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试卷(比较难)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为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30 B.1:3000 C.1:3000000
2.一个长6cm、宽4cm、高12cm的牛奶盒装满牛奶,明明不小心洒了一些(图中空白部分),洒出( )mL牛奶。(纸盒厚度忽略不计)
A.36 B.72 C.144
3.一壶油,用去 ,还剩5千克.这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正确的算式是( ).
A.5+5× B.5÷ C.5÷(1+ ) D.5÷(1- )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6∶5∶1,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5.梯形的面积是,已知它的上底是,高是,则下底是多少厘米?设下底为,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了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下图是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情况.“3点”这一面相对的面是( )
A.2点 B.4点 C.6点或4点
7.甲、乙、两三个仓库各存粮若干吨,已知甲仓库存的粮是乙仓库的,乙仓库存的粮比丙仓库多,丙仓库比甲仓库多存粮40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丙仓库存的粮是乙仓库的 B.甲仓库存的粮是丙仓库的
C.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之比是10∶15∶12 D.甲仓库存粮240吨
8.有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Scm2,高是hcm,则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cm3。
A.Sh B.3Sh C.Sh
9.一种手机提价20%,后降价20%,结果与原价相比( ).
A.不变 B.提高了 C.降价了 D.无法比较
10.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后,得到下图,然后沿虚线剪掉一部分,展开后是( )。
A.
B.
C.
二、填空题
1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0000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横线上的数读作:__________.其中河北省年均调水量配额为三十四亿七千万立方米,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_____,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亿.
12.=(________)%=8÷(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成。
13.a=2×3×5, b=2×5×7,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14.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
1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6,甲、乙的比是1∶3,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16.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两个城市的图上距离是(______)厘米。
17.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扩大(_________)倍,底面积扩大(_________)倍,体积扩大(_________)倍。
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2,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6.2,丙数是(________)。
19.4位成人带着3位儿童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动物园门票价格如图,买票最少要(________)元。
类别
价格(元/人)
成人
90
儿童
50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70
20.小明在操场上插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情况如下表:
影长(米)
0.5
0.7
0.8
0.9
1.1
1.5
竹竿长(米)
1
1.4
1.6
1.8
2.2
3
这时,小明身边的王强测量出了旗杆的影长是6米,可推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是(______)米。
三、解答题
21.口算。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1)3.36+3.36×99 (2)5.4--(+2.7)
(3) ×+×37.5% (4)×[÷(+)]
23.求未知数。
24.六年级师生向希望小学捐书150本,五年级师生捐的本数是六年级的 。五年级师生捐书多少本?
25.王阿姨买了50000元定期五年的国家建设债券,年利率为3.14%,到期时,她想用利息买一台7500元的笔记本电脑,够吗?
26.五年级有学生300人,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后来又转走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转走多少名女生?
27.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已知慢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8.一个圆锥形物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6分米。
(1)这个圆锥体所占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
(2)如果给这个圆锥形物体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
29.李明想买3本书,每本32.80元。庆六一各个书店推出不同的促销活动。李明在甲、乙、丙书店各应付多少钱?在哪个书店买更合算?
30.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按照下面的规律摆下去。
(1)摆6个“金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摆n个“金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若有2018根火柴棒,那么可以摆多少个“金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详解】
150千米=15000000厘米
5:15000000
=1:3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
故选C.
2.A
解析:A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洒出部分的体积是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小长方体体积的一半。先求出小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即可解答。
【详解】
6×4×3÷2
=72÷2
=36(立方厘米)=36(毫升)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体的体积,明确空白部分的体积是小长方体体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D
【详解】
略
4.A
解析:A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按比例分配,求出三个内角中度数最大的一个,进而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
180÷(6+5+1)
=180÷12
=15(度)
15×6=90(度)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按比例分配的综合应用,解答时只需求出最大的一个内角即可。
5.B
解析:B
【分析】
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可列方程。
【详解】
解:设下底为则有:
(30+x)×2÷2=80
30x=80
x=50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牢记梯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详解】
由第一个图知:5点和1点、3点相邻,由第二个图知:5点和4点、6点相邻,可以得出:5点和2点相对;由第二个图可知:6点和4点、5点相邻,由第三个图可知:6点和2点、4点相邻,可以得出:6点只能和1点或3点相对;由第二个图可知:4点和5点、6点相邻,由第三个图可知:4点和2点、6点相邻,可以得出:4点只能和1点或3点相对;进而得出结论.
