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127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渤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石端胜 王宏申 华科良 梅苑 丛越男 张志军 陈增辉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摘要:目的 为改善渤海X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对该油田进行了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方法 在分析油田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碳原子数分布基础上,结合“相似相溶”原理和疏水端空间位置互补效应,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和复配。结果 从5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两种表面活性剂,二者按最佳质量比12复配后可获得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滞留损失率小,仅为1 1.2%;在质量分数为0.1%0.3%时,

2、原油的乳化和破乳率均高于9 0%;当质量分数为0.2 0%时,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9.4%。结论 复配表面活性剂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可用于实现油田水驱后“挖潜提采”的目的。关键词:碳原子数分布;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采收率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7-3 4 2 6.2 0 2 3.0 4.0 1 4 引用格式:石端胜,王宏申,华科良,等.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 0 2 3,5 2(4):8 3-8 8.S H IDS,WAN G HS,HUAKL,e t a l.R e s e a r c ho

3、f u l t r a-l o w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s u r f a c t a n t f o r o i l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i na no i l f i e l do fB o h a iJ.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o fO i l&G a s,2 0 2 3,5 2(4):8 3-8 8.R e s e a r c ho fu l t r a-l o w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s u r f a c t a

4、 n t f o ro i l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i na no i l f i e l do fB o h a iS h iD u a n s h e n g,W a n gH o n g s h e n,H u aK e l i a n g,M e iY u a n,C o n gY u e n a n,Z h a n gZ h i j u n,C h e nZ e n g h u iC NO O CE n e r T e c h-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C o.,T i a n j i n,C h i n aA

5、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I no r d e r t oi m p r o v et h ew a t e rf l o o d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as t u d yo nu l t r a-l o w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s u r f a c t a n t f o ro i ld i s p l a c e m e n t i nB o h a iXO i l f i e l dw a sc a r r i e do u t.M e t h o d s A c c o

6、r d i n gt o t h e c a r b o na t o mn u m b e r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o f t h es a t u r a t e df r a c t i o na n da r o m a t i cf r a c t i o no ft h ec r u d eo i l,c o m b i n i n g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s i m i l a rp h a s ed i s s o l u t i o n a n dt h es p

7、a t i a l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e f f e c to fh y d r o p h o b i ce n d,t h es e l e c t i o na n dm i x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so f s u r f a c t a n t s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R e s u l t sH e x a d e c y ld i m e t h y l b e t a i n ea n da l k y l p o l y g l y c o s i d eA P G 1 2 1 4w e

8、 r es e l e c t e do u t f r o m5s u r f a c t a n t s.T h eu l t r a-l o w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s u r f a c t a n tc a nb eo b t a i n e db ym i x i n gt h e t w os u r f a c t a n t sa t t h em a s sr a t i oo f 12.T h e r e t e n t i o n l o s sr a t eo fo b t a i n e dc o m p o s i

9、t es u r f a c t a n t i nc o r ew a ss m a l l,w h i c hw a so n l y1 1.2%.T h ee m u l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m u l s i f i c a t i o nr a t e so fc r u d eo i lw e r eh i g h e rt h a n9 0%w h e n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t h ec o m p o s i t es u r f a c t a n tw a s0.1%-0.3%.T h eo

10、 i l r e c o v e r yc a nb e i n c r e a s e db y9.4%o v e rw a t e r f l o o d i n ga t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0.2%.C o n c l u s i o n sT h e f i e l d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o m p o s i t e s u r f a c t a n t c a no b v i o u s l yd e c r e a s ew a t e r c

11、u t a n di n c r e a s eo i lp r o d u c t i o n,i t c a nb eu s e d t or e a l i z e t h ep u r p o s eo f t a p p i n gt h ep o t e n t i a l 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a f t e rw a t e r f l o o d i n gi nt h eo i l f i e l d.K e y w o r d s:c a r b o na t o mn u m b e rd i s t

12、r i b u t i o n;u l t r a-l o w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s u r f a c t a n t;o i l r e c o v e r y X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其主力含油层位胶结疏松,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为3 1%,平均渗透率为27 1 5.5 1 0-3m2,加之原油属于常规稠油,黏度高,由此造成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油流度比大,水波及区域内残余油含量高,油田采出程度整体偏低,采出液含水率 高。截 至 目 前,该 油 田 动 用 储 量 采 出 程 度 为2 1%,采出液综合含水率已达8 7%。近年来,油田结合油

