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jss****123 文档编号:51664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4 年 第 4 期 (总 第 2 9 4 期 ) Nu mb e r 4 i n 2 01 4( To t a 1 No2 9 4)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ATE RI AL AND ADM INI CLE 混掺纤维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试验研究 邓宗才 ,周冬至 ,J u m b e R D a u d ( 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2 2 ) 摘要 : 通过钢纤维与高性能合成纤维混掺 以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韧性 、 降低脆性 , 由弯曲试验测得 了荷载 位移曲线 , 分析 了

2、钢纤维与不同品种、 不同掺量合成纤维混掺对改善 R P C韧性的效果。 试验发现 : 当钢纤维体积掺量 1 或 2 与粗聚烯烃纤维 或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 可显著改善 R P C的弯曲韧性 ; 首次实现了使 R P C变形具有“ 二次硬化” 特征 ; 钢纤维体积掺量为 1 , 与粗聚烯烃纤维 、 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的韧性指标 T ( 5 ) 和 T ( 7 ) 比单掺钢纤维时分别提高 4 9 8 1 4 0 和 8 2 3 2 1 5 6 ; 从经 济性看 , 钢纤维掺量为 1 与粗聚烯烃或者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 其增韧效果更优; 钢纤维掺量 为 2 时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 不宜高于

3、 9 k g m 。 关键词 : 活性粉末混凝土;混掺纤维;弯曲韧性;二次硬化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0 4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4 ) 0 4 0 0 9 0 0 3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h y b r i d f i b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f l e x u r a l t o ug h n e s s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DENG Zo n

4、 g c a i , ZHOU Do n g z h i , J u mb e R Da u d ( T h e K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Ur b a n S e c u r i tya n dDi s a s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M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B e i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2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5、 St e e l fib e r c o mb i ne d wi t h h i g h p e r f o r ma nc e s y n t h e t i c fib e r s we r e u s e d t o i mp r o v i ng t o u g hn e s s a n d r e d u c e br i t t l e ne s s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 R P C ) h e r e i n L o a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we

6、r e o b t a i n e d b y t h e f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e x p e r i me n t a 1 T h e t o u g h n e s s i m p r o v i n g e ffe c t s o f s t e e l fib e r s c o mb i n e d wi t h s y n t h e t i c fibe r s f o r RPC w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Fr o m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 i t i s f o u

7、nd t h a t : wh e n t h e v o l u me d o s a g e o f s t e e l fi b e r i s 1 t o 2 a n d mi x e d wi t h e i t h e r ma c r o p o l y o l e fi n fi b e r o r mi c r o p o 1 y v i n y l a l c o h o l ( P VA) fi b e r , t h e f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e s s o f RPC c a n b e s i g n i fic a n t l y i

8、 mp r o v e d; f r o m t he l o a d - d i s pl a c e me n t C U I V C S i t i s o bs e r v e d t h a t d e f o rm a t i o n o f t h e RPC s p e c i - me n s i s a b l e t o a c h i e v e s e c o n d h a r d e n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s t r a i n h a r d e n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9、) : C o mp a r i n g t o s p e c i me n s wi t h o n l y 1 s t e e l fi be r s t h e t o u g h ne s s i n d e x o f s p e c i me n s c o mbi n e d wi t h 1 s t e e l fib e r s an d ma c r o po l y o l e fin fi be r o r mi c r o po l y v i ny l a l c o h o l fi be r wa s i n c r e a s e d b y a bo ut

10、 49 8 -1 40 a n d 8 2 3 21 5 r e s pe c t i v e l y Th e mo s t e c o no mi c a l d o s a g e o f s t e e l fib e r s d os a ge wi t h t he b e s t e f f e c t o n t h et o u g h ne s s o fRPC; whe n s t e e lfib e r c o n t e n ti s 2 t h efi neP VA fib e rd o s a g e s h o u l dn o t bemo r et h a

11、 n 9k g m Key w or ds: r e a c t ive p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 h yb r i d fib e r s ; fle x u r a l t o u g hn e s s ; s e c o n d a r y ha r d e n i ng 0 引 言 活性粉末混凝土(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简称 R P C) 作为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 自 1 9 9 3 年问世以 来, 因其自身具有超高强度、 高耐久性、 体积稳定性和环保 性能 , 在桥梁

