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重点完整
一、选择题
1.的平方根是()
A. B. C. D.
2.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是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在下面如图的四个图中,能由如图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同旁内角互补.其中错误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如图1所示,现将45°的三角尺固定不动,将含30°的三角尺绕顶点A顺时针转动,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2,当时,,则()其它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 )
A.60°和135° B.60°和105° C.105°和45° D.以上都有可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立方根是0 B.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
C.-1000的立方根是10 D.的算术平方根是
7.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55°后得到△OCD,此时,若,则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35°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1),B(﹣1,1),C(﹣1,﹣2),D(1,﹣2)把一根长为2021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的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A.(1,0) B.(0,1) C.(﹣1,1) D.(﹣1,﹣2)
二、填空题
9.若a、b为实数,且满足|a﹣2|+=0,则a﹣b的立方根为_____.
10.小明从镜子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那么实际时间是_______.
11.如图,点D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64°,则∠D=_____°.
12.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直线b上,已知∠1=48°,则∠2的度数是___度.
13.如图所示,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如果,那么___°.
14.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x)表示最接近x的整数(x≠n+0.5,n为整数),例如:[2.3]=2,(2.3)=3,[2.3)=2.当﹣1<x<1时,化简[x]+(x)+[x)的结果是_____.
15.若点P(a+3,2a+4)在y轴上,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幸运点.已知点A1的幸运点为A2,点A2的幸运点为A3,点A3的幸运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2020的坐标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7.计算:
(1)
(2)
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19.如图.已知∠1=∠2,∠C=∠D,求证:∠A=∠F.
(1)请把下面证明过程中序号对应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
证明:∴∠1=∠2(已知)
又∵∠1=∠DMN( )
∵∠2=∠DMN(等量代换)
∴DB∥EC( )
∴∠DBC+∠C=180°( ).
∵∠C=∠D(已知),
∴∠DBC+( )=180°(等量代换)
∴DF∥AC( )
∴∠A=∠F( )
(2)在(1)的基础上,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到∠DBC=∠DEC,请帮他写出推理过程.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求出的面积;
(3)若把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请画出,并写出,,的坐标.
21.阅读理解.
∵<<,即2<<3.
∴1<﹣1<2
∴﹣1的整数部分为1,
∴﹣1的小数部分为﹣2.
解决问题:已知a是﹣3的整数部分,b是﹣3的小数部分.
(1)求a,b的值;
(2)求(﹣a)3+(b+4)2的平方根,提示:()2=17.
22.如图,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正方形的顶点都在网格的格点上.
(1)求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2)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正方形四个顶点的坐标.
23.如图1,MN∥PQ,点C、B分别在直线MN、PQ上,点A在直线MN、PQ之间.
(1)求证:∠CAB=∠MCA+∠PBA;
(2)如图2,CD∥AB,点E在PQ上,∠ECN=∠CAB,求证:∠MCA=∠DCE;
(3)如图3,BF平分∠ABP,CG平分∠ACN,AF∥CG.若∠CAB=60°,求∠AFB的度数.
24.如图1,,在、内有一条折线.
(1)求证:;
(2)在图2中,画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请你补全图形,试探索与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已知和均为钝角,点在直线、之间,且满足,,(其中为常数且),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直接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3)2=9,
∴9的平方根是±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即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
2.C
【分析】
根据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解答.
【详解】
解:观察各选项图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知,
A.是旋转180°后图形,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是
解析:C
【分析】
根据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解答.
【详解】
解:观察各选项图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知,
A.是旋转180°后图形,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B不合题意;
C.选项的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得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掌握平移的定义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根据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可得所在象限.
【详解】
解:∵点P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点P(5,-1)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是解本题的关键,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
4.C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同旁内角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对顶角相等,原命题正确;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原命题错误;
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原命题错误;
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原命题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对顶角、邻补角和同旁内角等知识,熟记其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如图
当∥时,;
当∥时,;
当∥ 时,∵,
∴;
当∥时,∵ ,
∴.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板的性质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A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概念逐一进行凑数即可得.
【详解】
A.0的立方根是0,正确,符合题意;
B.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1000的立方根是-10,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的算术平方根是,故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得出∠AOC=55°,∠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OC=∠C=35°,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55°后得到△OCD,
∴∠AOC=55°,∠A=∠C,
∵∠AOB=20°,
∴∠BOC=∠AOC−∠AOB=55°−20°=35°,
∵CD∥OB,
∴∠BOC=∠C=35°,
∴∠A=3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O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
先求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得到2021÷10的余数为1,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A(1,1),B(1,1),C(1,2),D(1,2),
∴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
解析:B
【分析】
先求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得到2021÷10的余数为1,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A(1,1),B(1,1),C(1,2),D(1,2),
∴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
2021÷10的余数为1,
又∵AB=2,
∴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在A处左面1个单位的位置,坐标为(0,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
9.-1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进而计算所给代数式的立方根.
