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田英杰*内容提要:费伦认为,小说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取决于作者所建构的“作者的读者”是否相信鬼魂,即若作者的读者相信鬼魂,鬼魂具有模仿性;若作者的读者不相信鬼魂,鬼魂则具有虚构性。在分析 螺丝在拧紧 时,费伦基于“实际读者”对该作品截然相反的解读,推导出文本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及其相对应的作者的读者,以此探讨故事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本文通过考察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重点关注当时流行的社会信仰对读者的影响,尝试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探明“隐含作者”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修订费伦的结论。文章旨在说明,在探讨叙事的模
2、仿性和虚构性成分间的关系时,必须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关键词:叙述读者;作者的读者;语境;模仿性;虚构性;螺丝在拧紧A b s t r a c t P h e l a n a rgu e s t h a t gh o s t s c a n b e e i t h e r m i m e t i c o r syn t h e t i c d epe n d i ng o n w h e t h e r t h e a u t h o r c o n s t r u c t s a n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 t h a t b e
3、l i e v e s i n gh o s t s.I f t h e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 b e l i e v e s i n gh o s t s,gh o s t s a r e m i m e t i c;i f t h e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 d o e s n o t b e l i e v e i n gh o s t s,gh o s t s a r e syn t h e t i c o r a n t i-m i m e t i c.P h e l a n b u i l d
4、 s h i s a n a lys i s o f t h e m i m e t i c-syn t h e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ps i n T h e T u r n o f t h e S c r e w i n t h e i mpl i e d J a m e s a n d h i s c o r r e spo n d i ng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w h o s e i m age s P h e l a n i n f e r s f r o m t h e op po s i t e r
5、e a d i ngs o f t h e t a l e by a c t u a l r e a d e r s.T h i s e s s ay ap pr o a c h e s t h e s a m e i s s u e by e n t e r i ng t h e r e a d i ng po s i t i o n o f t h e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 i n t h e t a l e f o r w h o s e s t u dy t h e r e c ept i o n c o n t e x t o f t h
6、 e a c t u a l r e a d e r s i n t h e l a t e 1 9 t h c e n t u ry,spe c i f i c a l ly t h e popu l a r b e l i e f s a t t h a t t i m e,c o n s t i t u t e s t h e pr e r equ i s i t e.I t pr opo s e s t o r e v i s e P h e l a n s 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a i m s t o h igh l igh t a n d pu t s
