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TIMES OF ECONOMY&TRADE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陈丽军陈艳刘永乐杨成业严佳露(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 要】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采用2016-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综合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提升策略。结论表明:考察期内,黄冈市茶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均呈增长态势,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91%和20.19%,茶产业发展指数显著高于旅游产业发展指数,但新冠疫情期间旅游产业发展增速较茶产业明显偏低,总体显示出旅游
2、产业发展韧性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茶旅产业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协调等级逐步上升;茶旅产业存在明显的耦合特征,相互协同作用、耦合协调发展的状态不断向好。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提升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关策略建议。【关键词】茶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49(2023)08-0134-05引言与文献概述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提出,加快茶产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推进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政策背景下,厘清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关
3、联互动关系,测度茶旅产业融合程度,探索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扩展和延伸茶产业发展链条、打破结构性失衡格局、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茶旅融合呈现创新发展趋势,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受到关注。安化县冷市镇围绕黑茶产业、黑茶文化以及山水生态打造“茶旅文化”特色小镇(尹怡诚等,2017);李玉梅(2022)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可行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加强产品研发、加强景区管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推广等;庞娇等(2018)学者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茶旅融合水平进行了量化研究,指出尽管我国茶旅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总体
4、水平较低,但逐渐向好的趋势显著;产茶大省浙江的茶旅融合发展水平从失调状态上升到耦合协调状态,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易开刚,2017);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耦合协调作用较强,二者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张秀莉等,2022)。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D105);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3202117704&202228004);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乡村振兴研究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220004);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5、项目(项目编号:202210514003&S202210514017)作者简介:陈丽军(1981-),女,汉族,湖北鄂州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生态旅游;陈艳(2002-),女,汉族,湖北襄阳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刘永乐(2002-),通讯作者,女,汉族,湖北天门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杨成业(200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严佳露(2003-),女,汉族,湖北荆州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
6、理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文章著录格式:陈丽军,陈艳,刘永乐,杨成业,严佳露.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策略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时代经贸,2023(8):134-138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策略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135TIMES OF ECONOMY&TRADE 2023年 第 8 期综上所述,我国茶旅融合研究成果较丰富,但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定性描述性分析以及个案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作用关系、类型模式和问题策略等方面,而对茶旅融合的定量研究较少,主要关注产品现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从全产业链视角解析茶旅融合机理的研究较为少见且大都停留在对融合现象的表面分析
7、,尤其是市、县级的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量化研究则更为少见。因此,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指导,在剖析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作用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分析湖北省黄冈市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提出黄冈大别山茶区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茶旅产业开发、规划以及茶旅产业融合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产业融合是一个双向动态发展的过程,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体现在耦合发展中的作用关系,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涉及产业上、中、下游等多个环节。就茶产业而言,上游包括对茶叶种类及特性、茶园条件及其环境、茶文化及其所依托的背景
8、等进行调查、开发与规划,中游包括茶叶种植、养护、采摘、加工、包装等,下游有品牌塑造、宣传与营销、产品延伸等。从以上诸多环节中将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通过规划设计、整合包装或延伸拓展等手段,使茶产业具备旅游功能整合为旅游产业资源,从而产生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效益。如空气质量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茶园,可同时成为旅游者放松身心、观光游览的活动场所;茶叶采摘到制作完成的环节,可以设计为旅游者参与茶叶采摘、加工、包装的体验性活动,使旅游者既能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增加了旅游活动的体验感和趣味性。就旅游产业而言,其围绕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产生了食、住、行、游、购、娱以及商、养、学、闲、情、奇等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产
9、业链接关系。在与茶产业有机交叉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在旅游产业要素中适当注入茶产业以及茶文化元素,可以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承担着服务延伸的角色,通过将旅游产品及服务附着在与茶相关的载体上,可以延伸茶产业的功能与价值。此外,在开展茶旅融合的活动过程中,需要配套如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本身也是两大产业发展自身需要的,这一过程可以吸引大量的客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推动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带动经济增长与文化的传播。反过来,从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角度来说,人员流、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技术流等资源流动,将进一步推动茶旅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张义丰等,201
