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 密 级: 秘密编号: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单位:国务院办公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编制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二七年十一月II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主要编制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编制单位负责人:鲁春丛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连立慧参与编制单位: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协作单位:清华大学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要编写人员:连立慧、张 桢、李瑷珲、许 勇、王景丽、鲁春丛
2、、邵国安、 付成伟、张俊霞、商 炼参与编写人员:王一、刘 超、陈 涛、王煜坤、赵保翠、周兆清 正文目录一 、概述11.1 编制依据11.2 可行性研究范围2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21.4 简要结论2二 、现状分析42.1 基础支撑系统42.1.1 应急通信系统42.1.2 计算机网络52.1.3 视频会议系统52.1.4 图像接入系统62.1.5 安全支撑系统62.2 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62.3 移动应急平台6三 、总体需求分析7四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84.1 应急平台定位84.2 应急平台构成84.3 建设目标94.4 建设原则104.5 建设范围11五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125.
3、1 基础支撑系统125.1.1 应急通信系统125.1.2 计算机局域网185.1.3 计算机广域网195.1.4 视频会议系统215.1.5 图像接入系统245.1.6 安全支撑系统265.2 综合应用系统及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运行环境305.2.1 业务需求305.2.2 数据需求325.2.3 建设要求335.2.4 应用系统功能335.2.5 数据库系统365.2.6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395.2.7 通用软件425.2.8 应用系统集成与共享435.2.9 建设方案445.2.10 设备配置445.3 应急指挥场所455.3.1 建设思路455.3.2 设备配置465.4 移动应急平台
4、465.4.1 需求分析465.4.2 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方案475.4.3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方案505.4.4 设备配置52六 、工程建设进度55七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67.1 总投资估算567.2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56图目录图4-1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8图4-2 应急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9图5-1 综合调度系统系统结构图14图5-2 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架构图15图5-3 省级无线调度系统示意图16图5-4 计算机广域承载网结构示意图19图5-5 省网接入方案示意图20图5-6 省网接入过渡方案示意图21图5-7 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图23图5-8 国家应急平台通
5、信保密体系示意图27图5-9 内网安全体系拓扑28图5-10 外网安全体系拓扑图29图5-11 应急资源目录示意图41图5-12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系统结构图47图5-13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系统结构图50表目录表5.1 应急通信系统设备配置17表5.2 计算机局域网设备配置表19表5.3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置表24表5.4 图像接入系统设备配置表26表5.5 安全支撑系统设备配置表29表5.6 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系统配置表45表5.7 本地存储备份系统设备配置表45表5.8 中型平台设备配置表52表5.9 小型平台设备配置表54表7.1 省级平台总投资估算表56表7.2 省级应急平台资金筹措表(单
6、位:万元)57表7.3 省级应急平台阶段投资表(单位:万元)58III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一 、概述1.1 编制依据l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19号)l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l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l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l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l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7、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0768号)l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l 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批复(国科发计字2007197号)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8 号)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需求分析报告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设计方案l 国务院应急平台体系总体设计方案l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l 应急平台项目工作要求和2007年阶段性任务分解(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97号
8、)l 关于承担“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立项材料编写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应急办函200770号)1.2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依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中的“省级应急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编制的范围和内容如下:1、系统现状分析。2、需求分析。3、平台定位及范围等。4、建设方案。5、工程建设进度安排。6、工程的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如下:l 总册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l 第一分册 国务院应急平台l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平台l 第三分册 部门应急平台本可研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分册 省级应急