7.D
解析:D
【分析】
根据乙仓库存的粮比丙仓库多可知,乙仓库与丙仓库的存粮比是5∶4,则丙仓库存的粮是乙仓库的;
根据甲仓库存的粮是乙仓库的可知,甲仓库与乙仓库的存粮比是2∶3;根据乙仓库存的粮比丙仓库多可知,乙仓库与丙仓库的存粮比是5∶4,则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之比是10∶15∶12,甲仓库存的粮是丙仓库的10÷12=;
根据题意可知,丙仓库比甲仓库多存粮40吨,正好占12-10=2份;则每份是40÷2=20吨,再乘甲仓库对应的份数即可,20×10=200吨。
【详解】
A.丙仓库存的粮是乙仓库的,原题说法正确;
B. 甲仓库存的粮是丙仓库的,原题说法正确;
C. 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之比是10∶15∶12,原题说法正确;
D. 甲仓库存粮200吨,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C
【分析】
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进行分析。
【详解】
圆锥的体积=Sh。
故答案为:C
【点睛】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9.C
解析:C
【详解】
略
10.C
解析:C
【分析】
由题意,沿虚线剪掉的部分为顶点在圆心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是对折两次,所以会出现4个这样的三角形,且这4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相对应的,选项C符合这个条件。
【详解】
由分析得:
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后,得到如图:,然后沿虚线剪掉一部分,展开后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推理方法,二者结合。甚至可以动手操作,这些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填空题
11.六千万 3470000000 35
【详解】
略
12.40 20 二
【分析】
根据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结果用小数表示,之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加个百分号即可,即第一个空填:20;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即 =1÷5,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即8÷1=8;则第二个空填:5×8=40;
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即 =1∶5,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即4÷1=4;则第三个空填:5×4=20;
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由于第一个空是20%,则是二成
【详解】
=20%=8÷40=4∶20=二成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与比、除法、小数、百分数的互换,熟练掌握它们的关系并灵活运用。
13.210
【分析】
题目给出了a和b分解质因数的形式,有2、3、5、7这几种质因数, a和b的都有的因数有2和5,其乘积就是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需要1个2,1个3,1个5,1个7,其乘积即为最小公倍数。
【详解】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0,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10。
【点睛】
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除了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短除法、辗转相除法等。
14.C
解析:9
【分析】
假设圆的半径为1,则扩大后的半径为3,根据“C=2πr”、“S=πr2”计算出变化前的周长和面积,再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假设圆的半径为1,则扩大后的半径为3;
变化前周长:2×π×1=2π;
变化后周长:2×π×4=6π;
6π÷2π=3;
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
变化前面积:π×12=π;
变化后面积:π×32=9π;
9π÷π=9;
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点睛】
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周长扩大倍数和直径、半径扩大倍数相等,面积扩大倍数是直径、半径扩大倍数的平方。
15.24
【分析】
用平均数×2,求出甲乙两数和,两数和÷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甲、乙两数对应份数即可。
【详解】
16×2÷(1+3)
=32÷4
=8
8×1=8
8×3=24
【
解析:24
【分析】
用平均数×2,求出甲乙两数和,两数和÷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甲、乙两数对应份数即可。
【详解】
16×2÷(1+3)
=32÷4
=8
8×1=8
8×3=24
【点睛】
关键是掌握平均数求法,理解比的意义。
16.1∶6000000 20
【分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即可。
【详解】
900千米=90000000厘米
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则这幅
解析:1∶6000000 20
【分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即可。
【详解】
900千米=90000000厘米
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5厘米∶90000000厘米=1∶6000000
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两个城市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7.4 4
【分析】
依据圆柱体底面积=πr2可得:半径扩大2倍,底面积就要可得22=4倍,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πrh可得:半径扩大2倍,侧面积就扩大2倍,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解析:4 4