【详解】
解:∵|a﹣2|+=0,|a﹣2|≥0,≥0
∴a﹣2=0,3﹣b=0
∴a=2,b=3
∴,
故答案为:
解析:-1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进而计算所给代数式的立方根.
【详解】
解:∵|a﹣2|+=0,|a﹣2|≥0,≥0
∴a﹣2=0,3﹣b=0
∴a=2,b=3
∴,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立方根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两个非负数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为0”列出方程求得a、b的值.
10.21:05.
【分析】
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详解】
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21:05成轴对称,所
解析:21:05.
【分析】
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详解】
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21:0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21:05.
故答案为21:05
【点睛】
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11.128°
【解析】
【分析】
由点D为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得到点D为△ABC的外心,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D为△ABC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
∴点D为△ABC的
解析:128°
【解析】
【分析】
由点D为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得到点D为△ABC的外心,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D为△ABC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
∴点D为△ABC的外心,
∴∠D=2∠A
∵∠A=64°
∴∠D=128°
故∠D的度数为128°
【点睛】
此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来解答
12.42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解:∵∠4=90°,∠1=48°,
∴∠3=90°-∠1=42°,
∵a∥b,
∴∠2=∠3=42°,
故答案为:42.
【点
解析:42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解:∵∠4=90°,∠1=48°,
∴∠3=90°-∠1=42°,
∵a∥b,
∴∠2=∠3=42°,
故答案为:4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3.64
【分析】
如图,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3,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3=180°﹣∠1=180°﹣128°=52°,
由翻
解析:64
【分析】
如图,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3,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3=180°﹣∠1=180°﹣128°=52°,
由翻折的性质得,∠2(180°﹣∠3)(180°﹣52°)=64°.
故答案为:6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2或﹣1或0或1或2.
【分析】
有三种情况:
①当时,[x]=-1,(x)=0,[x)=-1或0,
∴[x]+(x)+[x)=-2或-1;
②当时,[x]=0,(x)=0,[x)=0,
∴[x]
解析:﹣2或﹣1或0或1或2.
【分析】
有三种情况:
①当时,[x]=-1,(x)=0,[x)=-1或0,
∴[x]+(x)+[x)=-2或-1;
②当时,[x]=0,(x)=0,[x)=0,
∴[x]+(x)+[x)=0;
③当时,[x]=0,(x)=1,[x)=0或1,
∴[x]+(x)+[x)=1或2;
综上所述,化简[x]+(x)+[x)的结果是-2或﹣1或0或1或2.
故答案为-2或﹣1或0或1或2.
点睛: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读懂题意并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5.2
【分析】
点在y轴上,则横坐标为0,可求得a的值,然后再判断点到x轴的距离即可.
【详解】
∵点P(a+3,2a+4)在y轴上
∴a+3=0,解得:a=-3
∴P(0,-2)
∴点P到x轴的距离
解析:2
【分析】
点在y轴上,则横坐标为0,可求得a的值,然后再判断点到x轴的距离即可.
【详解】
∵点P(a+3,2a+4)在y轴上
∴a+3=0,解得:a=-3
∴P(0,-2)
∴点P到x轴的距离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点与坐标轴的关系,注意,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一定是非负的.
16.(0,-2)
【分析】
根据伴随点的定义,罗列出部分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变化找出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根
解析:(0,-2)
【分析】
根据伴随点的定义,罗列出部分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变化找出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根据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观察,发现规律:A1(3,1),A2(0,4),A3(-3,1),A4(0,-2),A5(3,1),…,
∴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
∵2020=4×504+4,
∴点A2020的坐标为(0,-2).
故答案为:(0,-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发现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
三、解答题
17.(1)-5;(2)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乘方的意义和立方根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2)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化简各数,进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原式=;
(2)原式=
解析:(1)-5;(2)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乘方的意义和立方根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2)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化简各数,进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原式=;
(2)原式= -6+2+1+=.
故答案为:(1)-5;(2) .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
18.(1);(2)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
(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
【详解】
解:(1)移项得,,
解析:(1);(2)
【分析】
(1)方程整理后,利用开平方定义即可求解,即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后,得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解;
(2)方程整理后,将一个数开立方后,只得到一个解.
【详解】
解:(1)移项得,,
开方得,;
(2)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开立方得,.