7、pe c i a l e mph a s i s o n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i ty a n d v a l i d i ty o f t h e r e c ept i o n c o n t e x t o f a c t u a l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a d e r s i n e x a m i n i ng t h e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 a n d t h e c l o s e ly r e l a t e d m i m e t i c-syn t h e t i c r
8、 e l a t i o n s h ip i n n a r r a t i v e.*作者简介:田英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叙事学、文体学和亨利詹姆斯小说。K e y w o r d s n a r r a t i v e a u d i e n c e;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h i s t o r i c a l c o n t e x t;m i m e t i c;syn t h e t i c;T h e T u r n o f t h e S c r e w詹姆斯费伦(J a m e s P h e l a
9、n)在2 0 2 0年出版的 关于修辞叙事学的辩论(D e b a t i ng R h e t o r i c a l N a r r a t o l og y)一书中提出,叙述读者(t h e n a r r a t i v e a u d i e n c e)与作者的读者(t h e a u t h o r i a l a u d i e n c e)在知识与信仰方面的距离决定了人物的叙事模仿性(m i m e t i c)和虚构性(syn t h e t i c)成分之间的关系。同理,叙事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同样取决于“作者如何建构叙述读者与作者的读者的关系,尤其取决于他是否建构了一
10、位相信鬼魂的作者的读者”(P h e l a n a n d C l a r k 2 0 2 0:1 6 1)。在分析亨利詹姆斯(H e n ry J a m e s,1 8 4 31 9 1 6)的 螺丝在拧紧(T h e T u r n of t h e S c r e w,1 8 9 8)时,费伦基于实际读者对这一作品截然相反的解读,推导出文本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及其相对应的作者的读者,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故事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本文从“作者的读者”这一修辞叙事学核心概念入手,考察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具体为当时流行的社会信仰,进入作品中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并以相关文本
11、现象为依据,推导出文本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以此尝试修订费伦的结论。本文旨在强调,在探讨叙事模仿性和虚构性成分的关系时,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是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一 此处首先简要介绍费伦提出的修辞读者(r h e t o r i c a l a u d i e n c e)和MT S模型(t h e MT S M o d e l:m i m e t i c,t h e m a t i c,syn t h e t i c)理论、概括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的距离如何对人物和叙事的模仿性和虚构性造成影响、归纳费伦以此为基础对 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的探讨,阐明笔者与费伦
12、分析方法的不同、采用该方法的原因,和尝试对费伦的结论做出的修订。费伦借鉴和发展了彼得拉比诺维茨(P e t e r R a b i n o w i t z)有关修辞读者的理论,将小说读者分为四类:真实读者(a c t u a l a u d i e n c e),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的有血有肉的读者;作者的读者,作者为之写作的“假想群体”,与隐含作者相对应,能够“分享作者期望他或她的读者所拥有的知132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 识、价值观、偏见、恐惧和经历”;受述者(n a r r a t e e),叙述者的叙述对象;叙述读者,即“故事世界中的观察者”(P h
