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553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应和(h) 吮吸(yn) 濒危(bn) 奄奄一息(yn)B. 彷徨(png) 镂空(lu) 星宿(xi) 顶礼膜拜(m)C. 陨落(yn) 戏谑(xu) 挑剔(t) 棱角分明(lng)D. 倔强(ju) 执拗(ni) 绮丽(y) 冥思苦想(mng)【答案】C【解析】【详解】A项,“吮”应读“shn”;B项,“宿”应读“xi”;D项,“倔”应读“ju”。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蹒跚 诓骗 盛气凌人 眼花潦乱B. 讪笑 慷慨 骇人听闻 不屑置辩C. 箫索 瞥见 重峦叠嶂 不可思

2、议D. 掉号 暴燥 不能自已 名副其实【答案】B【解析】【详解】A项,“眼花潦乱”应写为“眼花缭乱”;C项,“箫索”应写为“萧索”;D项,“掉号”应写为“绰号”。故选B。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 ,成为今年春节最暖心的记忆。(2)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 了丰富的生态文化。(3)京沈客专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车辆穿梭,机声隆隆,施工场面 。(4)在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中,我市代表队 ,获得2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A. 关注 哺育 热血沸腾 高人一等B. 围观 哺育

3、 热火朝天 技高一筹C. 关注 孕育 热火朝天 技高一筹D. 围观 孕育 热血沸腾 高人一等【答案】C【解析】【详解】关注:关心重视。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根据语境,第(1)空应填:关注。哺育:1.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2.通过教育培养。孕育:1.妊娠时胚胎在子宫中发育。2.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根据语境,第(2)空应填:孕育。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根据语境,第(3)空应填:热火朝天。高人一等: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指高过一般人。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根据语境,第(4)空应填:技高

4、一筹。故选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并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B. 通过人们聆听、体验和理解音乐,来享受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C.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出通知,禁止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进行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D. 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不竭的生命力。【答案】D【解析】【详解】A项,句式杂糅,“迈向”和“向转型”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了,把“迈”去掉或把“转型”去掉;B项,缺主语,把“人们”放到句首;C项,乱用否定词,“禁止”和“不得”删掉一个。故选D。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

5、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源头是新的算法、配套的芯片以及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这是大波浪。任何时候,国家发展或者行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大波很和小波浪共同前进。今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绝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科学家的事,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历史进程。各种穿戴式设备、APP应用等都是小波浪。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段文字是围绕“人工智能”来说的。第句是首句,和衔接紧密,是本段话的总结,放在最后。故选C。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对偶)B.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

6、一家。(比喻)C. 观众在这样的中国画中,可以感受到至刚、至正的精神品质,怎能不热爱?(反问)D.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夸张)【答案】D【解析】【详解】D项,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比喻)故选D。7.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春望杜牧一一唐代诗人杜工部集B. 三峡郦道元一一北魏地理学家一一水经注C. 桃花源记)陶渊明一一东晋诗人一一田园派D.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一宋代文学家一一自号“醉翁【答案】A【解析】【详解】A项,春望的作者是杜甫。故选A。8.下列对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7、)A.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冰心,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这两部诗集的主题。B.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的故事。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是阿廖沙。D. 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其中,“大闹天宫”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叛逆性格【答案】B【解析】【详解】B项,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的故事。故选B。9.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

8、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A. 首联直入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空间的遥远和苍茫感。B. 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板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C.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D. 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答案】C【解析】【详解】C项,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表达了旷达胸襟与乐观精神的思想感情。故选C。10.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白露为霜。(诗经)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_;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答案】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2). 蒹葭苍苍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采菊东篱下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 不尽长江滚滚流 (8). 会挽雕弓如满月 (9). 不求闻达于诸侯 (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解析】【详解】本题易错字为“君”“蒹”“葭”“沧”“庇”“俱”“篱”

10、“鳞”“挽”“雕”“侯”。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壮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陶后鲜有闻 鲜_(2)濯清涟而不妖 濯_12.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B.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邹忌讽齐王纳谏)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 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11. (1). 少; (2). 洗(洗涤) 12. D 13. 对于莲花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4.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意义。(1)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洗涤)。【12题详解】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代词 ,代指桃花源;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助词,的。例句中的“之”意思是:助词,的。故选D。【13题

