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6712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偌大(nu) 瞥见(pi) 潸然泪下(shn) 苦心孤诣(y)B岑寂(cn) 附和(h) 言简意赅(gi) 踽踽独行(j)C栖息(q) 狼藉(j) 棱角分明(lng) 爱不释手(sh)D执拗(ni) 狭隘(i) 痛心疾首(j) 锲而不舍(q)【微点】注音【思路】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勤查字典,平时用普通话说话,特别注意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解析】A偌大读音应为ru;B是正确的;C棱角分明应为lng;D锲而不舍读音应为qi

2、;故选:B。【点拨】平时遇到不会读的字,一定不要轻易放过,对于自己容易出错的字音要努力识记。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霭 揶揄 水泄不通 蜂涌而至B葱笼 宣泄 销声匿迹 按部就班C阴霾 精典 人世苍桑 稍纵即逝D诀别 招徕 脍炙人口 义愤填膺【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析】A“和霭”应写作“和蔼”;“蜂涌而至”应写作“蜂拥而至”。B“葱笼”应写作“葱茏”;C“精典”应写作“经典”;“人世苍桑”应写作“人世沧桑”。D正确。故选:D。【点拨】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

3、时读课文时,养成注意读音、字形的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3(3分)下列各句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爱迪生试验电灯的消息,通过报纸传遍了全美国,也轰动了大西洋两岸。B在集训途中,因为海拔过高缺水,李国瑞甚至只能用尿液来使自热米饭升温。C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D世界上的艺术珍品已是洋洋大观,但它们都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微点】正确使用词语【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解析】A:试

4、验: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根据句意,词语使用正确;B: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根据句意,词语使用正确;C: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与句意不符,词语使用错误;D: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根据句意,词语使用正确。故选:C。【点拨】词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5、乔金斯化石断崖是一处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是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B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的方向发展。C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切忌不可拥堵。D今年一月,绵阳火车站自动安检系统的正式启用,使旅客的安检时间大大缩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解析】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自然景观”。B正确。C否定不当,应该去掉“不可”。D偷换主语,应改为:今年一月,绵阳火车站正式启用的自动安检系统,使旅客的安检时间大大缩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故选:B。【点拨】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3分)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ABCD【微点】排列句子顺序【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

7、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析】由语段内容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和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是也是,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BD;判定的位置,是紧接来说的,故排列,排除C;这样就可选定答案A。【点拨】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6(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

8、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兴疾久乃瘳,于是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曹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异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许以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智达士也。所论薄葬,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

9、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选自后汉书,有删节)【注】安众,县名。字,哺育、养育。笃d,忠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使其自迁善也迁:改变、变化B或谓母曰或:或者、或许C状己之过过:错误、过失D临终敕诸子曰敕:命令、训诫(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 BC D(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微点】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思路】译文: 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

10、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毁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温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答道“:我正用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祥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

11、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又有前朝一些临死前的遗令,都是圣贤的法令,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解释正确;B:或:有的人。故此项解释不正确;C:解释正确;D:解释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

12、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句:为:做。后句:为:做。意义用法相同;B:前句:以:认为。后句:以:把;C:前句: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后句:而,连词,表并列;D:前句:虽:虽然。后句:虽:即使。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有:“甚”表程度,很;“别居”,别

13、处居住。句意为: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句中重点词有:“恩养”,孝顺。句意为: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继母临终戒子。答案:(1)B。(2)A。(3)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4)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继母临终戒子

14、。【点拨】文言实词“益”的用法:增加,增多,增长。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逐渐,渐渐。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通“溢”,涨水。7(6分)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幽居不遇 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微点】诗歌阅读综合【思路】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的特点,表达了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

15、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即写出了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即: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答案: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拨】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

16、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8(10分)默写。(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