13、 e l a n 2 0 1 7:7)。就 螺丝在拧紧 而言,“真实读者”指的是正在阅读该作品的读者,他们彼此在地域、文化、性别,年龄等方面各不相同。“作者的读者”指的是詹姆斯基于对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了解,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脑海中所想象的读者,他假设这些读者可以完全理解他的创作意图、文本设计和选择,并且能够对文本做出他预期的反应。螺丝在拧紧 中有三位“受述者”:序言中匿名叙述者的叙述对象,这一对象并未被作为人物进行描述;道格拉斯的叙述对象,以匿名的故事叙述者为代表;女教师的叙述对象,因女教师在去世前从未向外界披露其手稿的内容,因此,可以将她本人视为手稿的叙述对象。“叙述读者”处于故事世界中的
14、观察位置,他们将匿名叙述者、道格拉斯、女教师,以及其面对的挑战视为真实存在的人和事。明确了上述叙事学概念在小说中所指的对象之后,费伦接着提出“真实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具备双重意识(d o u b l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即同时进入“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这两个阅读位置的可能性:作为“叙述读者”,相信人物、事件和故事世界的真实性;作为“作者的读者”,始终意识到故事世界是作者出于某一特定修辞目的而人为建构的;此外,“真实读者”作为“叙述读者”的阅读经验“套嵌”(n e s t e d w i t h i n)在作为“作者的读者”的阅读经验中(P h e l
15、a n 2 0 1 8:1 5 3 1 5 4)。在阅读过程中,“真实读者”进入“叙述读者”这一阅读位置,相信故事世界中匿名叙述者和道格拉斯的讲述,相信女教师及其遭遇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他们也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一方面相信故事世界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始终意识到故事世界由詹姆斯人为设计和建构,并不能与作品之外的真实世界相等同。费伦在1 9 8 9年出版的 解读人物,解读情节(R e a d i ng P e opl e,R e a d i ng P l o t)中首次提出,小说人物由“模仿性”(人物作为人)、“主题性”(t h e m a t i c)(人物作为概念)和“虚构性”(人
16、物作为人为建构物)三种成分组成(P h e l a n 1 9 8 9:2 3)。在随后的一系列专著中,费伦将这一人物模式拓展到叙事整体,并且指出,在这一模式下,读者将对叙事产生相应的三种反应和兴趣。读者进入“叙述读者”这一阅读位置,对叙事的模仿性成分感兴趣,将人物和故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等同,并发展出相应的判断和情感;读者对叙事的主题性成分感兴趣,表现为重视人物的“概念功能”和叙事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识形态、哲学和伦理议题”;读者对叙事的虚构性成分感兴趣,表现为对人物和叙事作为“人工建构物”的关注23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P h e l a n 2 0 1 7:1
17、 1)。在 关于修辞叙事学的辩论 中,费伦与马修克拉克(M a t t h e w C l a r k)就叙事的三种成分展开辩论,建立了MT S模型。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叙事的模仿性和虚构性,因此仅引用费伦对模仿性和虚构性的定义。费伦认为,叙事的模仿性成分指的是“作者为了使读者对叙事模仿 或参照 现实世界产生兴趣而取得的效果(显现于文本现象和读者反应),包括诸如故事事件遵循文本外部世界的因果逻辑,人物发挥合理的人的功能或被描绘为真实的人,时间与空间遵循已知的物理定律等”(P h e l a n a n d C l a r k 2 0 2 0:1 4 7)。叙事的虚构性成分首先指的是“叙事本身作为一
18、个建构物 人为的而非自然的东西,被塑造的而非被发现的东西 包括用于这一建构物的各种成分,其次,指的是作者为了使读者对叙事作为一种建构物产生兴趣而取得的效果”(同上 1 4 8)。费伦从“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距离入手,探讨了人物和叙事的模仿性与虚构性成分间的关系。他认为,二者的关系并非固定和静止的,而是变化与动态的,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在知识与信仰方面的距离:二者在知识与信仰方面的距离越大,叙事的虚构性成分越突出,距离越小,模仿性成分越突出(同上 1 5 1 1 7 0)。同理,叙事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亦取决于作者如何建构“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间的距