9、平台。1.4 简要结论1、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省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同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配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整体应急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项目实施后,将搭建省级的应急平台,对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应急信息资源,组织实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本工程项目建设期为三年。 在2007年底前,基本建设完成国务院应急平台、10个示范省级应急平台的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完善12个示范部门应急平台建设;2008年2
10、009年,完成其他省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完善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或值班系统的建设,初步完成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具备视频会商、图像接入和指挥协调等基本功能。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20l0年完成国务院、省、市三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4、本工程投资估算为120879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和各省自筹两种方式。75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二 、现状分析2.1 基础支撑系统2.1.1 应急通信系统有线调度系统部分省建设了有线电话调度系统,采用的方式有普通电话方式、IP电话方式,与国务院通信联络手段主要包括保密电话、普通电话等。有线调度系统
11、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有的省应急电话通信手段大部分都是终端单机设置方式,很难满足省级应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对相关地市、厅局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和电话会议的要求。无线调度系统现有集群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是各地区有关部门自己建设,仍然以模拟集群系统为主。建设有模拟集群网络的部门包括:公安、水利等部门。模拟集群在容量、功能上均存在不足。数字集群系统是集群通信的发展趋势,采取运营商共网建设,各部门使用的方式。我国已由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采用Tetra体制,上海电信在上海采用Tetra体制建成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中国卫通采用GoTa在天津、济南和南京建立数字集群共网;
12、中国铁通陆续在沈阳、长春和重庆三个城市采用GT800体制建设商用实验网。无线调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l 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完成数字集群共网的建设,不能满足现场应急调度的需求。l 省内各部门已建的集群系统制式复杂互联互通难度较大。l 省内各部门已经建设的集群系统无论在制式、容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省内无线集群应急调度的需要。2.1.2 计算机网络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计算机网络将主要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1、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广域网连接31个省政府、15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带宽2M;通过红机拨号方式连接109个部门,最大带宽64K,气象局等少数部门已扩容
13、至2M。2、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由国家信息中心承建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目前已建成的一期(第一阶段)工程,包括中央城域网 (16个中央部委)和全国广域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需要可连接到有接入需求的中央部门。其中广域网采用双星结构(155M POS主用电路加2M备份电路;部分业务量小的西部地区目前8M主用带宽,设备支持扩容至155M)。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l 各省、部门网络支撑环境不能满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需要。l 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广域网的带宽无法满足应急平台间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的承载需求,急需扩容。2.1.3 视频会议系统部分省市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如北京市依
14、托外网建设了覆盖全市47个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上海建设了覆盖市党政等5大机关、19个区县的视频会议系统;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市区也依托政府专网或外网等建设了省内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省基本已经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尚未接入到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应急处置中,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2.1.4 图像接入系统各省图像接入系统建设情况差异较大,有的省建设了图像接入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水利、城管、安监、环保等部门建设了图像接入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已经建设了图像监控系统