【分析】
依据圆柱体底面积=πr2可得:半径扩大2倍,底面积就要可得22=4倍,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πrh可得:半径扩大2倍,侧面积就扩大2倍,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扩大了4倍,体积就要扩大4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22=4,
答:它的侧面积扩大2倍,底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4倍。
故答案为2,4,4。
【点睛】
本题考查圆柱体公式的综合应用,要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18.2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可以得到甲乙丙三数的和为5.2×3=15.6
甲乙两数的和为6.2×2=12.4,因此丙数为15.6-12.4=3.2
解析:2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数×数的个数=总数”,可以得到甲乙丙三数的和为5.2×3=15.6
甲乙两数的和为6.2×2=12.4,因此丙数为15.6-12.4=3.2
19.450
【分析】
儿童有3位,成人有4位,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方案一:购买7张团体票,求出共需要的钱数;
方案二:购买4张成人票和3张儿童票;分别求出成人票和儿童票的总价,再相加就是一共需要的钱数
解析:450
【分析】
儿童有3位,成人有4位,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方案一:购买7张团体票,求出共需要的钱数;
方案二:购买4张成人票和3张儿童票;分别求出成人票和儿童票的总价,再相加就是一共需要的钱数;
方案三:4个成人和1个孩子共5人购买团体票,剩下的孩子购买儿童票,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相加,得出需要的总钱数;然后比较需要的总钱数即可。
【详解】
方案一:购买7张团体票;
(4+3)×70
=7×70
=490(元);
方案二:购买4张成人票和3张儿童票;
4×90+3×50
=360+150
=510(元);
方案三:4个成人和1个孩子共5人购买团体票,剩下的2个孩子购买儿童票;
70×5+50×2
=350+100
=450(元);
450<490<510
则购买5张团体票,2张儿童票最省钱,最少需要450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方案三的思维方法。
20.12
【分析】
利用影长÷竹竿长算出结果,发现结果一样,从而得出竹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同样条件下,竹竿的长度与它的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旗杆的实际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也是一定的,且这两个比值是相等的
解析:12
【分析】
利用影长÷竹竿长算出结果,发现结果一样,从而得出竹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同样条件下,竹竿的长度与它的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旗杆的实际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也是一定的,且这两个比值是相等的,据此可列比例,求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详解】
======
由此可得出竹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那么旗杆的实际高度与其影长也成正比例关系。
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是x米。
=
1×x=2×6
x=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同样条件下,物体的长度与它的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
三、解答题
21.10;60;2;16;4;
0.4;4.5;1.2;3;
【详解】
略
解析:10;60;2;16;4;
0.4;4.5;1.2;3;
【详解】
略
22.(1)336;(2)1.7
(3);(4)
【详解】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根据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考察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
解析:(1)336;(2)1.7
(3);(4)
【详解】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根据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考察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详解】(1)3.36+3.36×99
=3.36×(1+99)
=3.36×100
=336
(2)5.4--(+2.7)
=5.4---2.7
=5.4-(+)-2.7
=5.4-1-2.7
=1.7
(3)×+×37.5%
=×(+)
=
(4) ×[÷(+)]
=×÷
=
23.x=0.5;x=2
x=3.5;x=35.2
【分析】
2x-0.5=0.5,先计算出0.5+0.5的和,再除以2,即可解答;
x+5x=12,先计算出1+5=6,再用12除以6,即可解答;
=,解
解析:x=0.5;x=2
x=3.5;x=35.2
【分析】
2x-0.5=0.5,先计算出0.5+0.5的和,再除以2,即可解答;
x+5x=12,先计算出1+5=6,再用12除以6,即可解答;
=,解比例,原式化为:3x=15×0.7,再用15×0.7的积除以3,即可解答;
1.6∶x=0.25∶5.5,解比例,原式化为:0.25x=1.6×5.5,再用1.6×5.5的积除以0.25,即可解答。
【详解】
2x-0.5=0.5
解:2x=0.5+0.5
2x=1
x=1÷2
x=0.5
x+5x=12
解:6x=12
x=12÷6
x=2
=
解:3x=15×0.7
3x=10.5
x=10.5÷3
x=3.5
1.6∶x=0.25∶5.5
解:0.25x=1.6×5.5
0.25x=8.8
x=8.8÷0.25
x=35.2
24.× = 130(本)
【详解】
略
解析:× = 130(本)
【详解】
略
25.够
【详解】
50000×3.14%×5=7850(元)