19、离,尤其在于作者所建构的“作者的读者”是否相信鬼魂 若其相信鬼魂,鬼魂则具有模仿性;若其不相信鬼魂,鬼魂则具有虚构性。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费伦分析了 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2 0世纪7 0年代以前,围绕 螺丝在拧紧 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一,女教师的叙述可靠,即为了拯救两个孩子,她与彼得昆特和杰塞尔小姐的鬼魂展开英勇搏斗(在此将这一解读命名为“鬼魂解读”);二,女教师的叙述不可靠,即鬼魂出自她精神重压下因疯狂而产生的幻觉(在此将其称为“歇斯底里解读”)。按照费伦的说法,自1 9 7 7年什洛米斯里蒙 凯南(S h l o m i t h R i mm o n-K e n a
20、 n)的 模糊性的概念(T h e C o n c ept of A m b igu i ty)问世以来,模糊性成为解读 螺丝在拧紧 的主导性批评话语。尽管研究方法与角度不尽相同,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同时包含两种截然相反却各自连贯的解读,其故事的模糊性源自鬼魂存在与否的不确定性(B r o o k-R o s e 1 0 5 2 3 0;F e l m a n 1 4 1 2 4 7;K r o o k 3 8 8;332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 费伦在与笔者的邮件往来中提出这一看法。R i mm o n-K e n a n 1 1 7 1 6 1)。费伦基
21、于“实际读者”对同一文本截然相反的解读,推导出文本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及与之对应的“作者的读者”,从而探讨故事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费伦认为,“鬼魂解读”中,“叙述读者”相信鬼魂,而“隐含作者詹姆斯”和“作者的读者”不相信鬼魂。此时,“作者的读者”同时意识到故事的模仿性成分(神志清醒的女教师、她的学生、她面对的挑战)和虚构性成分(鬼魂、詹姆斯的写作风格和对作品的设计等)(P h e l a n a n d C l a r k 2 0 2 0:1 5 9 1 6 0)。“歇斯底里解读”分为两种情况:一,“叙述读者”相信鬼魂,但并不认为女教师的证据足够证明昆特和杰塞尔的鬼魂出现在了布莱,而
22、“隐含作者詹姆斯”和“作者的读者”不相信鬼魂。此时,“作者的读者”仍同时意识到故事的模仿性成分(有歇斯底里症状的女教师)和虚构性成分(鬼魂、詹姆斯对文本的建构);二,叙述读者、隐含作者詹姆斯和作者的读者都不相信鬼魂,即这部作品不再是一个鬼故事,而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作品,作品的模仿性成分比虚构性成分更为突出,占主导地位(同上 1 6 0 1 6 1)。笔者认为,既然费伦主张小说中鬼魂具有模仿性和虚构性的程度取决于“作者的读者”,不妨直接从该修辞概念入手,通过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还原与其相对应的隐含作者,在此基础上探究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而“作者的读者”的修辞定义暗示,考察与作者同时
23、代的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构成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的必要条件。拉比诺维茨认为:小说作者为某一特定的假想读者以修辞的方式设计作品。与哲学家、历史学家和记者一样,他在写作时必须对 实际 读者的信仰、知识和对传统的熟悉程度做出一定的假设既然小说的结构为作者的假想读者而设计(我称之为“作者的读者”),我们在阅读时,若想要理解文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分享这些读者的特点。(R a b i n o w i t z 1 2 6;引号内容为原文强调,粗体部分为笔者强调)费伦同样将“作者的读者”定义为一种“假想实体,是作者对她的读者是谁以及她们需要知道什么来理解叙事的一种投射(pr oje c t i o n
24、)。而这种投射通常基于作者对实际读者的了解”(P h e l a n a n d C l a r k 2 0 2 0:1 5 8;粗体为笔者强调)。拉比诺维茨和费伦的定义共同说明,作者基于对同时代实43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际读者的了解,在创作中对作者的读者作出假设。在对同时代实际读者的相关知识、信仰、态度、传统、习俗和规约等有一定把握后,作者做出相应的文本设计和选择,从而在作者的读者处造成某种特定的修辞目的。因此,作为真实读者,了解与作者同时代的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有助于我们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更好理解与欣赏作者的文本设计和选择,推导出与作者的读者相对应