12、I 程 、 核工业 、 超高层建筑等重要工程中得 到应用 。 由于 R P C组分 、 制备工艺的不 同 , 其强度 、 变 形能力和耐久性明显不 同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 然 而 , 未掺纤维的 R P C, 南于抗压强度极 高, 脆性比普通混凝 土和高强混凝土更大 , R P C结构的延性 和抗震性能更差 , 在高应力或复杂应力状态下 , 易发生爆裂式脆性破坏 。 因此 如何有效降低 R P C的脆性是影响R P C工程应用的重要技 术难题。 目前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掺人钢纤维来降低 R P C的脆性 , 改善变形 能力和耗能性能等 。 研究结果发现 , 收稿 日期 :2 0 1 3

13、 - 1 0 - 0 7 基金项目:国家 f f=l 然科学基金( 5 1 3 7 8 0 3 2 ) 9 O 钢纤维体积掺量为 l 2 时, R P C梁试件的荷载一 位移曲 线出现 了下降段 , 即有变形软化特性 , 但下 降段仍然较 陡, 裂缝 扩展较快 , 耗能能力不足 7 - 9 。 本研究基于复合材料力 学 , 提出了将钢纤维 与高性能合成纤维混杂使用 , 以降低 R P C脆性 , 探讨 了合成纤维品种 、 掺量对改善 R P C弯 曲韧 性 的效果 。 试验研究发现钢纤维与一定掺量的粗 聚烯烃纤 维或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 , 可 以显著降低 R P C的脆性 , 且 首次实现了使

14、 R P C变形具有“ 二次硬化” 特征的目标, 研究 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混杂纤维 R P C增韧技术提供参考。 1试验 概 况 1 1 试件制备 通过作者前期 的研究表明 , 超细水泥可替代硅粉制备 R P C 1 q , 本试验用该 方法制 备 R P C, 其配合 比列于表 1 。 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普通水泥为 P O 4 2 5 级水泥 , 比表 面积 3 5 0 m2 k g ; 超细 水泥为 5 2 5 级膨胀型超细水泥 , 比表面积 6 5 0 m2 k g ; 矿渣 为粒化 高炉 矿渣 , 比表面积 为 4 0 8 m2 k

15、g ; 石英 砂粒 径 为 0 2 0 4 mm; 减水剂为 巴斯 夫高效 聚羧酸类减 水剂 , 消泡 剂 为液态 P R S 一 6 复合消泡剂 。 研究了单掺钢纤维、 钢纤维分别与粗聚烯烃纤维、 细聚 乙烯醇纤维混掺时 R P C的弯曲韧性。 钢纤维体积掺量分 别为 1 、 2 , 粗聚烯烃纤维或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 3 个 , 分别为 6 、 9 、 1 1 k g m3 o 其 中钢纤维 由上海 贝卡 尔特有限公 司提供 , 直径 0 1 2 mm, 长径 比 6 6 7 , 抗拉强度为 2 8 5 0 MP a ; 粗 聚烯烃纤维由上海罗洋科 技公 司提供 , 直径 1 m m, 长

16、度 3 8 m m, 密度 9 1 0 k g m 。 ; 细聚 乙烯醇纤 维 由 日本尤尼 吉可 公 司提供 , 直径为 1 2 m, 长度为 1 2 mm, 密度 1 3 0 0 k g m 。 为了减小基体 变化对弯 曲韧性 的影 响, 所有试件 的基体都 采用表 1 所列的配合比。 试件编号 、 纤维品种和掺量见表 2 。 表 2中 R后 数字 为钢纤 维体积 掺量 , 第 1 个 “ 一 ” 后数 字 为粗 聚烯烃 纤维 质量 掺量 , 最后 1 个 “ 一 ” 后 数字 为 细聚 乙烯 醇纤 维 质量掺 量 。 如 R 1 9 0 , 表示钢 纤 维体 积掺 量 为 1 , 粗聚烯