13、藏及油藏流体特征进行了含聚驱油体系(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等)研究与现场试验1-5。虽取得了一定的“控水增油”效果,但采出液油水乳化严重、破乳困难6-8,使得该类驱油体系在海上油田的应用受到限制。表面活性剂驱作为一种水驱后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9,已在陆上油田大规模应用,但目前尚未见海上油田单一采用表面活性剂驱的相关报道。从前期含聚驱油体系研究和现场试验经验来看,38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第5 2卷 第4期 CHE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GO FO I L&G A S 基金项目: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14、纳米强化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HF Z X K T-G J 2 0 2 1-0 1-0 2)作者简介:石端胜,1 9 8 7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E-m a i l:s h i d s h c n o o c.c o m.c nX油田要取得单一表面活性剂驱的成功,表面活性剂需具有以下性能: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范围(1 0-3mN/m),从而实现残余油的高效启动1 0-1 2;在油藏中对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性,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1 3-1 5;乳化原油在地面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大幅度降低地面油水分离难度,节约成本。在分析X油田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碳数分布的基础上,通

15、过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及复配,得到了一种能将该油田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的表面活性剂,评价了该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乳化及破乳性能、油藏滞留损失特性及提高采收率效果。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及仪器(1)主要材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生产;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临沂绿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上述药品均为工业级。实验用水为油田注入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实验用油为X油田原油,其基本物性见表2。表1 油田注入水水质分析结果离子名称N a+K+M g2+C a2+C O2-3C l-S O2-4HC O-3质量浓度/(m

16、gL-1)22 0 9.3 4 4 2.4 3 2 1 6.4 7 1 5.8 1 31 4 1.4 4 6 0 4.4 3 5 3 0.5 0总矿化度/(m gL-1)67 6 0.4 1表2 原油基本物性原油性质2 0密度/(gc m-3)5 0黏度/(m P as)凝固点/四组分,w/%饱和分 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测定结果0.9 5 04 7 8.0 01 44 5.2 2 2 1.8 2 2 3.7 22.3 8(2)主要仪器:自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T X-5 0 0 C,美国科诺公司生产;D T-1 0 2 A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淄博华坤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 S Q

17、(G C-M S,美国T h e r m oF i s h e r生产);多功能岩心驱替装置,自制。1.2 实验方法1.2.1 原原油油族族组组分分碳碳数数分分布布测测定定采用G C-M S,测定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的碳数分布。1.2.2 油油水水界界面面张张力力测测定定室温下,用注入水配制质量分数为0.2%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7 5、转速为60 0 0r/m i n下,用界面张力仪测定油水动态界面张力。1.2.3 乳乳化化性性测测定定在室温 下,移 取 一 定 量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溶 液 于1 0 0m L量筒中,然后向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原油,油水体积比为37。将长度为2.5c m的A

18、型磁力搅拌子放入量筒后,读取油水刻度。将量筒放入7 5磁力搅拌水浴锅中恒温2 0m i n,然后以2 0 0r/m i n的速度搅拌5m i n后,读取乳化层刻度,记为V0,按式(1)计算乳化率。乳化率=V0油水总体积1 0 0%(1)1.2.4 破破乳乳性性测测定定在室温 下,移 取 一 定 量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溶 液 于1 0 0m L量筒中,按照第1.2.3节所述方法进行乳化,然后在7 5下静置1 0m i n,读取析水体积,记为V1,按式(2)计算破乳率。破乳率=V1水初始体积1 0 0%(2)1.2.5 滞滞留留损损失失量量的的测测定定在7 5下,先用注入水饱和石英砂填制的岩

19、心管(2.5c m 3 0c m),然后以0.2m L/m i n的流量注入1P V用注入水配制的质量分数为0.3%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后,继续以相同流量注水,并收集出口端液体。每收集1P V液体测定一次表面张力,直至出口端所收集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注入水表面张力一致。将所收集液体的表面张力测定结果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表面张力标准曲线比对,得出收集液体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按式(3)计算表面活性剂在岩心管中的滞留损失率。滞留损失率=1-ni=1CiVi C V1 0 0%(3)式中:C为表面活性剂溶液初始质量分数,%;V为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体积,m L;Ci为第i次收集液体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