15、的省,尚未接入到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图像的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所以在处理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中,无法实现图像资源共享。2.1.5 安全支撑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主要通过保密电话实现保密通话。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系统,各省已经配置了国办下发的核密设备,实现了一定的安全传输保障。国办在内网建设的安全支撑体系,已经部署到北京、上海、浙江、山西、广东、黑龙江各省及深圳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有CA认证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核密设备带宽不能完全满足应急平台体系要求,安全信任体系尚未部署到各省。2.2 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部分省级(如北京市、深圳市)应急机构已经建立自己的应急数据库和应用信息系统,
16、这些系统在各领域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应用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多数省没有建设应急平台应用系统,无法满足应急值守需要,无法实现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保持,无法实时接报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多媒体和现场图像信息等。2.3 移动应急平台北京、上海、吉林等省市初步建立了移动应急平台。大多数省份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依托省内部门的移动应急车处置。移动应急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移动应急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以话音通信为主,卫星通信支持下的低速数据接入,不能满足移动应急平台宽带数据接入及现场应急指挥的需要。三 、总体需求分析省级应急平台应该支持省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
17、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送需要。省级应急平台通信系统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应急平台以及与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省级应急平台满足同时处置多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实现信息采集、风险隐患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方案、指挥调度、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和模拟演练等功能。省级应急平台应能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实时接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现场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国务院;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
18、、指示,并进行督办。省级应急平台各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建设方案中具体描述。四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4.1 应急平台定位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示意图4.2 应急平台构成应急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如下:应急平台系统构
19、成示意图省级应急平台包括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运行环境、本地存储备份、移动应急平台和应急指挥场所等。4.3 建设目标 省级应急平台应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及地市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接入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省级应急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1、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情况综合等值守应急业
20、务管理。各省按照统一格式,通过应急平台向国务院报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音视频数据,以及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通报。2、通过汇总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结果,结合事件的进展情况,对事件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3、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根据应急过程不同阶段处置效果的反馈,实现对辅助决策系统的动态调整和优化。4、实现对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同时,可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推演。5、利用视频会议、异地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以及移动应急平台,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快捷指挥和对有关应急资源力量的紧
21、急调度等方面的技术支持。6、建设满足应急管理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4.4 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和分级实施,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及其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加强示范,以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2、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部门职责,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依据统一标准通过改造或采用转换等技术实现互联。3、注重内容,讲求实效。要防止重建设、轻应用,既要重视应急平台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
22、,使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做到高效、适用;既要立足应急响应,又要满足平时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政府值班工作中的作用。4、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系统,建立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平台安全平稳运行。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应急平台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应急平台技术应用水平。 4.5