17、烃纤 维掺量为 9 k g m , 细聚 乙烯 醇纤维掺 量 为 0 表 1 R P G材料组成与配合比 试件编号 钢纤维 粗聚烯烃纤维 细聚乙烯醇纤维 1 2试 验 方 法 梁试件尺寸均为 4 0 mmx 4 0 m mx l 6 0 m m, 每种纤维掺 量试 件有 3 个 。 试件 浇筑成型后在 标准条 件下静 置养 护 2 d , 然后在温度为 9 0, 湿度为 9 5 的条件下养护 3 d , 最 后 自然养护 2 3 d , 至开始试验。 试验加载装置采用全闭合电液伺服试验机 , 计算机自动 采集数据 。 加载过 程采用 位移控制模式 , 由开始加载 至荷 载下降到 7 0 峰值荷

18、载前加载速率为0 1 mm m i n , 7 0 峰值 荷载后加载速率为 0 6 mm m i n , 位移控制精度为 0 0 0 1 mm。 2 试验 结果分析 2 1 试验现 象 当加载值较小 时 , 单掺钢纤 维和混掺纤 维的 R P C均 未开裂 , 梁 弯曲变形较小。 当加载至一定值后 , 单掺钢纤维 的试件先 听见一声清脆的“ 嘣” 声 , 试件底部开裂 , 混掺纤 维 R P C试 件的开裂 “ 嘣” 声较小 。 单掺钢 纤维试件跨 中梁 底 的主裂缝 不断扩展 , 扩展过程 中伴随着钢纤维拔 断或拔 出的“ 蹦蹦” 响声 , 裂缝扩 展速率 比混掺纤维 R P C试件快 ,

19、破坏截面平直 , 如 1 ( a ) 所示 。 混掺纤维 R P C试件在荷载作 用下 , 裂缝扩展较慢 , 在主裂缝周 围有一些细小的次裂缝 , 卸载后裂纹闭合 , 加载过程 中试件发 出的响声频率较慢 , 声音 较小 , 裂缝扩展路径 曲折 , 破坏截面为折线且 凸凹不 平 , 图 1 ( b ) 所示 。 ( a ) 单掺 钢纤 维试件 裂缝 图 ( b ) 棍掺纤 维试件 裂缝 图 1 试件裂缝图 所有试件破坏后 完整性 良好 , 仍未分 离 。 通过对破坏 面的观察发现 , 单掺钢纤维试件截 面上的钢纤维拔断的比 例较高 , 而混掺纤维试件截 面上 约有一半钢纤维拔 出 , 大 部分

20、粗聚烯烃纤维或细聚乙烯醇纤维发生拔出破坏 。 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2 1 荷载一 位移 曲线 素 R P C只有上升段 , 没有下降段 。 图 2 为钢纤维掺量 为 1 时, 单掺钢纤维及其混掺纤维 R P C的荷载一 位移曲 线 , 其 中图 2 ( a ) 为钢纤维与不同掺量粗 聚烯烃纤维混掺时 的实测曲线 , 图 2 ( b ) 为钢纤维与不同掺量细聚乙烯醇纤维 R P C试件 的实测 曲线 。 图 3 为钢纤维掺量为 2 Lt , 混掺纤 维 R P C荷 载一 位移 曲线 。 由图 2 ( a ) 可见 , 单掺钢纤维试件 , 在峰值荷载后荷载 下降迅速 , 当下降至 5 0

21、 峰值荷载后 , 下降速率趋于缓慢 , 其峰值荷 载 、 峰值位移均小于混掺纤维试件 。 所有混掺纤 维试件 中, 当达到第 1 个 峰值荷载后 , 荷载略有下降 , 然后 又开始上升 。 纤维掺量越 大 , 荷 载第 2 次上升越高 , 荷载一 位移曲线下降段越平缓 , 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 , 且第 1 个 峰值荷载后荷载下降幅度愈小 。 在下降段 出现上下抖动的 锯齿状 , 是纤维不断拔 出或拉断 的过程 。 由图 2 ( b ) 可见 , 体 积率 1 的钢纤维与细聚 乙烯醇纤 维混掺后 , 也出现二次峰值现象,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 6 、 9 k g m3 时, 曲线 区别不大 ;

