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研究(第十八辑)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汉语母语学习语料库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翻译文本语言特征与功能考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黄立波,男,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博士,博导,语言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文化史研究。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黄立波(西安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摘 要:本文以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册)选文中的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构建汉语类比语料库,借此考察汉语母语学习者基础语言学习阶段所借助文本中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的异同。研究表明:与原创汉语相比,虽然
2、翻译汉语表现形式更丰富,但信息负载相对较小,主要人称代词使用较多,半封闭结构容量较大。但综合参数发现,两者并未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整体上反而呈现一定的融合趋势,主要表现为原创汉语中融入了较多翻译语言的痕迹。本文认为,这与翻译对原创汉语的影响以及编者介入行为有关。关键词:翻译语言;翻译汉语;原创汉语;类比语料库;融合趋势 :(),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引言任何语言,但凡借助翻译与其他语言进行语际交流,翻译语言与目标语原创语言(即非翻译语言,以下简称“原创语言”)之间就存在相互影响,而且会呈现一定的彼此融合,两者共同促进目标语语言的发展。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翻
3、译语言与原创语言之间的界限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往往会被打破。翻译语言往往享有与原创语言平等的地位,两者在语言实践中共同发挥作用。例如,佛经语言借助翻译进入汉语后,随即成为其一部分。我们很少将大量来自汉译佛经的语言视为一种翻译语言,而是将其视为汉语的固有部分。汉语研究领域将这种语言称为“佛教混合汉语”(,简称“佛教汉语”),指“以翻译佛典的语言为代表的汉文佛教文献的语言”,“这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还是在语法方面,都与其他汉语文献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可以看作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一个非自然的独特变体”(朱庆之,:)。也就是说,相较于原创汉语,通过翻译生成的佛教汉语表现出一些独特性。此类翻译汉语为汉语注入了新鲜血
4、液,被汉语吸纳且与原创汉语并行,成为汉语的一部分。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语言再次成为推动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时期的作家几乎都集创作和翻译于一身,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相互影响,进一步推动汉语发展。那么,在当代实际语言生活中,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本文拟以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册)选文为语料,具体以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两个子库构建类比语料库,考察汉语母语学习者在基础语言学习阶段所借助文本中: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是否存在宏观与微观差异?倘若将该语料库中的原创汉语视为“规范”,那么翻译汉语在多大程度上偏离(或遵循)这一“规范”?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是否表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对翻译语言的认
5、识翻译语言亦被称为“翻译体”(,;,;何三宁,)、“第三种语言”(,)、“第三类语码”(,)、“翻译腔”(徐五凤,;劳陇,)和“翻译语言”(,;魏志成,)。英语研究(第十八辑)吉迪恩图里()将翻译语言视为中介语的一种表现形式,称其为“形式翻译共性”(“”),他认为此种语言形式不仅包含中介语的共性特征,也凸显出一些“纯”目标语语言形式,因此不应将其简单归于误译范畴,而应视其为一种社会文化语言活动,借此可对“翻译”和“对等”概念有更明确的认识(,:)。就这一现象,艾伦达夫()指出,无论多好的译文,读起来总会像“外”语,并且这一特征不一定是受源语与目标语差异的影响(,:)。在达夫看来,译文像“外”语
6、是翻译文本的共性特征。达夫具体从法英翻译中词汇、语言结构及文化转换三个方面,讨论了此“第三种语言”()的特征和成因,及对翻译语言特征的衡量“标准”,即目标语原创语言。达夫将此现象界定为一些“反复出现的翻译问题”,其研究理念带有规定性,涉及对译文优劣的价值判断,但其研究方法却表现出一定的描写色彩。其使用的例句均来源于“有较高编辑水准的英语出版物”(,:),也就是说,至少其考察的翻译文本理论上都是经过目标语本族语编辑审定的英文文本。威廉弗劳利()认为,翻译是“母体语码与目标语码间的双向调和”,无论两类语码是否存在一致性,译文都可视为对母体语码与目标语码双向兼顾的“第三类语码”(),是母体语码或目标
7、语码的子码()(,:)。弗劳利指出,译文的确具有双重血统,尽管其派生于母体信息和目标语的一些参数,但其又以独立语码形式呈现,有自己的标准、结构预设和含义(,:)。这样看来,翻译语言不独属于源语言或目标语言,而是一种个性化的、独立的、合法的语言变体。马丁盖勒斯塔姆()明确指出,“翻译体”()并非通常所谓劣质翻译,而是翻译活动对目标语的系统性影响(,:)。该研究具体考察译自英语的翻译瑞典语小说和原创瑞典语小说在文本、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差异,尤其关注词汇层面。盖勒斯塔姆在结论中指出,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之间表现出的一些个别差异或许无足轻重,但基于语料库的系统归纳则有助于更清晰地描述翻译体的特征(,:)。