【点睛】
此题考查了立方根,以及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9.(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由此判定DB∥EC,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D=180°即可判定DF∥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由此判定DB∥EC,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D=180°即可判定DF∥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详解】
解:(1)证明:∵∠1=∠2(已知),
又∵∠1=∠DMN(对顶角相等),
∴∠2=∠DMN(等量代换),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BC+∠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D(已知),
∵∠DBC+(∠D)=180°(等量代换),
∴DF∥A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DB∥EC,
∴∠DBC+∠C=180°,∠DEC+∠D=180°,
∵∠C=∠D,
∴∠DBC=∠DE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A(-1,-1),B(4,2),C(1,3);(2)7;(3)画图见解析,A1(0,1),B1(5,4),C1(2,5)
【分析】
(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出所求点坐标即可;
(2)由长
解析:(1)A(-1,-1),B(4,2),C(1,3);(2)7;(3)画图见解析,A1(0,1),B1(5,4),C1(2,5)
【分析】
(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出所求点坐标即可;
(2)由长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求出所求即可;
(3)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进而得出对应点坐标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可知:
A(-1,-1),B(4,2),C(1,3);
(2)根据题意得:
S△△ABC==7;
(3)如图所示:
△A1B1C1为所求,此时A1(0,1),B1(5,4),C1(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1.(1)a=1,b=﹣4;(2)±4.
【分析】
(1)根据被开饭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b的值,
(2)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平方根.
【详解】
解:(1)∴,
∴4<5,
∴1<﹣3<2,
∴
解析:(1)a=1,b=﹣4;(2)±4.
【分析】
(1)根据被开饭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b的值,
(2)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平方根.
【详解】
解:(1)∴,
∴4<5,
∴1<﹣3<2,
∴a=1,b=﹣4;
(2)(﹣a)3+(b+4)2=(﹣1)3+(﹣4+4)2=﹣1+17=16,
∴(﹣a)3+(b+4)2的平方根是:±=±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4<<5是解题关键.
22.(1)面积为29,边长为;(2),,,,图见解析.
【分析】
(1)面积等于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利用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得边长即可;
(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写出四个顶点的坐标
解析:(1)面积为29,边长为;(2),,,,图见解析.
【分析】
(1)面积等于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利用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得边长即可;
(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写出四个顶点的坐标即可.
【详解】
解:(1)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边长为;
(2)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割补法求面积,从图形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是进一步解题的关键.
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0°.
【分析】
(1)过点A作AD∥MN,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MCA=∠DAC,∠PBA=∠DAB,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2)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0°.
【分析】
(1)过点A作AD∥MN,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MCA=∠DAC,∠PBA=∠DAB,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2)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CAB+∠ACD=180°,由邻补角定义得到∠ECM+∠ECN=180°,再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3)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AB=120°﹣∠GCA,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CA﹣∠ABF=60°,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证明:如图1,过点A作AD∥MN,
∵MN∥PQ,AD∥MN,
∴AD∥MN∥PQ,
∴∠MCA=∠DAC,∠PBA=∠DAB,
∴∠CAB=∠DAC+∠DAB=∠MCA+∠PBA,
即:∠CAB=∠MCA+∠PBA;
(2)如图2,∵CD∥AB,
∴∠CAB+∠ACD=180°,
∵∠ECM+∠ECN=180°,
∵∠ECN=∠CAB
∴∠ECM=∠ACD,
即∠MCA+∠ACE=∠DCE+∠ACE,
∴∠MCA=∠DCE;
(3)∵AF∥CG,
∴∠GCA+∠FAC=180°,
∵∠CAB=60°
即∠GCA+∠CAB+∠FAB=180°,
∴∠FAB=180°﹣60°﹣∠GCA=120°﹣∠GCA,
由(1)可知,∠CAB=∠MCA+∠ABP,
∵BF平分∠ABP,CG平分∠ACN,
∴∠ACN=2∠GCA,∠ABP=2∠ABF,
又∵∠MCA=180°﹣∠ACN,
∴∠CAB=180°﹣2∠GCA+2∠ABF=60°,
∴∠GCA﹣∠ABF=60°,
∵∠AFB+∠ABF+∠FAB=180°,
∴∠AFB=180°﹣∠FAB﹣∠FBA
=180°﹣(120°﹣∠GCA)﹣∠ABF
=180°﹣120°+∠GCA﹣∠ABF
=1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准确的推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4.(1)见解析;(2);见解析;(3)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
(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3)由(2)结论可得:.
【详解】
(1)证明:如图1,过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
(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3)由(2)结论可得:.
【详解】
(1)证明:如图1,过点作,
∵,
∴,
∴,,
又∵,
∴;
(2)如图2,
由(1)可得:,,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
,
∴;
(3)由(2)可得:,,
∵,,
∴
,
∴;
【点睛】
考核知识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