20、%;Vi为第i次收集液体的体积,m L。1.2.6 注注入入参参数数研研究究采用石英砂填制的岩心管(2.5c m 3 0c m),48石端胜 等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 2 0 2 3 在油藏温度(7 5)下,按照“饱和地层水-饱和原油”的顺序造束缚水。以0.2m L/m i n的流量注水,直至出口端液体含水率为9 8%时,以相同的流量注入0.3P V表面活性剂溶液,然后继续以相同的流量注水至出口端液体含水率为9 8%,记录压力和采收率变化。2 结果与讨论2.1 原油族组分碳数分布疏水端扩散进入原油的能力对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有直接影响1 6-1 7。

2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表面活性剂疏水端扩散进入原油的能力和其是否与原油中低极性组分(即饱和分和芳香分)具有相似结构密切相关1 8-1 9。因此,测定原油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的碳原子数分布,对快速筛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具有指导意义。图1为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中碳原子数分布测定结果。从图1可知,渤海某油田原油饱和分的碳原子数主要分布在C1 2C2 1,芳香分的碳原子数主要分布在C1 6C2 1和C2 3C2 6。因此,在选择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碳数应保持在C1 2C2 6范围内。2.2 单一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根据第2.1节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中碳原子数分布结果,同时考虑到成本的可行性

22、,选择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疏水端碳原子数为1 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疏水端碳原子数为1 21 4)5种表面活性剂作为渤海某油田原油超低界面张力驱油剂的复配原料。图2为不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情况。从图2可知,在5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均为0.2%的情况下,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效果最好,分别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3 8mN/m和0.1 7mN/m,低于0.5 0mN/m。这是因为原油饱和分和芳香分中C1 2 C1 6组分所占比例大,使得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碳原子数与其

23、匹配较好,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疏水端扩散进入油相的能力较强,因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效果更好。图2同时也说明,采用单一表面活性剂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 0-3mN/m)难度大,因为单一表面活性剂难以在油水界面形成致密的界面膜。因此,在研究超低界面张力驱油表面活性剂时,除考虑表面活性剂疏水端碳原子数与原油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碳原子数分布的匹配性外,还应在测定单一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效果基础上,考虑将不同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端之间的电荷效应或疏水端碳原子数差异 引起的疏水 端空间位置 互补效应1 9,使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在油水界面形成致密的界面膜,从而实现将油

24、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2.3 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由 于 十 六 烷 基 二 甲 基 甜 菜 碱 和 烷 基 糖 苷58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第5 2卷 第4期 CHE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GO FO I L&G A SA P G 1 2 1 4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最好,加之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本身疏水端碳原子数分布较宽(C1 2C1 4),因此,考虑将二者进行复配,充分利用二者疏水端的空间位置互补效应,实现油水界面张力的进一步降低。图3为二者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效果。由图3可知,在相同质量分数(0.2%)

25、下,复配表面活性剂能在1 0m i n内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并在1 5m i n内达到稳定。这不仅说明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同时也证实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与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疏水端之间存在良好空间位置互补效应。这种效应不仅有利于二者在油水界面快速发生吸附,并达到平衡,也有利于二者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致密的界面膜。随着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质量比由21降至12,稳定油水界面张力由2.6 11 0-3降至5.1 01 0-4mN/m,但当二者质量比降至13时,稳定油水界面张力反而有所升高,为6.1 01 0-

26、3mN/m。这可能是因为当二者质量比低于13时,二者疏水端的空间位置互补效应减弱所致。图3表明,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的最佳质量比为12。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含量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图4为 十 六 烷 基 二 甲 基 甜 菜 碱 和 烷 基 糖 苷A P G 1 2 1 4按质量比为12复配所得表面活性剂,在不同质量分数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效果。由图4可知,随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呈下降趋势。当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1 0%时,油水界面张力可降至超低。这说明,在使用该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时,其质量分数不应低于0.1 0%。2.