8、莫娜贝克()指出:“翻译文本也是对真实交际事件的记录,依此而论,其既不优于也不亚于任何其他语言交际事件”,而正是由于“翻译语言与其他语言交际事件有差异,我们才有必要探索并记录这种差异的本质”(,:)。这一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翻译语言的认识。国内早期常将翻译语言视为“欧化”语言,后来多称其为“翻译腔”或“翻译体”,即在由形合语言到意合语言的外汉转换中,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兼容性造成的特殊语言变体,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对汉语译文进行“意合”化处理(徐五凤,;劳陇,)。黄忠廉(:)指出,汉语翻译文本不如原创文本流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印欧语偏形合而汉语偏意合,解决外汉翻译中这一“形义矛基于
9、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盾”的一种办法就是采用汉语流水句。何三宁()认为,翻译体一方面是原作或原作者语言、文体风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丰富目标语词汇及文化的途径。魏志成(:)将翻译语言定义为通过翻译活动产生的一种本质上仍是本国语言,但从语源学、语义学、语法学等角度融入了一些异域因素的语言。上述研究视角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将翻译语言视为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或一种消极语言形式,从翻译技巧或策略视角集中讨论形合语言与意合语言转换中,如何使译文句法结构更符合目标语使用规范或读者期待(,;徐五凤,;劳陇,);另一类则从语言互动视角,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接触,将翻译语言视为目标语文化中客观存
10、在的语言变体,关注翻译语言特征,讨论翻译语言偏离目标语原创语言的程度及其影响(,;,;,;,;魏志成,)。第一类讨论通常采用规定性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在翻译实践中规避翻译语言发生;第二类则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客观看待翻译语言的特征和功能,并对其规律性进行描写。如此看来,无论我们接受与否,翻译语言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与其他语言形式同样发挥着功能。吕世生(:)指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本质上是文化发展的自我需要,这是对翻译文本接受研究的起点。”对翻译语言的接受研究,同样如此。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已密不可分。早在 世纪 年代,王力先生(:)就指出,“
11、对于欧化的语法,用不着赞成,也用不着反对。欧化是大势所趋,不是人力所能阻止的”,我们“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去看欧化的语法,把它和中国原有的语法分别清楚”。王力先生讨论翻译语言采取的也是描写的态度,认为我们应当对汉语不同发展阶段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的差异有一定的认识。魏志成(:)指出,对翻译语言进行研究的一个方面,就是“从文化语言进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语言在何种程度上能被或已被本国人民接受”。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是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的互动关系,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两种语言形式的冲突与融和。魏志成(:)在讨论翻译语言与民族语言关系时指出,从历时视角看,翻译语言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明晰程度,使汉语获得
12、了不少形合语言的特征,而且在此基础上极大改变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表述系统,增强了其表意的明确性。这说明翻译语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原创汉语的发展,并且随着翻译活动的频繁化,这一影响还将持续发挥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用语料库方法考察了翻译语言及其带给目标语的影响(,;,;朱一凡 等,;徐佐浩 等,;黄忠廉,)。在当代实际语言生活中,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是否存在差异?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本研究拟采用语料库方法,借鉴王克非、秦洪武()和秦洪武、王克非()的考察模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英语研究(第十八辑)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的类比考察 语料与方法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是国人母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本选
13、文不仅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母语教育的政策与导向,也与汉语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册)课文为语料构建语料库,按照文章成文方式分为原创文本、翻译文本和关于国外话题的原创文本三大类,分别建立三个子库,将原创文本与翻译文本两个子库相结合,构成一个汉语类比语料库。语料库具体信息如下:表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类比语料库文本类型文本数比例()库容(字)原创文本,翻译文本,据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文部分共包含 篇课文,其中翻译篇目约占到总篇目的。本研究采用单语类比研究模式,借助 等工具,从宏观数据统计和微观具体语言项两方面考察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之间的差异,具