17、北)(9)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用“亲小人,远贤臣”两句精辟地指出了后汉倾颓的原因。(10)李煜在相见欢里以冷落的清秋之景,来描写自己寂寞离愁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微点】常见易错字;名篇名句默写【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解析】答案:(1)苔痕上阶绿(重点词:苔痕)(2)则素湍绿潭(重点词:湍)(3)日光下澈(重点词:澈)(4)身世浮沉雨打萍(重点词:萍)(5)衔远山,吞长江(重点词:衔)(6)坐看云起时(7)士不可以不弘毅(重点词:弘

18、)(8)白日放歌须纵酒(重点词:纵)(9)亲小人,远贤臣(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点拨】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9(11分)【综合性学习】立人中学举行“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年份国民图书阅读率(%)数字化阅读率(%)综合阅读率

19、(%)人均纸质阅读量(本)人均电子阅读量(本)2013年57.850.176.34.562.482014年58.058.178.64.773.22材料三: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如图是格致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1)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四中画面(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3)阅读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请你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提三条建议。【微点】综合读写【思路】此题考查了学生

20、材料的分析能力,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1)做此题要在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两个材料,材料一比较数据,材料二要注意数据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从而得出结论。(2)做此题要认真观察漫画,注意画面的各个细节,如画面中的汉字、人物、人物的表情、地上的书籍,由此作出分析,得出结论。(3)可从新闻媒体、图书出版、书店、图书馆、学校等多角度回答。如(新闻媒体正能量示范引导;建设和完善全民阅读的公共设施,完善书籍种类,更新图书资源,减免借阅费用,简化借阅手续;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矫正功利读书观,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校园读书氛围引导社会氛围等)。

21、答案:(1)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量低于许多国家;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极低;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有所冲击;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量有所提高。(2)内容:世界阅读日,孩子在书海里欢呼。寓意:让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快乐的阅读。(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免除书店税收,发展免费读书,使图书事业更加公益;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公民读书;学校开设读书课,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与热情等。【点拨】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

22、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10(18分)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官亦鸣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母亲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

23、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偷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她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

24、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g,守着母亲的灵枢,我觉得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能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藏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

25、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美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此时,我想,那天边的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孙子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再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

26、,缝洗装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候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为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1)结合第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27、)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成一抹云彩;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一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微点】散文阅读综合【思路】文章写出了母亲的去世,给我带来的悲伤。记述了母亲养育子女,付出所有;母亲与父亲恩爱相伴几十年;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辛劳一生,最后轻松离去。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怀念和不舍。【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

28、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2)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养育子女,付出所有;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辛劳一生,轻松离去。(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语

29、句时,首先看修辞方法,如果有修辞手法,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果没有修手法,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慰的过程。(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格式与内容,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相同,语义要相关,修辞相同。语意要连贯。不能有语病。参考答案: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

30、变成一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答案:(1)重:母亲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母亲离世,我们内心无比沉重。轻:解脱操劳,放下一切,母亲可以快乐、轻松地离去。(2)养育子女,付出所有;与丈夫恩爱相伴几十年;为家庭操劳,任劳任怨;辛劳一生,轻松离去。(3)手法上,比喻或者象征,把母亲的灵魂比作天边一抹云,把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托在这一抹云上。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形成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借对“一抹云”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突然离世,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和遗憾到自我宽慰的过程。(4)参考答案: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一丝似有

31、似无的风,悠然而逝;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霭,逸然而离。【点拨】第二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11(13分)被微信撕碎的生活胡珉琦微信是一种即使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误每一条 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

32、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动正悄然兴起。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是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 始终褒贬不一。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

33、会严重分数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撤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你知道 同辈压力 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

34、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有什么可聊的了。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新媒

35、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刘瑞生认为,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所主宰。(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E。A

36、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B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朋友圈迅速膨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人们不堪其扰,纷纷逃离朋友圈。C微信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信息,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但是这会使人们丧失阅读书籍的耐心和习惯。D文中的“同辈压力”,是说朋友之间,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你有的我也必须有,否则我的落后了,就有“压力”E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也可以说明,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2)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3)第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