27、5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及破乳性能图5为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及破乳情况。从图5(a)可知:随着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化率呈上升趋势;当质量分数增至0.3%时,乳化率可达1 0 0%,说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X油田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由于油田原油黏度高,使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油流度比大,注入水极易发生指进,水波及区域受效差。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原油良好的乳化性能不仅能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而且乳化原油形成的油滴还可通过叠加的贾敏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指进和提高水的波及效率1 3,1 5。图5(b)为采用不同质量分数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油水乳液,在7 5下1 0m i n的破乳率测

28、定结果。68石端胜 等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 2 0 2 3 从图5(b)可知,虽然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乳液的破乳率下降,但即使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至0.3%时,油水乳液的破乳率仍高于9 0%。这说明,复配表面活性剂不会对产出液的地面处理增加难度。2.6 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滞留损失特性表面活性剂在驱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油藏岩石壁面发生吸附,造成滞留损失。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岩石壁面的滞留损失量,对现场施工设计和表面活性剂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6为复配表面活 性 剂 在 模 拟 油 藏 平 均 渗 透 率 为27 2 0.31 0-3m2岩

29、心管中的动态滞留损失测定结果。从图6可知:随着后续注水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滞留损失率呈下降趋势;当后续注水量4P V时,滞留损失达到恒定;恒定时的 滞留 损 失 率 较 小,仅 为1 1.2%。这一结果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和岩石壁面间的相互作用能有关2 0。由于砂岩表面带负电,而复配表面活性剂中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亲水端同时含阴、阳离子,烷基糖苷A P G 1 2 1 4亲水端为非离子,因此表面活性剂和岩石壁面间的相互作用能较大。相互作用能越大,吸附量越小,造成的滞留损失也就越小。2.7 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图7为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岩心管(岩心管具体参数及对应表面活性剂

30、的注入质量分数见表3)驱油实验效果。由图7可知,注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后,后续水驱阶段原油采收率均比前期水驱阶段有所提高。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3%时,采收率分别提高了5.8%、9.4%和1 0.3%。通过对比质量分数大小与采收率增幅发现: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1%增至0.2%时,采收率增加了3.6%;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2%增至0.3%时,采收率仅增加了0.9%。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建议将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质量分数控制在0.2%0.3%。表3 实验用岩心管参数及对应表面活性剂注入质量分数编号渗透率/1 0-3m2孔隙度/%w(表面活性剂)/%1

31、27 0 8.02 9.30.1227 2 3.63 2.10.2327 2 0.43 0.60.32.8 现场应用D 1 3井是位于X油田南部的一口注水井,其对应生产井有4口,分别为D 2 5井、D 2 3井、D 2 6井和C 2 0井。该井自2 0 0 7年9月开始注水,注水初期井组综合含水率为2 0.2%,由于水油黏度比大,加之日配注量大(4 6 0m3),造成注入水指进严重,井组综合含水逐年攀升,截至2 0 2 2年3月,井组综合含水率高达9 1.8%。油藏评估结果显示,D 1 3井所控区域剩余可采储量约6.71 04m3,剩余可采储量较大。为挖掘该井所控区域油藏潜力,2 0 2 2年

32、4月开始对该井进行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油先导性试验,2 0 2 2年1 0月结束,共计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36 0 0m3。考虑到滞留损失,试验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设计为0.3%。在注入 过 程 中,注 入 压 力 由8.9 MP a逐 渐 上 升 至1 0.2MP a,分析认为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将剩余油乳化,乳化形成的油滴产生叠加的贾敏效应所致。从表3的试验结果可知,截至2 0 2 2年1 1月,施工结束1个月后,D 1 3井对应4口生产井中,除D 2 6井因注采78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第5 2卷 第4期 CHE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GO F

33、O I L&G A S井距相对较远,尚未见效外,其余3口井均已开始逐渐见效。见效井含水率下降0.5%1.8%,1个月内已实现在水驱基础上增油10 0 4.5m3,这说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能实现剩余油的有效启动。表4 D 1 3井组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效果(截至2 0 2 2年1 1月)井号措施前含水率/%措施后含水率/%增油量/m3D 2 59 5.29 3.46 7 6.1D 2 39 4.09 2.81 8 8.6C 2 08 1.78 1.21 3 9.8D 2 69 1.89 1.80.0合计10 0 4.53 结论(1)渤海X油田原油饱和分碳原子数主要分布在C1 2C2 1,