14、体包括:根据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比对两类文本的词汇使用;根据词汇密度对比两类文本的信息负载;对比两类文本的词类分布特征;考察两类文本中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的“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的数量及容量。统计数据 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借助 工具统计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的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分别为 和(如表 所示)。表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对比类别显著性 鉴于两个类比子库大小不同,对数似然函数值()统计表明,两类文本在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翻译文本的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大于原创文本,说明翻译文本类符使用量高于原创文本,词汇量相对较大,词汇重复率相对较低。根据周有光
15、的观点,使用频率最高的,个字的使用覆盖率会达到,再增加,个字,其覆盖率则会达到(转引自温儒敏,:)。据此可认为,原创汉语可以用有限词汇表达更丰富多样的内容。相比而言,翻译汉语在源文本影响下则会生成一些新词,包括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外来词,创造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词,等等,导致词汇量增加,但在多样化方面并不一定有突出表现。因此,这一参数不一定能够说明翻译汉语文本一定比原创汉语文本难度大。词汇密度本研究对两类文本进行切分和词性标注后,借助 的 工具对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的实词和虚词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如表 所示)。数据表明:翻译文本词汇密度()小于原创文本();原创文本和
16、翻译文本分别在名词、代词、副词、连词和介词使用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除名词外,翻译文本对代词、副词、连词和介词的使用均显著高于原创文本,说明翻译文本中代词、副词、连词和介词的重复率显著高于原创文本。表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词汇密度对比类别频数频次频数频次显著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习用语缩略词区别词虚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词汇密度 原创汉语词汇密度高于翻译汉语,说明原创汉语实词使用比率相对较高,因而信息负载高于翻译文本。单从这一点看,似乎可以支持贝克关于翻译文本表现出英语研究(第十八辑)“简化”这一共性特征的观点(,)。但是,单独形式参
17、数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以下从词类分布方面进行进一步考察。词类分布本节以折线图形式对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中的词类分布加以呈现(如图 所示)。图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词类分布对比由图 可见,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从实词到虚词在数量上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代词、副词、助词、连词和介词存在一定对应变化关系,词类分布总体上表现出相似趋势,两条对数趋势线也说明两类文本在词类分布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具体以人称代词为例,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人称代词频次如表 所示,结果表明:种人称代词中,两类文本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有五种,具体包括单数一、二、三人称的“我”“你”“他”“她”及反身代词“自己”。表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人称代词对比
18、序号人称代词频数频次频数频次显著性我,他你我们她它自己他们它们您你们咱们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 此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翻译汉语在主要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上高于原创汉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源文本影响,因为英语等欧洲语言大多对人称代词依赖程度要高于汉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源语迁移现象。相比而言,原创汉语对这些人称代词的使用较少。其中有三个特殊情况值得关注:“我们”在原创汉语中出现的频次高于翻译汉语,部分原因在于,各类原创汉语文本偏爱使用“我们”;作为尊称的第二人称代词“您”在汉语中属有标记形式,译者在对人称代词使用者相互间社会或语用关系有所关注的情况下,
19、也会在译文中特意使用此种有标记代词形式,以体现话语双方的相对社会地位和情感距离;“咱们”属于口语表达形式,原创汉语比翻译汉语使用多,统计结果表明翻译文本在此方面也表现出一定关注。就后两类人称代词形式而言,两种语言差异较小。我们以折线图形式呈现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上述 种人称代词分布趋势,如图 所示。图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 种人称代词分布趋势对比根据图,尽管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在五类人称代词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类文本对 种主要人称代词的使用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根据王力(:),“欧化的文章里,就普通说,联结成分总比非欧化的文章里多。所谓联结成分,是包括联结词、关系末品,以及