22、 当纤 维掺量为 1 1 k g m 时 , 曲 线下降段更加平缓 。 比较图 2 ( a ) 和 图 2 ( b ) 发现 , 当钢纤维 与粗聚烯烃纤维混掺时, 试件下降段抖动幅度比钢纤维与 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时大。 这是 因为粗 聚烯烃纤维一般为 拔出破坏 , 抖动过程 即为粗聚烯烃纤维拔出的过程。 9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Z 秣 挺 O 1 2 3 4 5 6 位 移 mm ( a 1 粗 聚烯烃纤 维掺量 的影响 U l 2 j 4 位 移 mm (b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的影响 图 2 钢纤维掺量为 1 时混掺纤维 R P C荷载一 位

23、移全曲线 图 3中体积率 2 的钢纤维与不同掺量合成纤维混掺 试件的荷载一 位移曲线 , 除具有 图2 一样 的二次硬化特征外 , 钢纤维掺量较大 , 所有试件峰值荷载有所提高 ; 细聚乙烯 醇纤维掺量 、 l 1 k g m 时的 曲线十分接近 , 即当钢纤 维掺 量为 2 时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 9 k g m 时较为合适。 0 1 2 3 4 5 6 位移 mm ( a ) 粗聚烯 烃纤维掺 量 的影 响 U l 2 j 4 3 O 位移 mm ( b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的影响 图 3 钢纤维掺量为 2 时混掺纤维 R P G荷载一 位移全 曲线 2 2 2 弯曲韧性 纤维的增

24、韧效果一般用韧性指标来衡量 ,它反 映了 R P C基体开裂后纤维阻裂增韧 贡献 。 按照文献 【 1 1 提 出的 纤维 R P C韧性 指标 的计算方法式 ( 1 ) , 计算 了各试件 的韧 性指标, 式中取 n = 3 、 5 、 7时, 求得的韧性指标列于表 3 。 ( ) : ( 1 ) l n 02 式中 : E 一 未掺纤维的素 R P C峰值倚载时的位移 6 u l t 对应的荷载一 位移曲线下面积 ; E 纤维 R P C当位移 为 n 倍 6 “ 时荷载一 位移 曲线下 的面积 。 当基体材料一定后 , 素 R P C峰值荷载时的位移 6 u l t 及 其荷载一 位移曲

25、线下面积为一定值。 各试件峰值荷载和峰值荷 载对应 的位移列于表 3 , 表 中数据为 3 个试件的平均值 。 表 3 试件的峰值荷载、 峰值位移及韧性指标 试件编号峰值荷载 峰值位移 韧性 标 韧性指标 韧性指标 由表 4可看 出: 当钢纤维掺量为 1 时 , 粗聚烯烃纤 维掺量变化对韧性指标的提高较明显 , 掺量为 6 , 9 、 1 l k g m 时 , 其韧性指标 T ( 5 ) 比单掺钢纤维时分别提高了 4 9 8 、 1 2 2 、 1 5 1 9 , T ( 7 ) 分别提高 了 8 2 4 、 1 7 0 - 3 、 2 1 5 6 ; 峰 值 荷 载 也 比单 掺 钢 纤

26、维 时 分 别 提 高 了 5 7 6 、 4 4 5 、 6 0 9 。 当钢纤维掺量为 1 时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 6 k g m 时 , 试件的韧性指标 T ( 3 ) 、 T ( 5 ) 、 T ( 7 ) 均高于相 同 掺量的粗聚烯烃纤维试件。 细聚乙烯醇纤维表面具有亲水 性 , 与 R P C基体的黏结性能 良好 , 且纤维数 目较多 , 6 k g m 掺量 时分散性 良好 , 故增韧效果 显著。 当钢纤维掺量为 2 时 , 粗聚烯烃纤维掺量增大 , 对 T ( 5 ) 、 T ( 7 ) 的改善有一 定效果 , 但对 T ( 3 ) 几乎没有影响 , 即粗聚烯烃纤维对后期

27、 增韧效果 显著 。 从经济角度看 , 1 钢纤 维与不 同掺量粗 聚烯烃纤维混掺 , 其增韧 效果优 于 2 的钢纤维与粗聚烯 烃纤维混掺。 当钢纤 维掺量为 2 时 , 细聚乙烯醇纤维掺 量 由 9 k g m 增加到 l l k g m 时 , 韧性指标几乎没有提高 , 可能是由于细聚乙烯醇纤维 的分散不均匀所致 ; 当细聚乙 烯醇纤维掺量高于 9 k g m 时, 将会影响其分散均匀性, 这 与试件成 型过程中观察 的细聚乙烯醇纤维分散状况一致 。 不论钢纤维掺量为 1 或 2 , 合成纤维掺量提高主要对 开裂后变形较大时的韧性指标 T ( 5 ) 和 T ( 7 ) 影 响较大 ,