23、建设范围本可研报告建设范围为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移动应急平台及应急指挥场所的建设。其中,部分基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在内网、外网分别建设。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包括:有线调度系统、无线调度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多路传真系统、局域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建设包含各类服务器、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及相关软件。移动平台建设包括中型移动平台和小型移动平台。应急指挥场所包括:大屏幕显示及控制、音响及控制系统。本可研是按照满足应急平台基本功能配置,有条件的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入。部分已经建有应急平台的
24、省份,自筹资金用于进一步完善或者向下延伸应急平台。五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方案本项目依托科技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成果,分析现状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制定建设方案。5.1 基础支撑系统基础支撑系统由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安全支撑系统等组成。5.1.1 应急通信系统需求分析1、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应急平台体系各类通信系统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各级应急平台的协同统一指挥。2、有线调度系统l 有线电话调度应满足应急工作日常办公通信需求,需具备一般电话业务功能。l
25、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能满足处理应急事件所需的电话指挥调度功能(如组呼、群呼、热线、电话会议、优先呼叫、连选等)。l 省级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能完成省级应急平台对地市、厅局相关单位的应急指挥调度,地市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能完成地市对县乡及以下相关单位的应急指挥调度。l 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具备同时处理多起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3、无线调度系统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主要包括社会公共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公共环境卫生等四个方面,建立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可以从应急覆盖域及事件分类发生概率(如洪水、道路安全事故等)方面,有效调集省内处置力量,指挥处理应急事件。系统支持单呼、组呼、广播呼叫、紧急呼叫等基本集群业
26、务,支持用户优先级定义、用户强插、调度台强插等集群补充型业务。并应具有支持短信、低速数据等多种业务能力。支持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鉴权认证、虚拟专网、加密、故障弱化及直通工作等主要功能。在省应急平台无线调度系统建成前,可以依托有关专业部门和运营商的资源。3、多路传真系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多路传真系统互联的同时,并向下延伸。应支持同时收发至少8路传真的能力;支持接收传真自动识别分发、传真到达自动提示,人工接收确认等功能;支持发送传真优先级设置,紧急传真优先发送;支持传真线路自动负载均衡,当有大量传真或群发传真时,应能自动排队,自动寻找空闲的线路发送,并均衡每条传真线的传真负载量;支持保密传真功能;
27、支持可定制的群发功能和定时发送功能;支持详细的日志功能、查询功能、统计功能和存储功能。4、数字录音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应能实现对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和IP电话调度系统的录音。具备对通话录音、存储、备份、查询、放音和录音监听等功能。建设方案1、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建设一套综合调度系统,并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根据实际情况部署省级以下综合调度系统。综合调度系统实现省级应急平台各类通信系统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各级应急平台的协同统一指挥。省级应急平台综合调度系统应在完成各专业通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实现有线调度、无线调度、移动通信、多路传真、数
28、字录音等系统的整合,完成跨网呼叫与调度,提供统一控制界面,为综合调度指挥提供支撑平台。系统主要由综合通信平台和综合软件控制平台组成。综合通信平台通过各类接口完成与有线通信网络(PSTN)、数字集群网络、计算机网络等的互联互通,进而完成与移动通信网络(GSM/CDMA)、卫星通信网络、短波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综合软件控制平台通过CTI(计算机通信接口)接口完成国务院应急平台各类调度台的功能集成,实现数字录音、多路传真、地理信息等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指挥调度界面。省级应急平台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由综合调度交换机、综合调度台、调度终端和应用服务器等硬件及相关控制软件组成。省级以下应急平台设置综合调度
29、系统相应调度终端设备。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综合调度系统系统结构图2、有线调度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应配置国务院应急平台保密电话调度系统、普通电话调度系统和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的终端设备。作为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的备份,省级应急平台建设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设计原则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一致,并完成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的互联互通(可选)。省级应急平台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外网IP电话调度服务器、外网IP电话调度台、外网IP电话终端等。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通过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完成调度功能整合及控制界面的统一。3、无线调度系统。省级应急平台无线调度系统的建设基于当地共网数字集群系统,分为已