20、近似联结词的动词而言的”,对于英语联结成分,欧化译文的一种处理办法,就是“借中国本来的动词去抵当英文的联结词,如以在和相当,以当和相当等”。本节聚焦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的“当的时候”及其变体结构,考察其在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的数量、频次、种类、容量等,借以探究两类文本之间的相关性。吕叔湘(:)总结了介词“当”在书面语中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的三种状语结构用法:英语研究(第十八辑)()当小句 动的时候(时)。多用在主语前,有停顿。“当”后可加“着”,前面可以加“正”,强调某件事正在发生,如“正当村里欢庆丰收的时候,又传来了火车很快就要通到这里的消息”。()当小句 动指数量时间词语,如“当我毕业那一年,哥哥
21、从外地回来了”。()当小句 动以前(之前)以后(之后),如“当洪水来临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汛工作”。()()两项用“在”比用“当”更常见,或者“在”和“当”都可以不用。据此,本研究将其类型按照基本结构方式分为前后成分结构(如“在 当的时候”等)、前成分结构(如“在 当”等)和后成分结构如“(的)时(候)”等三种。借助具体语言项(具体包括“当”“时”“时候”“正”“正在”“正当”等)对这三类结构在语料库中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所示。表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数量统计类型“当的时候”及其变体显著性前后成分结构当的时候当时当之际(就)在的时候趁的时候在时正要的时候正的时候正当时正在
22、(的)时候正是时候等 到 等到 直到 到了 直至(的)时候每逢 每当的时候每次时小计前成分结构当正在 正要小计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续表)类型“当的时候”及其变体显著性后成分结构的时候时候时小计总计()()在本文考察的 种“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中,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对这一结构的使用频率分别为 和,但 统计表明两类文本在前后成分、前成分和后成分三类结构及其每一项使用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统计数据表明:三类结构中,两类文本对后成分结构的使用最多;原创文本中“当的时候”结构的多样性程度高,达到 种,翻译文本中该结构多样性程度低,仅 种。不难看出,“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
23、体在上述两类文本中从数量上看没有明显差别。以下从结构容量入手,对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的差异进行进一步考察。“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属于半封闭结构,理论上,无论“当”或“的时候”,还是“当的时候”,这一时间状语结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无限扩大,这一表达则表现出一定的“翻译腔”。我们以词数为考察容量指标,对“当的时候”及其变体结构容量进行考察,结果如表 所示。表 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中“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容量(词数)统计词数词数 通常,从微观结构容量看,大容量的“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在翻译汉语中更典型。由表 可见: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当的时候”结构及其英语研究(第十八辑)变体容量主要集中在
24、词以下,两者分别占到各类容量总数的 和,说明汉语中表示事件发生时间的“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容量通常较小;就容量为 词的比例而言,原创汉语要高于翻译汉语,其中容量为 词的结构在原创文本中尤为突出,说明该结构容量越小,越符合原创汉语规范;词以上相同容量单位条件下,翻译文本中该结构频率要高于原创文本,说明容量越大的结构会更多出现在翻译语言中;结构容量超大(词以上)结构,反而出现在原创文本中,如例()()均出自原创文本。例()当我第二天上学经过书摊,看见他依然宽厚地向我一笑时(词)例()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词)例()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
25、“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词)将上述结构容量统计以折线图形式呈现如图 所示:图 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容量统计由图 可见,两条曲线在趋势上同样存在一定相似性,说明从“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容量看,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讨论通常认为,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整体上存在较鲜明差异。我们对上述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对比描写的数据统计、梳理如下:()从标准化类符 形符比看,翻译文本()大于原创文本(),说明翻译汉语词汇量大于原创汉语,本研究认为原因主要在于,翻译文本会包含一定量的外来语汇,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26、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汉语比原创汉语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要更丰富一些。()从词汇密度看,翻译汉语词汇密度()小于原创汉语(),说明翻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译汉语实词使用较少,虚词使用相对较多,代词、副词、连词和介词重复率均显著高于原创汉语,信息负载相对较小,文本难度相对较低。()从词类分布看,两类文本总体上表现出相似趋势。就人称代词的使用看,翻译汉语对主要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高于原创汉语,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受源文本影响。()从具体语言项考察看,以“当的时候”结构及其变体为例,翻译汉语对这一结构使用略多,但实际上两者在数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原创汉语对这一结构的使