37、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微点】议论文阅读综合【思路】这是一篇议论文。第一段到第三段提出本文的论题。第四段到第十段介绍人们对微信的评价。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结论: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所主宰。【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动正悄然兴起。“可知B项表述过于绝对。根据第十二段中的“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可知E项表述有误。(2)本题考查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论述可知

38、,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人们被微信控制,微信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知,们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可知,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语,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第八段引用了知名作家韩寒的话,这是引用论证。形象地说明了在信息碎片化传递的网络时代,人们害怕落后、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第段是举例论证,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朋友圈中被热议,来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并不是因为对信息的渴望,而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cut“。(4)本题考查筛

39、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五段中的“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第六段中的“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最后一段中的“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

40、得抵御它、控制它“可以作答本题。答案:(1)B E(2)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人们被微信控制,微信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人们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23)第段引用韩寒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在信息碎片化传递的网络时代,人们害怕落后、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第段举例子,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朋友圈中被热议,来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并不是因为对信息的渴望,而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cut“。(4)认为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会使人脑应得“肤浅”,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认为这不会影响人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因为人

41、们会用建设性的方法与自信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只要我们懂得抵御它、控制它,就不会被技术所主宰,也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点拨】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

42、性,吸引读者往下读)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六、作文12(50分)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得不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果出现请用XX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微点】命题作文【思路】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本作文写作难度较大。【审题立意】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那和小事,那,指代的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场景。不是一件小事表明这件事情看似很小,其实不小从这个思路出

43、发就行。【思路点拨】写这篇文章,重点写一件别人认为是小事的事,可能是违背道德的,别人却忽略掉,我却认为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可按这个思路来写。【写作手法】以小见大:比如写一件小事,来反映一个大主题。【文体选择】本文的文体无论是记叙文还是以论文都可以选择。【解析】【例文】那件小事真不小 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事情分大小。但是每一件事,都有它特殊的意义,事情不分大小。 天气渐渐热起来,街上的人们都从棉袄变成了短袖。骄阳炙烤着大地,心情也变得烦躁。于是想去买一支棒冰降降温。 来到附近的小店,意识满头大汗,随手从冰柜里拿出一支“美国提子”,付给老板1元钱便急速走开了。拿着棒冰走在路上,心想:“

44、说来也有些奇怪,如此大的一个冰柜,为何只放十来根棒冰,而且显得很杂乱,而往年的夏天,整箱整箱种类繁多的棒冰总是积满了冰柜。难道,这棒冰是去年卖剩的,今年没来得及进货又把去年的摆出来?” 怀着疑惑的心情,急忙在包装袋上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清清楚楚地写着“2010年5月4日”,按照保质期12个月算算,已经过期了。我拿着棒冰,企图回去找老板。但又想:“才1元钱,坏了就扔了好了,干嘛要计较这点呢?”但换过来想:“虽然只是1元钱,但是如果一些人不知道变质了吃下去怎么办?这 是有害身体健康的!” 我越想越着急,于是火速地跑回小店,把这情况反映给了老板。老板看了看棒冰,说:“没事的,就过期几天,吃

45、不坏人,大不了,我把钱退给你。”“不是这1元钱的问题,重要的是你吧这些变质的棒冰卖出去会有损他人身体健康,还有你们店的名誉。”我站在一边说道。 老板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也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不会贪图这点利益了。”于是,老板将冰柜里的棒冰全部扔掉,并把钱退给了我。 仅仅是一元钱,但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人的诚信和名誉。不能因为一点点利益,而欺骗了自己的良心和他人。 这件事情,在别人眼里看到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意义非凡。那件小事真不小!【点拨】【例文点评】尽管这篇作文的素材略显普通,通过写生活中的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饱含真情,运用细节描写,选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用真情实感来打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第 18 页 /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