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671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戏谑(xu) 妖娆(ro) 分道扬镳(bio)B栖息(q ) 阔绰(chu) 呱呱坠地(gu)C镂空(lu) 悚然(sng) 言简意赅(gi)D烙印(lo) 阴霾(mi) 毋庸赘言(w)【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正确;B“呱呱坠地”应读作“g g zhu d”;C“镂空”应读作“lu kng”;D“毋庸赘言”

2、应读作“w yng zhu yn”。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嘹亮 笙萧 肆无忌惮 坦荡如砥B孤僻 辍泣 流连忘返 首当其冲C濡湿 涸辙 义愤填膺 寥寥可数D谛听 琐屑 水泻不通 悬崖绝壁【考点】14:常见易错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解答】A“笙萧”应写作“笙箫”;B“辍泣”应写作“啜泣”;C正确;D“水泻不通”应写作“水泄不通”。故选:C。【点评】做好本

3、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与者,屠呦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B“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C省首批“产镇融合示范镇”共有13个乡镇入选,我市桥头河镇一路过关斩将,以“蔬菜小镇”冠名上榜。D站在曾国藩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考点】49: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

4、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句中指屠呦呦功劳很大。使用正确;B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之间的乐趣。现泛指家庭的乐趣。用在这里来形容志愿者与孤儿院的孩子们的关系不当,对象错;C过关斩将: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符合语境;D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符合语境“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故

5、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注意“天伦之乐”的修饰对象是“父子、兄弟等亲属之间”。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D为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娄底市积极推进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工作。【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

6、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解答】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删去其一即可;C不合逻辑,否定失当,“避免不再发生”指的是“一定让它发生”属双重否定使用不当,删去“不”;D表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有介词,尤其是两个介词的时候,句子往往存在主语残缺的问题。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

7、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B宋朝词人范仲淹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C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D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解答】A正确;B有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李清照不是范仲淹。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6(2分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考点】61:修辞手法及运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解答时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作用不同。【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

9、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这句是设问不是反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还要做到认真审题。7(10分)古诗词默写。(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六则)(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4)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

10、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1)人不知而不愠(重点字:愠)(2)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鳞)(3)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重点字:反)(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字:郎、雀)(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暮)【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注意以下几类:(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4)其他反映科学技术、和平、以德治国等方面的名句8(2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香港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药

11、、医疗、金融、房地产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保健行业的常青树,金日集团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多次蝉联消费者首选品牌。有记者质询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立业的信息时,公司创始人李仲树先生回答说:“纸扎的花骗不了蜜蜂。” 李仲树先生的言外之意是:做事业,做产品都靠的是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从不夸大产品功能。【考点】61:修辞手法及运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解答】解析:这句话来自于歇后语:纸扎的鲜花再像骗不

12、了蜜蜂。比喻假的东西不能蒙混过关。答案:做事业,做产品都靠的是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从不夸大产品功能。【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9(6分)按要求作答。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2016年G20峰会将于9月45日在我国杭州举行。下图是G20峰会的徽标,请仔细读图,完成下面两道小题。(1)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2)请说说该徽标的寓意。【考点】84: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

13、1)做此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标志的组成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图画、字母和数字。(2)图文标志题应先明确该标志使用的场合,再分析该标志使用场所的主题,联系桥梁的意义,最后分析得出徽标的寓意。答案:(1)要素构成: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2)寓意: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

14、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二、阅读10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15、:“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肉食者/谋之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国难测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大之狱(案件)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

16、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

17、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考点】DG: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

18、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

19、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

20、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A正确;B错误;“惟长堤一痕”的正确节奏应为:惟/长堤一痕。它符合规律。C正确;D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

21、辨析即可。A正确。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案件;B正确。句意为:突然遇到暴雨。卒:通“猝”,突然;C错误。句意为: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之:是一个文言虚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意义;D正确。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介词,凭借。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A错误。文中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但曹刿论战重在战前的准备。因此,其中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22、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供品;“加”,虚报;“信”,实情。句意为: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句重点词语有:“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

23、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答案:(1)B。(2)C。(3)A。(4)“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5)“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

24、,神、而不是百姓。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作答)【点评】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

25、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6、)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11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

27、想感情。【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答】(1)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

28、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答案:(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2)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译文

29、: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2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

30、)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

31、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

32、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选自意林2016年第5期,有改动)(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3、?有什么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不超出围栏。(2)“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3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段引出说明对象,第段说明什么是大型动物以及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第段说明大型动物对地球的重要性

34、,第段说明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避免大型动物死亡。【解答】(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据“研究人员发现”判断是举例子,“66%90%、35”是列数字,“300年前、如今”是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洋中鲸的数量较少之快,数量之多。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答题格式: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35、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第段说明大型动物对地球的重要性,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回答。“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线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帯到陆地上去”。答案:(1)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之快,减少的数量之多。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

36、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近于全部。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陆地需要依靠动生来运输营养物质。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线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帯到陆地上去。【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

37、理。、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13读点诗词养点气 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

38、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读诗词汲取先人的诗学精华,同时坚持写诗词,一旦有感有悟,即在手机、纸片、笔记本上随时记下。因为工作与时间的关系,诗词短小精巧,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也悟得点滴体会,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诗词的深刻意蕴和万千气象。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39、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40、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

41、“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2)选文第二段运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2、3、4、5段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读诗词养点浩气,读诗词养点骨气,读诗词养点地气,读诗词养点清气”四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式,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解答】(1)此题考察了中心论点的寻找和归纳。要注意:用多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题,从每段的开头就可以找到

42、。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位置在文章的第一段:诗词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从“读诗词养点浩气,读诗词养点骨气,读诗词养点地气,读诗词养点清气”四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式,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此题考察了某一段的论点和论证过程。先明白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然后对号入座。其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

43、心论点。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本段先提出分论点:读诗词养点浩气。然后利用文天祥、李白、谭嗣同、陈毅的故事,以及引用宋代诗人丘葵的“浩气养成天地小”,有力的证明了分论点:读诗词养点浩气,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3)此题考查了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段落的顺序能不能换,要找到文章各段之间的联系,是否按空间、时间、或者逻辑顺序在组合,本题是按逻辑顺序组合的,找到它们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本文每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

44、的发展规律,由表及理,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答案:(1)读诗词养点浩气。、读诗词养点骨气。、读诗词养点地气。、读诗词养点清气。(2)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引证法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3)每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展规律,由表及理,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点评】此题考察了中心论点的寻找和归纳及其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方式、某一段的论证方法及其论证方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

45、儿汤小小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

46、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