10、0)。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由于在已有研究中尚未发现专门针对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评价指标,运用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模型,以测度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1.综合指数模型。通过分析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概念和内涵的同时,兼顾产业发展实际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茶园面积、当年采摘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茶农人均收入、人均产量、茶叶产值占GDP比重、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8个指标来测度茶产业发展水平,选取A级景区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旅游强县(名镇、名村)数量、游客总人数、入境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值8
11、个指标来测度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1 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136TIMES OF ECONOMY&TRADE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上述指标权重计算采用均方差决策法,该方法能够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人为干扰因素,提高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综合指数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1)式(1)中,xij为xij标准化后的数值,xi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j)、min(xj)分别表示所有年度内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二,计算随机变量的均值与均方差。计算
12、公式为:(2)(3)式(2)与式(3)中:E(xij)、(xij)分别代表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的均值和均方差,n为样本个数。第三,确定指标权重wj。计算公式为:(4)第四,采用线性加权法分别计算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Utea和Utour,其中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计算公式如下:(5)2.耦合协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已发展为系统相互关系测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中耦合度描述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协调度则用以说明系统要素间的和谐程度。值得关注的是,耦合度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复合系统的整体协调情况,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均较低但耦合度却较高的情形,因此,在耦合度的基础上引入协
13、调度称之为耦合协调度。当衡量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时,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为:(6)(7)(8)式(6)、式(7)和式(8)中,C、D、T分别代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度,其中和为待定系数,在此认为茶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和茶产业同等重要,因此=0.5。按照计算结果,可将耦合协调状况划分为从“极度失调”至“优质协调”的十种类型(见表2),数值越接近1,表示耦合协调程度越好。实证研究本文选取我国茶叶生区湖北省黄冈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1年黄冈市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实证方法对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黄冈
14、市种茶历史悠久,是湖北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唐代时就有“团黄”“蕲门”茶被选为朝廷御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冈市大力发展茶产业,截至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6.02万亩,茶叶总产量4.02万吨,茶叶产值达到35.44亿元,已发展成为黄冈市支柱产业,其茶叶优品“英山云雾”“老君眉茶”“黄梅禅茶”“龟山岩绿”4种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同时,黄冈市作为“武鄂黄黄”的重要节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基础良好,2021年全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78家,全年游客量41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1.6亿元,同比增长18.46%和20.69%。黄冈市通过“以茶为媒、以旅会友”的产业融合发展
15、理念,较早开创了“一节一园”模式的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雏形,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从1992年开始,在中国茶叶之乡英山县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英山茶叶节”,规模和影响逐年扩大;1998年,我国第一家以茶命名的公园“乌云山茶叶公园”正式挂牌,并荣获“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14年,“英山茶叶节”更名为“茶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启黄冈市传统茶产业向茶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转型升级的表2 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等级137TIMES OF ECONOMY&TRADE 2023年 第 8 期新阶段。截至2022年,茶文化旅游节(含英山茶叶节)已成功举办30届,持续推动黄冈市茶旅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本文数据主要来源
16、于2016-2021年的黄冈市统计年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黄冈市农业农村局调研统计数据。鉴于2018年为中国“文旅融合元年”,本文选取包括2018年及其前后年份在内的6年期间的茶旅融合发展数据进行重点探讨,有利于黄冈市茶旅融合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和对比分析。(二)实证结果分析首先,根据综合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公式计算各指标权重(详见表1),其次,计算黄冈市2016-2021年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Utea)、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Utour)、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T)、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C)以及耦合协调度(D),结果如表3所示。表3 2016-2021年黄冈市
17、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评价1.茶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根据表3计算结果绘制黄冈市2016-2021年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图(见图1)。结合表3和图1可知:茶产业发展指数从2016年的0.051增长到2021年的0.381,年均增长率达39.91%,即使在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下也未曾出现发展指数下降的现象,在较大程度上对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黄冈市立足当地特色紧盯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主动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和走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而取得的成果。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企业,实现了