12、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莲之爱:对于莲花的喜爱。予:我。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结合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内容,可知作者以莲自喻,表现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理解作答。【点睛】言句子的翻译从句式上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准确、流畅、优美。参考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

13、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

14、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选自青琐高议)【注】幅巾:头上用一块绢遮裹。杖屦:穿麻鞋拄杖行走。下;旁。唯唯:含糊的答应声。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词辩纷然( )(2)惭俯而去(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公坐其下,人莫之顾。17.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答案】15. (1). 的样子; (2). 离开 16. 王荆公坐在他们旁边,没有人看他一眼。 17. 做人要像王安石那样谦虚(低调),不能太张扬。不迷信权威。在权威面前也可以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可

15、不必“惭俯而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1)句意:议论纷纷的样子。然:的样子。(2)句意:惭愧地低着头离开。去:离开。【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下:旁。莫之顾:即“莫顾之”,没有人注意他。句意:王荆公坐在他们旁边,没有人看他一眼。【17题详解】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做人要谦虚”来表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即可。例如:世间能人极多,在公共场所狂傲无礼是不智的,需要谦虚的态度,不能太张扬。【点睛】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参考译

16、文: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会欣赏人孙琴安对于艺术,会欣赏的人很多,但对于人的欣赏,有此意识或观念的人并不多,我也是在天命之年时悟出来的。在古代,曾有过许多友人、同窗之间互相欣赏的故事,伯排琴的知音之交自不待言,有的甚至在对手之间也时有发生。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攻魏,

17、碰到的老对手就是司马懿,二人足智多谋,旗鼓相当,诸葛亮唱空城计,司马懿上当,非但不恼火忌恨,反自叹不如;当加道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非但不幸灾乐祸,反赞其为“天下奇才也”。其对诸葛亮之欣赏程度,远过常人。诸葛亮去世,魏遂灭蜀,随后司马家族又代魏主政而建晋。以羊祜为军政重臣,出镇襄阳,与吴国大将陆抗为军事对手。二人虽各为本国军事统帅,然审时度势,皆以不战为方略,各保分界达十年之久。其间二人互相欣赏,互通使节,陆抗称赞羊祜之 “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而羊祜知道陆抗生病,特地馈赠良药派人送去,陆抗左右的人都不放心,怕有毒,劝陆抗不要服用,但陆抗毫不生疑,一边服用,一边为其辩护:“羊枯岂鸩人

18、者!”羊祜去世,不仅晋国上下哀恸,就连”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德高望重,史亦罕见。都说“文人相轻”,实际上也有许多文人相重的例子。如李商隐与杜牧,李商隐写离愁别绪的诗最为擅长,但他在给杜牧的诗中却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对杜牧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再如,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都是华东师大名教授,我每次与钱谷融先生谈起徐中玉先生,他总谦虚地说:“徐先生学问博大精深,学通古今,我怎么能跟他比呢?”而我每与徐先生谈起施蛰存,他总说:“我中学读书时爱读小说,除了平江不肖生和鲁迅,还有施蛰存的小说,对我都有影响”语气中充满着敬意。我想,连对手之间都能够互相欣赏,文人之间也能相重,那么作

19、为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师生、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甚至是上下级、前后辈之间,就更应该互相欣赏了。不过,要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似应首先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理解。我们平时都说理解万岁,但到真需要理解时却又往往做不到。你要欣赏别人,就先得理解别人。如鲍叔牙之所以赏识管仲,就因为了解他的个性,为此管仲曾感慨:“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困,故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其次得有胸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20、攘攘,皆为利往。”但欣赏人却与利益无关,它往往出于一种由衷的钦佩与喜欢。你既然学会了欣赏一个人,也就意味着你对其缺点的包容;如你紧咬着别人的一点瑕疵不放,就很难学会欣赏。友人徐全荣说得好:“别人对你做了九件坏事,只做了一件好事,那我记住他做的这一件好事!”有这等胸襟与情怀,何愁不会欣赏人?(选自2018年2月8日文摘报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9.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0.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21. 试举一例,谈谈生活中应如何欣赏别人。【答案】18. (我们要)学会欣赏人。 19. 举例论证。列举司马懿欣赏诸葛亮和羊祜与陆抗相互欣赏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对手

