旺姣邹东霞薛振南等 桉树小新壳梭孢梢枯病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林业科技开发():马迪郑换琴王桂清等 国槐苗期溃疡病发生规律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吴玉鹏赵晓梅 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魏敏于淑晶丁国华等 姜黄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对其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农药():():():():()():():.():():()()():责任编辑:陈旭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