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 教师 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经过三年级系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课充满了兴趣,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期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在科学方面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因为科学课是技能科而产生轻视之意。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20年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别围绕“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8课,共24课。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本单元围绕“声音”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探究。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从声音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本单元围绕“声音”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系等问题,并在了解有关声音知识的基础上,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以及利用物体的发声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第二单元呼吸与
3、消化单元,本单元围绕“呼吸”“消化”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的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消化。消化和呼吸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呼吸,了解肺活量,探究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了解我们一天当中所吃的食物,了解我们的消化器官,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懂得在饮食上注重
4、营养均衡,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本单元围绕“运动和力”这个主题编排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拉力、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各种各样的力,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与力有关。本单元以小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运动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小车运动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探究运动中小车的能量,用简单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车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力。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单元声音知道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运用高低、强弱等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观察发声的物体,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5、动产生的,并且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认识到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够感应声波并震动,使声音传到内耳,引起听觉,引导学生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着密切关系;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懂得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在了解声音知识及物体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引导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科学的魅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呼
6、吸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了解肺活量的概念,懂得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了解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懂得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就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取的。我们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及其作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认识到牙齿、舌头、胃部的作用。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懂得力的作用,知道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都需要力的作用,探究物体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通过用气球驱动小车,认识推力和反冲力的概念,了解推力
7、和反冲力的作用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通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认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到弹力的作用以及弹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懂得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了解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学会利用运动物体的能量。在了解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小车,并且使小车运动起来。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
8、代化的教育技术,把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3、树立开放的科学教学观念,在科学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5、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也解控制变量对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进度安排周 次单 元课 题课 时备 注1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机动2课时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2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24
9、.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35.声音的强与弱136.声音的高与低14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48.制作我的小乐器15-6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27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1机动2课时72.呼吸与健康生活183.测量肺活量184.一天的食物195.食物中的营养196.营养要均衡110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10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11-12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13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1机动2课时132.用气球驱动小车114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144.弹簧测力计1155.运动与摩擦力1156.运动的小车1167.设计制作小车(一)1168.设计制作小车(二)117-1
10、8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219-20综合复习综合复习4(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 )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 )表示;( )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 )表示。2、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 ),一会儿( )。3、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 )的声音。二、判断题。1、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 )2、敲击空心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敲击实心的物体都不能发出声音。(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4、描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 ) 5、下雨声属于人
11、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 三、选择题。1、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 )。A.蝴蝶 B.蜜蜂 C.蟋蟀2、下列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3、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B. 很响,比较刺耳 C. 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4、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 B. 强、弱 C. 多、少5、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 B. 鸦雀无声 C. 震耳欲聋四、连线题鸟叫声人为的声音 电锯声雷声自然界的声音 雕刻石碑的声音雨声琴声五、综合应用下面是一首歌曲的曲谱的一部分,请将曲谱中的音节(数字)按
12、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d d s s l l s1 1 | 5 5 | 6 6 | 5 - |1、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2、太 阳 慢 慢 向 西 沉,f f m m r r d4 4 | 3 3 | 2 2 | 1- |满 天 都 是 小 星 星,乌 鸦 回 家 一 群 群,六、综合拓展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各题。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 )。A声音的高低 B. 声音的强弱 C. 声音的刺耳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 )
13、。A很悦耳 B. 很刺耳 C. 很高1.1听听声音答案及解析一. 1、do 1 mi 3 2、高 低 3、高二.1、 2、 3、 4、 5、三.1、A 解析:蜜蜂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2、B 3、B 4、C 5、A四、连线题鸟叫声人为的声音 电锯声雷声自然界的声音 雕刻石碑的声音雨声琴声五、6 5 4 3 2 1六、1、B 2、A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课 题2.6营养要均衡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有不
14、同的营养成分,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2、仔细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平衡膳食。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教学重点认识到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衡膳食宝塔”图等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不过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的
15、各种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搭配食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6营养要均衡二、探索活动一:阅读“平衡膳食宝塔”教师引导: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一直对我们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视,并且还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了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平衡膳食宝塔”。出示课本33页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学生仔细阅读,初步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组成和结构,并想一想从这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预设: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营养要均衡。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在一天中消耗的主食类食品是最多的。主食类食品主要包括谷薯类