25、的隐含作者的形象及其创作意图,实现与隐含作者更好的交流。二 笔者在第二部分要做的是考察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具体为当时流行的社会信仰,以进入 螺丝在拧紧 中“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以相关文本现象为依据,推导出作品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以此探讨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本文认为,詹姆斯意图使其1 9世纪末的目标读者,至少在作为叙述读者进行阅读时,相信故事世界中鬼魂的真实性,即詹姆斯并没想要当时的读者对这部作品做出“歇斯底里”解读,这种解读不符合詹姆斯的创作意图和他对作者的读者的假设。因此,以该解读为基础,探讨叙述读者与作者的读者的距离,以及相关的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似乎很难成立。当
26、然,笔者并不认为本文推导出的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正如费伦所言,笔者的做法和其他批评方法 一 样,是 文 学 研 究 中 的“标 准 操 作 程 序”(s t a n d a r d ope r a t i ng pr o c e d u r e),同样需要接受其他“读者反应,文本现象和作者代理的检测”(P h e l a n 2 0 1 8:1 5 4,1 5 5)。1 9世纪下半叶,英美社会对鬼魂与超自然现象产生了广泛兴趣。艾兰高尔德(A l a n G a u l d)认为,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当时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随之兴起的经验主义哲学、对 圣经 中根本内容真实
27、性的质疑,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造成了社会的信仰危机,它们都使人对基督教和上帝产生怀疑(G a u l d 4 4 4 6,4 8,6 0)。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新的宗教运动“唯灵论”(Spi r i t u a l i s m)在英美社会逐渐兴起,这一运动宣扬鬼魂真实存在,能够直接或通过灵媒(m e d i u m)与活人交流。凭借诸如招灵会(s a n c e)、报纸、杂志和书籍出版物,以及巡回演讲等多种宣传渠道,唯灵论在社会各阶层中迅速流行起来。正如艾玛哈廷布里顿所言,唯灵论见于“棚屋、宫殿、采矿营地、立法院大厅”(H a r d i nge-532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
28、模仿性和虚构性 B r i t t e n 9 1)。按照高尔德的说法,当时英国社会同时存在四本畅销的唯灵论杂志,这表明唯灵论者的人数“一定超过了五位数”,而受唯灵论影响或至少对它感兴趣的人可能“十倍于此”(G a u l d 7 7)。作为唯灵论的发源地,美国唯灵论者的人数在1 8 8 2年达20 0 0万(H a r d i nge-B r i t t e n 4 1 2)。至1 8 9 7年,即詹姆斯创作 螺丝在拧紧 的同年,欧美国家唯灵论者的人数仍有8 0 0万(N e w Y o r k T i m e s 2 0 0)。即使当时不相信鬼魂的人也对唯灵论十分感兴趣,招灵会是当时普通家
29、庭间广泛流行的娱乐活动。唯灵论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使哥特小说在1 9世纪末的大众文学市场上重获流行。以 布莱克伍德(B l a c k w o o d s)和 康希尔(C o r n h i l l)为代表的众多流行杂志都不遗余力地培养和满足大众读者对鬼故事的需求。如T.J.鲁斯蒂格(T.J.L u s t ig)所言,“几乎所有1 8 5 01 9 3 0年间的主要作家都在创作的某个阶段尝试过鬼故事”(L u s t ig 8 7)。詹姆斯也不例外。茨维坦托多洛夫(T z v e t a n T o d o r o v)恰当总结道,“鬼故事贯穿了亨利詹姆斯漫长的文学生涯”(T o d o r
30、 o v 1 7 9)。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詹姆斯的绝大部分鬼故事专门为流行杂志而创作。老亨利詹姆斯(H e n ry J a m e s S r.,1 8 1 11 8 8 2)和威廉詹姆斯(W i l l i a m J a m e s,1 8 4 21 9 1 0)使詹姆斯或多或少地受过唯灵论的影响,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詹姆斯本人是否相信鬼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唯灵论及其教义并不陌生。此外,作为“报纸杂志的铁杆读者”(J a c o b s o n 63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如查尔斯狄更斯(C h a r l e s D i c k e n s,1 8 1 21