7850>7500
够
解析:够
【详解】
50000×3.14%×5=7850(元)
7850>7500
够
26.10名
【详解】
300×(1-)=120(名)
120÷(1-)=290(名)
300-290=10(名)
答;转走了10名女生
解析:10名
【详解】
300×(1-)=120(名)
120÷(1-)=290(名)
300-290=10(名)
答;转走了10名女生
27.810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慢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快车只需行驶3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6÷3=2倍;再根据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即
解析:810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慢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快车只需行驶3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6÷3=2倍;再根据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即可得解。
【详解】
45×(6÷3)
=45×2
=90(千米)
(45+90)×6
=135×6
=81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810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相遇问题,关键是根据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求出甲的速度。
28.(1)25.12立方分米
(2)128平方分米
【分析】
(1)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公式先求出它的底面半径,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体积即可;
(2)如果给这个圆锥形物体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则包装盒
解析:(1)25.12立方分米
(2)128平方分米
【分析】
(1)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公式先求出它的底面半径,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体积即可;
(2)如果给这个圆锥形物体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则包装盒的底面是以圆锥底面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高等于圆锥的高,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可。
【详解】
12.56÷3.14÷2
=4÷2
=2(分米)
×3.14×22×6
=3.14×8
=25.12(立方分米)
答:这个圆锥体所占的空间是25.12立方分米。
(2)由分析可知长方体包装盒的长为4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6分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4×4+4×6+4×6)×2
=(16+24+24)×2
=64×2
=128(平方分米)
答:至少要128平方分米的硬纸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锥体积公式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是解答第一问的关键,理解包装盒的底面是以圆锥底面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高等于圆锥的高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
29.8元,68.4元,65.6元钱;丙书店
【分析】
甲书店:原价是单位“1”,打七五折就是按原价的75%出售;乙书店:算出应付总价钱,总价钱包含几个50元,就减去几个30元,是应付钱数;丙书店:只需买
解析:8元,68.4元,65.6元钱;丙书店
【分析】
甲书店:原价是单位“1”,打七五折就是按原价的75%出售;乙书店:算出应付总价钱,总价钱包含几个50元,就减去几个30元,是应付钱数;丙书店:只需买2本即可得到3本书,求出两本书的价钱即可,再比较即可。
【详解】
甲书店:3×32.8×75%=73.8(元)
乙书店:3×32.8=98.4(元) 98.4-30=68.4(元)
丙书店:2×32.8=65.6(元)
73.8>68.4>65.6
答:李明在甲、乙、丙书店各应付73.8元,68.4元,65.6元钱,在丙书店更合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扣问题,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30.(1)38根;(2)2+6n;(3)336个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搭第1个图形需8根火柴,此后,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用6根,故按照上面的规律,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8+(n-1
解析:(1)38根;(2)2+6n;(3)336个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搭第1个图形需8根火柴,此后,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用6根,故按照上面的规律,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8+(n-1)×6根;据此解答。
【详解】
(1)8+(6-1)×6
=8+5×6
=8+30
=38(根)
答:摆6个“金鱼”需要38根火柴棒。
(2)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8+(n-1)×6根;
(3)(2018-8)÷6+1
=2010÷6+1
=335+1
=336(个)
答:2018根火柴棒可以摆336个“金鱼”。
【点睛】
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查出前三个图形的火柴棒的根数,并观察出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6根火柴棒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