16、、全谷物和杂豆、薯类等,这一类食品主要是米饭、面条、包子、玉米、红薯等等。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一天中摄入的盐和油的量不宜过多。活动二:对应“平衡膳食宝塔”图,合理搭配食物1、教师引导:这份“平衡膳食宝塔”图,反映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是科学合理的。请大家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图,想一想:我们平时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2、出示课本33页“一天的食物”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将这幅图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这些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全班交流,教师
17、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幅图中一天的食物安排的比较合理科学,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的食物种类和用量大体上一致。3、出示一份学生的“一天食物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对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看一看这份“食物记录表”搭配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一天的食物记录早餐蛋炒饭、包子、烤香肠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冬瓜排骨汤、米饭晚餐蛋炒饭、紫菜汤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的是不太合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天中淀粉的摄入量过大,淀粉类的食物过多。早上吃了蛋炒饭、
18、包子,中午是米饭,晚上又是蛋炒饭。第二:蔬菜水果类食品过少,蛋白质类的食品过多。在一日三餐中,只有冬瓜汤和紫菜汤是素菜类,其他的都是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品。第三:这份食谱中,没有奶制品及豆制品。第四:这份食谱中脂肪的含量过高。对于这份食谱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早餐可以加一杯牛奶再加一点水果,去掉包子和烤香肠。午餐可以加一个炒蔬菜,如炒芹菜,把冬瓜排骨汤替换成冬瓜海带汤。晚餐不吃蛋炒饭,可以吃一碗粥,再加一点红薯或者南瓜。修改后的一天的食物,安排如下:一天的食物记录早餐蛋炒饭一碗、牛奶一杯,苹果半个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炒青菜、冬瓜海带汤、米饭晚餐小米粥一碗、红薯一个、半个
19、苹果4、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分享了一份合理的食谱和一份不合理的食谱,并且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了修改,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安排是否合理?并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5、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拿出第4课一天的食物中所做的“一天的食物”记录表,把自己的一天食物记录表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全班交流,指2-3名同学出示自己原来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再出示调整后的食物安排表,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调整了自己的一天的食物安排,这样调整之后,相信很
20、多人的食谱会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三、研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获得均衡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出示课本33页的小提示。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导学生读一读,懂得平时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平衡膳食宝塔图,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拿回家
21、跟父母商量讨论,然后安排出更为合理的食谱。教学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
22、播情况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学生A: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学生B: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本活动通过听到鼓声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鼓面和人耳之间存在一种物质-空气,进而推测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空气);通过“在教师的任何一个位
23、置”都能听到鼓声,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2. 科学探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实验步骤:(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分析: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实验结论: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声
24、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探索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实验方法:(1)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同桌在说面另一端抓挠桌面的声音。(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面,同桌继续用手轻轻抓挠桌面,比较这两种情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播放实验视频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清晰。实验分析:我们把耳朵贴在桌面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递过来的,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当耳朵离开桌面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耳朵贴在桌面听着清晰。实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面(
25、固体)传播能力要比空气强。探索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 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播放实验视频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实验现象:(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水波,这个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周扩散。(2)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来。实验分析:(1)音叉接触水面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声源)处以波的
26、形式逐渐向四周传播。从这个现象可以想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形式。(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此当耳朵贴在水槽边时可以听到水中音叉振动的声音。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准备实验材料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观看视频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观看视频准备实验材料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观看视频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这个对比实验现象前后的强烈反差,不需要教师做出解释,学生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有利于学生
27、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学。通过对比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中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不同。通过观察振动的音叉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听水中振动的音叉的声音,了解声音是否可以在水中传播。3. 科学研讨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教师点拨: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研讨二: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
28、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沟通。通过对本节课的实验,总结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的物质。学习交流思考讨论。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4.拓展提高做一个土电话播放视频做一个土电话播放视频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现象: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分析:声音能以波
29、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纸杯的振动,纸杯又将振动传递给棉线或尼龙绳,棉线或尼龙绳再将振动传到对面的纸杯,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观看视频动手做一个土电话,完成声音的传播。土电话实验本身也是一个游戏,将知识蕴含在游戏中,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教授,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土电话实验不仅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还说明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得多。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体、固体和空气中
30、传播的,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够借助实验和详细,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板书设计(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练习题一、填空。各种物体,只要 就必然发出声音,如果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二、选择。(1)如图所示,小提琴总共有4根琴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B.2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C.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2) 在弹吉他时,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强些,可以( )。A.换新吉他 B
31、.用的力气大一些 C.调节弦的松紧度三、把下面的操作与听到的声音特点用线连起来。拨动拉的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拨动拉的较松的橡皮筋用力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轻轻敲击锣鼓皮振动的快 听到的声音强鼓皮振动的慢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四、下面是二胡、古筝、吉他等乐器让弦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2)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3)手指在弦上连续移动。以上三种方法都是识别 的变化。五、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 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表橡皮筋拨弹情况橡皮
32、筋振动情况发声情况不拨弹橡皮筋没有振动不发声把橡皮筋拉紧拨弹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把橡皮筋稍稍放松拨弹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六、培优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两根弦。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现在各地方根据需要的条件,独立发展出不同形状的弓弦乐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为满足中乐交响化的需要,根据二胡的制式,也另外发明了中胡等。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下面三个因素有关。(1)弦的粗细。(2)弦的长短。(3)弦被绷紧的程度。我们用相同的力从二胡琴弦下端往上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 到 。我们用同样的力从上往下移动,发出的声音是从 到 ,这是因为琴弦越短,振动越 ,声音越 。第7课时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振动 振动2. (1)C (2)B3.拨动拉的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拨动拉的较松的橡皮筋用力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轻轻敲击锣鼓皮振动的快 听到的声音强鼓皮振动的慢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4.音高5.高 低 振动6.低 高 高 低 快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