21、之间能够互相欣赏的观点。 20. 承上启下(过渡),由上文论述要学会欣赏人,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学会欣赏人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怎样做到欣赏人)。 21. 举一生活实例,谈欣赏人的具体做法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取。概括中心论点,要特别注意题目和开头、结尾的一些概括性的句子。回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文章中筛选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本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学会欣赏人。【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第段列举司马懿欣赏诸葛亮和羊祜与陆抗相互欣赏的事

22、例,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对手之间能够互相欣赏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据此作答。【20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中间的段落起过渡作用。具体答题规范格式: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论述过渡到论述。即:第段由上文论述要学会欣赏人,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学会欣赏人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据此回答即可。【21题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题:1、要紧扣作者的观点;2、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3、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例如:我们小区有一打扫卫生的阿姨,她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我们都很欣赏她。我觉得欣赏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尊重。聪明的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

23、,也在悄悄地提高自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答应侯文秀一出门,阿明就被一股热气包裏住了。他右肩挂着沉重的工具包,只好一边下楼一边用左手拨打顾客的电话。然后,他把手机揣好,骑着摩托轰隆隆出发了。阿明是一个维修工,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工单。来到第一家,女主人开了门,刚化了半边妆的脸吓了阿明一跳。男主人在厨房里做饭,两个孩子在玩玩具。一家四口开始吃早饭的时候,网络调试好了。阿明好久都没有和老婆、孩子一起吃早饭了,更别说陪母亲。一大早,母亲打电话来,却只是叮嘱他别中暑了。突然间,他有些难受。他想,这样下去,自己大概快要成为一个机器人了。这个小城,电梯公寓太少,大部分都是小高层。阿明爬了一楼又一楼,汗

24、水却还是那一身。临近中午,他低头看了看时间,还好,能赶去看看母亲。这时候,却又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老太太说,她在家弄了大半天,电视就是放不起。阿明说,我下午来。老太太的声音突然颤抖起来。她说,你要不来,这个晌午阿明看了看天,白得晃眼。路上几乎没有车,行人也没有。树木无精打采地垂着头。他找到了老太太住的小区,爬上六楼。门没有锁。他推开门,正要脱鞋,听见老太太说,不用,不用,我一个人独住,不讲究的。老太太的声音,比电话里平和多了。阿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只想尽快弄好电视去陪陪母亲。母亲也像这个老太太,一个人独住。老太太在旁边说着什么,阿明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说话声停了,老太太进厨房了。电视终于调试好了

25、,阿明长长地舒了一气。这时,老太太颤巍巍地端出一碗醪糟蛋,放在桌上。她说,孩子,来,吃了!不,不用,阿明摇着头,起了工具包。吃了吧,孩子阿明听出来,老太太的声音又变了,变成了哭腔。这是公司的规定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太太哽咽着,可是,我的儿子不在工具包从肩上滑了下去。老太太的声音很快又平和下来。她说,上次阿明到隔壁来修电视时,她见过他。她说,阿明长得太像她的儿子了。她说,她今天故意弄乱电视线路,就想再看看阿明阿明吃了醪糟蛋,心里也被老太太的那些话弄乱了。他想问一问老太太的儿子,却不敢问。这时候,阿明的手机又叫起来。他赶紧接了,喊了一声,妈!他听见了一声答应。但是,他一时有些糊涂,不知这声答应是来自

26、手机,还是来自身旁。顿时,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选自2018年第四期小说选刊)2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3. 第段中阿明为什么“突然间有些难受”?24.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1)阿明看了看天,白得晃眼。路上几乎没有车,行人也没有。树木无精打采地垂着头。(2)他听见了一声答应。但是,他一时有些糊涂,不知这声答应是来自手机,还是来自身旁,顿时,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25. 老太太的声音由“颤抖”到“平和”,又由带“哭腔”“哽咽”到“平和”,声音的变化表现了老太大怎样的思想感情?26. 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22. 阿明被老太太骗到家中维修电视,陪过生日。 23. 阿

