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发热护理讲座正常人的体温是多少?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口腔体温范围:36.737.7,腋窝温度范围:36.037.4,直肠温度范围:36.9 37.9。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并进一步划分:低度发热 37.5-38,中度发热 38.1-39 高热 39-40.4 超高热 超过40.5小儿体温变化家长要对小儿的体温变化有所了解。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波动。肛温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傍晚时体温较清晨时高,哭闹、饮食过多以及运动 后都可影响体温使之稍有增高。尤其对于新生儿、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未成熟,外界气温、哭闹、喂奶、衣服的厚薄等均 能引起体温波动。小儿
2、发烧体温认定标准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如下:口 温 37.5以 上(含);耳 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温38以上(含)。及早发现宝宝发热的小方法:1、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热,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假如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热了。2、看:假如宝宝脸部潮
3、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假如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3、测:用体温计丈量体温是最确切的。假如宝宝的体温很高(38以上)或过低(36以下),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区分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现宝宝发热时,不要手足无措,应先弄清宝宝是病理性发热还是生理性发热,再做出正确的处理。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1、宝宝穿得过多、盖得太厚,都会使体温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宝宝。只要将这些因素排除小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
4、时升高。体质虚弱、饥饿、久不活动或保热不佳等,则会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偏低。假如宝宝的体温暂时波动,幅度不大,全身情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好,没有异常,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非有病,密切留意观察即可。病理性发烧(9大可能原因)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2耳鼻喉发炎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
5、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4打预防针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
6、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尽
7、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8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9、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
8、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小儿发烧如何处理?WHO规定,肛温在39C以上时应用解热剂。2个月以下婴儿肛温385C时均应认为有感染或严重感染存在,应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而不主张先用解热剂。对2个月以上小儿,一旦作出治疗发热的决定,即应选择适宜的解热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物理降温首先应选
9、择非药物治疗,包括如下方法: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帖敷退热贴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WHO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药物降温 退热药:(WHO推荐)安全有效的小儿退热药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强效退热,信心保证布洛芬(美林)(有胃肠道副作用,可制成退热栓)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更快(作用4小时),作用更温顺;布洛芬退热持续时间更长(作用6-8小时),退热作用更强。因此根据患儿发热情况不同,选药要有所侧重。假如孩子发热症状不严重,选择
10、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只有极高量或长期服用时才可能引起肝损害),有效退热又安全;假如孩子发热较重,可以选用布洛芬,强效退热,效果持久。采用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每隔4小时交替使用的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退热效果。布洛芬和对乙酰基酚安全、有效用药要求严格遵守标签上的用量。决不要把成人用对乙酰基酚给儿童使用。“这超过了儿童的安全上限”确保每个儿童都用适合自己的药物,因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药物也不同。记住,个月以上儿童发烧非常常见。专家提出:对个月以下儿童,家长喊医生前不要给它们用药,因为发烧可能是脓血症的症状,可能导致脑膜炎。要知道多种产品都含对乙氨基酚,因此均应考虑到总的用量中。*目前
11、市场上用于小儿的退热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乃近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安全有效的退热剂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安乃近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固然发生率不高,但这些是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美国现已不使用安乃近;阿司匹林退热作用明显,但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相比副作用大,有严重的胃肠道副反应,增加发生小儿患瑞氏综合症的危险,因此我国最新发热指南和WHO指南均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小儿中使用.常用小儿退烧药比较1水杨酸类 常见的阿司匹林、APC、速克痛、阿苯片等属于此类。该类药物疗效确定,安全性较高,多作为小儿发热的首选药。儿童一般按每公斤体重计算用量,此类药每
12、次每公斤体重用量为10mg,每间隔4小时用药一次。这类药的副作用表现在:用量较大时易发生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胃出血。用量过大时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视力听力减退等中毒症状,还可能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出现出血倾向。在小儿出水痘时,应用阿司匹林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趋势。2乙酰苯胺类 此类药常见的有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一滴清等,也是较安全的解热药物,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过敏者可使用。用法为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一日34次。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少,有报道,儿童每公斤体重用药量超过140mg,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肝坏死。3吡唑酮类 此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安乃近、诺静等,疗效较强,但不
13、良反应也较严重,此类药物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应慎用。4芳基烷酸类 常用的有布洛芬(拔怒风),用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不良反应少,其栓剂作为小儿解热药疗效较好且安全,不良反应是偶有胃肠不适,严重的胃肠溃疡者不宜服用。除上述四类之外,还有吲哚类,如消炎痛等,在小儿解热时使用较少。什么时候给患儿服用退热药呢?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一般来说,体温未超过38.5度时,不要匆忙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不可在短时间(4小时)内重复使用,以免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幼儿
14、急疹宝宝第一次生病临床特点是以忽然高热起病,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40或更高,持续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大多为分散性,全身各处均可见到,但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皮疹发出后12天便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幼儿急疹时发热固然较高,但患儿精神状态好,全身症状轻,仅有轻度咽红,有时伴稍微咳嗽,无其它明显体征。但在忽然高热时可能会发生惊厥,应该予以留意。在高热时可适当应用退热剂,并且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无并发症者不必用抗菌素,用物理降温法,多饮水!使用解热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属同一类的解热药一般不宜联合服用。(2)有
15、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服药时应注意与食物同时服用;有慢性出血性胃病的患儿,应尽量不用水杨酸类解热药。(3)注射给药除能迅速降低体温外,并无其他优点,还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必需,凡能口服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4)应用解热药应以水杨酸类为首选,也可应用乙酰苯胺类、芳基烷酸类,疗程不超过一周,高热不退时也可考虑使用安乃近,但必须慎重*WH0推荐应用扑热息痛口服,每次1015mgkg,发热持续不退可每4小时服用1次。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内生热原可产生各种炎性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则可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其中萘普生的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2倍,(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镇痛解热药,剂量为每次8-10mgkg。目前不主张肌肉注射解热剂,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肌注不仅可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缩、坐骨神经炎等,且以上两药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用后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全文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