27、用表现出更明显的多样性。对该结构容量考察发现,在原创汉语和翻译汉语中,该结构容量主要集中在 词以下,容量越大的结构较多出现在翻译汉语中。但有趣的是,结构容量超大(词以上)的结构反而出现在原创汉语中。以上梳理说明,从单个参数看,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认为,之所以有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翻译语言受到源语言的影响。然而,综合以上参数可发现,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在诸多方面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主要体现为原创汉语中已融入较多翻译语言的痕迹,这种痕迹起初或被视为欧化表达,但此种身份会逐步被淡化,最终成为原创汉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历时角度,早期翻译汉语发展
28、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已融入原创汉语成为其一部分,并且这一融合过程会持续进行。对比不同阶段原创汉语与翻译汉语的差异,可以发现翻译汉语的活跃程度和原创汉语在翻译影响下自身的发展变化。这一融合趋势特征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第一,语言发展是渐变的,通常目标语对源语十分包容,正是这一包容性使翻译语言得以与目标语原创语言并存,同时发挥功能;第二,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相比,的确表现出一些自身特点,但在实际语言生活中两者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尽管数据上有差异,但具体语言使用方面则呈现一定的共性特征;第三,类比模式下翻译共性特征的讨论,通常都是以原创语言文本为衡量标准,但实际上原创语言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纯粹的原创
29、语言,两类语言相互作用,很难有非此即彼的划分。结语每一种语言的发展演变,除自身进化外,翻译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爱德华萨丕尔()指出:“正如文化一样,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萨丕尔,:)这种互相接触,必然带来语言的交互影响。翻译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形式,自然会给目标语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变化,目标语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决定语言接触的方式和程度。这种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之间英语研究(第十八辑)的相互影响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需要历时的观察与考证。本研究发现:虽然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在宏观与微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
30、这些差异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将这两类语言变体区别开,因此我们很难说翻译汉语表现出对原创汉语的偏离或遵循,因为原创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已受到翻译汉语的影响,而且从历时角度看,这一影响还将不断加深,使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表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注释 古诗篇目除外。对结构容量的考察借鉴王克非、秦洪武()的研究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编者介入行为在语文教材中课文呈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点本文作者将另行撰文讨论。参考文献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北京:商务印书馆,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 何三宁也谈所谓
31、的“翻译体”天中学刊,():黄忠廉汉译流畅的语义 语境管控机制 汉译语文研究之一英语研究,():劳陇英汉翻译中“意合”句法的运用 消除“翻译腔”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翻译,():吕世生中国“走出去”翻译实践的独特性 翻译目标取向与译入语文化的接受英语研究,():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句(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秦洪武,王克非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王克非,秦洪武英译汉语言特征探讨 基于对应语料库的宏观分析外语学刊,():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魏志成翻译语言当代汉语翻译标准鹭江大学学报,():魏志成翻译语言与民族语言 论汉语文学语言中的翻译语言成分鹭江大学学报,():温儒敏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 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各个版本主编会上的讲话语文教学通讯,():徐五凤浅谈如何防止医学文献英译汉的“翻译腔”问题中国翻译,():朱庆之佛教汉语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编 辑:冯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