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55127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 张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 , 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 (1)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 , 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 , 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箱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①(其二) 杜甫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①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 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 C. 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①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张惠言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②冲融:从容。 (1)    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释】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C.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僧往湖南 刘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袭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乙)送濬上人 刘商 木落山前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释】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闲”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 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 甲诗末句僧、秋水、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 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 1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 A. 无锡                                     B. 镇江                                     C. 南京                                     D. 苏州 (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秣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秣陵怀古 (清)纳兰性德②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②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 B. 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晨兴旺之景。 C. 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 D. 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①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②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释】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1)    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 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释】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 “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 “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 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 “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 “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 “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船户 高翥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释】①知识:相识的人。②占:预测。③生理:生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B.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C. 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释】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福建通志职官志》:“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宋代提刑使即为其官。 (1)    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卢国华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    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________;一个字________,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①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②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③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②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③旋斫:现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 B. 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 D. 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7.(2019•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3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3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 【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3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其二) 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分析。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3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