27、明触景生情,看到主人家欢聚的场面,想到自己不能陪伴家人,于是感到伤心(难过、伤感、内疚)。 24. (1)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突出阿明工作的艰辛。(2)阿明知道:这声答应,无论是来自母亲还是老太太,都是对亲情的渴望。阿明和所有忙于生计不能陪伴孤独老人的子女一样,因无奈而悲哀。 25. 表现老太太由渴望阿明来陪伴自己,害怕遭到拒绝到愿望得到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老太太的孤单,表现了老太太对亲情的渴望。 26. 老年人感情缺失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子女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

28、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此题可概括为:阿明被老太太骗到家中维修电视,陪过生日。【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阿明好久都没有和老婆、孩子一起吃早饭了,更别说陪母亲”可知,阿明看到主人家欢聚的场面,又想到自己不能陪伴家人,于是感到难过。【2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作答此题,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1)由“白得晃眼”“树木无精打采地垂着头”看出,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天气的炎热,突出阿明工作的辛苦。(2)“顿时,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这是阿明

29、忙于生计不能陪伴老人的无奈而悲哀的眼泪。这声答应,无论是来自母亲还是老太太,都是对亲情的渴望。据此理解作答。【25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的变化。作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从文章内容可知:老太太的声音由“颤抖”到“平和”,又由带“哭腔”“哽咽”到“平和”,是因为老太太觉得“阿明长得太像她的儿子了”,希望阿明来陪伴自己,但又害怕遭到拒绝,再到愿望得到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老太太的孤单,表现了老太太对亲情的渴望。据此作答即可。【2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把握文章所写事件,再回答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

30、增速加快,比重增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据此现状概括作答。写作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冰心说: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哲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样在路上。请以“ 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 ”上填写恰当词语(如“成长”“追梦”“永远在”等),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答案】参考例文阳光路上傍时,天空一角,云朵被染得金灿灿,穿透下来金光,笼罩了

31、整个小镇,房屋都像披着金纱,宁静的大街,熟悉不过的角半悬的金轮,把这一切场景都妆点得那么温馨,让人温馨得念旧我的家乡,古镇水乡,充满了我不可抹去的记忆,但梦的碎片,无论如何努力拼凑着,却在也无法完整我再一次踏入祖母的书房,所有的东西还是以往一样摆着,简朴而大方,桌上的香缕缕上升,在空中弥漫着悲伤,我脑海里那温馨的笑,却早已贴在床头,变得泛黄,我按捺住心里的痛,打开了祖母的抽屉,滑落一张无力的纸,缓缓地旋,落下,我低头,捡起,是你清秀的字迹:祖母老啦,写一封信也要用很长的时间,现在我的身子也不怎么了,可能就要到头了,我的乖孙女啊,你如果能看到这封信,我就安心了,答应我,祖母走后,你以后遇到什么挫

32、折,就看看天上的太阳,永远向着太阳的方向走我愣了好久,直至将落的余晖洒入书房,我才缓来,当我发现祖母抽屉里全是满满一柜给我的信时,我的泪就不自主的滑下了。那时,祖母的葬礼我并没能去参加,我想,那是她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吧我望着这一堆信,觉得好重好重“天空太大却看不清楚,好孤独。”努力仰头望天,夕阳似血,残噬了半边天空,一切一切,都被血染红。远处秃树张舞着,鸦雀在耳边喧嚣,这一切,红得刺眼,眼泪不止落下。少年身后,悲伤拉长成影,只听见她在风中喃喃语:“奶奶,我在阳光路上,你看得见么?”【解析】【详解】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成长”“追梦”“永远在”等。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前提,针对这

33、样的作文题,我们必须紧紧扣住文题中的“XX”“路”这个关键词。“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也可以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路,如改革之路、成长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把目光投向生活,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因为题目越空泛,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要知道,记叙文或记人叙事的一类散文,细节生动,情节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之一。选材要小巧玲珑,而且另一半也宜在文化、艺术等比较雅致字眼上大主意。行文中,要尽可能的多采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富有文化底蕴。【点睛】半命题作文补题原则: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