28、这 是由于合成纤维掺量增大 , 曲线后期下降更加平缓 , 增韧 效果更明显 ; 合成纤维主要是通过界面滑移消耗能量和提 下转第 9 6页 O 9 8 7 6 5 4 3 2 Z 垛 6 4 2 O 8 6 4 2 O Z 挺 6 4 2 0 8 6 4 2 O z 柩挺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高强原生混凝 土再生细骨料为 I I 类 。 由此可见低强的原生 混凝土破碎形成的细骨料性能并不一定不好 , 分析此原 因 可能是由于其在破碎过程中保持 了原有 的性状 , 因此与天 然骨料的差异较小从而显示出了较好的性能; 高强原生混凝 土由于其材质本身密实 ,

29、 因此破碎后的细骨料性能也较好。 ( 4 ) 砖混结构 的废弃混凝土 由于含杂质较多 , 因此显 示 出了较差 的性能 , 但总体指标符合 , 应用 时应严格进行 筛分清洗的处理。 ( 5 ) 由于本试验未进行砂浆 、 混凝土试验 , 因此其对 四 种骨料性能 的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S HI J i a n g u a n g , XU Yu e z h o u E s t i ma t i o n a n d f o r e c a s t i n g o f c o n c r e t e d e b r i s a mo u n t i n C h i n a J R

30、 e s o u r c e s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e c y c l i n g , 2 0 0 6 , 4 9 ( 2 ) : 1 4 7 1 5 8 【 2 1 L I Xu p i n g Re c y c l i n g a n d R e u s e o f w a s t e c o n c r e t e i n C h i n a : P a r t I Ma t e r M b e h a v i o r o f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J R e s

31、 o u r c e s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 e c v c l i n g 。 2 0 0 8 ( 5 3 ) : 3 6 4 4 上接第 9 2页 高韧性。 钢纤维掺量为 2 时 , 钢纤维与细聚 乙烯醇纤维 混掺时的增韧效果优于钢纤维与粗聚烯烃纤维混掺。 3结论 ( 1 ) 钢纤 维与粗聚烯烃纤维 、 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 , 显 著改善了 R P C的弯曲韧性 , 所测得的荷载一 位移曲线具有 “ 二次硬化” 特征 , 首次实现了对 R P C的显著增韧。 ( 2 ) 钢纤 维体积掺量为 1 , 与粗聚烯烃纤维或细聚乙 烯醇纤维混掺时的韧性

32、指标 T ( 5 ) 和 T ( 7 ) 比单掺钢纤维时 分别提高 4 9 8 1 4 0 和 8 2 3 2 1 5 6 。 ( 3 ) 从经济角度看 , 钢纤维体积掺量为 1 , 与粗聚烯 烃纤维 、 细聚乙烯醇纤 维混掺时 的增韧效果优于 2 钢纤 维分别与这两种合成纤维的混掺。 ( 4 ) 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 2 时 , 细聚乙烯醇纤维的掺 量 为 9 k g m 为宜 , 过 高的细 聚乙烯醇纤维掺量影响分散 性 , 降低增韧效果 。 参考文献 : 【 1 l RI C H ARD P, C H E YRE Z Y M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33、 c r e t e w i t h h J g h d u c t i l i t y a n d 2 0 0 - 8 0 0 MP a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J AC I S P 1 4 4, 1 9 9 4: 5 07 5 1 8 2 】DU GA T J , R OU X N, B E RN I ER G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J M a t e r i a l a n d S

34、t r u c t i o n , 1 9 9 6 , 2 9 ( 1 8 8 ) : 2 3 3-2 4 0 【 3 J陈健, 刘红彬, 贾玉丹, 等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J J _ 工 业建筑 , 2 0 0 5 ( 3 5 ) : 6 6 3 6 6 7 【 3 】 徐亦冬 , 周士琼 , 肖佳 再生混凝土骨料试验研究 建筑材料学 报 , 2 0 0 4 ( 1 2 ) : 4 4 7 4 5 0 【 4 】E T X E B E R R I A M, V A Z Q U E Z E M A R I A, e t a1 I n fl u e n c e o f r e c y