30、建系统和未建系统二种情况考虑。已建共网数字集群系统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长春、沈阳、济南和南京),政府只需配置一套调度系统和所需终端,就可以建立无线指挥调度系统。未建立数字集群网的城市,可以先利用专业部门数字集群系统,待数字集群共网建成后,政府部门在共网内形成自己的VPN虚拟网实现本地的现场指挥调度功能。省级应急平台配置一套数字集群调度台和若干调度终端,无线调度台功能可通过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与综合调度台整合为同一界面。无线调度系统采取互联、指定配发等措施,确保现场各专业应急队伍之间无线通信调度的畅通。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架构图如下图所示。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架构图在应急事件发生
31、时,省级应急平台通过调度台,与有关部门组成省级应急指挥VPN虚拟网,同时还可以动态组网,在必要时加入地市级应急平台,实现统一指挥。省级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组网如下图所示。省级无线调度系统示意图3、多路传真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多路传真系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多路传真系统互联的同时,并向下延伸。多路传真系统包括多路传真服务器(含传真卡、软件系统等)及相应的传真终端(包含自动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多路传真软件系统可通过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的软件控制平台与综合调度台整合在同一界面。4、数字录音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和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的数字录音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包括服务器、录音采集等软硬件设
32、备。数字录音软件系统可通过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的软件控制平台与综合调度台整合在同一界面。5、短波系统短波通信作为各级应急平台与本区域边远地区之间通信,以及现场应急通信的补充及最后手段,实现远距离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语音通信业务。本项目依托信息产业部战备应急短波网建设。省级应急平台短波应急通信系统应配置一台固定短波电台,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通信的补充和最后手段。设备配置应急通信系统配置如下表所示。应急通信系统设备配置系统名称设备名称设备配置说明单位数量备注指挥调度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综合调度台台2统一IP电话调度、无线调度、多路传真、数字录音等系统控制界面;指挥厅和值班室各一套综合调度交换机支持
33、省内调度用户数(300个)套1含交换机硬件、软件及网管系统等调度控制服务器支持30方电话会议能力,满足综合调度功能套1含服务器硬件及软件系统话机部40含场所内需要及冗余需要(估算)外网IP电话调度系统H.323网守或SIP代理服务器满足省内电话用户需要套1含硬件、软件等电话会议服务器满足30方电话会议套1含硬件、软件等IP调度台PC机控制方式,满足调度功能,操作方式同上一致台2作为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的备份;指挥厅和值班室各一套电话终端IP话机部20数字录音系统数字录音服务器支持4路同时录音套1含硬件、软件等在线存储设备套磁盘阵列,由外网应用系统综合考虑离线存储设备套1光盘、磁带机等多路传真系统系
34、统软件多路传真软件套1通用软件多路传真服务器支持8路同时传真套1扫描仪台1打印机台1普通传真机台1无线调度系统调度系统含调度控制器、固定调度台等套1含调度台调度终端数字集群手持终端部30估算30个终端,为应急平台使用短波系统固定短波台套2自适应选频、加密保密电话保密电话由309局部署部25.1.2 计算机局域网需求分析内、外网局域网能够满足省级应急平台系统的运行需要,支持海量信息的存储、交换和共享,支持音视频数据传输的需要等功能。接入设备10/100/1000M自适应,服务器和部分重要用户使用千兆连接。省级应急平台内网局域网针对不同要求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应用,支持VLAN。建设方案省级应急平
35、台局域网分为应急平台内网和应急平台外网,两个网络之间物理隔离,分别接入到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1、内网局域网配置2台交换机通过上联接口与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进行连接;服务器、存储、MCU、用户终端和视频终端等设备通过10/100/1000M自适应端口与交换机连接。各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冗余网络结构,避免单点故障。2、外网局域网配置2台交换机通过上联接口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进行连接;服务器、存储、MCU、用户终端和视频终端等设备通过10/100/1000M自适应端口与交换机连接。各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冗余网络结构,避免单点故障。设备配置省级应急平台局域网设备配置如下表:计算机局域网设
36、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配置说明单位数量1应急平台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内外网各2台台45.1.3 计算机广域网计算机网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实时音/视频、交互式数据应用、高速数据传输等,这些业务在内、外网同时承载。根据技术要求,省级应急平台内、外网接入带宽不小于15M。计算机广域网结构如下:计算机广域承载网结构示意图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内网目前覆盖到副省级以上单位,各省建设的内网,符合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相关规定的可以接入国务院内网;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根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各省内、外网接入带宽不应小于15M。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建设原则,应急计算机网络广域承载网依托现有网络资
37、源。为保证应急系统正常运行,广域承载网应能通过技术手段提供QoS、支持IP-VPN,保证网络技术指标满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IP地址和域名规定,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统一规划应急平台IP地址段和域名(域名管理办法另行发布)。内网广域网应急平台计算机广域网内网依托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由相关部门统一建设。外网广域网应急平台外网承载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1、已建省外网,并实现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对接的省份,省应急平台局域网从各省网接入,目前有21个省已完成对接。接入方式如下图所示:省网接入方案示意图2、 没有建省外网的,采用过渡方案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在