31、8 7 0)的 圣诞欢歌(A C h r i s t m a s C a r o l,1 8 4 3);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R o b e r t L o u i s S t e v e n s o n,1 8 5 01 8 9 4)的 盗尸者(“T h e B o dy S n a t c h e r”,1 8 8 4);鲁德亚德吉卜林(R u dya r d K ipl i ng,1 8 6 51 9 3 6)的 在通道尽头(“A t t h e E n d o f t h e P a s s age”,1 8 9 1)等。詹姆斯的第一部鬼故事 妹妹的婚礼服(“T h e R o m a
32、 n c e o f C e r t a i n O l d C l o t h e s”)创作于1 8 6 3年,是詹姆斯正式创作的第三部作品,最后一部 过去的韶光(T h e S e n s e o f t h e P a s t,未完成)创作于詹姆斯去世前一年。1 8 9 0年间,詹姆斯的鬼故事创作达到顶峰。老亨利詹姆斯是施维登博格学说(S w e d e n b o rgi a n i s m)的坚定追随者,而唯灵论起源于该学说。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心灵研究协会(A 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y f o r P syc h i c a l R e s e a r c
33、 h)的领军人物,同时与英国的心灵研究协会有密切往来,并先后当选该协会的副主席和主席。詹姆斯的信件显示,他与亨利西奇威克(H e n ry S i dgw i c k,1 8 3 81 9 0 0),艾德蒙格尼(E d m u n d G u r n ey,1 8 4 71 8 8 8)和弗里德里克迈尔斯(F r e d e r i c Mye r s,1 8 4 31 9 0 1)熟识,而这三人为英国心灵研究协会的创始人。詹姆斯于1 8 8 6年购买了一 本格 尼的 生者 幻影(P h a n t a s m s o f L i v i n g),书中收集了大量心灵感应的案件。詹姆斯于1 8
34、 9 0年参加了英国心灵研究协会的一次会议,并当众朗读了威廉詹姆斯有关心灵研究的一篇文章(J a m e s 1 9 7 21 9 8 4 V o l.2:1 0 1,2 5 5 2 5 6;V o l.3:1 0 2,1 1 6;V o l.4:8 7 8 8;V o l.3:1 5 2;V o l.3:3 0 2,3 0 5)。1 4),詹姆斯不可能未读到过1 9世纪末数量众多且广泛传播的唯灵论叙事,也不可能未注意到唯灵论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潮。他充分意识到,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鬼魂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存在”,即使不相信鬼魂的人也对唯灵论十分感兴趣(B e i d l e r 1 9 8 9
35、:1 5)。作为熟练游走于当时文学市场的职业作家,詹姆斯捕捉到了大众读者对鬼故事的兴趣和需求。基于自身对唯灵论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当时社会大众对唯灵论的兴趣、态度、知识和信仰的了解,以及基于对当时大众文学市场的了解,詹姆斯对 螺丝在拧紧 的“作者的读者”做出了假设。在 鬼魂、恶魔和亨利詹姆斯(G h o s t s,D e m o n s a n d H e n ry J a m e s,1 9 8 9)一书中,彼得G.贝德勒(P e t e r G.B e i d l e r)通过阅读1 9世纪末唯灵论杂志与书籍 如 光(L igh t)、边陲(B o r d e r l a n d)
36、和 真实的鬼故事(R e a l G h o s t S t o r i e s)中的2 0 0 0多个灵异故事,概括出1 4个“主题”(m o t i f),它们被视为1 9世纪8 09 0年代所盛行的灵异故事的阅读规约和对鬼魂的判断标准(同上 7 5 7 7)。比如,如果当时的读者在灵异故事中读到“鬼魂出现在两个孩子面前”,“一阵冷风”等主题时,他们便倾向于相信故事中的鬼魂真实存在,并将其视为贝德勒所说的“标准的鬼”(s t a n d a r d gh o s t s)。当时的读者认为如若鬼魂真实存在,他们通常会按照1 4个主题,出现在特定场景,做特定的事(同上 7 6,7 7)。事实上
37、,螺丝在拧紧 包含了贝德勒所概括的全部1 4个主题:一、故事开篇,道格拉斯声称,自己要讲的故事关于“鬼魂出现在两个孩子面前”,而这等于将故事的“螺丝拧紧了两圈”,女教师也报告孩子们“既认识又欢迎”的客人前来拜访(J a m e s 1 9 9 9:1,5 1);二、女教师在到达布莱大宅的第一晚就隐约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轻盈的脚步声”(8);三、女教师看到鬼魂的脸“靠近玻璃窗”(2 0);四、不论是在屋顶还是花园,女教师都只看到鬼魂的“上半身”(2 0);五、每一次遭遇,鬼魂都“紧紧盯着”女教师(1 6,1 7,2 0,3 1,3 9);六、女教师“详细描绘”了鬼魂的外貌(2 2 2 3;3