35、c l e d c o a r s e a g gre g a t e s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s p r o c e s s O D p r o p e rti e s o f r e c y c l e d a g gr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2 0 0 7 ( 3 7 ) : 7 3 5 7 4 2 5 】XI AO J i a n z h u a n g, F A L KN E R H_B o n d b e h a v

36、 i o r b e t we e n r e c y c l e d a g g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a n d s t e e l r e b a J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Ma t e fi a l , 2 0 0 7 ( 2 1 ) : 3 9 5 4 0 1 【 6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 M】 E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 】 冯乃谦 实用混凝土大全 M E 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1 :2 3 7 【 8 】 赵兴寨 , 王军龙 , 冯忠居再 生混凝土粗集料的基本性能

37、试验研 究 J 环境工程 , 2 0 0 8 ( 2 6 ) : 2 6 3 2 6 6 作者简介: 联 系地址 : 联系电话 李振兴( 1 9 9 1 一 ) , 男, 主要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 乌鲁木齐市延安路 1 2 3 0 号 新疆大学( 南区) 建筑工 程学院( 8 3 0 0 4 7 ) 1 3 9 9 9 2 5 78 8 0 4 】 张立军 , 安明酷 , 阎贵平 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 J 1 世界 科技研究与发展 , 2 0 0 5 , 2 7 ( 6 ) : 4 9 5 2 【 5 】 屈文俊 , 秦宇航 活性粉末混凝土 ( R P C ) 研究与应 用评述l J

38、l_ 结 构工程师, 2 0 0 7 , 2 3 ( 5 ) : 8 6 9 2 6 】 何雁斌 活性粉末混凝土( R P C ) 的配制技术与力学性能试验研 究 D 】 福州 : 福州大学 , 2 0 0 3 7 】S HA HE E N E, S HRI V E N G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m e c h a n i c al p r o p e rti e s a n d d u r a b i l i t y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J AC I Ma t e r J , 2 0 0

39、 6 , 1 0 3 ( 6 ) : 4 4 _ 4 5 1 8 C WI RZ E N A, P E N I TA L A V, V ORN AN EN C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ba s e d c o n c r e t e s : me c ha n i c al p r o p e r t i e s , d u r a b i l i t y a n d h y b r i d u s e w i t h O P C l J 1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2 0 0 8

40、( 3 8 ) : 1 2 1 7 1 2 2 6 9 】HAL I T Y, S E RD AR A, e t a1Me c h a n i c al p r o p e rt i e s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c o n t a i ni n g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r e s u nd e r d i f f e r e nt c u r i n g r e g i me s 【 J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Ma

41、t e r i a l s , 2 0 0 9( 2 3 ): 1 2 2 3 1 2 3 1 1 0 】 肖锐, 邓宗才, 申臣良, 等掺超细水泥的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 J J 混凝土 , 2 0 1 3 ( 2 ) : 7 5 7 8 1 1 】 鞠杨 , 刘红彬 , 陈健 , 等 超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韧性与表 征方法 中国科学 E辑 : 科学技术 , 2 0 0 9 , 3 9 ( 4 ) : 7 9 3 8 0 8 作者简介 联系地址 邓宗才( 1 9 6 1 一 ) , 男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 1

42、 0 0号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 学院结构工程学科部 ( 1 0 0 1 2 4 ) 联系电话 : 1 3 1 6 1 0 3 1 9 1 0 混凝土制品、 预拌混凝及混凝土外加剂的行业代码 我国G B T4 7 5 4 2 0 1 l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分为门类、 大类、 中类和小类四个层次, 混凝土产品所属行业代码如下 : 门类为 C( 制造业 ) ; 大类 为 3 0 ( 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 ) ; 中类 为 3 0 2 ( 石膏 、 水泥 制品及类 似制品制造 ) ; 混凝土制品小类为 3 0 2 2 ( 砼结构构件制造 ) ; 预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的小类为 3 0 3 9 (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 ) 。 9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