34、芳香分碳原子数主要分布 在C1 6C2 1和C2 3C2 6。(2)十 六 烷 基 二 甲 基 甜 菜 碱 和 烷 基 糖 苷A P G 1 2 1 4按质量比12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在质量分数0.1%时,不仅可将渤海某油田原油与地层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而且对原油的乳化率可达9 0%以上;在静置条件下,乳化原油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1 0m i n破乳率达9 0%以上。(3)岩心实验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滞留损失率小,仅为1 1.2%;在质量分数为0.2%的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可在前期水驱基础上提高9.4%;现场试验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可用于X油田水驱后

35、的“挖潜提采”。参 考 文 献1周守为,韩明,向问陶,等.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 0 0 6,1 8(6):3 8 6-3 8 9.2姜维东,张健,吕鑫.渤海油田新型驱油剂驱油效果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 0 1 2,2 6(3):1 0 9-1 1 2.3魏俊,李芳,王晓超,等.渤海J油田S P复合驱驱油体系优化及调整方案研究J.当代化工,2 0 2 2,5 1(2):3 9 0-3 9 3.4张楠,卢祥国,刘进祥,等.渤海L D 5-2油藏复合调驱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 0 2 0,1 0(4):1 1 9-1 2 4.5张新民

36、,郭拥军,冯茹森,等.适合渤海绥中3 6 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2 0 1 2,2 9(3):3 2 2-3 2 5.6沈明欢,郭亚军,王金本,等.渤海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J.精细化工,2 0 0 6,2 3(1 2):1 1 9 0-1 1 9 3.7张健,韩明,向问陶,等.海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原油破乳研究破乳剂研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 0 0 6,3 5(2):1 3 0-1 3 3.8檀国荣,张健.两亲聚合物驱油剂对渤海油田采出液处理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 0 1 1,4 0(5):4 8 1-4 8 5.9H I R A S AK IGJ,M I

37、 L L E RCA,P U E R T O M.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i ns u r f a c t a n tE O RJ.S P EJ o u r n a l,2 0 1 1,1 6(4):8 8 9-9 0 7.1 0李华斌,陈中华.界面张力特征对三元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 0 0 6,2 7(5):9 6-9 8.1 1陈中华,李华斌,曹宝格.复合驱中界面张力数量级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研究J.海洋石油,2 0 0 5,2 5(3):5 3-5 7.1 2赵禧阳,李小瑞,马国艳.超低界面张力阴离子复合型驱油体系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

38、2 0 1 7,4 6(1 0):1 8 8 0-1 8 8 3.1 3刘义刚,丁名臣,韩玉贵,等.超低界面张力型与乳化型复合体系驱替稠油特征对比J.油田化学,2 0 2 0,3 7(4):7 1 5-7 2 0.1 4康万利,刘述忍,孟令伟,等.自发乳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 0 0 9,3 1(3):9 9-1 0 2.1 5Z HOUXD,D ONGMZ,MA I N IB.T h e d o m i n a n tm e c h a n i s mo fe n h a n c e dh e a v y o i lr e c o v e r y b y c h e m i

39、 c a lf l o o d i n gi n a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 p h y s i c a lm o d e lJ.F u e l,2 0 1 3,1 0 8:2 6 1-2 6 8.1 6任朝华,罗跃,陈大钧.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原油/水的界面张力行为J.油田化学,2 0 1 1,2 8(4):4 2 3-4 2 6.1 7马涛,汤达祯,张贵才,等.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J.应用化工,2 0 0 7,3 6(1 0):1 0 1 7-1 0 2 0.1 8王健,姚恒申,罗平亚.化学驱过程中的扩散弥散机理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 0 0 0,2 7(3):4 0-4 3.1 9廖艺,牛亚宾,潘艳秋,等.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行为和性质影响的模拟研究J.化工学报,2 0 2 2,7 3(9):4 0 0 3-4 0 1 4.2 0师小娟,葛际江,郭洪宾,等.高温高盐条件下十二烷基二甲铵基羟磺基甜菜碱的热稳定性和吸附规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 0 2 2,3 8(5):1 1 1 2-1 1 2 0.收稿日期:2 0 2 2-1 1-1 6;编辑:冯学军88石端胜 等 渤海某油田驱油用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研究 2 0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