38、03 1);七、格罗斯太太从女教师的描绘中“认出”昆特和杰塞尔(2 3;3 1);八、女教师报道,杰塞尔的鬼魂有一张“苍白且使人感到痛苦”的脸(3 0);九、女教师分别“感到”鬼魂在窗外和湖对岸(1 9;2 8);十、女教师分别在“楼梯”“桌子”旁和“池塘”边遭遇鬼魂(3 9;4 2;5 7;6 6);十一、女教师在看到鬼魂时感到“浑身发冷”(2 0);十二、女教师在与迈尔斯交谈时,“一阵冷风”732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 小说引文均由笔者译自J a m e s(1 9 9 9),以下引文仅标注页码,不再一一说明。刮过(6 3);十三、女教师夜间在走廊时,蜡烛突
39、然间“熄灭”(3 9);十四、女教师在湖边指着杰塞尔的鬼魂叫嚷道,“她在那,她在那!”,格罗斯太太却“大声抗议,一阵高声不满。小姐,你到底在哪看到了什么东西啊?”(6 9)螺丝在拧紧 包含了全部1 4个主题,这表明詹姆斯十分了解1 9世纪末的唯灵论叙事及其阅读规约。可以说,螺丝在拧紧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了那些同样熟悉唯灵论叙事及其阅读规约的读者而创作的。考虑到当时唯灵论的流行程度,这一读者群体人数相当可观。通过相应的文本设计与选择,詹姆斯意在使那些虽不相信鬼魂但十分熟悉唯灵论叙事及其阅读规约的读者,在阅读 螺丝在拧紧 时,身披费伦所说的哈利波特的“隐形披风”(I n v i s i b i l
40、 i ty C l o a k)(P h e l a n a n d C l a r k 2 0 2 0:1 5 7),进入哥特故事世界中“叙述读者”这一阅读位置,认出并且相信鬼魂真实存在,即使作为“作者的读者”同时意识到,詹姆斯人为建构了故事世界和鬼魂。此时,“作者的读者”同时意识到叙事的模仿性成分(女教师、她的学生、她面对的挑战)和虚构性成分(鬼魂、詹姆斯的文本设计和选择)。而对于那些不仅熟悉唯灵论叙事且相信鬼魂的唯灵论者读者而言,詹姆斯意在使他们作为“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同时相信鬼魂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读者意识到的叙事的模仿性成分(女教师、鬼魂,二者的遭遇)比虚构性成分(詹
41、姆斯的文本设计和选择)更加突出,占据主导地位。螺丝 在 拧 紧 最 初 连 载 于 美 国 杂 志 科 利 尔 周 刊(C o l l i e r s W e e k ly)。按照艾米塔克(Amy T u c k e r)的说法,这在当时是一本流行杂志,被归类为“第二和第三梯队价值1 01 5美分依赖广告收入获得大量补贴”(T u c k e r 1 9)。流行杂志的受众群体自然为大众读者,如上所述,詹姆斯充分意识到,受唯灵论影响,1 9世纪末文学市场上的大众读者渴望读到的是贝德勒所说的“证据确凿”(a t t e s t e d)的鬼故事(B e i d l e r 1 9 8 9:7 6)
42、,即故事中的鬼魂真实存在,而这一愿望在圣诞节期间尤为迫切。从 螺丝在拧紧 的发表时间推断,这部作品主要是为了迎合圣诞市场的需求而创作的。按照考克斯和吉尔伯特的说法,查尔斯狄更斯首先开辟了超自然小说的圣诞市场,而到了1 9世纪9 0年代,圣诞节读鬼故事已发展成为一种“全国习俗”(C o x&G i l b e r t v i i i)。詹姆斯的信件和笔记显示,他于1 8 9 7年秋天收到 科利尔周刊 编辑罗伯特科利尔(R o b e r t C o l l i e r)的约稿,螺丝在拧紧 逻辑上创作于同年的1 01 1月间,并于1 8 9 8年1月2 7日4月1 6日在该杂志进行连载(J a m
43、 e s 1 9 9 9:8 7 8 8;B e i d l e r 2 0 1 0:x i i i)。这一时间线表明,螺丝在拧紧 是詹姆斯为83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科利尔周刊 的圣诞特刊提供的创作,而这一点在故事开篇也得到了印证,“那故事使我们围炉而坐,屏住呼吸平安夜古宅内的奇谈本该如此”(J a m e s 1 9 9 9:1)。事实上,詹姆斯笔下的诸多鬼故事都出现在当时各种流行杂志的圣诞特辑上,例如,艾德蒙德奥玛先生(“S i r E d m u n d O r m e”)刊登在 黑与白(B l a c k a n d W h i t e)杂志1 8 9 1
44、年的圣诞特刊上,欧文 温 格 拉 维(“O w e n W i ngr a v e”)刊 登 在 图 画 杂 志(T h e G r aph i c)1 8 9 2年的圣诞特刊上。基于对当时大众读者阅读喜好的了解,詹姆斯将 螺丝在拧紧 中的鬼魂设计为真实存在的,同时仰仗并且相信其目标读者即使在不了解唯灵论叙事及其阅读规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凭借1 9世纪末流行的哥特小说阅读传统来理解这部作品。他期待读者在阅读 螺丝在拧紧 时,能够与阅读当时流行杂志圣诞特刊上的其他哥特小说一样,作为“叙述读者”相信鬼魂的存在,作为“作者的读者”既意识到鬼魂的虚构性,又愿意享受故事的模仿性。基于对1 9世纪末唯灵论的