18、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产品加工的标准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作坊”分散经营的现象。作为我国知名的茶叶产区,黄冈市紧跟时代发展,依托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茶产业“走出去”的良好局面。图1 2016-2021年黄冈市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旅游产业发展指数从2016年的0.117增长到2021年的0.354,年均增长率为20.19%,产业发展增速较茶产业明显偏低。2016年黄冈市旅游局更名为黄冈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开启全要素全产业融合,全面推进全域旅游。自2018年正式提出“文旅融合”以来,旅游产业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至2019年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增长到0.349
19、。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大幅度下降至0.233。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鲜明的文化特色,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韧性强,在2021年旅游产业发展指数迅速回升至0.354。概而言之,2016-2019年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高于茶产业发展指数,旅游产业对茶产业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2019年以后,旅游产业发展在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下滞后于茶产业发展,茶产业对旅游产业产生引领作用。2.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分析。由表3、图1可知,黄冈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分别从2016年的0.154、0.114上升到2021年的0.734、0.520,呈两条变
20、化相似的曲线。除在2020年出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降低外,2016-2021年间总体上均呈上升态势。由此可知,排除特殊情况影响下,黄冈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明显的耦合特征,两大产业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状态不断趋好。2016-2021年,黄冈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均不高,最大值为2021年的0.520,而耦合协调等级却在逐步提升,从2016年的严重失调转变为2021年的勉强协调,其中2020-2021年茶旅产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曲线变化较以往更为迅猛,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黄冈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黄冈市所辖蕲春县李山生态园以千亩茶海为核心建成138TIMES OF
21、ECONOMY&TRADE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构筑了一幅“茶、花、山、水、村”融合的乡村美丽画卷,而槐树村围绕茶叶、茶山、美丽乡村三大要素打造茶香小镇,探索“茶旅融合”新业态,培育“千亩茶园、特色民宿”生态宜居镇,开发“春采银针、夏享康养、秋品美食、冬观茶海”等康养旅游产品;团风县贾庙乡立足“高山、净土、生态”资源禀赋,围绕“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发展思路,探索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党建+基地”“茶园+旅游”“品牌+示范”,以茶为“媒”另辟“旅”径,不断拓展和延伸茶产业发展链条,形成茶旅产业经济生态链;麻城市林家山村以“绿茶
22、+观光旅游”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采取板栗油茶和菊花油茶套种模式,打造“茶山栗荫花海”景观;黄梅县邢绣娘生态园以两万亩生态茶园为主体,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水果采摘、茶叶种植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综上所述,黄冈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但当前茶旅两大产业尚未能实现高效融合,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采用2016-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提升策略。主要结论如下:考察期内,黄冈市茶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
23、率分别为39.91%、20.19%,其中旅游产业发展指数显著高于茶产业发展指数,但新冠疫情期间增速较茶产业明显偏低,显示出旅游产业发展韧性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等级逐步上升,茶旅产业存在明显的耦合特征,相互协同作用、耦合协调发展的状态不断向好。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茶旅产业资源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布局,制定资金、人才、土地利用等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和支持茶旅产业融合有序发展;完善茶乡镇、茶园以及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加强茶旅公共设施建设,促进饮食、
24、游览、住宿、娱乐、购物等要素全覆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场所;第二,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旅产业。加大茶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成立本地茶产业研究中心,打造特色茶叶品牌。深度挖掘本地茶叶典故、茶叶名人、茶叶诗词、茶叶故事等茶旅文化资源,凸显地方茶文化特征,加强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横向一体化发展,打造特色茶旅小镇等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发茶文化项目,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动茶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第三,高度参与,深度体验,大力开发茶旅组合精品。创新思维突出茶旅产品的原产地性,充分培育和开发生产型、休闲型、科普型以及创意型等不同特色的茶旅融合精品。开发茶区茶文化特色主
25、题民宿、精品主题酒店、自助型茶文化体验等项目,推出茶旅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第四,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促进茶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茶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要求较高,通过高端人才、信息技术打破产业融合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有效提升茶旅融合业态的综合实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进茶旅融合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牌化发展进程(程善兰,2018),不断提升区域茶旅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1尹怡诚,张敏建,陈晓明,刘少博,邓鹏.安化县冷市镇特色小镇城市设计鉴析J.规划师,2017,33(1):134-1412李玉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茶旅融合发展探索J.福建茶叶,2022,44(9):66-6
26、83庞娇,魏来.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世界农业,2018(11):246-2534易开刚,李解语.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7,37(5):532-5405张秀莉,陈梅英,谢耀如,段盼云,郑菲菲,雷国铨.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林业经济问题,2022,42(2):160-1686张义丰,刘春腊,谭杰,贾大猛,兰婷婷,张伟.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78-877程善兰.环太湖地区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151-1538娜荷芽.民族特需产品市场流通现状与优化策略思考以内蒙古自治区边销茶流通为例J.时代经贸,2022(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