38、当地设置一台接入路由器,提供E1和FE接口,需要接入外网的各省级部门,分别通过租用电路,直接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路由器,如下图所示:省网接入过渡方案示意图设备配置本项目的应急平台广域网内网依托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本次工程不部署设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配置少量设备,用于外网改造和应急平台外网互联互通。本工程在各省应急平台各配置一台外网接入路由器。5.1.4 视频会议系统需求分析省级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视频会议系统的枢纽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省级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包括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网视频会议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内网视频会议系统主要采用视频会议终端的方式接入以国
39、务院为中心的内网视频会议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外网视频会议系统首先保证视频会议终端的方式接入以国务院为中心的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向上级联接入国务院应急平台、向下接入市县级平台和省内委办厅视频会议系统,并有一定的扩展能力;视频会议系统支持集中控制;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会议使用;能满足同时处置两起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可以召开多组会议,且互不影响。为了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如下的功能:1、多点会议功能。可在全省范围内召开双向视频会议,可采用多种方式召集会议:主叫呼集召集会议、Web预约召集会议、系统管理员召集会议、特服号码加入会议等。2
40、、召开多组会议。支持召开多组会议,在同一时刻可召开多个视频会议,并且互不影响。满足不同应急平台同时召开多组视频会议的要求。3、字幕功能。支持在视频图像中叠加字幕功能(如显示会议信息、发言者信息、议程提示等),在视频会议过程中,可以编辑中文字幕显示在会议视频上。4、双视频图像传送功能。视频会议终端支持同时传送2路视频图像,可以包括本会场的2路录像信号,或1路录像信号1路视频信号(可以是监控录像、或现场传过来的实时图像)。5、计算机显示信号和视频信号同时传送功能。支持计算机显示信号和视频信号的同时传送,在视频会议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会议终端接入计算机显示信号,把文档、运算分析结果、图片等信息传
41、递给参加会议的各个会场。6、会议系统控制和管理功能。支持视频会议管理人员通过控制终端进行视频会议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视频会议系统应该提供全面的会议控制功能,提供多种会议模式(主席会议、声控会议、导播会议等模式)供选择使用,允许用户在召开会议时自由控制会议。7、速率适配功能。支持不同速率的适配,允许不同速率的视频会议终端参加同一会议。在召开较大范围内、或远距离的视频会议时,受网络状况、通信线路等情况的限制,整个会议系统无法保证统一的质量。为了保证应急会议的召开,需要允许采用不同速率的分会场加入会议。建设方案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图设计方案如下:1、总体结构设计。视频会议系
42、统主要包括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内网视频会议系统依托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进行建设,主要满足省级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需要。外网视频会议系统主要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卫星宽带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建设。新建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V4以上版本)协议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2、内网视频会议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内网视频会议系统配置1套视频会议终端,主要满足省级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相应的配套设备各省自行建设。3、外网视频会议系统。省级应急平台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包括:1台多点控制单元(MCU)、1套视频会议终端、1台录播服务器、1台电视墙服务器。
43、首先保证视频会议终端的方式接入以国务院为中心的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省级应急平台也可采用向上级联接入国务院应急平台、向下接入市县级平台和省内委办厅视频会议系统,并有一定的扩展空间。设备配置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置见下表: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配置说明单位数量1外网MCU不少于30方台12内网会议终端2M高清,含MIC台13外网会议终端2M高清,含MIC台14外网录播服务器支持点播组播功能台15外网电视墙服务器20路混合视频输出台15.1.5 图像接入系统需求分析省级平台图像接入系统担负着将本省的应急事件监控视频图像上传至国务院应急平台并进行本地存储的重要功能。1、将
44、突发事件现场图像上传至国务院应急平台。2、可随时进行图像实时录像,具有海量录像检索和管理功能,具备权限管理功能,可以按用户权限浏览录像,具备实时点播功能。3、移动应急平台采集的现场图像: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到达现场的移动应急平台可以把现场采集的图像信号,通过省级应急平台转送至国务院应急平台;也可以直接将视频图像信号传至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方案本建设方案主要包含省级应急平台外网图像接入系统及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图像接入系统的互连互通等内容。图像接入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图像调度子系统、图像存储子系统、图像显示子系统及安全认证子系统等。图像调度子系统负责将各地传送上来的图像进行调度管理,是整个图像
45、接入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通过该子系统的调度可将图像送给显示子系统进行显示同时也可传给存储子系统将重要的图像信息永久保存。图像存储子系统主要负责集中存储重要的图像资源,通过该子系统可以实现日后对图像的调阅和检索回放。图像显示子系统主要负责通过PC桌面接入图像调阅,并负责将调度子系统发送过来的实时图像解码显示到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安全认证子系统主要负责整个图像接入系统的权限认证,包括用户对实时图像的调度以及对存储图像的检索回放权限的认证。省级应急平台视频接入系统需在外网设置一台完成图像调度、图像存储、图像显示和安全认证等功能的视频接入调度服务器和相应的编解码器组。视频接入调度服务器(包含IP网络矩阵和管理服务器)完成对媒体流的转发,同时通过组播的方式进行多点的实时直播。省级应急平台图像接入系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