45、广泛流行,及其叙事特色和阅读规约的把握,以及对当时大众文学市场和哥特小说阅读传统的了解,詹姆斯将 螺丝在拧紧 中的鬼魂设计为真实的存在,并对“作者的读者”的阅读反应做出了两种假设:一、对于虽不相信鬼魂但熟悉唯灵论叙事及其阅读规约和/或哥特小说阅读传统的读者,詹姆斯希望他们作为“叙述读者”相信鬼魂的存在,作为“作者的读者”意识到鬼魂的虚构性,此时,“作者的读者”同时意识到作品的模仿性(女教师)和虚构性(鬼魂)成分;二、对于唯灵论者读者,詹姆斯希望他们作为“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均相信鬼魂的存在,此时,鬼魂和女教师同样具有模仿性,叙事整体的模仿性成分比虚构性成分突出,且占主导地位。而这一结论与
46、上文费伦对“歇斯底里解读”的第二种分析相反。“歇斯底里解读”认为叙述读者、隐含作者詹姆斯和作者的读者都不相信鬼魂,故事实际上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叙事的模仿性成分突出。而笔者通过考察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发现,詹姆斯意图使当时的唯灵论者读者作为“叙述读者”和“作者的读者”都相信鬼魂,使作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的唯灵论叙事潮流相一致,故事叙事的模仿性成分突出。结 语 综上可见,詹姆斯并非企图使1 9世纪末的目标读者相信,鬼魂出自932修辞读者和历史语境:螺丝在拧紧 中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 女教师的幻觉,因此,“歇斯底里解读”视角下对鬼魂的模仿性和虚构性的探讨似乎无法成立。事实上,直到
47、1 9 3 4年艾德蒙威尔逊(E d m u n d W i l s o n,1 8 9 51 9 7 2)对该作品做出弗洛伊德式的解读之后,“歇斯底里解读”才逐渐成为相关批评话语的主流。2 0世纪7 0年代以后,各种文化政治批评的兴起又催生出对这部作品的模糊性解读,而后者取代了“歇斯底里解读”成为新的批评主流。笔者认为,两种解读之所以不符合詹姆斯的创作意图及其对“作者的读者”的假设,是因为二者均仅从各自的历史语境出发,忽略了作品诞生于其中的创作和接受语境,未考虑1 9世纪末唯灵论在英美社会的广泛流行,以及詹姆斯本人对唯灵论的社会反响、叙事特色和阅读规约的了解;未考虑当时大众文学市场对鬼故事的
48、需求,读者对哥特小说内容走向的熟悉,以及圣诞节鬼故事的节日传统;未考虑詹姆斯和1 9世纪末的大众读者并不十分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更不可能知晓诸如解构、文化批评以及同性恋和酷儿等“后”(po s t-)理论。究其根本,螺丝在拧紧 的目标读者并非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文学批评家,而是大众读者,他们普遍由社会中下层和工人阶级构成,并不具备很高的文学鉴赏力,“专注力较短,且期望值较低”(T u c k e r 1),其阅读目的多是借刺激的故事情节获得感官娱乐,而并非意在文学鉴赏。此外,他们遵守的是1 9世纪末所盛行的唯灵论叙事和哥特小说的阅读规约,而非2 0世纪2 0年代以来的阅读习惯。费伦
49、以不同时代实际读者对 螺丝在拧紧 的相异阐释为基础,推导出文本中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及其相对应的“作者的读者”。笔者通过考察1 9世纪末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主要为当时流行的唯灵论思潮,进入“作者的读者”这一阅读位置,并以相关文本现象为依据,推导出隐含作者詹姆斯的形象,修订了费伦的结论。在探讨作者的读者及其密切相关的叙事的模仿性和虚构性时,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实际读者的接受语境是十分必要的。引用作品W o r k s C i t e d B e i d l e r,P e t e r,G.G h o s t s,D e m o n s a n d H e n r y J a m e s T h e
50、 T u r n o f t h e S c r e w a t t h e T u r n o f t h e C e n t u r y.C o l u m b i a:U o f M i s s o u r i P,1 9 8 9.E d.T h e C o l l i e r s W e e k l y V e r s i o n o f H e n r y J a m e s s T h e T u r n o f t h e S c r e w.S e a t t l e:C o f f e e t o w n P r e s s,2 0 1 0.04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